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被众多列强瓜分的情况下清朝的血条还这么厚?

回答
咱们聊聊清朝这“血条”,怎么在那么些个强盗眼皮子底下,还能撑那么久,真挺让人纳闷的。其实啊,这事儿不能光看列强怎么“瓜分”,还得琢磨琢磨清朝自己身上有哪些“续命”的本事,以及当时那种大环境下,它又是怎么混过来的。

首先,别把“瓜分”想得太简单,那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把一块肉平均分了。

列强之所以能“瓜分”清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看准了清朝内部的虚弱。但这种“虚弱”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形成的,而且清朝也并非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瓜分”的真相:利益的博弈,而不是彻底的肢解。 列强来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赚钱,是争夺市场和资源。他们想要的是特权、贸易机会、租界,以及对中国有利可图的商品的控制权。比如,英国人想的是鸦片、茶叶、丝绸的生意;法国人想传教和开矿;俄国人惦记的是东北和西北的土地。他们虽然各自抢地盘,但谁也不想让谁得了最大便宜,更不想把中国彻底弄散,变成一个无政府状态,那对他们的生意也不好。一个相对稳定的(哪怕是弱小的)中国政府,至少还能让他们有打交道的对象,能签订条约,能维持秩序(至少表面上)。如果中国变成了一盘散沙,那列强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可能真的会打起来,这可不是他们乐见的。

“势力范围”的划分,而非“直接统治”。 除了少数的租界和一些关键的军事据点,列强并没有像殖民地那样直接统治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条约、顾问、经济渗透等方式来施加影响,攫取利益。清朝政府虽然名义上还是统治者,但实权在很多方面被架空了。这种“被代理”的状态,反而让清朝这个“牌子”还挂在那儿,虽然是个空架子,但至少能维持一个国家机器的模样。

然后,我们得看看清朝自己身上,有哪些“抗击打”的属性,让它的“血条”没那么快见底。

强大的经济和人口基础,以及“人海”战术的底蕴。 尽管被剥削,但中国毕竟还是个有巨大人口和潜在市场的大国。即使清政府腐败无能,很多地方的经济活动和生产力依然存在。在面对列强的侵略时,虽然军事上落后,但数量庞大的士兵和民众,有时也能构成一定的阻碍。这种“人多”的优势,在早期抵抗中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虽然代价是巨大的。

“以夷制夷”的策略,虽然不光彩,但确实有用。 清朝统治者,尤其是慈禧太后,非常擅长玩弄权术。她们知道列强之间存在矛盾,并且会利用这种矛盾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例如,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就不得不依靠列强(如常胜军、永胜军)来镇压。后来,在与其他列强的冲突中,也常常会拉拢一方来对抗另一方,以避免被一边倒地压垮。这种策略,虽然让国家丧失了更多主权,但却让清朝政府有时间喘息,有时间调整,从而避免了被迅速灭亡的命运。

中国文化的强大韧性与民族认同。 尽管被西方文化冲击,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依然有着深厚的根基。这种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凝聚人心,尤其是在面对外来侵略时。虽然许多人对清朝统治不满,但当“中国”这个概念受到威胁时,很多人还是会站出来保家卫国。这种民族主义的情感,是清朝能够延续下去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撑。

统治者自身的狡猾和适应性(尽管是负面的)。 慈禧太后就是一个例子。她虽然被很多人诟病,但在政治斗争和维系统治方面,她确实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生存能力”。她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在改革和保守之间摇摆,在对付列强和内部反抗之间周旋。这种“能屈能伸”的统治者,往往能比那些顽固不变的政权活得更久。

列强的“不彻底性”与“互相牵制”。 再强调一下,列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利益算盘,互相之间既有合作(例如镇压义和团),也有竞争。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主导中国,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瓜分”。这种互相的制约,反而给了清朝喘息的空间。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虽然占了便宜,但俄国和法国也在觊觎,英国也不想让其他国家独占中国市场,所以在《南京条约》之外,也需要考虑其他列强的反应。

