问题

如果吃一小勺星云会怎样?

回答
这可真是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星云,那个宇宙中飘渺而绚烂的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巨大区域,如果真的能让你“吃”一小勺,那绝对会是一次颠覆性的体验,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我们熟悉的任何一种“食物”能比拟的。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星云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块可以舀起来的物质,更像是一种分布在广袤空间里的“环境”。星云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这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它们以极其稀薄的密度分散在宇宙深处。但同时,星云里也漂浮着各种各样的“杂质”:更重的元素,比如碳、氧、氮、硅,以及构成行星、恒星乃至我们身体的各种原子和分子。还有微小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可能是由超新星爆发抛射出来的,它们也是构成新恒星和行星的种子。

所以,如果你真的能“舀”一小勺星云,你舀起来的,很可能是一些极其稀薄的、弥漫的、可能还带着一丝微弱光芒的气体,其中混杂着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尘。

第一口:触感与温度

想象一下,你把那“一勺”送到嘴边。你首先会感受到的是一种极致的“空”。它不像水那样有流动感,也不像空气那样你能轻易吸入。它更像是你试图抓住一片最轻盈的羽毛,却发现它无处不在,又似乎抓不住。

温度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宇宙空间是极寒的,大多数星云的温度都在零下几十度到几百度的范围内。所以,那“一勺”的寒意会瞬间渗透进来,不是那种能让你瑟瑟发抖的冷,而是一种直接的、对生命体来说是毁灭性的冰冷。你的舌头、口腔的黏膜,哪怕只是短暂地接触到,都会立刻感受到一种冻结的刺痛,但这种冻结可能不是水结冰那样,而是更接近于物质本身被剥夺了热量的感觉。

第二口:味道与化学反应

味道?星云的味道是什么样的?这很难想象,因为我们没有任何对标的。但我们可以从它的成分推测。

氢和氦: 这是最主要的成分。它们是惰性气体,本身没有味道。就像你吸入纯净的空气(主要也是氮气和氧气),你会感觉不到特别的味道。
微量元素和分子: 星云里可能含有一些有趣的分子,比如一氧化碳、氰化氢、氨,甚至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是恒星诞生和行星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分子,如果浓度足够高,可能会带来一些奇特的“味道”。

氰化氢(HCN): 这个东西听起来就有点危险,它有杏仁的苦味,但其毒性远高于其味道。
氨(NH₃): 氨水闻起来有刺激性,味道会有点冲鼻,让人联想到猫砂盆。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但却是剧毒气体。

如果这些分子以星云的密度存在,你可能不会尝到明确的“甜酸苦辣”,而更像是一种模糊的、难以形容的、或许带有一丝金属味或“脏”的味道。更可能的是,你的味觉系统根本无法识别这些物质,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去感受味道,就被其他更剧烈的反应所淹没了。

第三口:呼吸与生存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你根本不可能“吃”星云。

缺氧: 星云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它们不是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即使你勉强“吞咽”下去,你的肺部也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你会立刻窒息。
化学灼伤与毒性: 即使抛开缺氧,星云中的其他微量元素和分子,如氰化氢,都是剧毒的。它们会直接与你的身体组织发生化学反应,造成严重的灼伤和中毒。你的口腔、食道、胃,甚至你的血液,都可能因为接触到这些物质而遭受破坏。
辐射: 许多星云,尤其是那些正在形成恒星的区域(如发射星云),会受到附近年轻恒星发出的强烈紫外线和X射线的辐射。这些辐射对生命体是极其有害的。
真空: 严格来说,星云并不是完全真空,但其密度比地球上的任何气压都要低得多。如果你在地球上尝试“打开”一勺星云,它可能会因为地球大气压的冲击而瞬间消散,或者与之发生某种你无法预测的反应。

结论:一次即刻的终结

所以,如果真有“一小勺星云”可以被舀起,并送到嘴边,那不是一次美食体验,而是一次即刻的终结。

你的身体会在接触到极寒的温度和有害的化学物质的瞬间,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口腔黏膜会被冻伤,然后是窒息,紧接着是剧毒物质的侵蚀。你的生理系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崩溃。

