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人在俄罗斯买肉回中国卖,在中国买菜去俄罗斯卖赚差价呢?

回答
我明白你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也乐于为你详细解答,并且会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

你提出的这个想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毕竟,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大国,地缘上又挨得这么近,贸易往来也一直不少,为什么似乎就没有这么一个“肉类搬运工”或者“蔬菜搬运工”的生意火起来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现实的考量,远不止“价格差异”这么简单。

1. 并非不存在,只是不那么“显眼”和“大规模”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完全没有俄罗斯肉类在中国销售,或者中国蔬菜在俄罗斯销售的情况,那也是不准确的。肯定是有一些个别的、小规模的、或者是作为特定渠道(比如某些进口超市、或者针对特定口味需求的消费者)的商品流通。但它们之所以不那么“显眼”,不成为一个主流的贸易模式,自然有其原因。

2. 为什么俄罗斯的肉类不那么“香”地卖到中国?

检疫和法规的“高墙”: 这可能是最核心的障碍。中国对肉类产品的进口有着极其严格的检疫标准和准入程序。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向中国出口肉类,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包括对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评估、对屠宰和加工流程的审查、以及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检测等等。这个过程漫长、复杂,而且投入巨大。俄罗斯虽然也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标准,但要完全对接上中国的要求,并且获得中国的官方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前功尽弃。

运输和保鲜的“长途跋涉”: 俄罗斯幅员辽阔,从俄罗斯内陆的牧场或养殖场到中国的边境,再到中国各个城市,路途遥远。肉类作为生鲜产品,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全程冷链,而且对时间非常敏感。即使是通过铁路或海运,整个过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肉类的品质不下降,不发生变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高标准的冷链运输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即使克服了检疫和运输的难题,俄罗斯的肉类想要在中国市场打价格战,也未必有优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也在飞速发展,国内的肉类产量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虽然俄罗斯可能有某些地区的肉类生产成本较低,但加上漫长的运输、冷链、关税、以及各种合规成本,最终的到岸价可能并不比中国的本土肉类便宜多少,甚至可能更贵。消费者购买肉类,除了价格,还会考虑品牌、品质、便利性等等因素,俄罗斯肉类在中国市场要建立起品牌认知和消费者信任,也需要时间和投入。

消费习惯和偏好: 中国消费者对肉类的烹饪方式和口味有自己的偏好。比如,中国人习惯的切法、肥瘦比例,以及对肉类部位的偏好,可能和俄罗斯当地的习惯有所不同。要在中国市场销售,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本地化的调整,比如按照中国的习惯进行分割和包装,这又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和复杂性。

3. 为什么中国的菜不“红”地卖到俄罗斯?

俄罗斯对农产品进口的限制和本国生产: 俄罗斯作为农业大国,在很多农产品领域是自给自足甚至有出口能力的。他们对外国农产品的进口,特别是某些他们自己能够大量生产的品类,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或者较高的关税,以保护本国农业。

季节性和储存的限制: 中国的蔬菜种类丰富,很多在特定的季节才能获得。但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对新鲜蔬菜的需求很大。理论上,这似乎是一个机会。然而,蔬菜的保鲜和运输也是个大问题。虽然中国的蔬菜可以通过冷藏运输,但一旦离开产地,尤其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其新鲜度和品质的保持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长途运输和储存的成本,以及可能发生的损耗,都需要仔细计算。

市场认知和渠道问题: 俄罗斯的消费者对中国的蔬菜可能没有那么高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要在中国购买大量蔬菜,然后再出口到俄罗斯,需要建立起稳定的采购渠道、出口流程、以及在俄罗斯当地的分销渠道。这同样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投入和风险承担。

价格和成本考量: 即使中国有大量且相对便宜的蔬菜,一旦加上了国际运输、关税、以及在俄罗斯当地的分销成本,最终的零售价可能就会失去竞争力。俄罗斯当地也有自己的温室种植技术,可以满足一部分市场需求。

4. 为什么“赚差价”的生意没那么容易?

