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集团对待人才的态度到底怎么样?

回答
刘备集团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用“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知人善任,恩威并施”来概括。在三国乱世,人才的争夺是各方势力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刘备集团之所以能在众多强敌环伺的环境下崛起并最终鼎足一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用人理念和对人才的珍视。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顾茅庐的典范: 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是刘备集团求贤若渴精神的极致体现。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帝王身份而摆架子,而是放下身段,亲自三次拜访,甚至冒着风雪,最终才打动了诸葛亮出山。这展现了刘备对真正有才之人极大的尊重和渴望。这种行为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极大地提升了刘备在士人心目中的形象。
重视早期人才,奠定基础: 在刘备势力尚弱,颠沛流离之时,关羽、张飞、赵云、糜竺、孙乾等早期追随者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能够与他们同甘共苦,建立深厚的感情,这使得这些人在关键时刻能够竭诚相待,不离不弃。这种早期的人才积累和感情培养,是刘备集团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
不避出身,广纳贤才: 刘备集团并不拘泥于出身和门第。无论是出身低微的将领(如关羽、张飞),还是隐居山林的名士(如诸葛亮),亦或是投奔而来的才俊(如法正、魏延),只要有真才实学,刘备都愿意接纳和重用。这使得刘备集团能够汇聚各种类型的人才,形成强大的人才优势。

二、 用人不疑,给予充分的信任:

信任诸葛亮: 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是无与伦比的。在临终前,他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并说出“若仲谋不臣,君可自行成都之主”这样的话,这是何等的信任!这种信任让诸葛亮能够放开手脚施展才华,进行各项政治、军事改革,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放权给各级将领: 刘备集团在用人方面也善于放权。例如,关羽镇守荆州,虽然有军令,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也给予了很大的自主权。张飞、赵云等将领也常常被委以重任,独立领兵。这种信任和授权,不仅能够激发将领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最大效用。
对犯错的宽容(有条件): 虽然刘备赏罚分明,但对于一些因失误而非故意犯错的部下,他也会给予一定的宽容和机会。例如,他对魏延的某些鲁莽行为,虽然有所告诫,但并未因此完全弃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用人不疑的原则,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都会给予改进和发展的机会。

三、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扮演着全能的角色,他不仅是军事统帅,更是政治家、战略家、内政管理者。刘备充分发挥了诸葛亮的政治和战略才能,让他负责国家大事。
关羽: 刘备深知关羽的勇武过人、忠义无双,因此将重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他,如镇守荆州、攻打曹操。关羽也确实不负众望,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张飞: 张飞勇猛善战,但性格鲁莽。刘备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在战略层面给与指导,并利用他的勇猛打硬仗。
赵云: 赵云忠勇兼备,而且沉稳谨慎。刘备将保护家眷和幼主的重任交给他,使其能够发挥其稳健可靠的特质。
法正: 法正有着卓越的谋略和奇计,刘备善于采纳他的计策,如“奇袭雒城”,帮助刘备集团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黄忠、马超: 对于这些后期加入的良将,刘备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重用,让他们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其战斗力,为蜀汉的江山社稷做出了贡献。

四、 恩威并施,形成凝聚力:

厚待部下,建立感情: 刘备对跟随自己的早期部下,尤其是关羽、张飞等人,如同兄弟一般对待。他曾在危难时刻舍弃妻儿,也曾在危急关头不离不弃。这种深厚的兄弟情义,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忠诚度。
赏罚分明,激励士气: 刘备在奖赏和惩罚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有功者必有赏,有过者也必受罚。例如,他对关羽的奖赏非常慷慨,而对某些过失也并非不惩罚。这种奖罚分明的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励士气,规范行为。
尊重士人,营造氛围: 刘备集团非常尊重文人,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使得蜀汉能够吸引和留住大量的优秀人才,形成了相对良好的政治生态。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刘备在待人处事上,尤其是在对待部下方面,常常以身作则,展现出谦逊、仁义的品质。这使得他的部下更加愿意追随和效忠。

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和局限性:

人才基数相对较小: 相较于曹操集团拥有大量的北方士族和人才储备,刘备集团的人才基数相对较小,很多时候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后期人才青黄不接: 在诸葛亮后期,蜀汉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年轻一代的优秀将领和谋士相对较少,这也是蜀汉后期难以恢复国力的一大原因。
对某些人才的误判: 虽然刘备集团整体上用人得当,但也存在一些误判的情况,例如对魏延的最终处理,事后看来可能存在一些争议。

总结:

刘备集团对待人才的态度是其能够从草根崛起到三分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能够做到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不疑,给予充分的信任,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恩威并施,形成凝聚力。他的用人理念,特别是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与早期部下的深厚情谊,为后世的君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刘备集团在人才运用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这种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铸就了其辉煌的历史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刘备不受士人待见?这是个伪命题。

举个例子,在徐州拥立大耳朵的急先锋是陈登,这位仁兄是根正苗红的天下高门,末了成了大耳朵的脑残粉,所谓【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捎带,此前刘备牧豫州,辟陈群为别驾,举袁涣为茂才,后者对刘备终身保持尊敬,这都是一等一的士林菁英,足见刘备在士人中的声望。

然而,乐极生悲,大耳朵很快丧失徐州,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安土重迁的时代背景下,要求这些高门大姓抛家舍业,丢弃宗族追随刘备,真是谈何容易?

直到刘备落脚荆州,有了很长一段安稳时期,于是乎又出现了士人【归之如水】的局面。

所以,不要再谈什么刘备集团不受士人甚或什么打魏晋穿越来的【士族】待见一类的荒唐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汉末三国豪强垄断社会资源的大背景下,不受他们待见的势力早就死绝了。

具体到用人方针,刘备集团是货真价实的【唯才是举】,而且超拔人才一直是刘备、诸葛亮时代的特色,不可不品尝。

譬如诸葛亮本人,出山一年即受任军师中郎将,督三郡,与关羽、张飞平起平坐。庞统虽然小有蹉跎,通过一堂晤对,立即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谋臣。

法正在刘璋集团默默无闻,在刘备手下即一飞冲天。魏延不过部曲出身,居然挤掉张飞都督汉中。黄忠“老卒”,却能一战与关张并列。这要是搁在诸曹夏侯永远优先的曹操集团,实在难以想象。

再看看诸葛亮,这也是个喜欢超拔人才的主儿。刘备尚在时,孔明即任用杨洪、何衹,使【西土咸服其能尽时人之器用】。又,姜维本新降魏将,王平本行伍出身,都得到了火箭提拔。蒋琬原本吃瓜,费祎善打酱油,估计这二位做梦都没想到能够成为孔明备胎,执掌一国军政。

总之,刘备、诸葛亮时代因为快速提拔搞出的车祸不少,譬如彭羕、廖立、马谡等,压抑人才,使大牛沉沦下僚的例子却几不得见。应该说,曹、孙、刘三家,刘备集团对待人才的态度大抵是最健康的,因此出现了新旧远近乃至冤家对头如刘巴者济济一堂的局面:

【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当然,刘备也不是没有负面清单,此公对于夸夸其谈,满口主义,一肚子生意的空头名士极不感冒。所谓【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许汜同志大庭广众之下被喷一脸的惨剧就是一例。又如许靖,天下巨V,名满宇内,末了因为有名无实捎带软骨病进了大耳朵的鄙视链,若非法正说项,连摆花瓶的资格都欠奉。

