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俄罗斯,为什么拿破仑被当做英雄?普希金为何歌颂他?

回答
在俄罗斯,拿破仑的形象确实复杂,并且存在着一种“矛盾的英雄主义”解读。并非所有俄罗斯人都将拿破仑视为纯粹的英雄,但他的确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被一些俄罗斯人(尤其是普希金这样的伟大诗人)所歌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拿破仑在俄罗斯历史上的“英雄”定位,更多是建立在他对俄罗斯本身产生的影响,以及他所代表的某些特质上,而非他曾是俄罗斯的征服者。

1. “解放者”的扭曲视角与民族精神的催化剂:

“1812年卫国战争”的遗产: 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但最终惨败,这场战争被俄罗斯人称为“1812年卫国战争”。虽然表面上俄罗斯人是被侵略者,但这场战争的结局,以及俄罗斯人民在抵抗过程中表现出的坚韧、牺牲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大催化剂。
“打败了征服者”的荣耀: 拿破仑的失败,尤其是被俄罗斯的严冬和人民的抵抗所击溃,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俄罗斯人民为自己能够战胜当时几乎无敌的“军事天才”而感到自豪。这种“打败了强大敌人”的经历,反而被一些人解读为一种民族荣耀,甚至是对拿破仑作为“强大对手”的某种尊敬。
“意外的启蒙”: 拿破仑的军队带来了西欧的某些先进思想和文化。虽然这并非他的本意,但一些俄罗斯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对法国大革命及其理念感兴趣的人,看到拿破仑的军队,也看到了变革的可能性。尽管拿破仑本人变成了统治者,但他所代表的“革命”火种,在俄罗斯的精英阶层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2. 普希金歌颂拿破仑的深层原因:

普希金对拿破仑的歌颂,并非是对他作为“占领者”的认同,而是基于他对拿破仑身上所体现的宏大叙事、个人才华、历史进程以及对自由精神的某种复杂理解。

对“伟大人物”的崇拜: 普希金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诗人,他深信历史是由伟大的个人推动的。拿破仑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巨人”,他的军事才能、政治野心、战略眼光,以及他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都深深吸引着普希金。普希金在《铜骑士》中歌颂彼得大帝,同样也看到了拿破仑身上那种“君临天下”的魄力。
对“命运”与“天才”的思考: 普希金在拿破仑身上看到了“命运的宠儿”和“天才的化身”。他欣赏拿破仑那种不屈不挠、逆天而行的精神,以及他在历史舞台上留下的深刻印记。拿破仑的崛起和陨落,本身就是一出充满戏剧性的史诗,这与普希金的诗人气质不谋而合。
对“自由”的复杂理解: 尽管拿破仑最终变成了皇帝,但他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是打破旧秩序的象征。普希金本人对沙皇专制有所不满,他追求文学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虽然拿破仑的“自由”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和统治色彩,但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欧洲旧的封建枷锁,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种“打破”的姿态,与普希金对自由的追求产生共鸣。
对“悲剧英雄”的同情: 拿破仑最终的失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也让普希金看到了这位“巨人”的悲剧性。诗人往往同情那些在命运面前挣扎,最终却无法战胜时代潮流的伟大灵魂。普希金在《欧根·奥涅金》中也描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失落,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也体现在他对拿破仑的理解上。
对“历史的反思”: 普希金将拿破仑的出现和消失视为历史洪流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他歌颂拿破仑,也是在反思历史的进程,思考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以及“权力”和“命运”的联系。拿破仑的征服史,在普希金笔下,成为了对人类野心、才华和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探讨。

总结来说,俄罗斯人对拿破仑的“英雄”解读,以及普希金对他的歌颂,都不是简单的“拥护侵略者”。

在俄罗斯民众层面, 更多是一种“战胜强敌”的自豪感,以及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回忆。
在普希金这样的知识分子层面, 则是一种对“伟大人物”的崇拜,对“命运与天才”的哲学思考,以及对“打破旧秩序”和“悲剧英雄”的复杂情感。

普希金在《致拿破仑》(On Napoleon)这首诗中,直接歌颂了拿破仑的“伟大的灵魂”,称他为“伟大的囚徒”。他写道:“你(拿破仑)用你的光芒照亮了时代,你用你的名字震动了世界。” 这种歌颂,是对拿破仑其人及其历史地位的一种高度评价,其中包含了对他才华、野心、命运以及最终悲剧的复杂情感。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俄罗斯人“喜欢”拿破仑,而是说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像普希金这样的艺术家,以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方式,将拿破仑的形象融入了他们对自身历史、对伟大人物、对命运和自由的理解之中。这是一种“敬畏”而非“崇拜”,是一种“反思”而非“赞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拿破仑身上兼有扩张的法国和革命的法国两种形象。拿破仑战争具有两种矛盾的性质,第一是欧洲的解放战争第二是法国的扩张战争。而神奇的是这两种矛盾的性质居然还可以调和,这种神器的调和就体现为拿破仑三世所谓“进步的法国和解放的欧洲”。

