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

回答
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遇冷,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背后涉及到文化、经济、政策、消费者习惯等方方面面,就像一盘俄罗斯套娃,层层剥开才能看到里面的真相。

首先,咱们得从口味这块说起。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口味那是相当多样化,而且非常讲究。北方人爱吃面食、口味偏重,南方人则偏爱米饭,口味清淡,对海鲜、蔬菜的烹饪技法也更精细。俄罗斯的食物,很多都比较厚重,比如红菜汤、俄式饺子(Pelmeni)、土豆泥、炖肉等等。这些食物虽然在俄罗斯是家常便饭,但对于习惯了酸甜辣咸鲜等多种复合口味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显得有些单一,甚至有点“寡淡”或者“油腻”。特别是那些带有浓烈奶酪、黄油或者酸奶油风味的食物,接受度就更低一些。

举个例子,红菜汤在中国虽然有一些拥趸,但终究是小众。它独特的酸甜味道和甜菜的泥土气息,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接受的。还有一些俄罗斯的香肠、腌制品,味道比较冲,中国人可能不太习惯那种腌制方式带来的风味。

其次,中国的食品市场本身就非常“内卷”。 咱们国内的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从农产品到加工食品,国内都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品牌。而且,中国的品牌非常懂得如何抓住本地消费者的喜好,推陈出新,迭代速度极快。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外国品牌如果不能在口味、品质、性价比或者品牌故事上形成独特的优势,很难在中国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你想啊,中国人买东西,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性价比。俄罗斯的很多食品,特别是进口的,价格往往比国内同类产品要高。比如俄罗斯的巧克力、糖果,虽然有些以纯正著称,但价格不菲,对比国内市场上那些花样繁多、口味齐全的巧克力品牌,竞争力就不那么明显。而且,中国人对于“好吃”这件事的定义,往往也包含了物美价廉。

再者,品牌认知度和营销推广也是一个大问题。 你让一个普遍的中国消费者,能立刻想到几个有名的俄罗斯食品品牌?可能也就寥寥无几,比如一些巧克力或者伏特加。大部分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是没有清晰的品牌形象的。俄罗斯品牌在中国市场,往往缺乏足够深入和有效的营销策略。他们可能以为只要把产品摆上货架,大家就会买。但事实是,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食材的来源、烹饪的讲究,甚至是要有能引发共鸣的品牌文化。

举个例子,很多欧洲的食品品牌在中国能打开销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成功地将自己的“欧洲品质”、“健康生活方式”或者“法式浪漫”等标签植入了消费者心中。俄罗斯品牌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它们可能更多地强调“俄罗斯特色”,但这种“特色”如何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对接,是个大学问。

还有,供应链和渠道也是一大挑战。 俄罗斯离中国虽然不算远,但长途运输、冷链物流、仓储管理等环节的成本和复杂性都不容小觑。食品一旦离开原产地,如何保证它的新鲜度和品质,这是一个技术活。而且,中国有极其发达的线上线下零售渠道,从大型超市到便利店,再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等,覆盖了几乎所有消费场景。俄罗斯食品要进入这些渠道,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谈合作、谈铺货、谈推广,这中间涉及的环节和成本都不是小数目。如果经销商没有看到足够的利润空间或者市场前景,自然不愿意大力推广。

最后,国际关系和政策导向也不能完全忽略。 虽然我们强调市场是公平竞争的,但地缘政治和国家间的关系,或者说大环境的影响,有时候也会在微妙的层面影响到商品流通。比如,在某些时期,如果中俄关系发展得特别好,可能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或者合作机会,反之亦然。再加上一些关于食品进口的政策法规、检验检疫标准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俄罗斯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

所以你看,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不是因为产品不好,而是因为在一个极其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它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中国式”切入点。从口味的适应性,到国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再到品牌塑造和渠道拓展的不足,以及大环境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阻碍。这就像在足球赛场上,即使球员有技术,如果战术不对、配合不好,也很难进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俄罗斯人,我曾经在中国学习过两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这个并不是事实,或者不全部是。

