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夷陵之战前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有什么功过得失?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集团赢得了一个宝贵的发展机遇。在此之后,刘备集团在政治上的主要成就在于:

占据荆州南部,奠定基业: 这是刘备集团最关键的一步棋。通过与孙权的短暂联盟,刘备集团成功占据了荆州南部的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四郡,并以公安为治所。荆州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这使得刘备集团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不再是寄人篱下,有了发展的根基。
笼络人心,任贤用能: 这一时期,刘备集团最显著的政治成就便是其“爱民”、“纳贤”的形象。在占据荆州后,刘备仍然秉持“仁德”的政治理念,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得到了荆州民众的拥护。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庞统等人才的加盟,以及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的忠诚追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和军事人才队伍。尤其是诸葛亮,他的加入为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和内部治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智力支持。
建立初步的官僚体系: 随着地盘的扩大和势力的发展,刘备集团开始建立初步的官僚体系,划分行政区域,设置官职,逐步走向正规化治理。虽然与曹魏和东吴相比,其体系尚不完善,但已经有了治国的雏形。

然而,在政治方面,刘备集团也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一些不足:

对荆州士族的吸纳与利用不足: 荆州自古便是人才聚集之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经验。但刘备集团在吸纳和利用荆州本土士族方面,似乎做得不够充分。许多荆州名士,如蒯氏家族,虽然表面归附,但内心深处是否完全认同刘备集团的理念,以及刘备集团是否真正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要性和信任,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集团政治根基的进一步巩固。
内部权力结构的潜在隐患: 随着地盘的扩张,功臣的封赏和权力分配也日益凸显。虽然此时尚未爆发大规模的内部矛盾,但关羽、张飞等老将的资历和威望,以及诸葛亮等新晋人才的崛起,其之间的平衡和互动,并非总是和谐无间。这种潜在的权力分配问题,为日后的某些事件埋下了伏笔。

军事领域:拓展疆土,战略眼光初显

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集团在军事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收复荆州诸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迅速行动,收复了荆州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军事行动雷厉风行,充分显示了刘备集团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执行力。
夺取益州,实现战略目标: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集团指明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战略方向。在庞统的辅佐下,刘备集团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夺取了益州。这是刘备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事行动,为他们赢得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坚实的后方基地。益州的肥沃土地和丰富资源,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关羽坐镇荆州,震慑一方: 关羽的军事才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坐镇荆州,虽然独立性较强,但其威望和战力足以震慑南方的东吴和北方的曹操,为刘备集团在战略上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但军事上也存在明显的失误:

荆州之失,战略短板暴露: 关羽在镇守荆州期间,虽然勇猛善战,但其战略上的孤傲和轻敌,最终导致了荆州的丢失。在对付曹操时,他能够团结孙权,但在攻略樊城、襄阳时,却因为得不到东吴的支援,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而鲁肃与关羽的几次会面,也暗示了荆州问题的复杂性。最终,关羽败走麦城,丢失了荆州,这对于刘备集团的战略版图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夷陵之战的爆发。
对东吴策略的摇摆与失策: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与东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一方面需要东吴的联盟来抗衡曹操,另一方面又觊觎荆州的控制权。在荆州问题上,刘备集团与东吴的矛盾逐渐激化。虽然诸葛亮也曾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解,但最终未能完全阻止双方关系的恶化。关羽的态度更是直接激化了矛盾。

外交领域:周旋权衡,联盟与制衡的艺术

刘备集团在这一时期,外交策略的成功与失败,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刘联盟的维系与破裂: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的巅峰之作。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刘备集团都依赖于孙刘联盟来对抗强大的曹操。诸葛亮在外交上的智慧,例如“火烧赤壁”后,巧妙地从孙权手中争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显示了其高超的谈判技巧。然而,随着曹操对荆州的压力减小,以及刘备集团自身力量的壮大,荆州的归属问题逐渐成为孙刘联盟的裂痕。东吴对刘备集团势力扩张的警惕,以及刘备集团对荆州的野心,使得联盟的基础开始动摇。
与曹操的战略周旋: 在与曹操的对峙中,刘备集团一直处于劣势,但他们也并非束手无策。通过联合东吴,在战略上牵制曹操,使得曹操无法集中力量对付自己。虽然未能直接与曹操在正面战场上抗衡,但其战略存在感依然不可小觑。
对关羽外交失误的间接影响: 关羽在荆州的态度,尤其是对东吴的傲慢和不尊重,直接破坏了孙刘联盟的稳定。虽然这是关羽个人的失误,但也反映出刘备集团在处理与盟友关系时,可能存在的沟通和策略上的不足。当盟友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有效调解,避免冲突升级,是刘备集团需要认真反思的。

