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乐不思蜀的典故中,为什么没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呢?

回答
在“乐不思蜀”的典故中,没有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历史背景、个人性格因素以及当时蜀汉的政治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刘禅的性格和能力评估:

天性愚钝,缺乏政治才能: 从刘禅早年的经历来看,他并非一个聪明绝顶、深谋远虑的君主。史书上记载的许多事件,如诸葛亮临终托孤时的表现,以及他后来的执政风格,都显示出他缺乏处理复杂政治事务的能力。他更像是一个被动接受、顺应潮流的人,而非主动掌控局面的领导者。
长期受制于权臣: 从诸葛亮开始,到后来的蒋琬、费祎、董允,再到后来的谯周等人,刘禅在位期间,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重臣手中。他习惯于听从大臣的建议,而不是自己做决策。这种长期被“辅佐”或“架空”的经历,使得他在独立执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即便他内心有想法,也缺乏足够的能力和魄力去推行。
“扶不起的阿斗”的刻板印象: 在民间和后世的评价中,刘禅早已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标签。这种固有的认知,使得人们很难将他往“装疯卖傻”的方向去解读。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他真的是一个能力不足、无法担当的君主。

2. 蜀汉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走向:

国力衰弱,难以抵抗魏国: 蜀汉自诸葛亮之后,国力就不断衰弱,人口和资源都远不如魏国。即便刘禅真的有心抵抗,在当时的情况下,也难以改变蜀汉灭亡的命运。这种客观的现实,使得人们觉得他“乐不思蜀”的行为,或许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而不是一种狡猾的策略。
后主之位,身不由己: 作为亡国之君,刘禅的地位非常尴尬。他的生命和权力都受到胜利者(司马昭)的绝对控制。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不可能像一个正常的君主那样行事。他的行为,无论多么异常,都可能被解读为是受到外部压力所致。
降将的身份与地位: 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封为安乐公。这是一个被剥夺了实权的封号。他不再是独立的君主,而是臣服于他人的属下。在这样的身份下,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以“臣子”的视角来审视,而不是以“君主”的视角。

3. “乐不思蜀”的语境和解读:

司马昭的政治考量: 当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时,刘禅的回答“此间乐,不思蜀”是极其巧妙且危险的。司马昭之所以没有处死他,并且在事后依然保持了他的封号和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看到了刘禅的“无能”和“顺从”,认为这样的前君主对魏国的统治构不成任何威胁。如果刘禅表现出任何故国之思或政治野心,他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装疯卖傻”的风险太高: 如果刘禅真的是在“装疯卖傻”,那么他需要极高的演技和心理素质,并且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需要时刻提防被识破,一旦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相比之下,表现出“愚钝”和“乐于现状”,反而是一种更安全的选择。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麻痹敌人,保护自己和家人。
从历史记载的客观性来看: 史书的记载,尤其是正史,通常倾向于基于事件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并会参考当时的评价。虽然史官也可能带有个人偏见,但“装疯卖傻”这种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很难被直接观察和记录。除非有非常确凿的证据,否则史书更倾向于记录和传递大众或官方的普遍认知。
后世的评价也多倾向于“愚昧”而非“装傻”: 虽然后世对刘禅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认为他无能、昏庸,而非狡猾的伪装者。即使有些人认为他有装傻的成分,也通常认为这是他为了自保的一种无奈之举,而不是一种高明的政治策略。

总结来说,没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是因为:

他早年的表现和一贯的性格确实不具备扮演“装疯卖傻”这种高难度角色的能力和基础。 他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忠厚老实,但能力不足。
当时蜀汉的国力衰弱和历史大势,使得人们更容易相信他是一个被时代的洪流推着走,无力回天的君主。
“乐不思蜀”的说法本身,在当时环境下,是一种非常明哲保身的回答,是为了避免引起司马昭的猜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他更像是用一种“真实”的愚钝来掩盖可能存在的任何潜在威胁。
“装疯卖傻”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而“愚钝”则是一种更低风险的自我保护策略。

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刘禅的“乐不思蜀”更倾向于被解读为一种被动接受现实、自我保护的策略,或者是他本身能力和性格的真实写照,而非一场精心策划的伪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阿斗在魏国确实比在蜀汉快乐多了,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肉体快乐。他做不了假,也没必要作假。

很多人对古代皇帝们的享乐认知模糊,总觉得他们龙冕一戴,就过上了差不多的日子:一排美女伺候着穿衣吃饭,然后搂着美女看美女跳舞,后面还有俩美女当人肉电扇。而刘禅投降后待遇再好也不是皇帝,怎么可能快乐到忘记掉过去的荣华富贵呢?

