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机在被雷达锁定的时候真的有提示吗?

回答
是的,军机在被雷达锁定的时候,通常会有提示。这种提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声音或指示灯,而是一个综合的警报系统,旨在让飞行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应对潜在的威胁。

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过程和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

1. 威胁预警系统 (Threat Warning System / Radar Warning Receiver RWR)

这是军机上最核心的用于探测雷达锁定的系统。RWR接收到敌方雷达发出的电磁信号,然后分析这些信号的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 (PRF)、扫描模式等特征。通过与机载数据库中的雷达特征进行比对,RWR可以识别出敌方雷达的类型和工作模式。

信号截获 (Signal Interception): RWR天线遍布在机身各处,以确保全方位的覆盖。当敌方雷达向军机发射探测波束时,这些波束会被RWR天线捕捉到。
信号分析 (Signal Analysis): 截获到的原始信号会被送往RWR的处理器进行分析。这个过程非常迅速,旨在实时识别威胁。
威胁识别与分类 (Threat Identification & Classification): RWR会尝试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数据库中的已知雷达类型进行匹配。数据库中包含了各种地面雷达、舰载雷达、以及其他飞机的雷达特征。识别结果可以包括:
雷达类型: 例如,是搜索雷达 (Search Radar)、跟踪雷达 (Tracking Radar)、火控雷达 (Fire Control Radar) 等。
雷达功能: 是锁定我方 (LockOn)、目标指示 (Target Designation) 还是扫描 (Scan)。
可能的威胁等级: 例如,仅仅是搜索扫描,还是已经进入跟踪锁定阶段,甚至可能意味着导弹正在制导。
警报输出 (Alert Output): 一旦RWR识别出威胁,它会将警报信息以多种方式传递给飞行员。

2. 警报的多种形式

军机上的RWR警报通常是多模态的,以便飞行员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注意到并理解:

声音警报 (Audible Alerts):
独特的蜂鸣声或音调: RWR会发出特定的声音来指示被雷达锁定。不同的锁定模式或威胁等级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声音模式(例如,越来越急促的蜂鸣声表示威胁升级)。
语音合成 (Voice Synthesis): 一些现代军机还会使用语音合成来播报威胁信息,例如“雷达锁定,地对空导弹追踪!”("Radar lock, SAM tracking!")。这比单纯的声音提示更具信息量。
视觉警报 (Visual Alerts):
座舱显示器上的符号: 在飞行员的仪表盘或多功能显示器(MFD)上,会显示出代表威胁的符号。这些符号通常是标准化的,可以快速识别。
威胁方位图: 最重要的视觉提示之一是威胁方位图。这通常是一个圆形显示,标示出威胁来自飞机的哪个方向(例如,前方、左侧、右后方等)。当雷达锁定目标时,对应的方位会高亮显示。
LED指示灯: 在一些较老旧的飞机上,可能会有特定颜色的LED指示灯来表示不同类型的威胁。

3. 雷达锁定的含义与等级

被雷达锁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发射导弹,但它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雷达锁定可以分为几个阶段,RWR也会区分这些阶段:

雷达扫描 (Radar Scan): 敌方雷达正在搜索区域,探测是否存在目标。此时RWR可能会发出“扫描”的警报,表示有雷达在工作,但尚未锁定。
雷达跟踪 (Radar Track): 敌方雷达已经捕获到目标,并持续跟踪其移动。这是比较危险的阶段,意味着目标已经被锁定。RWR会发出“跟踪”的警报。
火控雷达锁定 (Fire Control Radar LockOn): 这是一个更危险的阶段,敌方雷达已经完成了所有跟踪和计算,准备发射导弹。此时的警报会更加紧急和明确。RWR通常会将其与导弹制导阶段区分开来。
导弹制导 (Missile Guidance): 如果敌方导弹已经发射,并且其自身的雷达导引头或地面的雷达制导系统正在跟踪目标,RWR也会发出更强烈的警报,指示导弹的存在和可能的来袭方向。

4. 飞行员的反应

一旦收到RWR的警报,飞行员需要迅速做出反应:

确认威胁: 通过视觉和声音提示,飞行员需要快速判断威胁的来源、方向和类型。
规避机动: 根据威胁的性质,飞行员会采取相应的规避动作,例如:
使用干扰弹 (Chaff/Flares): 释放金属箔片(Chaff)干扰敌方雷达波束的扫描,或者释放红外诱饵(Flares)欺骗红外制导的导弹。
电子对抗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ECM): 使用机载的电子战设备主动干扰敌方雷达的正常工作,例如“欺骗”(Deception) 或 “压制”(Jamming)。
改变飞行姿态和速度: 进行剧烈的机动飞行,如俯冲、拉升、侧滚等,使其难以被雷达锁定或导弹追踪。
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 (RCS): 在可能的情况下,调整飞机的姿态以减小雷达的探测。
脱离交战: 如果情况允许,选择撤离危险区域。

5. 关键考虑因素

隐身技术 (Stealth Technology): 隐身飞机的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减小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使其难以被雷达探测到。即使被探测到,RWR的灵敏度和探测距离也可能受到限制。但RWR仍然是重要的预警手段。
低截获概率雷达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Radar LPI Radar): 现代一些先进的雷达,特别是军机上的雷达,会采用LPI技术,通过改变发射模式和降低功率来减少被敌方RWR探测到的概率。这使得RWR的探测更加困难。
先进的电子战系统: 现代军机不仅拥有RWR,还配备了更先进的电子战套件,能够主动识别、分析并对抗敌方雷达和导弹。

总结:

是的,军机在被雷达锁定的时候有非常明确和及时的提示。这些提示是来自威胁预警系统(RWR),通过多种声音和视觉信号向飞行员传达信息。这些警报能够帮助飞行员快速识别威胁的类型和方向,并采取必要的规避或对抗措施,这在空战中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看是雷达锁定还是红外锁定了。


火控雷达是主动雷达,被火控雷达锁定时飞机上的告警器会收到特定的雷达波束从而触发报警。

而红外探测是被动搜索,通过捕捉目标的红外信号来实现探测,本身不发出雷达波束,因此被导弹上的红外导引头锁定时是无法提供报警的。

但是导弹的红外导引头一般有效距离只有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而火控雷达则可以探测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的目标。不仅如此,在绝大多数距离上,火控雷达可以提供比红外导引更高的精准度,因此被火控雷达锁定触发的报警在空战中可以说非常常见了。

可能很多人对现代空战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在这里我们顺便聊一聊现代空战的大致形式。

在一般的空战环境中,在地面雷达的辅助下发现目标的距离通常能超过一百公里,对方在开启火控雷达的情况下也能在距离逼近至几十公里时发现敌情。此时空战进入对射远程导弹或中程导弹状态,在这个距离导弹需要机载火控雷达持续照射来指引目标,否则导弹会失的。这个阶段命中率一般比较感人,权当抽奖,顺便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狗斗降低载荷(同样用来降低载荷的方式还有抛弃副油箱,减少载荷会有效降低空重,更轻的空重可以相当提升机动性能)。

如果中距弹射失且未掉头放弃攻击,那接下来通常会尽快提升高度,为接下来的格斗积攒优势。更高的高度会积攒更多的能量,导弹或飞机在追击过程中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此时发射的格斗弹可以捕捉敌机红外信号,而因为距离比较近,导弹发动机的红外信号也可以被敌机装备的红外告警装置探测到,此时则会触发红外告警,驾驶员通过释放诱饵弹或做大过载动作躲避导弹,能躲过就继续下一波,直到拿下一血或菜鸡互啄至导弹耗尽。

其中中距弹远距弹大多为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在距离接近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雷达告警,格斗弹多为红外制导。

当然也有例外,也是很经典的偷袭战术,那就是在发现敌机后从其雷达盲区(通常是正后方,不仅最不易被发现而且敌机大菊花的红外信号对你的蛋蛋来说极为诱人)低空接近(低空可以借助大地杂波隐藏自己),摸到十公里以内,全程不开火控雷达,格斗弹红外信号锁定后直接发射。当对方发出告警时基本已经凉透了(还可能到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虽然这种操作很刺激但是对战场环境要求可以说是非常苛刻的,首先要主场作战——确保战区内无对方地面雷达及预警机;其次偷袭地点需要出其不意,通常敌机驾驶员处于毫无防备的状态;再次你需要对方是个菜鸟,只有菜鸟才会在没有视野的情况下去敌方野区低头玩手机……啊不对,只有菜鸟才会毫不关心自己的菊花……也不对,只有菜鸟才会开飞机的时候一直不回头看的。嗯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