你不会品尝到宇宙的奥秘,只会感受到宇宙对生命的绝对冷漠和无情。这是一次对宇宙最本质物质的直接接触,而我们作为地球生命的个体,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属于那里。

这就像问,如果吞下一小块黑洞的奇点会怎样?或者咬一口恒星的核心?答案都是一样的:它不是食物,是宇宙最极端力量的具象化,而我们的身体,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渺小得不值一提。

所以,星云,还是在宇宙深处,以它自己的方式,静静地闪耀吧。那是属于恒星的摇篮,是宇宙的画卷,却不是我们可以用嘴巴去触碰的“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年前我获得「盐Club荣誉会员」的时候,主持人华少问我研究什么,我说星云。主持人一脸懵逼。

星云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天文学上“星云”的学名叫做“星际介质”。我们知道星系里有很多恒星,它们之间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这些恒星之间的广袤空间里不是啥也没有,而是飘着非常稀薄的气体,还有更少量的固体尘埃颗粒。这些气体和尘埃,统称为星际介质;它们远看起来像是宇宙间一坨一坨的云,所以俗称做“星云”。

天文爱好者们熟悉的星云分类方法是这样:把星云分为发射星云——就是自己能主动发光的星云,反射星云——就是反射周围恒星星光的星云,还有暗星云——就是相对于星空背景,暗下去一块的星云。

这是用直观的观测性质去做的一种分类。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我们更常见的是按照星云中气体的物理状态去分类。我们知道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占银河系重子物质总质量的大约74%,所以说到星云的物理状态,一般说的也是氢元素的状态。

最普通的是氢原子构成的云,这种云不发出什么可见光,一般是用21厘米的射电波段去研究,这也是我的主要研究领域。而在一些高温热源周围,比如刚刚形成的大质量恒星,或者正在死亡的白矮星周围,氢原子会被紫外光子电离,成为所谓的电离氢区。这些电离的氢原子是可以发出可见光的,尤其是一条656.3纳米的谱线,所以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红色的发射星云的照片,就是这些电离氢区。而恒星诞生的地方——非常致密、温度很低的「暗星云」,这里的主要成分是氢分子,所以也叫分子云

所以要说「吃一小勺星云是什么体验」,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吃不同种类的星云,感觉肯定也是很不一样的。


那该怎么吃呢?

首先我要澄清一点,就是我刚才说「分子云非常致密」,但其实即使是相对比较致密的分子云,它的密度也只有每立方厘米几千、几万个原子,也就是说,如果你用一个横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勺去收集分子云,你需要让这个小勺掠过几百光年的距离,把沿途遇到的所有氢分子都挖下来,这样你才能吃到——1克星云。

一克氢分子有多少呢?差不多就是一两个儿童氢气球。

而如果你想吃的是电离氢区,那就更麻烦了。电离氢区的典型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个氢原子,这样你需要让这个小勺连续挖上几十万光年的电离氢区,才能挖到1克星云。这个采集任务本身就很难完成,要知道我们的银河系直径才十万光年,而电离氢区是银盘上面一个个孤岛,你不太能连续挖到几十万光年电离氢区。

咱们假设这个神奇的勺子在采集星云的过程中,只压缩了星云物质的体积,没有改变它的物理状态,包括温度。那你会发现,这一小勺电离氢,实在是太难下口:它的温度高达几万度,又是等离子体状态,与其说是食物,不如说这是一团火。

刚才那一小勺分子云也有同样的问题。分子云的温度一般只有几十K,或者说零下200多度,有的时候可以低至10K,比液氢的沸点还要低。这样可能你收集来的一小勺分子云,就是一勺零下260度的液氢。

当然,如果我们把神奇小勺采集来的这一小勺分子云当成原料食材,进行一些烹饪的话,可能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更有趣的结果的:

我们可以首先把氢分子全都拿出来(用来充那几个气球),看看还有些什么别的成分——我们大概率会发现一样熟悉的东西:水。

对每100个水分子,我们还能找到大约9个一氧化碳分子、14个二氧化碳分子,还能找到2个甲烷、22个甲醇、5个甲醛、15个氨气、1个甲酸,还有不到3个剧毒的氰化氢分子。这里面有剧毒的成分我们先不讨论,剩下的大家可以很容易发现有一种有味道的气体——氨气——想象一下厕所的尿骚味。 [1]

