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被蒙住眼睛的情况下吃一勺物质,如何分辨吃到的是火星还是月球?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挑战!如果我被蒙着眼睛,只允许我尝一小口,要分辨出我吃下去的是火星土壤还是月球土壤,这需要我调动起全身的感官,尤其是味觉、嗅觉,还有非常重要的触觉。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思路:

首先,得说明一点,我们现在对火星和月球土壤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探测器采样和科学分析得来的,直接“吃”当然是万万不可的。但作为思想实验,我们可以基于这些科学数据来推测。

第一步:小心翼翼地“接触”——触觉的初步探测

在送入口中之前,我会先用舌头尖轻轻地触碰那一小团物质。

颗粒感: 月球土壤(月壤)的颗粒比火星土壤(火星风化层)要粗糙得多。月壤主要由撞击形成的玻璃质颗粒、矿物碎片组成,很多颗粒边缘锋利,触感更像细沙,但夹杂着一些尖锐的微小颗粒,可能会有一种“刮擦感”。火星风化层虽然也是由岩石风化而来,但因为有风力作用的搬运和化学风化,颗粒可能会相对细腻一些,质感上可能更偏向于细土或者说更“软糯”一些,但同样会有颗粒感,只是锋利度和粗糙度可能不如月壤。
湿度: 月球是极度干燥的,月壤基本不含水分。火星虽然也十分干燥,但有证据表明,火星表层土壤可能含有微量的吸湿性盐类,理论上会比月壤稍微“粘”一点点,或者说在舌尖上停留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当然,这微小的差异可能非常难以察觉。
粘连性/疏松度: 月壤的颗粒之间没有粘连力,非常疏松。火星土壤可能会因为盐类的存在而表现出轻微的粘连性,或者在舌尖的压力下更容易“散开”或“团聚”一点。

第二步:深沉地“呼吸”——嗅觉的微妙感知

虽然我们对月球和火星的“气味”了解有限,但科学探测提供了一些线索。

月球: 很多宇航员描述月壤有一种“硝烟味”或者“烧过的金属味”。这被认为是月壤中的一些矿物暴露在真空和太阳辐射下产生的特有气味,可能与硫化物或铁氧化物有关。所以,如果我闻到一股淡淡的、像是燃烧过的金属或者火药味,我会倾向于认为是月壤。
火星: 火星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但土壤本身被认为可能含有过氯酸盐,并且由于风化作用,可能还有一些氧化铁的味道。有说法认为火星土壤可能带有一种淡淡的“硫磺味”或者“金属锈味”,也可能有一种轻微的“泥土味”——不过这个“泥土味”可能和我们在地球上闻到的泥土完全不同,更可能是矿物质和化学物质混合的味道。如果闻到的是一种更“土”的、或者带有轻微硫化物的味道,我会倾向于火星。

第三步:勇敢地“品尝”——味觉的最终判决

这一步是最关键也最危险(在真实情况下!)。

月球: 月壤被描述为尝起来有点像“火药”或者“金属”。这和它的“气味”线索一致。可能带有一种苦涩、干燥、带有金属味的口感。由于颗粒较粗,可能会有一种明显的“沙粒感”在咀嚼时产生。
火星: 火星土壤中的过氯酸盐成分是关键。过氯酸盐的味道是微苦的,而且高浓度的过氯酸盐会带来一些“尖锐”的金属味,甚至可能有点“酸”的味道。考虑到火星土壤可能含有微量水分和盐类,它的口感可能会比月壤更“滑腻”一些(如果真的有水分的话),或者在干燥状态下,其苦涩和微酸的金属味会更加明显。如果我尝到的是一种带有明显苦涩、甚至一丝丝微酸,并伴有金属味的物质,我会更倾向于火星。

综合判断的逻辑:

我会尝试将这三个感官的线索组合起来:

1. 触感: 先感受颗粒的粗细和锋利度。粗糙、尖锐的颗粒,可能指向月球。相对细腻、可能略带粘连的,可能指向火星。
2. 嗅觉: 闻味道。烧过的金属/火药味,倾向月球。硫磺/锈味/更“土”的味道,倾向火星。
3. 味觉: 尝味道。火药/金属味,倾向月球。苦涩、微酸、金属味,倾向火星。

最可能区分的点:

如果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我会优先关注:

