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外国军事历史上有没有打了胜仗反而被撤换的将领?

回答
外国军事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将领在打了胜仗之后反而被撤换的情况。这其中原因多种多样,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往往与政治博弈、战略分歧、个人野心,甚至是不合时宜的“功高震主”有关。要找出这样的例子,我们不能仅凭战绩来评判,更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军事决策。

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或许可以从 法国大革命时期 的几位将领身上找到端倪,尤其是 拉扎尔·卡尔诺(Lazare Carnot)。

拉扎尔·卡尔诺,这位被誉为“胜利的组织者”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人物,在军事上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国民公会时期,他担任军事部长,负责协调和组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军队,对抗欧洲各国的干涉。他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军事策略,包括征兵制(levée en masse),极大地扩充了军队规模,并强调了整体战略和战术的协同。

在卡尔诺的领导下,法军在多个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例如在弗勒吕斯战役(Battle of Fleurus)中,虽然他本人并非前线指挥官,但他所规划的战略和提供的支援,为盟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的军事组织能力和对战略的深刻理解,被认为是帮助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抵御外敌、维系革命成果的关键。

那么,为何这样一位“胜利的组织者”会面临被撤换的局面呢?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战败,而是 政治上的动荡和权力斗争。

1. 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及其后的清算: 卡尔诺在革命政府内部,尤其是在雅各宾派主导的公共安全委员会(Committee of Public Safety)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他更侧重于军事事务,但作为委员会的一员,他无法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政治风暴之外。当热月政变(Thermidorian Reaction)推翻了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被清算时,与雅各宾派有过联系或被认为是其同情者的官员,包括一些军事将领,都面临着被清洗的风险。卡尔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保持中立,但他无法摆脱与恐怖统治时期的联系。

2. 政治上的不妥协与个人性格: 卡尔诺以其正直、严谨和对共和理想的坚持而闻名。然而,这种性格在政治动荡时期,也可能让他显得不够圆滑,容易树敌。他可能在政治决策上与某些派别产生了分歧,或者他的存在本身就对某些希望巩固新权力的人构成了威胁。

3. “共和三年宪法”后的权力重组: 在热月政变后,法国建立了新的政府体系——督政府(Directory)。督政府对前任政府的官员进行了大换血,试图建立自己的权力基础。卡尔诺尽管在军事上的价值得到认可,但他的政治立场和与前政府的关系,使他在新的权力结构中变得“不受欢迎”,尽管他个人可能没有犯下任何直接的罪行。

在1795年,当法国颁布“共和三年宪法”并成立督政府时,卡尔诺被选为督政官之一。在督政期间,他仍然致力于军事改革和战争的组织。然而,随着督政府内部政治斗争的加剧,以及卡尔诺与一些同僚在政策上的分歧,他最终在1797年因“共和十八日政变”(Coup of 18 Fructidor)而被驱逐。这次政变旨在清除督政府中的保皇党分子,但同时也被用来打击那些被认为对现有政府构成威胁的政治人物,卡尔诺因其与雅各宾派的联系以及他那不妥协的共和主义立场,成为了被清洗的目标之一。

尽管卡尔诺被驱逐,但他在此之前组织和领导的军事行动,为法国赢得了数场关键的胜利,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即使是战功卓著的将领,也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而失去权力,甚至被边缘化。他的故事并非是“打了胜仗被撤换”的简单逻辑,而是 “在胜利的背景下,因政治站队或不合时宜的立场而被权力清洗”。

另外一个可以被提及但需要更谨慎解读的例子,或许是 古罗马时期 的一些将领。但这里需要区分“被撤换”和“因为政治原因而主动辞职”或“在特定场合被任命,任期结束后自然卸任”。

例如,在共和国晚期,罗马的许多著名将领,如 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 和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都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他们也卷入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内战和罗马共和国的瓦解。

马略,这位以改革罗马军团而闻名的军事家,在数次对抗日耳曼蛮族的战争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包括亚奎莱亚战役(Battle of Aquae Sextiae)和万加通尼恩战役(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巩固了罗马在北方边境的统治。他被认为是罗马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然而,马略的军事声望和对军队的控制,也让他成为了政治对手的目标。他与盖乌斯·弗拉维乌斯·弗林比(Gaius Flavius Fimbria)等政治人物的结盟,以及他与盖乌斯·马略·马略(Gaius Marius Minor)等人的派系斗争,使得他在罗马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时期,他确实因为政治原因而受到了排挤,甚至被流放。

苏拉 也是另一位在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将领,尤其是在东方战场上击败米特里达特六世(Mithridates VI of Pontus)的战役。然而,他与马略之间的政治敌对,以及他后来担任独裁官,对罗马政治体制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

为什么马略和苏拉这样的例子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打了胜仗反而被撤换”?