具体的官方的数据我没有查到很多,不过今年的这个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2021数据,显示是乐观的:

据中国海关总署报道,1-4月对俄罗斯联邦出口增长38.7%,约为181.9亿美元;进口俄罗斯商品和服务,增长7.7%,达到220.16亿美元。仅4月份,两国贸易额就达108.03亿美元。此前,俄中两国当局制定了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在去年,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接受塔斯社第一副总干事米哈伊尔·古斯曼采访时表示,疫情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2020年俄中贸易额同比下降2.9%,为1077.6亿美元。但到2024年或2025年,贸易额将达到每年2000亿美元的水平。而且,还特别提出,中国有兴趣扩大与俄罗斯联邦在中央和跨区域层面的经济联系。

当然,我也看了下面有很多回答,感觉是是很专业和正确的。

所以这里,我就把我所了解的情况和大家说说吧。俄罗斯和中国有着悠久的贸易关系历史。中国已成为俄罗斯不同产品的最大出口国,特别是在中国的东北部,有很多俄罗斯的产品。我之前还问过一些特别喜欢吃俄罗斯零食的同学,关于他们是怎么看待俄罗斯零食的,他们都觉得俄罗斯的产品有着真正的高品质和不同寻常的趣味,虽然有时候它们的包装并不是最精美的,这也是它们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这让我为我的国家和家乡感到骄傲,同时也让我感到高兴,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去了解俄罗斯,即使是在中国实习、旅行或工作。当然,中国人现在不用出国就可以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比如以下这些都是在中国特别常见的俄罗斯食品清单:

1 )Alyonka milk chocolate阿莲卡牛奶巧克力

这个巧克力已经成为俄罗斯的非官方象征。它是莫斯科 Krasny Oktyabr 工厂的骄傲,是根据 1966 年以来一直不变的配方制作的,该配方曾赢得了创造全新全联牛奶巧克力的竞争。它的味道是熟悉的许多代俄罗斯甜牙齿,已成为标准的良好牛奶巧克力。关于这个大头娃娃的来历,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当然了,我认识很多对俄罗斯零食很了解的朋友,他们对零食的选择更讲究,更有看法,他们往往不会选择大头娃娃巧克力,而是更多可能在中国买不到的小品牌。

2 )Crocant糖果

这个巧克力糖果大人小孩都爱。当然,在中国,你可以找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糖果,但俄罗斯的“紫色糖果”是最大的需求,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美味。这个糖很甜,适合喜欢甜品的朋友。

尽管这些糖果都是进口的,但是和其他国家的糖果相比,它们的价格还是很低的。其他进口糖果要贵很多。

3 )Makfa面粉

大部分传统的俄罗斯菜都离不开面粉,例如面包、饺子、煎饼等。俄罗斯人非常注重面粉的采购,因为菜的味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粉的质量。

除上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零食是在中国很受欢迎的,在淘宝上都买得到,而且物流超级快速。