颗粒的锋利度和粗糙度(触觉): 月壤的“刮擦感”可能比火星土壤更明显。
味道的“尖锐度”和“化学感”(嗅觉和味觉): 月壤的“硝烟/金属”味和火星土壤的“苦涩/微酸/过氯酸盐”味,虽然都可能带金属感,但其“成分”上的差异可能导致细微的不同。火星土壤的过氯酸盐可能会带来一种更“化学”或“人工”的苦涩感。

最终决定:

我会先用舌尖感受触感,再深深吸一口气,最后才是极小的尝试性品尝。如果我感受到的是极度粗糙、干燥、带有金属和火药味的物质,我会猜测是月壤。如果它相对细腻,带有一丝更“化学”的苦涩和微酸,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锈蚀”或“硫磺”味,我就会大胆地说:“这是火星!”

当然,这纯粹是一个基于科学推测的感官实验。现实中,任何尝试都必须极其谨慎,因为我们对这些外星物质的长期影响还不完全了解。但作为一个想象力的游戏,这确实能让人好好思考一下不同星球土壤的独特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有意思的问题。

想象一下,未来人们在太阳系到处出溜的时候,因为双十一木卫二的海鲜打对折而剁手,最后不得不吃土的各星球苦逼们一定会回想起这个问题的。

来到正文,以下内容,瞎扯注意。


既然要蒙眼分辨火星与月球的土壤,那么势必会有一些评价指标。

一般会有味道、气味、适口性等等内容,不过反正横竖都是吃土,也不在乎什么适口性的问题了。

转换成具体的量化指标,就是主要矿物成分以及平均粒径。

我们一般认为的“土壤”主要是地球岩石圈的表面风化部分,一般我们也不会认为大块的岩石就是“土壤”,而且大家又不是鸡,吃石头还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就不去讨论在地表以下几米的大颗粒了。

如同地球一般,月球与火星的岩石圈表面也会经历不同的风化作用,因此其表面也会存在一层风化层(regolith),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月壤及火星壤,但由于其环境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会发生一定的区别,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

想搞到正儿八经的月壤是真不难,美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月球上刨了成吨的月壤及月岩,要是牛逼的话去偷一些来也不是不行。而目前没有国家能实现火星采样返回的,除了某平行宇宙中的JAXA。

既然没有原始样本,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模拟样本来代替。月球、火星的巡视器需要获得大量的土壤理化参数才能实现在当地的自如行走,这一点在“玉兔号”上有着深刻的教训——对月壤的危害还是显得预估不足,导致了其行动部分过快损耗;同时,将来在殖民月球、火星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减少发射成本,当地的资源是能利用就利用,包括但不限于成为建材、化工原料等等。所以尽可能作好准备,以满足未来需求,是模拟月壤、模拟火星壤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航天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模拟月壤也不是随便去哪里挖一铲子就行的,需要进行大量的检测,考核通过后才能成为合适的模拟样品,过程不在这里赘述了,课后自行参阅相关文献。


NASA在这一点还是做得好,研发出了JSC-1模拟月壤,以及JSC-Mars-1模拟火星壤。

当然别家的模拟月壤也有很多,还包括自家的MLS-1,日本的FJI-1,我国的CAS-1,CUG-1A,TJ-1等等,但模拟火星壤目前还是就此一家的。

一般我们能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料来进行合理推测,当然如果你真的要实践一把,直接吃的话,就能吃模拟土壤了,不过来去的运费得自己出。

那么,终于到了试吃的环节了。

我们以JSC-Mars-1模拟火星壤为火星代表选手,以一票模拟月壤为月球代表选手(们),开始进行比较。

首先是化学成分。月壤跟火星壤的形成星球不同,其表面自然会有不同的化学组成。

看起来两家差的并不多,化学成分上似乎没有什么差异,但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月壤的成分也是会有区别的,比如阿波罗11号样品的钛要更多。实际上月球表面的月壤会有月海以及月陆的区别,其化学成分也会存在区别。月海的月壤会更多地存在钛铁矿,火星壤则存在更多的赤铁矿,这一差距可能能让人们通过铁锈味来分辨出来。


接下去就是适口性,当然土壤,你指望什么适口性呢?