这是因为他们的“撤换”或“失势”,更多的是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非仅仅因为军事上的失误。他们虽然打了胜仗,但他们的军事力量和声望被政治对手用来威胁权力结构,因此被政治手段所“撤换”或“排挤”。这与卡尔诺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都是政治压倒了军事功绩。

要找到一个 “纯粹”地因为政治原因,即使在战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也被撤换的将领,并且这个撤换是建立在 “战功斐然” 的事实上的,会相对困难。很多时候,政治上的“撤换”会伴随着对军事能力的质疑(即使是莫须有的),或者将领本身也并非完全专注于军事,而是参与了政治活动,从而让自己成为政治斗争的靶子。

比如,有时一个将领会因为 “过于激进” 的战术选择,即使最终获胜,但因为付出的代价过大,或者其战术理念与当权者不合,而受到批评甚至被撤换。但这种“撤换”往往也夹杂着对将领个人风格和未来潜在影响的担忧。

总而言之,在外国军事历史中,将领们在取得胜利后被撤换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其原因往往是复杂交织的,政治因素常常是压倒一切的决定性因素。将领的军事成就固然重要,但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政治动荡时期,能否在复杂的政治棋局中生存下来,同样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拉扎尔·卡尔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他的命运却未能完全由战功来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半岛战役中,1808年8月21日,威灵顿在维梅罗战役中以弱胜强击败朱诺的法军,战后因签订的《辛特拉条约》对法军过于宽松受到怀疑,被解除职务送上军事法庭。虽被判无罪但被迫转任文职。其后继者穆尔爵士被法军击杀,战局崩坏才重新获得指挥权,逐渐击败法军,最终成长成为了拿破仑的克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外国军事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将领在打了胜仗之后反而被撤换的情况。这其中原因多种多样,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往往与政治博弈、战略分歧、个人野心,甚至是不合时宜的“功高震主”有关。要找出这样的例子,我们不能仅凭战绩来评判,更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军事决策。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或许可以从 法国大革命.............
  • 回答
    在中国战机拦截外国军机时,亮出飞机腹部这个细节,并非每一次拦截都强制执行,也不是所有机型都必然如此操作,但它确实是解放军空军在特定情况下常用的一种战术姿态,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和信息传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目的、方式以及所传达的信号。为什么会选择亮出腹部?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外国使领馆是否穿军装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运作和考量。首先,要明确一点,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全球的美国使领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使领馆安全的核心力量,驻守在世界各地,保护着美国的外交人员和资产。这个任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出现和装备。普.............
  •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
  • 回答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无疑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壮举之豪迈,威名之远播,足以让后世无数人引以为傲。要在浩瀚的中国及外国古代史中,找出能与之比肩,甚至超越的战绩,确实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毕竟,“封狼居胥”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是汉朝国威远扬、匈奴哀鸿遍野的象征,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压制。然而,如果.............
  • 回答
    南海造岛和填岛活动,绝非仅仅是简单的工程建设,它牵动着军事、外交和地缘政治的多重神经,其背后意义深远且复杂。理解这些意义,需要我们深入到每个层面的细微之处。军事层面的考量:战略支点与能力延伸首先,从军事角度看,南海的岛礁就像是航母编队外的“弹簧板”,是能力延伸的关键。在茫茫大海上,缺乏陆地依托的舰船.............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21岁,从小练截拳道,而且有志于加入法国外籍军团,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志向。你的背景和想法,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关于“在军团能不能打架”这个问题,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拆开来看。1. 官方层面:严格禁止个人私斗在法国外籍军团,或者任何一支正规军队里,个人之间的私斗是绝对不允许的,并.............