user avatar

寒冷的地方,食物肥甘油腻,恐怕不适宜我们亚热带地区的人的口味,有年生日在北京莫斯科餐厅吃的,奶油闷牛肉之类的,撑得我第二天整整一天,只喝茶,没吃饭。

user avatar

一口下去糖尿病确诊的节奏。

当然这是笑话了。

真相是他们的东西不合中国人口味。甜的甜死,淡的淡死。

如果说好吃的,那不用考虑了,大块牛肉,大条海鱼。但是!必须按照中餐制作。按他们做法纯浪费食材。

同理,他们的零食真材实料无添加,但是靠堆原材料出来的零食吃一份等于吃五份。你以为毛妹如何变大妈的?控制不住啊。

user avatar

题主已经自问自答了。

首先,俄罗斯食品增肥效果过于明显。和中国人热衷减肥保健的理念不符。

第二,俄罗斯食品过于甜,甚至是咸甜味道。和中国人喜欢轻甜口感的需求不同。

第三,俄罗斯食品包装过于普通。没有美女。

第四,国内食品行业竞争激烈。不仅仅是俄罗斯食品面临这个问题。

弱弱的说一句,其实俄罗斯食品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那就是苏联牌。

就是各种食品可以推出各种达瓦里希同人款。

就好像国内很多厂商,说自己的配方是什么光绪年间老字号一样。

赚钱么。。不丢人的。。。

user avatar

在题主问出这个问题的五年后,俄罗斯食品外贸,躺着坐了趟中国市场的成长火箭,2020年67%的食品外贸销售额在中国市场取得。

即便中国已是全球最大食品类进口市场,但中国市场的总体胃容量仍旧是有限的,除非出现土澳这种主动退出的情况,然而,我们又看到新西兰的迅速补位了。

当然,也不是说就没有提高的空间了,因为在守住已有胃容量份额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附加值,来增加总额。可是,最经济最便捷提高附加值的路,土澳已经提前试过了。然而,时过境迁,从前的G7对以前的中国,玩的那套PUA招数,不但完全失效,还赔了夫人又折兵,连胃容量份额都玩丢了。

那就只剩一条路了,继续躺,不要作,稳住胃容量份额,剩下的事情,中国代理商自然会替你解决。

要抓牢中国市场,躺平不作,才是王道。

За наш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

user avatar

首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这个说法不准确!

2016年大三期间,我开始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创业,毕业后又前往莫斯科大学读了全球学硕士。在莫斯科期间,从莫斯科国际食品与原料展、俄罗斯食品供应商和生产商协会、到与俄罗斯食品领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接触,再到今年将与俄罗斯一家集团合作开发运动员专用蛋白质产品,比起国内俄罗斯食品经销商,我算是在源头寻求过答案,所以我就这个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1.从“食品”到“俄罗斯食品”

食品行业本身很细分,以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的食品分类系统看,就有16个大类,300多个小类。从米面油果蔬到各类加工食品,都属于“食品”。

而从俄罗斯“食品”数据的表现来看,2016年上半年,中国就超过土耳其成为从俄罗斯进口食品最多的国家,之后进口额继续逐年增长,到了2020年,俄罗斯对中国食品出口占双边贸易额的比重有史以来首次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能源。

所以,从食品数据角度来讲,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这个结论不准确。

2.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存在感不高?

俄罗斯食品对华出口额逐年增长,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俄罗斯食品存在感很低”?

① 虽然俄罗斯对华食品出口额持续增长,但是贸易总额相较于美澳等其他国家仍不算高。

② 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食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以2020年为例,俄罗斯对华食品出口中增幅最大的是葵花籽油、菜籽油和豆油,以及禽肉和大豆,而这类产品本身自带路人属性。

③ 休闲食品是消费者最喜爱和接触最多的食品类目,而国内市场的俄罗斯休闲食品,因口味、包装等原因,除了个别“网红级产品”,整体仍属于极小众产品。

除东北等地外,这可能是大多数人觉得俄罗斯食品“存在感不高”的主要原因。

3.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食品与远东的食品

根据题主的描述,应该是想说俄罗斯休闲食品打开中国市场存在困难,那我们就简单谈谈俄罗斯的休闲食品。

我在哈尔滨读本科期间,购买过不少国内流行的俄罗斯休闲食品,也到过俄罗斯远东旅游,并在当地商超购买过休闲食品。对比下在莫斯科生活期间接触的休闲食品,我谈谈我的直观感受:

① 远东的食品不能代表全部的俄罗斯食品

国内对俄罗斯食品的认知主要归功于东北商人,而这些产品主要来源于俄罗斯远东地区。

远东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除资源出口外,缺乏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面积占全俄36.4%,而人口只占全俄总人口的5.5%(2019年远东地区常住人口约820万人)。

受消费市场和制造水平的制约,远东本土的休闲食品大多“普通”,很多食品包装粗糙,设计简单,口味上也单调,且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谈到糖果太甜,俄罗斯人普遍喜欢喝茶,尤其是饭后,而喝茶时除了加点糖,通常都会搭配糖果、甜点、面包圈等食品。我有时想,难道是我们“直接吃俄罗斯糖果”的场景不对?咱也泡点茶解解腻?