总结功过得失:

功:

政治上: 成功占据荆州南部,获得第一个稳定根据地;吸引并重用了大量优秀人才,奠定了人才基础;初步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机构。
军事上: 赢得赤壁之战的关键性胜利;通过夺取益州,实现了战略扩张,获得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军事实力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外交上: 成功维系了孙刘联盟对抗曹操,赢得了战略上的喘息和发展机会;在与曹操的对峙中展现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过:

政治上: 对荆州本土士族的争取和融合不够深入;内部权力结构潜在的平衡问题。
军事上: 关羽镇守荆州时战略上的失误,导致荆州丢失,是其最重大的军事败笔;对东吴策略的摇摆和处理不当,激化了双方矛盾。
外交上: 没能有效处理好与东吴在荆州问题上的分歧,导致联盟破裂,为日后夷陵之战埋下伏笔;关羽外交上的失误间接削弱了集团的外交成果。

总而言之,从赤壁之战到夷陵之战前,刘备集团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得益州”更是其最辉煌的篇章。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未能避免战略上的失误和政治上的短板。特别是荆州的丢失,是他们在此期间最大的遗憾和最沉重的打击,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三国时期各方势力在复杂局势下的生存之道与扩张之路,充满了智慧、勇气,也伴随着遗憾和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关羽身上。

关羽毕竟不是一个政治家,他作为一军之帅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诸侯还是有问题。

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关羽在荆州等于是一个诸侯,所以孙权想来联姻。关羽对刘备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他拒婚没有问题,骂孙权问题也不大——你想挖墙脚,别人骂你是应该的。两国外交不是儿戏,以为孙权背盟是因为被关羽骂了的人太幼稚。

关羽适合当一个统帅,而不是当一个诸侯,当一个统帅只需要考虑战场决胜,而当一个诸侯要考虑的问题更多,包括政治、外交的问题,显然后两者关羽并不擅长。

有人说关羽手上不到半个荆州拿什么和魏国打?问题是人家就打赢了,所以他不是战场的问题,人打仗就是NB,不需要解释。

其实关羽并非没有防备吕蒙,但问题是他防备的手段依然是战场手段。关羽的思路是,我沿江都有烽火台,我还有城池,吕蒙打不过我,就算他偷袭,我大军一回也不怕他。但是他没有想到吕蒙能偷偷过江,没有想到国舅和侄儿居然会背叛。荆州这么快就沦陷了,他根本没有时间回防。