但实际上皇帝之间的差别大了去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刘后主的生活待遇绝对低于安乐公一个量级,甚至可能比魏国的一些列侯还要差。


一、曹魏贵族们的享乐情况

先看看魏国官员封邑:邓艾食邑二万户 , 满宠九千六百户且子孙皆封侯,夏侯惇食邑两千五百户,夏侯惇家眷亦有封邑一千户,夏侯惇七子二孙皆封为关内侯 。其余千户侯百户侯更是说不完,具体可以看下这位大佬总结封邑的帖子。

官员如此富有,皇帝更不用多说。曹睿设立过八个乐坊,每处都有数千人,后宫人数很可能过万。

【《魏略》:“(曹叡)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魏略》这一处的记载不是空穴来风,正史也有对应。按曹睿自己的本传记载,他为了扩充后宫,甚至不惜于从曹魏创造的低种姓人群——士家里选拔女子入宫。

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从叫花子里选美女吧——大哥你到底有多饥渴?

【《三国志明帝纪》太子舍人张茂以吴、蜀数动,诸将出征,而帝盛兴宫室,留意于玩饰,赐与无度,帑藏空竭;又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既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乃上书谏曰:“臣伏见诏书,诸士女嫁非士者,一切录夺,以配战士,斯诚权时之宜,然非大化之善者也。臣请论之。陛下,天之子也,百姓吏民,亦陛下之子也。”】

【《三国志高柔传》:周礼,天子后妃以下百二十人,嫔嫱之仪,既以盛矣。窃闻后庭之数,或复过之,圣嗣不昌,殆能由此。】

魏国纳妃上万的习惯无疑影响了后续的西晋。很多人都知道司马炎也是个不过万不舒服斯基,但他其实不过是延续曹魏惯例罢了。而且客观来说,司马炎到底是统一三国后才扩充到一万,曹睿要靠半壁江山达成同样数据,对国民的搜刮恐怕更大。

【《资治通鉴》:“诏又取良家及小将吏女五千人入宫选之,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

【《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


至于魏晋贵族为何可以这样纵情享乐,很大程度上和他们用封建历史上的最高税率对治下百姓进行的残酷剥削有关。具体请看鄙人的这个答。


二、蜀汉贵族们的享乐情况

蜀汉没有一个官员写明有封邑。即使有恐怕也很少。

我们看看蜀汉最大功臣诸葛亮的家产。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自表后主曰:‘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按《晋书食货志》记载,西晋初年对官员的占田数量有明文规定:“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

也就是说诸葛亮这十五倾地的待遇,仅相当于魏晋的第八品的官员。这就意味着即使诸葛亮有封邑,也不会多于百户——当然我更倾向于一户都没有,因为诸葛亮品格不太可能藏私不写的。

不止如此,诸葛亮还注明了自己的家田是薄田。这不是什么谦虚之词——因为他的家产是天子所赐,他不会替阿斗谦虚。这些十五倾薄田很可能是山野地,无法种粮。诸葛亮就在些地上种植了八百株桑树,带头发展蜀汉纺织业。

还记得那楼桑之下必出贵人的传说吗?鱼水君臣,起于桑下童言,终于桑林清风。

既然蜀汉最大的执政者都如此廉洁,别的官员更不好意思吃香喝辣了。蜀汉的官员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穷。董和身着粗布麻衣,去世之时家无一栗;姜维不纳妾,和老婆一起蜗居单元楼;费祎家小经常饿肚子,死后家无余财。董允邓芝也全是穷的叮当响。最落魄的则是名将张嶷,他甚至因为无钱看病导致无法领兵,不得不找人借钱才治好。

《祎别传》: 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

《三国志董和传》: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 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

三国志姜维传》: 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财资无余,家无余财,侧室无妄腰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

《三国志邓芝传》: 芝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三国志张嶷传》: (张嶷当都尉)得疾病困笃,家素贫匮,广汉太守蜀郡何祗,名为通厚,嶷宿与疏阔,乃自舆诣祗,托以治疾。祗倾财医疗,数年除愈。

这样一比,封建地主诸葛村夫反倒是个蜀汉大富翁了。

那么蜀汉是不是像明朝一样,对官吏刻薄,对皇族优厚呢?也不是,因为刘备连两个小儿子都没给封邑。

《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策曰:“小子理,朕统承汉序,祗顺天命,遵脩典秩,建尔于东,为汉籓辅。惟彼梁土,畿甸之邦,民狎教化,易导以礼。往悉乃心,怀保黎庶,以永尔国,王其敬之哉!”