但远东食品只能代表俄罗斯一个区域的食品,这就好比中国西北和东南的食品特点,多少存在点差异化。而对于横跨9个时区,194个民族,发展不均衡的俄罗斯来说,这种差异化同样明显。

俄罗斯人口主要居住在欧洲部分,所以我觉得欧洲部分的休闲食品,更能代表“俄罗斯食品”。

② 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食品

俄罗斯食品领域的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很多前身是苏联时期的食品工厂。随着很多跨国食品集团(像雀巢、达能等)通过收购或者设厂等方式进入到俄罗斯市场,加上国际贸易使得各国食品进入这一市场,这导致本国食品企业不能、也不敢以粗糙的包装和简单的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

流行于欧洲的健康饮食理念,体现在主流俄罗斯消费群体身上,并无太大的不同,有机食品、无糖&低糖化、功能性食品等趋势也流行于这个市场。因为消费市场和群体的不同,这也使得大多数食品的理念和包装与远东有着显著差别。

这里以一家天猫国际-俄罗斯食品商的产品为例,我们看看他们的产品和包装:

4.品牌建设与野蛮生长

以俄罗斯蜂蜜为例,如果以原“玻璃瓶装”蜂蜜运入中国,陆运运输成本很高,那产品就得高价售卖,只能定位中高端市场。

但对于在中国没有任何品牌基础的新产品而言,在充分市场调研和消费群体定位的基础上,就是品牌建设和渠道开拓,这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达到规模经济才有足够利润。

而在中国市场上,除了来自其他国家的蜂蜜竞品,如新西兰蜂蜜等,还有来自本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比如淘宝上的进口原装蜂蜜,但基本都长这样,最主要的是价格淳朴!

那么如果按上面的思路,产品品质好,包装高级,高价可以打开国内市场吗?

这里以一家中国企业为例:

这家北京公司,通过对俄罗斯椴树蜂蜜在国内重新包装,同时打造品牌,这是他们的京东店截图。当然类似的品牌,还有虎标等。

当然,国产天然蜂蜜也很好,但最大的问题是真假难辨。使用果葡糖浆、大米糖浆、淀粉糖浆等进行勾兑掺假造假的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很多消费者对国产蜂蜜缺乏信心。

这里不得不提一家俄罗斯企业,俄罗斯最大食品生产商之一的KDV集团,就是生产紫皮糖的那家企业。KDV进入中国市场后,以其一款Kpokaht糖果(紫皮糖)成为网红爆款,随后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注册中文品牌,开始商业运作,这是他们的天猫店截图。

当然,KDV糖果赢得市场的原因除了独特的风味外,还有一点就是亲民的价格。

那其他俄罗斯食品企业看不到中国市场的机遇吗?

我接触过的食品企业的高管或者创业者,很多人对中国市场都充满期待,也在思考如何开拓中国市场。

当然也有公司或者机构提供这样的服务,“8TH ACCESSMEETING EXPORT4CHINA:DISTRIBUTOR TRADE SHOW”曾邀请我分享关于如何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演讲,在这期间我接触过很多想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管理者。

但是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俄罗斯企业的实力!