实际上如果我们再仔细找一找,还能在这勺星云里找到一些更加微量的复杂分子,这些东西有的有点苦杏仁味(苯甲腈),有的闻起来像是朗姆酒(蚁酸乙酯),有的像是臭鸡蛋(硫化氢)……

星云不仅可以闻——它还可以咀嚼。

星云中除了包含氢气等各种气体,还包含少量的「星际尘埃」。如果说气体只能闻闻味儿,这些尘埃你是真的可以拿来吃了。

而且这个口感,说不定你会非常熟悉——因为星际尘埃的主要成分,是小于1微米的细颗粒物,也就是pm1——城市雾霾中的pm2.5也许会被你的N95口罩拦截,但pm1太小、太难防了,就算你天天带口罩,也难免要经常尝一点。


所以,吃一小勺星云会怎样?

  1. 吃纯生星云,卒;
  2. 吃烹饪过的星云,大概就像吃了一口混合着尿骚、臭鸡蛋、朗姆酒和苦杏仁味的浓缩京霾~

参考

  1. ^我参考的是下列文献表2的第一列,W33A的数据。但其实这样用有不合适的地方,一来W33A是个原恒星(分子云演化到最末期了),二来这列数给的是星际冰中的分子比例,而我的初衷是找星际气体中的分子比例,这算看岔了。当然星际冰也算是「星云」的一个组成部分(星际尘埃的一部分),但拿它来代表星云整体,就有点不太合适了。 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00ARA%26A..38..427E/abstrac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星云,那个宇宙中飘渺而绚烂的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巨大区域,如果真的能让你“吃”一小勺,那绝对会是一次颠覆性的体验,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我们熟悉的任何一种“食物”能比拟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星云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块可以舀起来的物质,更像是一种分布在广袤空间里的“环.............
  • 回答
    吃一小勺白矮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但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在现实中,人类是绝对不可能吃到白矮星的,也绝对不可能在任何形式下接触到白矮星。 白矮星是死去的恒星,它们非常炽热、致密且充满危险。但是,为了回答你的问题,让我们发挥一下科学想象力,设想一个 纯粹假设性的场景,一个能够让我们“吃.............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中端着一小勺黑洞。这听起来就充满了科幻色彩,但我们不妨放开思绪,细细品味一下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极致体验”。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讨论的“一小勺黑洞”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勺子舀起了一小团物质。黑洞是时空的一种极端扭曲,它本身没有实体,也没有体积的概念。所以,所谓的“一小勺”,更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非常非常危险。如果真的有办法让你“吃”一小勺中子星物质,那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远超你我的想象。别说“一小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其能量密度和威力也足以让地球上的任何东西瞬间灰飞烟灭。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中子星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想象一下,一颗比太阳质量还要大,但直径却只有一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奇妙而令人毛骨悚然的设想!如果真的能“吃”一小勺太阳,这不仅仅是一次口味的探索,更是一场物理法则与我们渺小存在的终极碰撞。让我们试着详细描绘一下这个过程,抛开一切AI痕迹,只留存最真实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确,太阳不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勺子舀起来的物质,它是一个由炽热等离子体构成的巨大球体。但.............
  • 回答
    吃一小勺希腊火?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说的“希腊火”,是指那种传说中拜占庭帝国海军用来对付敌人战船的古代武器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糟糕透了,而且绝对不是你能轻易“吃”下去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希腊火”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历史记载并不完全,但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极其难以熄灭的燃烧剂,点燃后会像火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癌症的恐惧和好奇。我们来聊聊,如果一个人真的吃了那么一丁点儿癌细胞,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癌细胞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们失去了正常的生长和死亡规律,并且能够侵犯周围组织,甚至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这个过程,在医学上被称为“癌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假设,但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如果一个人真的吞下了一小勺含有埃博拉病毒的物质,可能会发生什么。请记住,这是理论上的推测,并且强烈不建议尝试任何可能接触病毒的行为。首先,我们要明白埃博拉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者(活体或死亡)的体液(如血液、呕吐物、粪便、尿液、.............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吃一小勺刘看山?我们得先捋一捋,这“刘看山”到底是个啥?是人?是某种食物?还是某种抽象的概念?既然我们要在细节上深挖,那我们先假设一下,这个“刘看山”是一种实体,而且是某种可食用的东西。否则,这问题就没法往下进行了。场景一:刘看山是某种奇特的、未知的食物。想象一下,你.............