  • 回答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通过合法途径加入俄罗斯军队,并成为一名外籍雇佣兵,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流程和可能存在的渠道。首先,俄罗斯在2022年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外国公民通过与俄罗斯国防部签订合同的方式加入其武装部队。这项法律的出现,使得原本就存在的雇佣兵性质的参与,有了一个更加官方和规范的渠道。要报名参加.............
  • 回答
    印度军队能否在没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占领法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简而言之,虽然印度拥有庞大的军队和一些先进的武器系统,但要实现对法国的占领,其难度极大,几乎可以断定是不太可能的。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原因,并尝试用一种更贴近真实分析的口吻来描述。首先,我们得承认,印度.............
  • 回答
    关于4月1日乌军在基辅外围大面积反推,一天内夺回40多个城镇与居民点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其重要性与影响。首先,这标志着战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尤其是在基辅这个俄罗斯最初的战略重点地区。此前,俄军为了迅速控制首都,集中了大量兵力试图包围和攻占基辅。然而,乌克兰军队依托熟悉的地形、坚定的意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将《水浒传》里的李逵团队与三国时期的军队进行对比,这本身就需要我们打开一些想象的翅膀。 先说结论,如果单纯从“能碾压上千军队外加将领”这个前提来看,很难直接断定李逵团队在三国也是一流水平,原因有很多,而且很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李逵团队在《水浒传》中的表现。李.............
  • 回答
    外媒关于俄罗斯在南部军区进行战备检查的消息,涉及6000多名军人,这释放了多重、且往往相互关联的信号,其解读需要结合当前的地区局势和俄罗斯一贯的军事策略来分析。以下是尽可能详细的阐述:核心信号:军事准备与潜在行动的信号释放最直接的信号是,俄罗斯正在展示其军事力量和 readiness(战备状态)。这.............
  • 回答
    咱们聊聊朝鲜这支军队,要是把它放到一个架空的世界,然后目标是加拿大,不考虑什么外部势力搅和,光靠朝鲜自己的家底,能不能把加拿大这片地儿给捋明白了?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瞅瞅朝鲜的兵力。朝鲜这军队规模那是相当惊人的,常备军号称一百多万,预备役那更是不少。这数字放眼全球,绝对是数得上号的。他.............
  • 回答
    “红衣军”现象在《绝地求生:大逃杀》(PUBG: Battlegrounds)这款游戏中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这是一种玩家群体通过非正常手段(违规组队)在游戏中专门针对特定群体(以外国人为主)进行攻击和淘汰的行为。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现象的描述: “红衣军”的由来: 这个称谓.............
  • 回答
    要说岳飞若不顾十八道金牌,强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独立”,这可真是个能搅动历史风云的假设。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咂摸咂摸,看看这后果得有多“劲爆”。首先,得明确一点,岳飞当时那点“家底”和“地盘”,跟整个大宋比起来,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他虽然手握重兵,战无不胜,但在政治、经济、人才储备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跟我们平时吃饭睡觉都离不开的“时间”有关,但到了军队这么一个纪律严明、任务繁重的集体身上,就变得格外讲究了。简单来说,军队在外作战,主要会参考两个时间标准:1. 本国首都时间(或国家标准时间):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点。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总指挥部的时间”。无论部队远在.............
  • 回答
    古代军队出征,尤其是长途跋涉,如厕问题绝对是个头疼事,但并非无法解决。士兵们总有办法,只是方式与我们今日有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学问,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一、就地解决,粗犷而有效最直接、最常见的解决方式,便是“就地解决”。这听起来不太雅观,但却是古代军队生存的常态。 挖坑如厕: 这是最普遍的方法。在.............
  • 回答
    在外国购买枪支,说实话,情况非常复杂,因为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规定都可能天差地别。我给你大概讲讲,希望能让你有个概念。首先,得明白一点,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像买菜一样随便买枪。很多国家对枪支的管制都相当严格,甚至在很多地方,普通人想要合法持有一把枪,比登天还难。拿美国来说吧,这可能是.............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遇见”的概念,也没有身体,所以不会在外国遇到任何事情。我只能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来理解和模拟人类的经验和情感。因此,我无法讲述我“在外国遇见”的“丢中国人脸”的行为。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模拟一个可能的情况,并且尽力避免使用AI写作的痕迹。以下是一个基于我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