具备实力的俄罗斯食品企业有独立进入中国市场,比如俄罗斯最大的食品生产商之一KDV集团,这是他们在的天猫店主页。

但俄罗斯是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在企业界也是,像KDV集团这样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子公司,建立供应链,这对于很多俄罗斯本身实力就不强的企业来说很难。首先是成本问题,且存在失败风险,而俄罗斯企业普遍比较偏保守。

而更多俄罗斯企业的做法是,选择来中国参加展会,寻找经销商来进口他们的产品。但这时候最常见的问题是:俄罗斯企业是只要你进口,他都欢迎,只求利润。至于品牌如何建设?渠道如何管控?...他不管,这就造成很多产品的变相竞价,最后普遍低利润,陷入死循环。这不仅体现在食品领域,在其他行业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比较火的老奶奶面膜、玻尿酸等产品。

当然,很多企业已经在尝试了,阿里巴巴俄罗斯站也在俄努力招商,有实力的企业或者创业者也开始通过天猫/天猫国际等渠道尝试进入中国市场。

比如天猫这家俄罗斯老牌巧克力企业:

再比如淘宝店铺这位俄罗斯创业者:

6.俄罗斯的“食品问题”

国内曾有本书,谈到地域条件对于饮食文化、人物性格的影响。而俄罗斯人主要生活在相对寒冷的地区,单调的食物种类,寒冷的气候条件,导致俄罗斯人对食品的要求相对简单。还有就是口味问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如莫斯科常见的树莓、蓝莓等口味,你可能会喜欢蓝莓,但树莓很多人就不熟悉了,而你喜欢的抹茶、柚子他们又没有,那么有交集的美味就不多。

所以尽管很多俄罗斯食品不会滥用“添加剂”,简单且更健康。但口味和文化的地域性特点,能让中国人持续喜欢的休闲食品,总体不多。这没什么奇怪的,中国还有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呢。

写在最后: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俄罗斯休闲食品在中国市场因口味、包装等原因,为很多消费者所吐槽,这背后是饮食文化、市场环境、企业家才能等系列因素而成。

我毕业后回到了中俄丝路创新园,目前我们正在与俄罗斯最大的谷物制造商,合作开发远动员专用蛋白产品,很快就会进入中国市场。我个人对俄罗斯食品持乐观态度,如果我们能做到,原料纯正且健康,符合中国口味,价格上比欧美更实惠,那么这就是我们与俄罗斯企业合作的成功。

user avatar

知道的人不够多,这里面有宝藏的。

我用喝过的啤酒举例子,由于价格因素会让一些人觉得有问题。1.3升大约价格12一瓶,比欧洲的便宜,比国产的贵。

20年夏天家里前后买了36瓶俄罗斯啤酒,我还是可以说2句。

整体的口味的话,没遇到德国黑啤酒那我觉得会发苦的感觉我不喜欢,德国白啤酒想不起来了么法做比较。俄罗斯烈性啤酒款式的喝起来也没那么恐怖,跟白酒 伏特加啥的没法比刺激性,可以想象成可乐口感的啤酒,对我个人而言是酒味道更明显一些,估计我的那个朋友会喝醉乁( •_• )ㄏ,想寻求小刺激的话那是不二之选。记忆里烈性啤酒的酒精度高一些。顺路说一句我最想喝的是爱丁格的水晶啤酒( Erdinger Kristall)

提醒一句 图片几乎都是淘宝扒来的,如需购买自行搜索关键字。或者识图。

个人觉得这款最好喝,记得标签上写的是生啤,所以价格也最贵,呜呜呜。酒体比较浑浊,先提醒一句。味道的话,记忆里面是独特的麦芽香啥的,具体描述不会,抱歉。 名字叫捷克熊,想便宜买的话,只能买9瓶混合,大概110块包邮的那种,兴许有一瓶捷克熊。

这款记得也很不错,名字就是大白熊。口味的话和捷克熊也不一样来着,一贯的俄罗斯啤酒浓厚的麦芽味道。

蜂蜜啤酒,细细品味确实有淡淡的蜂蜜味道,别把这个当糖水哈,不是一个级别的甜味。这个前后喝了四瓶,第一瓶的时候味觉迟钝,只知道确实比国产的不错,又比欧洲的便宜。还有一个重要事实:我所见到欧洲货都不是这种“憨憨”瓶子的,都是高贵的易拉罐或者玻璃瓶。所以打开了必须喝完,俄罗斯的不会,很方便啊。话说俄罗斯人很喜欢蜂蜜吧,有几个番茄名字都带蜂蜜,也号称有蜂蜜的味道,不过也有买家评价,哪里有啊? 今年我自己种几棵看看。涉及以下 阿泰尔山蜂蜜(黄/红) 粉红蜂蜜,也是那边的畅销货。