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策曰:“小子永,受兹青土。朕承天序,继统大业,遵脩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龟蒙,世为籓辅。呜呼,恭朕之诏!惟彼鲁邦,一变適道,风化存焉。人之好德,世兹懿美。王其秉心率礼,绥尔士民,是飨是宜,其戒之哉!

这两处封地都是在豫州地区,全是空头封地,意为劝子进取(感谢评论区大佬的指点)。后面朝廷又给他们改封到了河北,也只是单纯为了吴蜀联盟的修复而改换了一个空头牌匾——总之还是和实际封邑无关。

【《后主传》: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谁说理想不能当饭吃?刘永刘理就对着中原旧地喝了一辈子东北风。

在这样的官场氛围下,阿斗还想当一个醉生梦死的大庸君?做梦吧,大伙不齐心协力把你教育成乖宝宝,就对不起先帝葛公的在天之灵。

【《三国志·董允传》: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制止阿斗扩充后宫的董允,是按蜀汉廉洁理念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少年时他的父亲董和为了考察董允品格,给他和费祎安排了一辆简陋的车驾。董允神色不安,费祎泰然自若。于是董和批评董允的德行不如费祎,对他要求更加严格。后来董允辅佐太子刘禅,一直保持着清廉正直的本色。大臣们多次请求皇帝给董允赏赐和封爵,都被董允谢绝。

由此可见,蜀汉不仅是从上清到下,还从过去清到未来。廉洁在蜀汉应该属于一种半制度化的立国思想,比如像诸葛亮董和这种公布遗产的行为就可能是一种惯例。蜀汉高层官员待遇仅相当于魏晋末位官员,再低一级的官员甚至和平民一样在衣食住病方面出现过生活困难。阿斗在这样一门清的蜀汉里当皇帝,享乐必然倍受限制。在唯一有记载的美色方面,就能看出他只能守着几个人老珠黄的老婆却更换不能。斗宝宝只能听着没完没了的逆耳忠言,巴巴地馋着隔壁曹睿的万人后宫,终日闷闷不乐。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文艺作品里阿斗的昏君生活,会发现他往往只沉迷于一些肥宅活动。其娱乐成本之低,富农日常亦可为之。

比如肥宅快乐兽

肥宅快乐鸟

以及精髓的蛐蛐大战(四舍五入约等于王者荣耀)

可见那些文化工作者也都明白,后主根本做不到花天酒地。他再昏庸也只能用这些低成本的游戏消遣。就像现代国家对妻子房产轿车有数量限制一样,蜀汉的制度让阿斗的娱乐非常受限。

但当后主变身安乐公后,快乐时光就到来了。新国家崇尚的享乐主义让他十分受用,何况他还被司马昭封了万户,这待遇即使在魏晋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没有曹睿那样的万人后宫,但招呼百来几十个姬妾肯定是没有任何压力,人肉痰盂摆上几个也不让意外。

随着严格的汉制在西蜀的彻底失败,阿斗的享乐之梦也在魏晋的奢靡中得以实现。他可以宴饮无度,也可以日日笙歌,腐朽的魏晋国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可以随意用在贵族的挥霍上,绝不会有任何人再来指责他。即使实在浪不动了也不用担心,魏晋早就开发出了五石散助兴,无论多少美酒佳人安乐公都消受得起。再回头想想那个艰苦朴素的蜀地,又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呢?乐不思蜀不过是真情流露罢了。




补一个郤正传里的例子。郤正的父亲叛逃到了魏国,加上郤正本人有点教条主义,在蜀汉当差时阿斗不怎么喜欢他。但蜀汉亡国后郤正却甘愿舍弃自己家庭辅助阿斗,阿斗非常依赖他。

而他辅助的内容,居然是教阿斗小朋友说话礼仪。一个60岁的老皇帝,被部下臣子教做事。。。您老还是早点去产房排队吧。

【《郤正传》:时扰攘仓卒,蜀之大臣无翼从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侍。后主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乃慨然太息,恨知正之晚。】

这段史料说明阿斗不止是“乐不思蜀”,他根本完全不懂外交辞令,以至于在魏国的举止言谈都要受人指点。换言之,他的才能注定他作不出别有用心的发言——一个连该说什么话都没有理解到位的外交新人,怎么可能忽然灵机一动就违背礼仪课老师的意见还说出绝世妙语?就是偶像剧也不会卖你一个老爷子的人设吧。

你说他就是有这个机灵?麻烦他先学会独立做事再说,真以为小聪明配得上外交场合。



p.s.

