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在 1993 年更改国旗?

回答
俄罗斯在1993年更改国旗,这背后并非一次简单的政权更迭后的形式调整,而是一段充满历史曲折、政治博弈和民族认同重塑的深刻时期。要理解这次国旗的变更,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所经历的动荡。

1991年,伟大的苏联轰然倒塌,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站上了历史的新舞台。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旗帜(红旗镰刀锤子)之后,俄罗斯急需一个能够代表新国家形象,并且能够与过去划清界限的象征。

事实上,在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就曾短暂地使用过白蓝红三色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俄罗斯国旗。这面旗帜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曾是俄罗斯帝国海军的旗帜。但有趣的是,在苏联时期,这面旗帜被贴上了“沙皇时代”的标签,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因此在苏联时期是被禁止使用的。

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及当时的政府希望能够与过去的苏联时期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认为,那面带有镰刀和锤子的红旗,是压迫和集权统治的象征,不再能代表一个走向自由民主的俄罗斯。因此,重新启用白蓝红三色旗,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 切割与苏联过去的联系,确立一种新的国家叙事和民族认同。

但这面旗帜并非一开始就毫无争议地被接受。在俄罗斯联邦成立之初,国旗的正式确立过程其实是相当漫长的,并且伴随着激烈的政治辩论。在1991年,俄罗斯联邦的最高苏维埃(相当于议会)就曾讨论过国旗问题。最初,有些人提议使用带有苏联时代色彩的图案,或者设计一些全新的图案来代表新的俄罗斯。

然而,以叶利钦为首的新政府,以及许多反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民众,都坚决主张恢复沙皇时代的白蓝红三色旗。他们认为这面旗帜代表了俄罗斯的历史根源,是民族的传统象征,能够唤起人们对更久远的、未被苏联遮蔽的俄罗斯历史的认同。这面旗帜在白银时代就被许多流亡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和反抗者视为俄罗斯精神的象征,因此在俄罗斯民间也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经过多次的讨论和投票,最终在1991年8月2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正式通过了将白蓝红三色旗定为俄罗斯联邦国旗的决议。但此时,这面旗帜的地位仍然有些微妙,因为它还在被官方层面的程序进一步巩固。

真正的“更改”和正式确立,是在1993年。1993年俄罗斯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即所谓的“十月事件”。当时的总统叶利钦与议会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议会大楼(白宫)被炮击。在这次危机之后,俄罗斯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叶利钦的总统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而苏联式的议会权力则被大大削弱。

正是在这次危机之后,为了更加明确地确立新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国家象征,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12月11日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旗法》,将白蓝红三色旗正式确立为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并详细规定了其尺寸、比例以及使用规范。 这次签署法案,标志着这面旗帜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最终的、不可动摇的确认,它不再仅仅是临时采用的象征,而是成为了俄罗斯联邦宪法层面的国家标志。

所以,总结来说,俄罗斯在1993年更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正式确立)国旗,并非是突然的决定,而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政治、历史认同以及国家象征的重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 历史认同的回归: 新生儿俄罗斯渴望与过去划分界限,尤其是与带有负面色彩的苏联时期告别。白蓝红三色旗是俄罗斯帝国时期的象征,代表着一个更久远的、被许多人认为是更辉煌的俄罗斯历史,因此重新启用它是一种“回归”历史根源的举动。
2. 政治合法性的确立: 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时期,确立一套新的国家象征,包括国旗、国徽、国歌等,是巩固新生政权合法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手段。这面旗帜的最终确立,是新生的俄罗斯联邦走向稳定和秩序的象征。
3. 政治斗争与妥协: 虽然叶利钦政府倾向于白蓝红三色旗,但在最初的几年里,这面旗帜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在议会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1993年的政治危机和随后的宪法改革,为叶利钦政府彻底确立新的国家象征提供了契机。最终通过的国旗法,是对先前争议的终结,也是对新政治格局的反映。

因此,1993年的国旗变更,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俄罗斯飘扬的旗帜,更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在那个动荡年代,对于自身历史、民族认同以及未来方向的艰难探索。这面白蓝红三色旗,承载着俄罗斯从苏联体制中挣脱出来,走向新篇章的决心和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示:建议使用夜间模式或深色模式阅读本文,否则产生配图与背景的混淆;

  另注:本回答在撰文时原本出于对国旗的尊重,关闭掉了自动添加水印功能,但不知道知乎在功能的实现上出了什么故障,导致本文的配图在发布后仍然被添加上了水印,笔者并无恶意,如有冒犯请见谅。)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中文和外文网络上都没找到官方的解释,目前我所找到觉得有一定参考性的答案就只有在reddit论坛上同样的提问下的几段文字。[1]

  问题:

  1991年的国旗看上去有些奇怪,因为历史上的国旗都使用与现代国旗相同色度的蓝色。
  维基百科的文章暗指1993年的宪法危机在1993年的国旗变更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reddit上的一些人说国旗的颜色从未真正改变过,撰写法律的人在1991年只是为了听上去更文雅而用了错误的字眼(蔚蓝色和猩红色,而不是蓝色和红色),他们在1993年对其进行了修正。
  那么实际上真的有使用过1991-93版国旗吗? 他们是出于某些特定原因选择了这些颜色,还是只是犯了个错?