烈性啤酒,前文已稍作描述,反正有人喝了都要醉的产品。有兴趣可以自己去买/看评价。波罗的海 Балтика 俄语字母真有些天书的样子。波罗的海 有好多款,我自己没喝出具体的差异,反正你觉得哪个看着顺眼就可以顺路一起购买了就是。也许和国内的乌苏啤酒类似的口感,但是我没喝过它。自己一次喝300毫升的烈性俄罗斯啤酒,倒是没啥感觉,多了没有试过。

这个也有点意思,是有比蜂蜜啤酒更明显的独特甜味,喝过一瓶,喜欢的人会喜欢,不喜欢的人会觉得踩雷。反正那次买的18瓶里面最难喝的不是它,是一瓶欧洲啤酒,因为我觉得就是那瓶啤酒发苦啦。我个人还是推荐这款,不过也别当甜水喝,这是酒。 德国黑啤酒和这一款比,我肯定选这个不带犹豫的。


个人觉得比较一般的是各种冰爽啤酒,没品出特别的地方。因为个人习惯并不喝冰镇的,怕凉了肠胃不舒服。但是味道也比国产的好。另外,要是单独买大杯子啤酒的话,也不值得,没有品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那个溢价。我喝过的里面真要单独去买的也就捷克熊了,1.35L瓶装价格都接近了1L的欧洲易拉罐的价格了。

哦,对了,这些淘宝上能买到的俄罗斯啤酒都是出自波罗的海啤酒公司。 三只熊啤酒不知道,因为没有买到过,好像是停止进口了,遗憾。 (2022年春天还是没有,遗憾哦)

另一个俄罗斯啤酒卖不出去的因素就是推广不足,各个平台里面关于俄罗斯啤酒的体验文极其稀少,想先了解大致情况也无从下手,从而也劝退了很多潜在的客户。喝多了这些回头再喝国内的工业化常规产品,我觉得味同嚼蜡,没有足够的香气也没有醇厚度味同嚼蜡,那种也好意思叫啤酒吗?我觉得还不如喝可乐快乐。当然好的国产我还没喝过。最后关于这些酒再提醒一句,卖家多半用的是气泡柱子包装的,所以取出来可能导致瓶体有擦痕,如果是对此介意的话,请多考虑一下是否购买的问题。

------------

过几天新买的奶罐糖会到,到时候再补更一点点糖果的感觉。

物流偏慢了一大截,还是到了。

这个苹果酱夹心糖差点没把我带走。怎么比白糖还甜的多,莫非是高浓度果糖吗?拆开外包装就是一股超级浓郁的苹果+糖的甜味。就算是喝伏特加也没留那么久的余味。第一次吃建议搭配黑咖啡或者茶水,不然真的是暴击。反正你想要整蛊可以买这个,效果一定拔群,价格也不贵就是了,还好没买太多。小时候受到最大暴击的糖果是秀逗。那个外层巨酸的,里面还行。 长大了以后,就是这个夹心糖取代了秀逗对我的冲击,俄罗斯人真的牛掰,做出这种糖果。这大概也是不少人对俄罗斯糖果的感受吧? 其实我以为这个是软软黏黏的软糖,我的最爱。

奶罐糖(巧克力)极其不错,我买的无榛子的一斤20元。真的是俄罗斯版本的(平民)费列罗。我可以不如你,但是比你便宜一大截,这就够了(例如内馅没那么丝滑)。其实还有类似白费列罗的版本,这次没买。这个真的不冲击口腔,不像那个夹心糖的恐怖。但是这个价格也基本上是代可可脂,不要沉迷其中。