  • 回答
    好吧,咱们聊聊这件奇思妙想的事儿。吃一小勺月亮,这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童话和科幻的味儿。你想啊,咱们平时抬头看月亮,它总是那么遥远,那么明亮,像个巨大的银盘挂在夜空中。要是真能弄下来一小勺,那得是什么感觉?首先,这勺子本身得是个什么材质?咱们日常用的勺子怕是没戏,得是某种超级耐磨、耐高温的稀有金属,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涉及到了我们身体的能量消耗和摄入。我们来仔细捋一捋,看看这位200斤的朋友,在这样一种生活模式下,体重会走向何方。首先,得明确一个基本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 在我们身体里也有体现,但过程会更复杂一些。简单来说,我们摄入的能量(食物中的卡路里)必须和消耗的能量(基础代谢、日常活.............
  • 回答
    .......
  • 回答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大一新生军训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不少同学感到错愕和不满的事情:学校校长一行视察,结果迟到了一小时,而在这一个小时里,学生们却被安排在了烈日下等待,甚至影响了他们正常用餐。这事儿传开来,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首先,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暴露了学校在活动组织上的一个明显不足。一场.............
  • 回答
    吃一小勺核废料?这个想法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如果我们真的来探讨一下,后果会非常严重,而且过程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你需要明白,核废料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种“废料”,它的危险性是指数级的。想象一下,你拿到的是一勺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或者某种黏稠的膏状物。这些物质的来源可.............
  • 回答
    知乎上那句“吃一勺xx”的梗,可谓是深入人心,每次看到,都会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既好奇又有点小纠结的心理。如果真要造一把勺子来精准地满足这种“吃一勺xx”的体验,那这勺子绝不是普通餐桌上见的那些,它需要在材质和形状上都下点功夫,才能把那种微妙的感觉给拿捏住。咱们先聊聊材质。我心里的这把“知乎勺”,绝.............
  • 回答
    话说这唐僧肉的传闻,在妖怪界早已是街头巷尾人人皆知,说是吃了能长生不老,这等诱惑,哪个妖怪不想尝尝?但你想想,这取经队伍虽然说唐僧肉是关键,可真要说起来,那孙悟空的本事才是这取经路上的定海神针。假设有个妖怪,脑瓜子特别灵光,不像那些愣头青一样,上来就要把唐僧一口吞了。这妖怪精明得很,他知道,要是真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物理学最核心的几个概念。简单来说,答案是:不能。而且,小球的速度会随着下落而不断增加,但永远无法达到或超越光速。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点点耐心,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自由落体和加速度首先,我们来想想什么叫做“自由落体”。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个物体在重力作.............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挑战!如果我被蒙着眼睛,只允许我尝一小口,要分辨出我吃下去的是火星土壤还是月球土壤,这需要我调动起全身的感官,尤其是味觉、嗅觉,还有非常重要的触觉。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思路:首先,得说明一点,我们现在对火星和月球土壤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探测器采样和科学分析得来的,直接“吃”当然是万万不.............
  • 回答
    这能力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趁机狠狠地挖一桶金简直天理难容!既然能一边走一边捡钱,那最大化利益的核心无非就是两件事:走更多的路,并且走到钱更多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摆脱“随便走走”的思维定式,而是要系统化、策略化地利用这个超能力。第一阶段:摸底与基础建设1. 测试与记录: 刚开始,我不会立刻想着.............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但也充满风险的选择。如果给我10亿美元,代价是在之后的一小时内,我身上每半分钟随机失去一克物质,我会采取以下行动,并且会尽可能详细地规划:核心原则: 保命优先: 失去物质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任何计划都必须以确保我的生命安全为首要前提。 价值最大化: 10亿美元是天文数字,我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