讲了这么多,还是给阿斗说两句好话吧。

其实我认为阿斗还是遗传到了父亲的善良。他在蜀地从不胡乱杀人,还经常大赦,是三国最慈悲的君主之一,这些都值得肯定。但是他的愚蠢和不求上进也都是事实,和他的善良并不矛盾。

乐不思蜀的经典之处在于刘禅的内心挣扎。刘禅在个人欲望方面上确实喜欢奢侈的魏国,不过他对故地的臣子更为信任。虽然刘禅本心不想离开魏国,但当他第二次被司马昭问话时,还是决定听从郗正之言,笨拙地表达了返回蜀地的想法。

这是什么样的心理?这是一个背着父母偷吃巧克力又听话刷牙的五岁宝宝的心理,一个想逃课去网吧最后还是跟同学走回学校的小学生心理。“乖”是最适合夸奖阿斗的词汇,其他的发散思维都是过度解读。刘禅确实具备一些明君的品德,只是未能成为明君之材。

也许刘禅和刘备的差别只在在于个人经历。少年刘备也曾是一个浪荡小哥,比起读书更喜欢打猎和华服。但当刘备开始从事一线工作后,亲身体会到底层百姓生活的痛苦,亲眼目睹饥民被逼为贼寇的惨状,他才发自内心的想要成为一个救民于水火的英雄。而阿斗,并没有这个百炼成钢的机会,无法产生类似的觉悟。

刘备刘禅都是非常感性的人。但在刘备和吏民同食同住昼耕夜战的年龄里,刘禅只能坐在办公桌旁麻木地签字盖章。当胜利成为刘备日夜追求的目标时,刘禅心中有所期待的只有太监偷偷递过来的蛐蛐。

阿斗的废,在于他没有下基层上前线。朝堂安居之所,不是昭烈帝的基因成长表达的地方。

user avatar

“为什么没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这句话有很大问题。

别的不说,易中天老师早在十余年前就指明了这孙子是在装孙子:

刘禅后来是亡国了,投降了以后到了洛阳。到了洛阳以后司马昭设宴招待他,演奏蜀国的音乐,表演蜀国的乐舞。当时蜀国跟过来的人全都痛哭流涕,只有刘禅喜笑自若,开心得不得了。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从这来的嘛。说完这个话以后,他带来的一个旧臣就跑去找他说,不能这样说呀,这样说实在太没心肝了,下回司马昭再问你,你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想,然后把眼睛闭起来。好了,下一回司马昭去问刘禅,说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啊呀,先人的坟墓都埋在那儿,我没有一天不想。司马昭说不对啊,这话我怎么听着不像你说的,像那个谁谁谁说的。刘禅马上把眼睛一睁:哎,对啊,就是他说的,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我说刘禅如果是电视台的主持人,还要说猜对了,加十分!没有心肝。
但是这些说法也是可以讨论的。第一条,历代皇帝身边哪个没有小人?汉文帝有,汉武帝也有,昭烈皇帝刘备身边也有,很多学者就认为刘备身边那个法正就是小人。所以你不能说身边有小人他就是差劲皇帝,对吧。第二个,不战而降,那刘璋也是不战而降。刘璋不战而降降刘备就对了,刘禅不战而降降了曹魏就错了?这讲不通吧。第三个,不封赵云,其实是继承他的父亲对赵云的待遇。有人说五虎上将,为什么独不封赵云?我告诉你,没有五虎上将,刘备当时封将军的时候就封了四个: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四大将军。赵云在刘备手上就是杂号将军,不是名号将军。就是前后左右将军叫名号将军,其他七七八八的那些叫杂号将军。赵云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杂号将军。那么他第一次追谥的时候他肯定是要谥名号将军,这也不能说是刘禅忘恩负义。而且后来姜维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来,刘禅也接受了,也追谥了赵云,这应该叫做从善如流。那么第四个问题,当然这个,怎么看他都是没心肝。——但是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装疯卖傻。这个时候你已经做了人家的俘虏了,所以刘禅说完这个话以后,左右皆笑,就像今天一样哄堂大笑。这一哄堂大笑,司马昭就再不会起杀心了。
当然你说这刘禅降魏以后的这个表现,好看不好看?不好看,比起另一个亡国之君差多了。另一个亡国之君就是孙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孙皓也是投降了的,然后也到了洛阳。那个时候已经是晋朝了,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一看孙皓进来,让他坐:请坐,朕设了这个座位等你,可是等了很久了。孙皓马上说:臣在南方也设了个座位等陛下。那倒是好像骨头挺硬的。但是孙皓是个暴君啊,相比较刘禅我觉得还应该算个仁君啊。所以,也不能够把刘禅贬那么低。
实际上刘禅并不弱智。有证据吗?有。
第一,刘备临终的时候给刘禅有一封诏书,诏书里面提到了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什么评价呢?四个字:“智量甚大”,翻译成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聪明,非常有前途。如果说刘禅是一个弱智,那岂不等于说诸葛亮说了假话?当然有人说,这是一种善意的假话,刘备因为快去世了嘛,怕刘备不放心,安慰安慰他。就像我们医生对病人一样,这个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可能过两天就要死了,病人问医生你看我还有救吗?医生说没问题没问题,是吧,你尽管放心治疗,你这个肯定能治好。其实治不好,这叫善意的谎言。但是呢,看当时的情况,也不至于说是“智量甚大”,如果刘禅弱智的话,诸葛亮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安慰刘备。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就废除了丞相制度。然后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又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监管行政。也就是把原来集权于诸葛亮一身的这个职务和权力,他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人,而且还让两个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这样一种精致的政治安排,难道是弱智的人能够做出来的吗?不可能。而且后来蒋琬去世以后,刘禅干脆自摄国政,自己主政,亲政了,这也不像弱智的人的作为啊。
那么还有一个证据是第三点,延熙元年的时候,北方出了一点事情。按照诸葛亮当年的做法,肯定这个时候蜀国就要北伐了。这个时候刘禅下诏给蒋琬说:这当然是天赐良机了,因为相父的隆中对策已经讲过了,说天下有变我们就要怎么怎么样,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不过你也不要轻举妄动,“须吴举动”,看看吴国动不动,要是吴国动了我们也动,我们两国一起动,去打曹魏。那么,这样的一种决策难道是弱智的人做的吗?所以刘禅并不弱智。
——易中天《品三国·重归一统·非常君臣》

