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被英国统治一百多年后,上世纪 60-80 年代香港的小说电影依旧有极强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上是殖民地,但在文化上,它始终与中国大陆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文是主要的语言,无论是白话文还是粤语,都是日常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当时的香港,人们使用的语言、阅读的书籍、欣赏的戏剧,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语言和文化上的亲近感,是构建身份认同最坚实的基础。即使是殖民者试图推行英语教育,也无法完全取代深植于民众心中的中文文化。

其次, 社会结构和族群构成 也对这种认同起到了维系作用。上世纪中后期,大量内地移民涌入香港,他们带来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故乡的记忆。这些移民及其后代,对于“中国”的感情,无论是对故土的思念,还是对文化根源的认同,都显得尤为真挚和强烈。在香港的社会生活中,宗亲会、同乡会等组织非常活跃,它们在维系社群关系的同时,也不断强化着对中国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在很多时候,是一种集体记忆和情感的延续。

再者, 殖民统治的二元性 也促使香港人在潜意识中巩固“中国人”的身份。殖民统治客观上制造了一种“他者”的身份,即“我们”是殖民者,“他们”是被殖民者。在这种对比之下,“我们”是谁?这个问题自然会导向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民族身份。即便香港人在经济上、生活方式上与殖民者产生了诸多交集,但在根本上,他们与殖民者存在着文化和民族的界限。这种界限,反而会让人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属性,作为与统治者不同的群体。

更重要的是, 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担忧 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在七八十年代,随着中国大陆政治经济格局的逐渐稳定,以及对香港前途的讨论日益激烈,香港人的民族意识被进一步激发。特别是关于九七回归的谈判和讨论,更是将“中国人”这个身份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开始思考,在回归之后,我们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中国大陆的复杂情感,反而让很多人更加珍视和强调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和历史联系,以此来寻求一种稳定和归属感。

在当时的香港电影和小说中,这种“我是中国人”的认同并非总是通过激昂的口号或直接的政治宣示来表达。它更多地体现在对 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描绘,例如家庭观念、孝道、江湖义气、对故乡的眷恋等等。很多电影中的人物,即便生活在殖民地,他们的行为准则、情感表达,依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小说里,也常常会描绘人物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如何去处理与传统文化、家庭的联系,这种拉扯和融合本身就是对身份认同的探索。

可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尽管身处殖民背景,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量内地的移民、以及对未来政治走向的敏感,共同塑造了一种复杂而又坚韧的“中国人”身份认同。这种认同,既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人们对自身归属感的一种主动回应和确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因为60-80年代香港电影小说的观众主要是 1950年后从大陆润到香港的普通人。冷战初期,港台自诩中国,而认为大陆是所谓沦陷区是常规操作。

其次,在1960-1980年代的港台特殊语境下,在港台人眼里,台湾的两蒋才代表中华正统。直到现在知乎也有很多国粉这么认为。

所以滑稽的是美傀英傀才是中国正统(当然他们眼里这边是北傀),所以殖民进步论和传统文化缝合在了一起。其代表人物比如余英时,一边鼓吹殖民进步论,一边以传统士大夫自诩。