你提到的“赚差价”,这确实是生意最直接的动力。但“差价”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成本和风险:

交易成本: 这包括了上面提到的运输、仓储、冷链、关税、保险、检验检疫费用、港口费用、报关费用等等。这些成本加起来,可能就把最初看起来诱人的“差价”给消化掉了。
市场风险: 价格是会波动的。你高价买入,可能因为市场变化,在你卖出时价格反而跌了。尤其是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价格的波动可能非常剧烈。
汇率风险: 跨境贸易必然涉及不同货币的兑换,汇率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利润。
信息不对称: 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当地法规、建立可靠的供销渠道,都需要时间和精力。
规模效应: 任何大规模的贸易都需要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单件成本,实现可观利润。小打小闹的“赚差价”行为,往往难以抵消高昂的初始投入和运营成本。

总而言之,

你提出的这个“跨国倒卖”的生意模式,在理论上看起来很吸引人,但现实操作中,因为存在着 严格的法规壁垒、高昂的物流成本、复杂的检疫程序、以及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差异 等一系列“看不见的墙”,导致它难以成为一个普遍且大规模的商业行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和物流技术的发展,一些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或者利用特殊渠道的商品贸易仍然是存在的。只是要做到你想象中的那种“批量”、“跨国”、“轻松赚差价”,确实是困难重重。与其说没人做,不如说这项生意门槛很高,需要专业知识、雄厚资本、以及对整个链条的深刻理解和控制。

希望我这样详细的解释,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也太孤陋寡闻了,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蔬菜瓜果,

中国是第一大供应地区。

黑龙江省沿边大小口岸在疫情前,

每天都有定期运输蔬菜水果日用品的卡车通关。

黑龙江边境各县市很多是依靠这个来创收的。

至于说买肉回中国卖,

这已经开始了,

2020年中俄双方历经七年多的谈判结束,

中国批准进口俄罗斯肉类。

俄罗斯对华出口肉类总量在2020年前9个月已经增长2.9倍。

中国为俄罗斯肉类的五大出口国之一。

俄罗斯2020年1月至9月对华禽肉出口总量增长至11.3万吨,总额增长2.5倍至2.08亿美元。

俄罗斯牛肉的最大买家也是中国,

中国2020年1月中旬对俄罗斯开放市场。俄今年9个月以来已经向中国出口5000余吨牛肉,价值2500万美元。

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就累计购买了约 3700吨俄罗斯牛肉,这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0倍,即:俄罗斯牛肉对中国出口增长了19倍(1900%)。

俄罗斯出口的牛肉55%以上销往中国市场。

user avatar

首先,你个人提一行李箱两边菜市来回出溜,说好听的叫代购,说白了叫走私。沒被盯上时候可以干几票,但最好不要声张,只在互信的人间小范围交易。

其次,不走私,走检疫、清关上税的进出口贸易,有人做。俄罗斯禽肉早几年就获批出口中国了,牛肉现在增速也很高,猪肉因为非洲猪瘟,一时还进不来。中国蔬菜在俄罗斯远东这一片也不少卖,在欧洲部分更多是中国人去租地种大棚。