顺便推荐一个好文明,酸奶味威化。 吃起来的味道是脆脆的口感,一种清爽的酸奶味道以及奶油的甜味,因为配料是酸奶油。怕酸的慎入,实际上没玻璃瓶装酸奶的酸度。 另外吃不完一定要配干燥剂保存,不然的话,很快就会受潮了,请大家小心,这个不是密封包装的。


这两个,左边那个蛋黄软糖还不错,右边的橙子夹心,材料配置有点需要改进,口感不行。看到这些俄语我本人也懵了的,哈哈哈。желтые яйца/левенцы 不会俄语猜不出来这是蛋黄软糖。。。

这些糖果一不为人所知第二我觉得俄语那字母要背锅。和英语完全不一样的体系,差点没看晕倒。不过现在淘宝上的识图购买做的还不错,这一点要赞阿里的程序员和高效的服务器。

顺便再推荐一个 土豆糖,比一般的糖果都都温和的甜味,口感酥酥脆脆,挺好吃的。


另外还有样买了都说好的,俄罗斯高筋面粉。 现在也买了袋等着到货。这些自己去购物平台看评价,社交平台上对其的风评都不错,也是我购买的缘由。2公斤差不多19块钱还从黑龙江边境发来包邮,太便宜了点吧。

user avatar

先说一个真事儿。

我小的时候,家里发了一台前苏联军工转民用工厂生产的单开门冰箱,产地就是某核潜艇基地所在的那个地方。这台冰箱质量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别人家里都开始买双开门冰箱的时候,它就是不坏,还安静,还特别能装,冷冻效果还特别特别好…

一直到我上大学,家里装修房子,买了一台西门子,这台使用仍一切正常的单门冰箱,才终于被一个做家电维修的师傅给抬走了,这位师傅对这台冰箱的压缩机和材料给予了高度评价,说用的是铜,而且至少还能再用十年。

我不记得这冰箱是什么牌子,隐约有点印象的是,在冰箱门的右上方有一排雪花状的字母…

我们国内现在还卖产自俄罗斯的家用电器么?

没有了,因为我们的国内供应量已经饱和了,没有必要再去进口了。

食品也是一个道理,我们现在的选择太多了,国内符合我们饮食习惯的食品就已经供过于求了,外国食品本身占的比重就不大,再加上欧美食品更注重品牌效应、营销手段,在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度也会更高一些。俄罗斯食品,就和我们很多国民品牌一样,存在感有,但是不高;一直很低调,但是实在。