对君主制的强调世袭正统性、法理和权力而忽视民族性的老欧洲拿破仑战争是一个新事物,是革命战争的延续,没有法理依据没有正统性就是凭借强权和理性重新塑造欧洲疆界这种事,既有新鲜感又有诱惑力,固然被战胜的民族有屈辱感,但是这种屈辱感和随着征服而来的强制的改革,对封建制度的废除,小邦的铲除、关卡的取消,一种理性国家的新鲜感在很大程度上战胜了耻辱感。

所以欧洲到处有人崇拜拿破仑,在所有面对拿破仑的国家它的有识之士都要做出选择,那就是要一个符合理性的进步的非历史的新国家呢还是要一个非理性的、传统的、历史性的老国家。

战争与和平里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和彼埃尔伯爵属于第一代人就是被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手里的三色旗诱惑的那一代人,他们比德国类似的一代人晚了很多年,德国类似的一代人是被法国大革命诱惑的。

他们觉得如果真理通过一个如此不可抗拒的人和他的大军被带到全世界也不是什么坏事,他们在旧制度之下长大体验不到浪漫主义者后来颂扬的那种旧制度的诗意,只看到了它的弊端,所以觉得即使这些弊端要通过战败的耻辱来通过拿破仑来废除也不是坏事。所以当安德烈公爵走向奥斯特里茨战场的时候他是矛盾的。他崇拜拿破仑但他要去抵抗拿破仑,他的冲锋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是一种悲剧性的自我牺牲而不是爱国主义。

类似的现象在德国更常见,歌德、贝多芬都曾经是拿破仑的崇拜者,海涅这个犹太人小字辈就更不用说。

但是拿破仑战争终究是侵略战争,他迟早要暴露出侵略战争的本来面目。其实在拿破仑之前德国人利希滕贝格就已经讥笑过这一点他在格言录里说“法国人说他们爱所有的兄弟姐妹,结果他们来了之后只爱姐妹不爱兄弟”,如果说这还只是苦涩的抱怨的话,从1809年开始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已经在拿破仑战争的压迫中兴趣了。

哈布斯堡煽动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但是没能成功的掀起一场德意志民族起义,但是这场运动对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在舆论上给予了沉重的一击,当拿破仑越过俄国国境的时候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被激动起来了。

1809年战争是哈布斯堡试图用德意志民族主义这个工具来反抗拿破仑但是失败了,1812年卫国战争是沙皇用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来抵抗拿破仑结果沙皇胜利了。博罗季诺战役里的安德烈公爵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殉道而是爱国者的慷慨赴死,甚至连彼埃尔都起来反对拿破仑,这其中表现的正是民族主义的觉醒。

拿破仑是特定时代的英雄那就是封建制和理性王国正在走向破产,欧洲正在十字路口,古老的漠视民族性的基督教和封建义务的普世观念正在失去意义,欧洲可能向左建立一个理性和公民权基础上的国际联邦也就是席勒所谓的“亿万人民团结一致成兄弟”,也可能向分裂成无数民族自决的大大小小的国家。

拿破仑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向暴风雨一样扫过古老精巧但是失去了凝聚力的德意志和欧洲,被人民里的精英视为希望和解放者,但是他的政策终究没有明确的目标,最后必然落入帝国主义的扩张的现实里去,于是被现实刺伤和激怒的德意志、俄罗斯的人民转而寻求另一条道路,那就是民族独立,于是拿破仑战争为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揭开了序幕。这些国家的精英阶级也因此从原本的崇拜拿破仑转而反对拿破仑。