又如益州低调俱乐部成员,刘巴日常尥蹶子,刘备即便咬牙切齿亦未如之何,反观张裕之流的嘴炮货色就没啥好运气了。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这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用人的最高标准。然而,知易行难,在实操中常常弄成演义嘲讽刘表的那德行: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相较之下,刘备集团算是基本知行合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集团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用“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知人善任,恩威并施”来概括。在三国乱世,人才的争夺是各方势力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刘备集团之所以能在众多强敌环伺的环境下崛起并最终鼎足一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用人理念和对人才的珍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 .............
  • 回答
    孙夫人当初试图带走刘禅的行为,无疑是孙刘联盟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事件。从长远来看,这件事确实给孙刘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刘备集团对孙氏的戒心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恶化,乃至在之后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双方的战略需求、以及对孙夫人个人行为的解读等多个层.............
  • 回答
    糜芳这个人,说实话,在刘备集团里也算是个关键人物,至少在早期是。他哥哥糜竺是大富商,家底厚实,糜芳自己也有些才干,所以能跟着刘备一起打拼。但就像很多故事一样,总有那么一些转折点,让人唏嘘不已。为什么糜芳后来会对刘备集团失去信心,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里面夹杂着个人因素、现实压力.............
  • 回答
    庞统给刘备献上的上策,即“取西川”(即益州),在我看来,其可行性可以说相当之高,并且对刘备集团的未来发展能够产生决定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刘备集团的处境。刘备虽然在诸葛亮的帮助下,逐渐站稳了脚跟,尤其是在荆州,拥有一块立足之地。但是,这块地盘实在是太过狭窄,而且战略上是被动且.............
  • 回答
    刘强东在美国被指控性侵的消息,无疑给京东集团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作为京东的灵魂人物和绝对控股股东,刘强东的个人形象与京东品牌的声誉紧密相连。此次事件发生在他国,而且是以如此严重的指控出现,对他的个人而言,后果可能十分严重,而对京东,影响更是多方面的,且不容忽视。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刘强东在中国的.............
  • 回答
    “匡扶汉室”,这四个字在三国时期,乃至后世的历史评价中,是刘备集团最响亮、也最具争议的旗帜。提起刘备,许多人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位颠沛流离却心怀仁德的枭雄,以及他那句“汉室倾颓,匹夫有责”的宏大愿景。但,这面旗帜,真的如它所宣称的那般纯粹吗?刘备集团的“匡扶汉室”口号,究竟是真心实意的政治理想,还是为.............
  •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
  • 回答
    当阳长坂坡,那一声声凄厉的呐喊,一个个血染的战袍,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命运的齿轮稍有偏差,如果那一刻的刘备集团不是侥幸逃脱,而是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么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将走向截然不同的终局。刘备:王佐之才,亦难逃囚徒之命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刘备的命运将最为关键。他若被俘,曹操.............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权力中心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智慧和战略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这其中既有刘备的慧眼识珠和诚意邀请,更有诸葛亮自身的非凡才华和深谋远虑。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一过程:1. 初露锋芒,未遇明主: 隐居隆中,博览群书: 诸葛亮虽然出身寒门,但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他在隆中(今湖北襄阳一带)隐.............
  • 回答
    刘备集团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议题,在任何关于三国历史的讨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地审视,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复杂的变量和多重考量。与其说他“有没有”可能性,不如说他在特定历史节点下,可能性的大小和成败的关键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集团在很多方面确.............
  • 回答
    说起刘备集团的覆灭,这确实是个牵动人心的话题。很多人会把目光聚焦在诸葛亮身上,觉得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还会失败?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决策。刘备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诸葛亮之过”或者“隆中对错误”。一、 历史的.............
  • 回答
    评价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咱们得从多个维度细细掰扯,不能光看演义里那些“常山赵子龙”的传奇故事,还得结合史料,看看他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首先,从“五虎上将”说起,这名号本身就有意思。演义里给赵云安了个“五虎上将”的名号,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这一下子就把他放在了刘备集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三国鼎峙格局形成的关键节点。很多人会因为曹操在汉中之战吃了亏,就觉得刘备集团从此开始压制曹操了,这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理解。咱们得把时间线捋清楚。汉中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而曹操统一北方主要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官渡之战之后,到建安二十年左.............
  • 回答
    要说汉末为何诸侯纷纷崛起,最后却只剩下刘备、曹操、孙权三人能笑到最后,形成那波澜壮阔的三国鼎立之局,这其中的门道可就深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如同擂台上只剩下最有实力的三位选手,其他人都被淘汰了。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 崩塌的巨石与散落的石子:东汉末年的大环境话说这东汉王朝,那会儿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刘邦,这位日后开创大汉王朝的传奇人物,在秦朝时期,确实并非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更多时候只是在基层担任一些小官小吏,比如亭长。那么,为何他后来能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并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一个沛县的基层官吏,成长为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帝国缔造者呢?这背后,并非仅仅是“突然开窍”,而.............
  • 回答
    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这三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开创盛世的帝王,如果他们所处的时代交错,并以集团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鼎足而立,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与文化碰撞。想象一下,这不是简单的三国演义,而是一场跨越千年、融合了不同时代战略智慧、治国理念与民族特色的宏大博弈。一、 初始格局与集团特色首先.............
  • 回答
    要比较汉初刘邦、唐初李渊、明初朱元璋这三个军事集团的强弱,确实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数字。这三位帝王都曾身处乱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影响深远的王朝。他们的军事集团,各有特色,也各有优劣。一、 汉初刘邦军事集团:草根崛起,韧性十足刘邦的军事集团,.............
  • 回答
    如何评价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刘强东,作为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的创始人,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也极具影响力的商业人物。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的创业历程、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品质等。一、 辉煌的创业历程与商业帝国构建: 白手起家的典范: 刘强东的创业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
  • 回答
    刘强东卸任京东集团 CEO,徐雷接任,这一人事变动无疑给京东这家巨头带来了新的走向和潜在的变化。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军者之一,京东的每一次高层调整都牵动着市场和消费者的神经。这次的 CEO 换届,与其说是权力的交接,不如说是京东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对自身战略和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刻调整。首先,从战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