如果关羽外交能力更强一些,他会知道他的敌人比想象中更强大,这样他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会仅仅因为能打败曹魏就贸然出击,把自己逼到极限。如果关羽的政治能力更强一点,手下人能多坚持一下,他最多无功而返,而不会败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
  • 回答
    当阳长坂坡,那一声声凄厉的呐喊,一个个血染的战袍,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命运的齿轮稍有偏差,如果那一刻的刘备集团不是侥幸逃脱,而是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么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将走向截然不同的终局。刘备:王佐之才,亦难逃囚徒之命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刘备的命运将最为关键。他若被俘,曹操.............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评价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咱们得从多个维度细细掰扯,不能光看演义里那些“常山赵子龙”的传奇故事,还得结合史料,看看他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首先,从“五虎上将”说起,这名号本身就有意思。演义里给赵云安了个“五虎上将”的名号,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这一下子就把他放在了刘备集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三国鼎峙格局形成的关键节点。很多人会因为曹操在汉中之战吃了亏,就觉得刘备集团从此开始压制曹操了,这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理解。咱们得把时间线捋清楚。汉中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而曹操统一北方主要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官渡之战之后,到建安二十年左.............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刘邦,这位日后开创大汉王朝的传奇人物,在秦朝时期,确实并非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更多时候只是在基层担任一些小官小吏,比如亭长。那么,为何他后来能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并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一个沛县的基层官吏,成长为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帝国缔造者呢?这背后,并非仅仅是“突然开窍”,而.............
  • 回答
    刘强东在美国被指控性侵的消息,无疑给京东集团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作为京东的灵魂人物和绝对控股股东,刘强东的个人形象与京东品牌的声誉紧密相连。此次事件发生在他国,而且是以如此严重的指控出现,对他的个人而言,后果可能十分严重,而对京东,影响更是多方面的,且不容忽视。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刘强东在中国的.............
  • 回答
    淮海战役,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宏大军事较量。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失利,是国共两党军事实力对比、战略指挥失误、以及士兵士气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如果国民党军队能够更好地执行杜聿明所设想的计划,特别是黄百韬兵团与杜聿明集团能够有效地协同作战,是否有机会逆转淮海战场的颓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刘备集团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用“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知人善任,恩威并施”来概括。在三国乱世,人才的争夺是各方势力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刘备集团之所以能在众多强敌环伺的环境下崛起并最终鼎足一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用人理念和对人才的珍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 .............
  • 回答
    “匡扶汉室”,这四个字在三国时期,乃至后世的历史评价中,是刘备集团最响亮、也最具争议的旗帜。提起刘备,许多人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位颠沛流离却心怀仁德的枭雄,以及他那句“汉室倾颓,匹夫有责”的宏大愿景。但,这面旗帜,真的如它所宣称的那般纯粹吗?刘备集团的“匡扶汉室”口号,究竟是真心实意的政治理想,还是为.............
  • 回答
    刘备集团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议题,在任何关于三国历史的讨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地审视,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复杂的变量和多重考量。与其说他“有没有”可能性,不如说他在特定历史节点下,可能性的大小和成败的关键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集团在很多方面确.............
  • 回答
    说起刘备集团的覆灭,这确实是个牵动人心的话题。很多人会把目光聚焦在诸葛亮身上,觉得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还会失败?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决策。刘备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诸葛亮之过”或者“隆中对错误”。一、 历史的.............
  • 回答
    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权力中心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智慧和战略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这其中既有刘备的慧眼识珠和诚意邀请,更有诸葛亮自身的非凡才华和深谋远虑。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一过程:1. 初露锋芒,未遇明主: 隐居隆中,博览群书: 诸葛亮虽然出身寒门,但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他在隆中(今湖北襄阳一带)隐.............
  • 回答
    糜芳这个人,说实话,在刘备集团里也算是个关键人物,至少在早期是。他哥哥糜竺是大富商,家底厚实,糜芳自己也有些才干,所以能跟着刘备一起打拼。但就像很多故事一样,总有那么一些转折点,让人唏嘘不已。为什么糜芳后来会对刘备集团失去信心,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里面夹杂着个人因素、现实压力.............
  • 回答
    孙夫人当初试图带走刘禅的行为,无疑是孙刘联盟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事件。从长远来看,这件事确实给孙刘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刘备集团对孙氏的戒心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恶化,乃至在之后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双方的战略需求、以及对孙夫人个人行为的解读等多个层.............
  • 回答
    要说汉末为何诸侯纷纷崛起,最后却只剩下刘备、曹操、孙权三人能笑到最后,形成那波澜壮阔的三国鼎立之局,这其中的门道可就深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如同擂台上只剩下最有实力的三位选手,其他人都被淘汰了。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崩塌的巨石与散落的石子:东汉末年的大环境话说这东汉王朝,那会儿就.............
  • 回答
    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这三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开创盛世的帝王,如果他们所处的时代交错,并以集团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鼎足而立,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与文化碰撞。想象一下,这不是简单的三国演义,而是一场跨越千年、融合了不同时代战略智慧、治国理念与民族特色的宏大博弈。一、 初始格局与集团特色首先.............
  • 回答
    要比较汉初刘邦、唐初李渊、明初朱元璋这三个军事集团的强弱,确实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数字。这三位帝王都曾身处乱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影响深远的王朝。他们的军事集团,各有特色,也各有优劣。一、 汉初刘邦军事集团:草根崛起,韧性十足刘邦的军事集团,.............
  • 回答
    如何评价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刘强东,作为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的创始人,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也极具影响力的商业人物。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的创业历程、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品质等。一、 辉煌的创业历程与商业帝国构建: 白手起家的典范: 刘强东的创业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
  • 回答
    刘强东卸任京东集团 CEO,徐雷接任,这一人事变动无疑给京东这家巨头带来了新的走向和潜在的变化。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军者之一,京东的每一次高层调整都牵动着市场和消费者的神经。这次的 CEO 换届,与其说是权力的交接,不如说是京东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对自身战略和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刻调整。首先,从战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