  这是一位来自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答主的回答:

  1991年,为了与苏联国旗的尺寸相符,俄罗斯国旗的尺寸比例仍保持为1:2(否则在与苏联国旗一起飘扬的时候很难确定怎样的宽度才能让两者看起来一样大)。
  而国旗法在规定颜色的时候,采用了一些“富有诗意”的词语:alyi(猩红色)和lazorevyi(蔚蓝色)。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两个词具体指的是什么颜色。
  在1990年代初期的混乱中,实际操作中使用过各种色度和比例。
  1993年通过了一部新法律。比例更改为2:3,与水平三色设计更为相配,而颜色的表述文字也修改为更常见和易于理解的词汇:krasnyi(红色)和siniy(蓝色)。
  颜色使用的单词确实变了,但我们也不能肯定颜色也一定变了。 Alyikrasnyi的一种,lazorevyisiniy的一种,因此无论之前使用的单词本应该指代什么颜色,新单词都涵盖了它们的指代。(笔者注:对于原文作者有关颜色是否变化的说法我暂且持保留意见,但我去查了一下当下俄罗斯国旗的官方文件[2],确实只非常模糊地表述为“白”“蓝”“红”三色,目前我们见到的俄罗斯国旗的配色,也只是一种使用习惯上的约定俗成。我还顺便看了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虽说里面也只说了“旗面为红色”“缀黄色五角星”,但显然蓝色对于亮度和色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是维基百科推广了1991-1993年的实际颜色有所不同的想法。我非常怀疑有人能在归档的照片或类似东西中发现真的有什么变化。

  这个回答下面有名为raesae的用户的回复:

  抱歉我偏个题,但我认为所有语言中都有许多词汇来定义拥有某种色度的某种颜色,只有设计师之类的人才能很好地理解,而更常用的单词无法给你提供确切的信息。
  我刚刚(看了你的回答)才知道芬兰语“ sininen”原来来自俄语“ siniy”。 由于使用的字母不同,大多数芬兰人不知道芬兰语吸收了多少俄语内容。其实和来自瑞典语的东西差不多多,然而来自瑞典语这事却是更广为人知的事实。(笔者注:这位似乎是来自芬兰的兄弟英语水平属实差强人意,有些地方我也不是很确定他想表达的意思,不过应该大差不差)

  那位俄罗斯答主回复他道:

  像alyi和lazorevyi这样的词表示深饱和色度的红色和蓝色(可由昂贵的染料生产而成)。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明明自然中很罕见的颜色却变得很常见,我们通常不认为我们需要去具体辨识这些颜色的质量,因此不再广泛使用此类词语。 几乎所有用于现代国旗的红色和蓝色都可以用alyi和lazorevyi来描述。
  俄语单词siniy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单词(源自动词siyat',“ 照亮”的意思),并且未与其他任何斯拉夫语言共用。 通常,所有从俄语借用来的芬兰语都比较古老。 嗯...从技术上讲,这是可能的。 我想我会在语言论坛上咨询一下这个问题。

  最后raesae说道:

  我稍微在语源学角度查了下“ sininen”一词,似乎你是对的。 它提到尽管存在俄语单词“ siniy”,但这不是其他斯拉夫语言和芬兰语中表示蓝色的单词(都长得像“ siniy”)的起源,但它可能是一个源自于亚里安的古老单词,甚至有可能来自爱尔兰语。

  首先有一点是很肯定的,那就是维基百科上给出的1991-93版国旗:

  是被确实使用过的:

(注:以上图片来自那位俄罗斯答主楼中一位来自圣彼得堡的用户给出的链接 [3]


  另外,俄罗斯国旗中的蓝色在历史上也一直不是很稳定。

  这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俄罗斯国旗:

  但其实下面这个颜色更深一些的也经常被使用:

  当俄罗斯还是苏联的加盟国的时候,旗帜(1954-1991年版)上的蓝色又是另外一种:

  但整体历史上来说,俄罗斯旗帜中的蓝色还是倾向于选择深蓝,甚至是紫色:


  综合以上信息,我个人认为,1993年这次俄罗斯国旗的修改,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

  1、在尺寸上,通过资料可知,在世界上有较高影响力的国家中,除英美外,大部分国旗的纵横比都是在2:3左右(比如欧洲大部分国家、中日韩、泰国印尼、巴西阿根廷等)[4]。而且即便是从绝对数量上来讲,采用2:3和相近比例的国家数量也是最多的,因此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国际性会议或运动会等多面国旗并列的场合时,为求整齐划一和公平原则,一律展示统一的国旗尺寸,户外使用2:3比例的国旗,室内使用3:5比例的国旗[5](即便是后者的3:5,相比于1:2也更接近2:3)。所以说1993年俄罗斯将国旗比例改为2:3,使得他们的国旗从尺寸上更为接近主流(欧盟旗和户外情况的联合国旗也是2:3)。

  2、在颜色上,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次改色是返璞归真。

  1699年彼得大帝到荷兰学习造船术时,他意识到需要为俄国的海军设计一面军旗。他因此效仿三色旗设计,但颜色是另选的(当时的荷兰国旗是橙-白-蓝三色)。彼得大帝当时选择的颜色是红、白、蓝三色,也就是后来的泛斯拉夫颜色。
  1883年5月7日这面旗帜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国旗,1917年十月革命后三色旗被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亲纳粹的俄罗斯解放军曾使用该旗帜。1991年8月21日这面旗帜再次被采用,成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的国旗。但当时所采用的国旗比例仍为苏联时期的1:2 而且当时配色为腥红-天蓝-白,在1993年宪政危机以后俄罗斯国旗的比例被修改为2:3配色也改回沙俄时期的配色。[6]

  自从俄国采用三色旗以来,其实配色就和今天俄罗斯联邦的旗帜差不太多了,除了苏联时期外,其实也就只有在很短的一段年代中非正式地使用过浅蓝色版本的三色旗。

  三色旗的老祖宗荷兰自不必说,其他在国旗中使用蓝色的国家(英国、美国、法国、瑞典、韩国、菲律宾、罗马尼亚、南非、巴西)也大多选择了深蓝色,我想可能是因为在决定国旗颜色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颜色代表的涵义,深蓝色在人类历史上使得用更为悠久且广泛,拥有更深的文明底蕴和文化内涵,因而能表达出更多较为深厚的词汇(比如自由、忠诚、诚实、完善等),并且深色系的颜色更显稳重,比较适合用于国家这类严肃庄重的概念中。