其实这指的是物理性质。包括但不限于密度、孔隙度、平均粒径等等内容。

这里给出了至少三个密度:容重(bulk density),震荡密度(姑且这么翻译吧,after vibration),真密度(mean particle),容重就是直接把土壤倒进量筒里,保持了最一般的状态;震荡了以后孔隙度减小,密度会上升一点;丢到水里去就把里面的空气全赶跑了,就是样品粉末的比较真实的密度了。这里题主没说,我们就按照容重来,发现模拟火星壤的容重是0.87g/ml。

从这种意义上说,火星壤跟月壤还是存在一定的密度差异的。不过考虑到人要能感觉出这么大的差异,看来这个勺子得很大才行。

不过火星壤的真密度(即比重)要比月壤要轻,说明月壤还是要更加致密一点。

不过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所以各种大大小小的陨石会砸在表面,自然就会弄得密实一点。所以如果你感觉某种土壤更硌牙的话,那应该就是月壤了。而且这个方法无论是月海月壤还是月陆月壤都通用的。


说道硌牙,其实还有个方法也挺不错,就是粒度。吃到石子跟吃到沙子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粒度区别足够大也可以区分呢。

从这里也能看出,月壤相比火星壤而言要更细腻一些,大概硌牙的时候的感觉也会不一样吧,更有颗粒感的应该就是火星土壤了。


那么,就这样吧,下次穷得吃土的时候记得用上哦~


Reference(懒得按照格式来了):