清朝政府的“地方化”与“精英合作”。 晚清时期,虽然中央政府已经很弱,但在很多地方,地方督抚(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伯)还是有一定的实权和能力。他们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和自己的利益,也需要和中央政府配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列强进行周旋。这种“地方精英”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方秩序,从而让清朝这个“国家”不至于完全崩溃。

总而言之,清朝之所以在被列强“瓜分”的情况下血条还那么厚,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它“残存”下来的一些东西,加上列强之间以及列强与清朝之间的复杂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就像一个病入膏肓但还没咽气的老人,虽然被一群虎视眈眈的人围着,但这些人并没有立即动手把他杀死,反而都在盘算着怎么分他的遗产,互相忌惮,互相制约。而老人自己,也靠着一些零散的力气,以及一些“狡猾”的手段,硬是拖延了下来。

所以,与其说是清朝“血条厚”,不如说是它被“慢刀子割肉”,在痛苦中勉强维持着一个摇摇欲坠的躯壳。而这个躯壳,最终也因为无法承受持续的伤害,在辛亥革命的最后一击中轰然倒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大清及时转型为列强的包税人,打不过就加入。虽然在表现上是我大清看场子,老佛爷雇洋人来收税。

user avatar

因为恰恰是列强的瓜分为清廷续了命。

如果没有列强侵华以及由其带来的战争武器革新,清朝会在1860年左右太平天国、捻军和各地层出不穷的起义暴动中灭亡。到乾隆中晚期,清廷对社会的控制已经和康雍、乾中前期无法同日而语,举两个清廷控制力下降的的例子,嘉庆十一年白莲教72人就攻入紫禁城,道光五年,龚自珍写下“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要是放在之前,龚自珍全家不够屠的。

为什么说列强瓜分给清朝续了命:

1.暂时型的转移了国内矛盾。中外民族矛盾暂时性的取代了阶级矛盾和内部民族矛盾。

2.带来了武器革新。热兵器彻底取代了冷兵器,老百姓没有了造反的武器条件。

3.清廷和列强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列强非得不愿推翻清廷,反而愿意扶持清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清朝这“血条”,怎么在那么些个强盗眼皮子底下,还能撑那么久,真挺让人纳闷的。其实啊,这事儿不能光看列强怎么“瓜分”,还得琢磨琢磨清朝自己身上有哪些“续命”的本事,以及当时那种大环境下,它又是怎么混过来的。首先,别把“瓜分”想得太简单,那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把一块肉平均分了。列强之所以能“瓜.............
  • 回答
    说起凯撒在元老院被刺杀这事儿,可不是一时冲动或者几个小人儿的阴谋那么简单。这背后是罗马共和国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涉及到了权力、野心、共和理念的捍卫,以及凯撒本人身上那种近乎神话的个人魅力和其带来的巨大冲击。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罗马共和国的暮年。凯撒的崛起:打破旧秩序的强人凯撒这个人,.............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涌现出无数风云人物,他们或披荆斩棘,试图推翻腐朽的统治;或昙花一现,终究化为尘土。而在这些起义的群星中,唯独李自成,似乎背负了比其他人更沉重的骂名,其形象在后世的评价中常常与“草莽”、“残暴”、“败家子”等词语紧密相连。这究竟是何原因?为何历史的笔墨对这位昔.............
  • 回答
    说起 EA 和育碧,这俩名字在游戏圈里,那绝对是自带流量,不过这流量吧,一半是热情,一半是“怨念”。尤其那句“美国最差的公司是EA,因为育碧在法国”,简直成了游戏界的经典段子,流传甚广。这背后到底有啥故事?为啥玩家们对这两家巨头,尤其是 EA,这么“不待见”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EA:被誉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将中国和印度简单地贴上“反叛精神”和“顺民”的标签,可能过于简化了这两个拥有悠久而多元文明的国度。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以及印度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来分析这种观察到的现象,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一、 儒家文化.............
  • 回答
    “哥,咱家有钱了”这篇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关于妹妹卖房给哥哥娶妻这件事,更是激起了两极分化的评论。很多男性对此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女性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一种“伏弟魔”行为,对女性的权益是一种剥削。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靖康之耻,那是一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血与泪的惨痛记忆。当北宋的都城汴京被金兵攻破,无数的生灵涂炭,无数的家庭破碎。在这场浩劫中,许多官员的妻女被金兵掳走,她们的命运如同风中的残烛,飘摇不定,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屈辱与痛苦。妻子被金人掠走的官员,民众后来在做什么?当悲剧降临,官员的家眷被金兵掳走,这对当事的.............
  • 回答
    格林德沃在被邓布利多击败并送入纽蒙加德之后,确实老老实实地待在了那里,直到生命的终结。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被抓了就老实了”的故事,而是牵扯到他自身的考量、邓布利多的力量以及他曾经的野心所带来的沉重代价。首先,我们得明白格林德沃当时的状态。在和邓布利多的那场惊世骇俗的决斗中,格林德沃输了,而且输得.............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就是戳中了好多人的痛处。我自己身边就有过这样的例子,也听过不少,仔细想想,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精心布置的迷宫里,你明明知道出口可能不在你脚下,但每一次岔路口,都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就是这里”,然后你又不自觉地被牵着走了。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我觉.............
  •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社会观念、个人魅力、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力量等多重维度。在男同性恋不被广泛接受甚至是被压抑的大环境下,张国荣(哥哥)和唐鹤德(德德)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能被如此深情地歌颂,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张国荣本人巨大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成就,是这一切的基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费解的,一边是观众熟知的《生活大爆炸》,另一边是《行尸走肉》这类看似“尺度大”、“重口味”的作品,为啥一个被禁,一个却能热播?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复杂的内容审查、市场定位和观众接受度等一系列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即使是“某狐”这样的大平台,也得遵.............
  • 回答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国企就是低效”的单一视角,更细致地剖析不同类型国企的运作模式、历史背景以及特定领域(如航空、船舶、军工)的特殊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非所有国企都“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 这种说法往往是对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群体的一种概括,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巨大差异。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既无奈又心疼的局面。明明是骗局,证据确凿,警方也已经出面辟谣,可那些受骗的人,就像中了邪一样,依然紧紧抓住自己的“希望”,甚至觉得是“官方”在故意阻挠他们发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心理层面的“沉没成本”和“确认偏误”: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近期被大量低分以及主角是如何被曝出曾是二战战犯的疑问,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现象。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缘由,以及证据的来源。纪录片《人生│人生果实》的魅力与争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人生果实》(原名《人生フルーツ》)这部纪录片本身是一部非常温馨、治愈且充满哲思的作品.............
  • 回答
    伏龙肝,这个听起来带着几分古朴与神秘色彩的名字,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可能相当陌生。它的学名是灶心土,顾名思义,就是从老旧的、使用过的灶台里面取出的泥土。乍一听,一个药方里竟然用上了灶台里的泥土,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玩意儿,在当下这个高科技、高效率的时代,怎么还能继续在中医药的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呢.............
  • 回答
    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宝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确是《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之一。宝玉对黛玉的爱毋庸置疑,那是他对世间一切美好与真挚的向往,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然而,他去招惹金钏儿,以及在金钏儿受责备时袖手旁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宝玉性格本身的局限,也有那个时代环境的压迫。首先.............
  • 回答
    白色相簿2,这部2010年发行的作品,最近又一次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这对于一款已经发行了十多年的视觉小说来说,绝对算得上是“逆龄生长”了。为什么它能跨越时间,在当下依然让玩家们津津乐道,甚至泪流满面?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玩家社群持续不断的“二次创作”和情感共鸣的共同作用.............
  • 回答
    的确,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程序员应该是一群拥有强大逻辑思维,能够创造出酷炫应用、改变世界的“数字巫师”。他们敲击键盘,代码便如魔法般飞舞,构建出数字世界的种种奇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一件足够酷的事情。然而,在国内,“程序员”这个词汇,却常常伴随着“无聊”、“呆板”、“格子衬衫”、“加班到深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