参考

  1. ^Why did Russia change its flag in 1993? https://www.reddit.com/r/AskARussian/comments/g0aky9/why_did_russia_change_its_flag_in_1993/
  2. ^Decree No. 2126 of 11 December 1993 http://pravo.gov.ru/proxy/ips/?docbody=&nd=102027590
  3. ^imgur https://imgur.com/a/hAfhVdA
  4. ^List of aspect ratios of national flag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aspect_ratios_of_national_flags
  5. ^国旗纵横比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6%97%97%E7%B8%B1%E6%A9%AB%E6%AF%94%E5%88%97%E8%A1%A8
  6. ^俄罗斯国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F%84%E7%BE%85%E6%96%AF%E5%9C%8B%E6%97%9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在1993年更改国旗,这背后并非一次简单的政权更迭后的形式调整,而是一段充满历史曲折、政治博弈和民族认同重塑的深刻时期。要理解这次国旗的变更,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所经历的动荡。1991年,伟大的苏联轰然倒塌,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站上了历史的新舞台。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社会主.............
  • 回答
    1993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边界条约,这个时机确实耐人寻味。彼时,苏联刚刚解体不久,俄罗斯正经历着剧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国家实力相较于过去的苏联时期明显衰弱。许多人会因此产生疑问:为何在我们国家实力蒸蒸日上的时刻,却要与一个相对虚弱的俄罗斯达成边界协议?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和战略智慧?要理解.............
  • 回答
    俄罗斯在目前的冲突中是否“放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关于这一点,外界存在多种解读和分析,其中夹杂着信息战、宣传以及对战场实际情况的不同理解。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并理解各个角度背后的逻辑和证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放水”这个词在当前语境.............
  • 回答
    俄罗斯在操作系统、芯片等领域不怕美国制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战略考量和技术储备,也包含对国际局势和第三方国家潜在支持的评估。要详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俄罗斯自身的战略考量和技术基础1. 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主权的重视: 历史经验: 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长.............
  • 回答
    在俄罗斯,拿破仑的形象确实复杂,并且存在着一种“矛盾的英雄主义”解读。并非所有俄罗斯人都将拿破仑视为纯粹的英雄,但他的确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被一些俄罗斯人(尤其是普希金这样的伟大诗人)所歌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拿破仑在俄罗斯历史上的“英雄”定位,更多是建立在他对俄.............
  • 回答
    俄罗斯的人口危机,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其根源深植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挑战之中。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单一原因,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复杂性。一、生育率的低迷:少子化时代的冰冷现实俄罗斯人口危机最核心的体现,莫过于持续低迷的生育率。家庭平均生育的.............
  • 回答
    俄罗斯人在许多被视为考验智力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社会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及独特的民族性格特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对知识的重视 文学艺术的熏陶: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宝库之一,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
  • 回答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备受关注,国内民众在这其中也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地缘政治、历史记忆、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详细展开分析: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的考量 地缘政治角度下的“战略缓冲”与“主权平等”: 支持乌.............
  • 回答
    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遇冷,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背后涉及到文化、经济、政策、消费者习惯等方方面面,就像一盘俄罗斯套娃,层层剥开才能看到里面的真相。首先,咱们得从口味这块说起。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口味那是相当多样化,而且非常讲究。北方人爱吃面食、口味偏重,南方人则偏爱米饭,口味清.............
  • 回答
    俄罗斯女生皮肤好,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很多人会因为俄罗斯寒冷干燥的气候而产生这样的疑问,甚至觉得有些矛盾。但其实,她们的皮肤状态,与其说是对抗严酷气候的“幸存者”,不如说是 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并发展出独特生活方式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但说到普遍认为的“俄罗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头说起。苏联解体那会儿,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刚刚独立,正忙着给自己国家收拾局面、确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克里米亚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摆在首要位置。首先,我们要明白克里米亚在苏联时期是如何被划归乌克兰的。这事儿得追溯到1954年,当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将克里米亚.............
  • 回答
    俄罗斯的农业,尤其是近些年,可以说是一场令人瞩目的“复兴”。摆脱了苏联时期某些效率低下的模式,俄罗斯的农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在全球粮食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俄罗斯农业的现状:从“粮食进口国”到“全球粮仓”曾几何时,俄罗斯在粮食方面对进口的依赖度相当高。然而,进入21世纪,特别.............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事儿。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你看到的俄罗斯选手,他们名字前挂着“俄罗斯奥运队”(ROC)而不是“俄罗斯”,这背后是有故事的,而且挺复杂。这事儿得从一个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组织说起。简单来说,WADA是国际上负责监督各国遵守反兴奋剂规则的机构。俄罗斯在过去一段时.............
  • 回答
    俄罗斯在现代超视距空战背景下,仍然在苏57等先进战斗机上过度强调机动性,并可能在隐身性方面有所妥协,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技术、战术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俄罗斯空战思想的传承与“苏式风格”的延续俄罗斯(前苏联)的空战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形成了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撤出布查前未及时清理平民尸体的原因,以及布查的尸体画面未在谷歌地图上提前曝光的问题,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布查平民尸体为何未被及时清理布查事件发生在俄罗斯军队于2022年3月底至4月初从基辅周边地区撤离之后。当乌克兰军队和当地居民重新进入布查镇时,他们目睹了令人震惊的场景:街道上散布着大.............
  • 回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区确实普遍出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可以从信息传播、地缘政治、文化情感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透明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冲突初期,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通过社.............
  • 回答
    俄罗斯的女权运动确实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这使得它的发展不像在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显眼或广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俄罗斯的社会、历史和政治背景。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俄罗斯深厚的斯拉夫传统和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历史上,俄罗斯社会一直奉行传统的家庭模式,女性的社会角色更多地被定义为家庭的守护者和孩.............
  • 回答
    关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一事,网络上出现“叫好”和嘲笑乌克兰总统的声音,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看热闹”或者“幸灾乐祸”。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一、 信息的来源与过滤机制: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到算法的影响。如果你经常接触到亲俄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能戳中很多人对俄罗斯教育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我们确实听过不少关于俄罗斯在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艺术等领域人才辈出的故事,比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或是科罗廖夫在航天领域的贡献,这些都让人觉得俄罗斯教育的底子应该很扎实。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翻开那些著名的世界大学排名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国家继承、国际法以及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变迁。咱们这就掰扯掰扯为什么俄罗斯成了“苏联二世”,而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却没能顺理成章地扛起“南斯拉夫”的大旗。首先得弄明白一个核心概念:国家继承(State Succession)。这玩意儿在国际法里挺复杂的,简单说,就是一个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