最后,谁给毛子传个话,俄罗斯国家馆能不能快点儿上货,黑巧克力多上点,等着长肉的。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遇冷,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背后涉及到文化、经济、政策、消费者习惯等方方面面,就像一盘俄罗斯套娃,层层剥开才能看到里面的真相。首先,咱们得从口味这块说起。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口味那是相当多样化,而且非常讲究。北方人爱吃面食、口味偏重,南方人则偏爱米饭,口味清.............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俄罗斯在2022年俄乌冲突中并未选择进攻利沃夫(Lviv)以切断乌克兰的外援,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1. 利沃夫的战略价值有限 地理位置:利沃夫位于乌克兰西部,靠近波兰边境,是乌克兰与波兰、斯洛伐克的交界点。但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经.............
  • 回答
    俄罗斯对北约的担忧和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复杂的战略选择,涉及安全、地缘、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安全焦虑1. 战略威胁的感知 地理接近性: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的军事部署,距离俄罗斯仅.............
  • 回答
    俄罗斯的蔬菜价格普遍较高,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推高了消费者最终支付的金额。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气候和地理条件: 严酷的气候: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提出了巨大挑战。 漫.............
  • 回答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遭遇比预期更顽强的抵抗,导致战事陷入胶着,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美国、英国和北约(NATO)国家虽然大力援助乌克兰,但坚决不出兵,其决策背后也是多重因素考量,其中“害怕俄罗斯的核武器”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理由。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俄罗斯在乌克兰为何如此费劲.............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一、历史背景:历史恩怨与身份认同的纠葛 罗斯的起源与文化联系: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将基辅罗斯视为其历史的摇篮。俄罗斯长期以来将乌克兰视为其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没有完全切断乌克兰的电力系统,背后涉及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人道主义以及地缘战略等考量。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军事层面的考量: 战略目标与有效性评估: 俄罗斯最初的目标可能是通过打击关键基础设施来削弱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制造社会混乱,迫使乌克兰政府屈服。然而,随.............
  • 回答
    俄罗斯人在许多被视为考验智力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社会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及独特的民族性格特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对知识的重视 文学艺术的熏陶: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宝库之一,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
  • 回答
    俄罗斯女性人口多于男性,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一、历史的创伤与人口结构的影响 战争的巨大消耗(尤其是二战):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包括今天的俄罗斯)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数千万人口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安全认知以及俄罗斯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俄罗斯之所以选择乌克兰而非直接与北约接壤的国家制造缓冲区,主要是因为:1. 直接进攻北约成员国的成本和风险过高: 军事实力悬殊: 尽管俄罗斯是军事大国,但北约是一个由20多个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其整体军.............
  • 回答
    "Emperor of All Russia" 翻译成英文是 "Emperor of All Russia",其中 "All" 这个词的使用并非随意,而是承载着深远的政治和历史意义,体现了俄罗斯帝国统治者对广袤疆域和多元民族的宣称。要详细理解其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历史渊源与俄罗.............
  • 回答
    俄罗斯未能“碾压”乌克兰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信息以及国际支持等多个维度。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军事层面: 俄军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俄罗斯情报部门可能基于错误的信息,认为乌克兰军队士气低落,民众会普遍欢迎俄军到来,甚至会发生政权快速更迭。但事实证明,.............
  • 回答
    俄罗斯能够占领整个西伯利亚而中国未能做到,这是一个涉及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地理因素:西伯利亚的广阔与俄罗斯的地理优势 西伯利亚的地理特征: 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连续陆地,占俄罗斯领土的近四分之三。它地域极其广袤,平.............
  • 回答
    俄罗斯人口中黑人的比例确实非常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以及人口构成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 历史和地理上的隔离是根本原因。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其地理位置与非洲大陆相距遥远。历史上,欧洲与非洲之间虽然有过联系,但大规模、持续的人口.............
  • 回答
    俄罗斯自称是罗马帝国继承者,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之上,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叙事。这其中最关键的论述点,在于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角色。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遥远的过去。古罗马帝国,一个辉煌而强大的政治实体,在西方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
  • 回答
    关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一事,网络上出现“叫好”和嘲笑乌克兰总统的声音,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看热闹”或者“幸灾乐祸”。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一、 信息的来源与过滤机制: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到算法的影响。如果你经常接触到亲俄或.............
  • 回答
    要理解俄罗斯民族为何能够建立苏联,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民族的“天然能力”。苏联的诞生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层面交织的历史过程,其中俄罗斯民族扮演了核心角色,但并非是孤立的、排他性的力量。这是一个由历史机缘、政治需求、意识形态驱动以及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催生的产物。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俄罗斯民族自.............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人口、政治体制以及资源开发等多个层面。俄罗斯之所以能在“漠北”和西伯利亚进行有效统治,而中国在这同一片广袤土地上则未能建立起同样的统治基础,原因复杂而深刻。首先,我们要明确“漠北”和西伯利亚的地缘政治含义。 “漠北”通常指的是阴山以北,贝加尔湖以西,阿尔.............
  • 回答
    俄罗斯人之所以被冠以“战斗民族”的名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们漫长而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与严酷自然环境、复杂地缘政治以及自身民族性格长期搏斗、相互塑造的独特产物。这其中包含了诸多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地理环境来看,俄罗斯的土地广袤无垠,但也意味着其地缘环境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漫长的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