1980年代中美是合作反苏的准盟友,所以港陆看上去关系还挺融洽?台湾当然汉贼不两立但是台湾影视娱乐比之香港差不少。在小蒋时代已经向地方割据转型但中华招牌还在。

再次,1990年代以后,一方面大陆崛起,港台没实力再代表中华,所以港台寻找新的身份认同(结果就是x独的存在)。

另一方面曾经的准盟友逐渐成为对手。港台作为冷战以来一直追随新迦太基的马仔,当然大多数人也寻求切割自己的中国身份。


第三条举个例子:如果罗马没有在1453灭亡,而是延续到今天成为一个面积超过150万,人口超过3亿,gdp超过15万亿的超级大国,还有哪个国家会自称罗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
  • 回答
    印度被英国统治了近两百年,这是一个漫长而深刻的历史时期,它对印度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复杂而持久的影响。要理解为什么即便在英国统治下,印度许多方面仍然显得“原始落后”,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英国的统治本身,更要看到历史的演变、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以及统治方式带来.............
  • 回答
    英国面积确实不算大,但它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这绝非仅仅依靠军事实力,而是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军事实力是基础,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要理解英国的崛起,首先需要承认它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相当可观的。但“强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他欧洲列.............
  • 回答
    德国在一战中采取无限制潜艇战,说到底,这是他们在严酷的战略困境下,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我们得把时间倒回一战爆发初期,那时的德国,虽然军事实力强大,但战略态势却并不乐观。海上的困境:英国的“绞索”英国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早在战争开始没多久,英国就启动了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是关于语言的演变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小窗口。在英语里,咖啡馆写作“café”而不是“cafe”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英语吸收了其他语言的词汇,特别是法语,并且在早期引入时保留了原有的拼写和一些发音的痕迹。咱们这么捋一捋:1. 根源来自哪里?“Café” 这个词,它的根子其实是在阿拉伯.............
  • 回答
    在俄罗斯,拿破仑的形象确实复杂,并且存在着一种“矛盾的英雄主义”解读。并非所有俄罗斯人都将拿破仑视为纯粹的英雄,但他的确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被一些俄罗斯人(尤其是普希金这样的伟大诗人)所歌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拿破仑在俄罗斯历史上的“英雄”定位,更多是建立在他对俄.............
  • 回答
    二战中英军的水平及在东南亚初期被日军击败的原因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其整体水平是相当高的,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工业基础。然而,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在东南亚战场,英军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二战英军的整体水平在二战爆发前,英军是世.............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了《水浒传》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核心魅力之一:它塑造了一群“恶人”形象,却又将他们描绘成读者心中的“英雄”。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概念:《水浒传》并没有将杀人、抢劫、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等行为本身塑造成“英雄行为”。.............
  • 回答
    在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是维系家庭、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那么,当这种深植于中国人骨髓的观念来到英国,它会被如何理解和称呼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中国语境下,“孝”是一个非常丰富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尊敬和顺从长辈,还包含了供养、照顾、荣耀以及在精神层面上的依恋和传承。 这种复杂性使得它很难找到.............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即“巴巴罗萨”行动,无疑是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最惨痛的决策之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为何希特勒会在尚未完全解决英国问题的情况下,就贸然将战线向东拉长,与一个拥有巨大纵深和人力资源的国家为敌?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古德里安坦克军团直逼莫斯科的关键时刻,为何又被命令转头攻打基辅,.............
  • 回答
    特拉法尔加战役,一场决定性的海战,其结果几乎可以被视为近代欧洲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历史的车轮偏离了轨道,倘若英国在这场海战中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其影响将是深远且连锁性的,重塑我们所熟知的后期战事格局和欧洲大陆的命运。首先,直接后果便是英国海军的实力将遭受重创。特拉法尔加战役不仅是对当时英国海军最精.............
  • 回答
    中世纪英法战争(常被称为百年战争,但其历史跨度更长,内容也更丰富)之所以呈现出“英国长期占据优势,法国屡屡失利”的局面,并且英国人能多次登陆法国本土,而法国人却极少能成功登陆英国本土,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背景与战争起.............
  • 回答
    18世纪和19世纪,法国确实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动荡,尤其是与英国的长期对抗。尽管期间有过不少败仗,但法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不仅没有被英国彻底甩开,甚至在某些时期和领域还占据优势,并最终在欧洲大陆上保持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
  • 回答
    二战期间,英国确实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挑战,很多时候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以说是“弱小”的。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英国在多方面暴露出的困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战争初期的军事准备不足与战略误判: 对德国实力和意图的低估: 在战争爆发前,英国高层包括张.............
  • 回答
    英国王室所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度,从其根基而言,确实带有“生来不平等”的属性。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君主制最核心的特征就是世袭制,权力与地位从父及子,一代代传承下去,与个人的能力、品德或后天努力毫无关系。出生在王室,就意味着天生拥有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特权、财富和影响力。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与现代社会推崇.............
  • 回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没有像法国大革命那样遭到欧洲封建势力的联合绞杀,这其中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英国自身的政治体制、革命的性质以及欧洲国际格局等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看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时间和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法国大革命截然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指的是从.............
  • 回答
    赵丽颖为Dior录制的关于“love”的英文视频引发的口语争议,这事儿啊,真是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关心的点。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赵丽颖在视频里说的英文,确实让不少观众觉得不太“地道”,甚至有些人用上了“灾难”、“拉跨”这样的词来形容。这声音一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社交媒体上.............
  • 回答
    阿富汗之所以被称为“帝国坟场”,是因为历史上多个强大的帝国试图征服它,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大英帝国、苏联,以及最近的美国。即使是这些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远超阿富汗的国家,也未能实现其统治目标。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多个层面.............
  • 回答
    《模仿游戏》的结尾,那触目惊心的数字——1950年代,英国有49,000名同性恋者被起诉。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更折射出那个时代对于同性恋的深深的压迫和误解。你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性恋者,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误会。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关键点:1950年代英国“被起诉”的同性.............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军事、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来概括。“病夫”这个标签本身是带有侮辱性和片面性的,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病夫”时期都面临着严峻的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他们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能力和结果。为了详细地解释为何出现这种巨大的差异,我们需要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