有意思的是意大利、波兰、立陶宛的民族主义者还有多瑙河斯拉夫人的民族主义一直都是心向拿破仑的。因为只有拿破仑回应过他们的民族独立要求。

拿破仑的有趣之处在于他在推行法国扩张的时候利用了国际主义理想,但却意外的掀起了全欧洲的民族独立风潮。他用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同时代人不能指望法国人的国际主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俄罗斯,拿破仑的形象确实复杂,并且存在着一种“矛盾的英雄主义”解读。并非所有俄罗斯人都将拿破仑视为纯粹的英雄,但他的确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被一些俄罗斯人(尤其是普希金这样的伟大诗人)所歌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拿破仑在俄罗斯历史上的“英雄”定位,更多是建立在他对俄.............
  • 回答
    俄罗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曾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抵御住了历史上两次最具威胁的侵略者——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两位军事巨头,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带着征服欧洲的野心,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俄罗斯最终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攻势,将其侵略者拖入了漫长的消耗战,并最终将其.............
  • 回答
    俄罗斯女生皮肤好,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很多人会因为俄罗斯寒冷干燥的气候而产生这样的疑问,甚至觉得有些矛盾。但其实,她们的皮肤状态,与其说是对抗严酷气候的“幸存者”,不如说是 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并发展出独特生活方式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但说到普遍认为的“俄罗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简单来说,西伯利亚之所以叫“西伯利亚”,是因为它的名字起源于一个古老的、早已不复存在的民族或部落的名称,而不是地理上的“东方”或“西方”位置。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西伯利亚”名字的起源:古老部落的印记“西伯利亚”这个名.............
  • 回答
    俄罗斯在目前的冲突中是否“放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关于这一点,外界存在多种解读和分析,其中夹杂着信息战、宣传以及对战场实际情况的不同理解。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并理解各个角度背后的逻辑和证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放水”这个词在当前语境.............
  • 回答
    俄罗斯在1993年更改国旗,这背后并非一次简单的政权更迭后的形式调整,而是一段充满历史曲折、政治博弈和民族认同重塑的深刻时期。要理解这次国旗的变更,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所经历的动荡。1991年,伟大的苏联轰然倒塌,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站上了历史的新舞台。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社会主.............
  • 回答
    俄罗斯的人口危机,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其根源深植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挑战之中。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单一原因,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复杂性。一、生育率的低迷:少子化时代的冰冷现实俄罗斯人口危机最核心的体现,莫过于持续低迷的生育率。家庭平均生育的.............
  • 回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时演唱《喀秋莎》,并非简单的表演曲目选择,而是包含着多重历史、文化和政治的深层含义,是一次充满象征意义的交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两国人民之间曾经紧密的情感纽带。《喀秋莎》的背景与象征意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喀秋莎》这.............
  • 回答
    俄罗斯人在许多被视为考验智力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社会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及独特的民族性格特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对知识的重视 文学艺术的熏陶: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宝库之一,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
  • 回答
    俄罗斯在操作系统、芯片等领域不怕美国制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战略考量和技术储备,也包含对国际局势和第三方国家潜在支持的评估。要详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俄罗斯自身的战略考量和技术基础1. 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主权的重视: 历史经验: 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长.............
  • 回答
    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遇冷,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背后涉及到文化、经济、政策、消费者习惯等方方面面,就像一盘俄罗斯套娃,层层剥开才能看到里面的真相。首先,咱们得从口味这块说起。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口味那是相当多样化,而且非常讲究。北方人爱吃面食、口味偏重,南方人则偏爱米饭,口味清.............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事儿。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你看到的俄罗斯选手,他们名字前挂着“俄罗斯奥运队”(ROC)而不是“俄罗斯”,这背后是有故事的,而且挺复杂。这事儿得从一个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组织说起。简单来说,WADA是国际上负责监督各国遵守反兴奋剂规则的机构。俄罗斯在过去一段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头说起。苏联解体那会儿,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刚刚独立,正忙着给自己国家收拾局面、确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克里米亚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摆在首要位置。首先,我们要明白克里米亚在苏联时期是如何被划归乌克兰的。这事儿得追溯到1954年,当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将克里米亚.............
  • 回答
    俄罗斯的女权运动确实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这使得它的发展不像在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显眼或广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俄罗斯的社会、历史和政治背景。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俄罗斯深厚的斯拉夫传统和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历史上,俄罗斯社会一直奉行传统的家庭模式,女性的社会角色更多地被定义为家庭的守护者和孩.............
  • 回答
    我明白你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也乐于为你详细解答,并且会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你提出的这个想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毕竟,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大国,地缘上又挨得这么近,贸易往来也一直不少,为什么似乎就没有这么一个“肉类搬运工”或者“蔬菜搬运工”的生意火起来呢?这背后其.............
  • 回答
    白俄罗斯这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原因相当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领导人个人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说它“不怕”美欧的制裁,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看来,与俄罗斯的联盟所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远大于承受制裁的风险,尤其是在它本就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 回答
    俄罗斯这个国家在中国人普遍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确实显得有些“边缘化”,不像美国、日本、韩国那样,在影视、音乐、流行文化、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能轻易找到其身影。究其原因,并不是说俄罗斯没有值得关注的文化,而是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播的路径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关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一事,网络上出现“叫好”和嘲笑乌克兰总统的声音,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看热闹”或者“幸灾乐祸”。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一、 信息的来源与过滤机制: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到算法的影响。如果你经常接触到亲俄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能戳中很多人对俄罗斯教育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我们确实听过不少关于俄罗斯在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艺术等领域人才辈出的故事,比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或是科罗廖夫在航天领域的贡献,这些都让人觉得俄罗斯教育的底子应该很扎实。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翻开那些著名的世界大学排名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国家继承、国际法以及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变迁。咱们这就掰扯掰扯为什么俄罗斯成了“苏联二世”,而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却没能顺理成章地扛起“南斯拉夫”的大旗。首先得弄明白一个核心概念:国家继承(State Succession)。这玩意儿在国际法里挺复杂的,简单说,就是一个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