他们都不想带题主一起挣钱,故意瞒着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明白你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也乐于为你详细解答,并且会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你提出的这个想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毕竟,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大国,地缘上又挨得这么近,贸易往来也一直不少,为什么似乎就没有这么一个“肉类搬运工”或者“蔬菜搬运工”的生意火起来呢?这背后其.............
  • 回答
    俄罗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曾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抵御住了历史上两次最具威胁的侵略者——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两位军事巨头,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带着征服欧洲的野心,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俄罗斯最终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攻势,将其侵略者拖入了漫长的消耗战,并最终将其.............
  • 回答
    俄罗斯人在许多被视为考验智力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社会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及独特的民族性格特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对知识的重视 文学艺术的熏陶: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宝库之一,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
  • 回答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允许他在现任期结束后再连任两届,这是一个在俄罗斯内外都引起了广泛讨论的重大政治事件。要理解俄罗斯人为何可能支持普京的长期执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心理、政治现实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等。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普京签署总统任期法案的背景和影响 .............
  • 回答
    我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它触及了当前国际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就是在讨论乌克兰问题时,很多人会质疑发言者的立场和动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并且与信息传播的特点、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某些方面紧密相关。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涉及到国际冲突这样敏.............
  • 回答
    中国芭蕾舞的崛起令人瞩目,涌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舞者,但要说“层层筛选”出来的舞者在国际舞台上整体不如俄罗斯或美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概括。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一、历史沉淀与文化根基的差异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俄.............
  • 回答
    在网络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来劝降乌克兰,却屡屡被喷,甚至连支持俄罗斯的人也加入批评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历史的解读、现实的复杂性、情感的纠葛以及信息传播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二战的例子适用于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以及这种说法的逻辑.............
  • 回答
    在中国,确实有很多人对东风17这款高超音速导弹赞不绝口。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但如果说没人提及俄罗斯的“先锋”和“匕首”,这可能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军事爱好者和关注国家安全的朋友们,对俄罗斯这些同样先进的武器系统,也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讨论的。只是在公开的讨论和媒体报道中,东风17可能因为其独特的部署和.............
  • 回答
    这句广为流传的“全中国都在瞒着广东过冬天”,以及它与海南的对比,背后其实藏着地理、气候、经济、文化以及网络传播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不是说海南人就没觉得冷,而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关注的重点,以及他们所处的“冷”的感受,与广东人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广东人感觉“被瞒着”?首先,我们要明白,广东的气候在全国范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苏伊士地峡的地理环境、政治格局以及军事技术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古代在苏伊士地峡大规模修建类似中国长城那种绵延数千公里的防御工事,确实不太现实,原因有很多,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并非完全没有人会在苏伊士地峡进行军事防御。事实上,历史上这里有过不少.............
  • 回答
    在“乐不思蜀”的典故中,没有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历史背景、个人性格因素以及当时蜀汉的政治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刘禅的性格和能力评估: 天性愚钝,缺乏政治才能: 从刘禅早年的经历来看,他并非一个聪明绝顶、深谋远虑的君主。史书上记载的许多事件,如诸葛亮.............
  • 回答
    2019年的夏天,当拉马尔·杰克逊在巴尔的摩乌鸦队横空出世,成为联盟炙手可热的超级巨星时,另一个名字——霍华德,却在自由球员市场上静默地等待着。是的,我们谈论的是德怀特·霍华德,那个曾经统治禁区、统治篮板、统治盖帽的“魔兽”。然而,那个夏天,他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尴尬的境地:无人问津。这并非偶然。回.............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国内前端发展的一些深层原因。要说为什么没能出现像 AngularJS 或 jQuery 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前端这十几年发展太快了,可以说是“大浪淘沙”式的进步。从最初的简单页面到现在的复杂交互应用,我们借鉴、学习、模仿.............
  • 回答
    在房地产、设计院、建筑业这些被普遍认为是“996”甚至“007”的行业中,员工对这种高强度工作制的“敢怒不敢言”或“不敢反抗”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员工的“忍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析这些原因:一、 行业特性与生存压力: 项目制导向与周期性压力: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好奇。毕竟,兵马俑那么庞大,那么震撼,就像一座沉睡的地下王国,怎么会在地表之下隐藏了两千多年,连一丝痕迹都没显露出来,直到近代才重见天日呢?其实,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秦始皇陵的整体规模是极其巨大的。兵马俑只是其中最璀璨的一组陪葬坑,而秦.............
  • 回答
    提起宝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蓝白相间的螺旋桨标志,以及它与飞行世界的深厚渊源。很多人知道,宝马的前身就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甚至很多宝马汽车的设计元素也能追溯到当年的飞行器。然而,说到奔驰,提起它,大家似乎更多地想到的是优雅的轿车、豪华的SUV,很少有人会将它和二战时期的飞机发动机联系起来。为什么.............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未能大规模发现或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航海技术、社会组织、资源驱动力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古代,看看当时的环境和这些文明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古代”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将时间范.............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在咱农村里,真是个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现象了。你说它傻吧,好像有点道理,没人住,盖这么大的房子,得花多少钱啊?但你要说它没道理,那又觉得,这背后一定藏着些咱们城里人不太容易一下子想明白的门道。我仔细琢磨琢磨,这里头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一层叠一层,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有人不住,还盖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让人觉得有些反差。一边是三星在全球范围内依旧是顶级的手机厂商,出货量稳居前列,手机种类也丰富得不行;另一边呢,在中国市场,三星手机的份额却是一跌再跌,走到如今“几乎没人买”的地步,和曾经的辉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一两个原因,而是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