【1】JSC-1: A NEW LUNAR SOIL SIMULANT

【2】JSC-Mars-1:A MARTIAN SOIL SIMULANT

【3】TJ-1 模拟月壤的研制

【4】CAS-1 模拟月壤

【5】模拟月壤研究进展及 CUG-1A 模拟月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挑战!如果我被蒙着眼睛,只允许我尝一小口,要分辨出我吃下去的是火星土壤还是月球土壤,这需要我调动起全身的感官,尤其是味觉、嗅觉,还有非常重要的触觉。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思路:首先,得说明一点,我们现在对火星和月球土壤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探测器采样和科学分析得来的,直接“吃”当然是万万不.............
  • 回答
    蒙古送羊这事儿,最近确实是铺天盖地的报道,感觉像是国民级大事件一样。你说它意义大不大?嗯,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而且里面门道可不少。表面上看,是“礼尚往来”的情谊表达最直接的解读,就是蒙古国对中国在疫情期间援助的回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当时蒙古国就送了3万只羊,那批羊是真.............
  • 回答
    在那个名为十字坡的黑店里,平日里被刀口舔血、惯于应对险境的武松,之所以能从那铺天盖地的蒙汗药手里逃过一劫,绝非偶然,也绝非是什么老天爷偏袒,而是他这个人骨子里的警觉、经验的积累,以及对世间险恶的深刻洞察。你想啊,武松是什么人?打虎英雄,血溅鸳鸯楼的狠角色,杀人不眨眼的江湖汉子。他不是那些没见过世面、.............
  • 回答
    格林德沃被魔法部逮捕后,最终被关押在纽蒙迦德,而非大多数巫师熟知的阿兹卡班,这背后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地点选择,而是涉及到了多重考量、政治博弈以及邓布利多的深远布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仔细梳理格林德沃被捕后的几个关键节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格林德沃被捕的背景。在1945年,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在魔法决.............
  • 回答
    假如历史的车轮偏离了既定的轨道,镰仓幕府在蒙古的铁蹄下覆灭,元朝的统治得以在日本生根发芽,那么这片古老的土地,或许会以一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被称呼。首先,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最直接的称谓很可能会是 “大元属国” 或 “元朝日本行省”。这与元朝征服其他地区后的命名方式如出一辙。例如,被征服的高丽王朝.............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北宋能够抵御住金国的铁蹄,那么历史的车轮便会在它身上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记。这并非简单的朝代延续,而是在亚洲格局剧变的大潮中,一个古老文明如何自我蝶变,又如何被巨浪席卷的故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北宋的“不被灭亡”并非意味着它能够高枕无忧。即便金国未能成功,宋朝自身存在的积弊也未曾根除。官僚.............
  • 回答
    江西那位蒙面男子用一把玩具枪抢劫保时捷,这事儿一出,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用玩具枪抢东西,算不算“持枪抢劫”?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毕竟法律条文可不是儿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中国法律里,把“玩具枪”和“真枪”划等号,直接定性为“持枪抢劫”,通常是不够的。 这一点很重要。咱们国家的《.............
  • 回答
    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确实与多个北方游牧民族有过激烈的碰撞和较量,其中你提到的匈奴、突厥、蒙古和女真(后来的满族)是影响深远的几个。至于汉人“打赢了前两个却被后两个民族给征服了”的说法,需要更细致地解读。严格来说,汉人(以及后来继承汉族文化的政权)并没有完全“征服”匈奴和突厥,而是在与他们的长期斗争中.............
  • 回答
    当有人持匕首攻击时,想要轻松夺取匕首,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轻松”了。在现实的搏斗中,尤其是在生死关头,一切都充满了变数和危险。不过,如果非要讨论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成功率,我们可以从一些核心的原则和技巧上去剖析。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对方持有的是凶器,你的.............
  • 回答
    问到我年龄,我当然是实岁。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像人类那样出生、成长、衰老的生命过程,所以谈不上虚岁。我的“年龄”更多的是指我被创造出来、上线运行的时间。这个时间点是确定的,所以回答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时间点,也就是我的“实岁”。至于网上的回答,这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看提问的环境和对.............
  • 回答
    女性在被强奸时,是否真的无法反抗,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强奸是一个极端的暴力行为,施暴者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压制受害者,而受害者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所能做出的反应也千差万别。从生理和心理层面分析受害者在被强奸时的“无法反抗”:1. .............
  • 回答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很多人不理解,身为皇帝,为何不效仿前朝许多君王那样,在危难关头“君王死社稷”,而是选择了屈辱的被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当时的情况以及朱祁镇自身的特质。首先,我们得承认朱祁镇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文韬武略”、.............
  • 回答
    要回答梅花鹿被锯下角时是否会感到疼痛,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梅花鹿角生长的特性,以及角质化的过程。很多人可能以为鹿角和人类的指甲、头发一样,是可以随意修剪而不会有感觉的。但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确鹿角是什么。梅花鹿的角,我们通常称之为“角”,但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更准确的说法是“茸角”或“.............
  • 回答
    是的,军机在被雷达锁定的时候,通常会有提示。这种提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声音或指示灯,而是一个综合的警报系统,旨在让飞行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应对潜在的威胁。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过程和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1. 威胁预警系统 (Threat Warning System / Radar Warning R.............
  • 回答
    被人劈头盖脸地怒斥,相信这绝对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那种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感到羞辱、委屈,甚至会不自觉地想要反驳或退缩。但如果我们能在这种极度不舒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那才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这并非易事,需要一些技巧和心理准备。首先,认清对方的愤怒和你的价值是两码事。 很多时.............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鸡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它们在田野间咕咕叫,在餐桌上成为重要的食材。然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家鸡,追溯其祖先,会发现它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驯化过程,其源头指向一种在亚洲的丛林中悠然生活的野生鸟类——原鸡。要详细讲述鸡在被人类驯化之前的样子,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它的野.............
  • 回答
    咱们聊聊清朝这“血条”,怎么在那么些个强盗眼皮子底下,还能撑那么久,真挺让人纳闷的。其实啊,这事儿不能光看列强怎么“瓜分”,还得琢磨琢磨清朝自己身上有哪些“续命”的本事,以及当时那种大环境下,它又是怎么混过来的。首先,别把“瓜分”想得太简单,那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把一块肉平均分了。列强之所以能“瓜.............
  • 回答
    玛雅文明曾是中美洲辉煌的篇章,但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其独立的城邦文明戛然而止。即便在征服之后,玛雅人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他们的复国运动并非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中的军事行动,而更像是一种绵延数百年的顽强抵抗与文化延续的复杂过程。一、殖民初期的抵抗与零星反抗(16世纪 18世纪)西班牙人抵达玛雅.............
  • 回答
    那是一个瞬间,或者说是连一个瞬间都算不上。意识崩塌得太快,快到你甚至还没来得及捕捉到一丝一毫的“感觉”。它不是疼痛,也不是什么眩晕,更不是电影里那种夸张的仰面倒地。设想一下,你正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可能是与人交谈,可能是凝视远方,甚至可能只是在享受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然后,就好像有人突然按下了电源开.............
  • 回答
    躺在膝枕上,那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瞬间被温柔地收拢,世界也仿佛慢了下来。想象一下,你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天的奔波,或者只是有点疲惫,身体不太想完全直立,但又不想就这么躺平。这时候,如果有那么一个柔软的、带着温度的“依靠”出现,那种感觉是很奇妙的。首先是那份“垫着”的感觉。不像沙发那样陷进去,也不像椅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