你看,有理有据。

而且在我国各类营销号世界观里,刘禅先生岂止不傻,简直天纵英才

人们常说刘禅傻,刘禅真的傻吗?

刘禅是真傻还是装傻,揭秘历史真实的刘禅

三国中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吗?带你看一个不一样的刘禅,真傻假傻一目了然

刘禅真的很傻吗?

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你是如何看待刘禅的

你看,随手百度就能搜出这么多,还直接给你推荐一个很牛批的结论,度娘多贴心,是吧。

所以题主怎么能说“没人认为”呢?

太不尊重人了,尤其是易老师。

手动狗头。


“安乐公,颇思蜀否?”

“此间乐?不!思蜀!”

这么回答的话,只要不是脑袋被榨汁机榨过的都能想到,迎接自己的很有可能会是一杯鸩酒。


所以题主,搞这种广大网友早已经出了科研成果的课题,是没啥前途的。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在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中,为什么没人认为司马衷是在装疯卖傻呢?”

“在桶狭间合战的典故中,为什么没人认为今川义元是故意中伏呢?”

“在戈尔巴辞职的典故中,为什么没人认为戈尔巴是美国派来的呢?”

你看,是不是一下子就有格调了?

再次狗头。

user avatar

有啊,请客的司马昭便是: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司马文王说得明白,阿斗这副德行,表现出的并非愚蠢,而是【无情】。要知道,饭局上招待的不仅仅是阿斗一人,还有大批的蜀汉遗臣,阿斗的喜笑自若不仅仅是在压抑自己的感情,更是毫不顾忌得在遗臣的伤口上撒盐。易言之,此公为了自己的安全,可以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这就是【无情】。

政治动物可以利字当头,但唯利是图到如此彻底,势必无法团结统治阶级,作为老资格的政客,司马昭自然熟稔其中奥妙,得出【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话绕回来,从另一方面看,这出也说明阿斗没有知人之智。司马氏篡魏在即,捎带还要拿着蜀汉的榜样去招降东吴,只要阿斗不作大死,没有任何理由秋后算账,因此,这出闹剧纯属多余。

看看他爹是如何真·刀架脖子,和老曹青梅煮酒谈笑风生,不得不感叹:老子英雄儿好汉——谁信这个谁傻蛋。

user avatar

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刘禅丢的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脸,是所有蜀国君臣的脸。时论对刘禅也是鄙夷的。陆平原再怎么讨厌孙皓,看看刘禅都会觉得自家旧主还是比较长脸的。

如果问蜀国旧臣,希望刘禅怎么表现,我想他们大概还是希望他能像孙皓一样吧。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

user avatar

深夜‧晉永樂宮 劉禪︰「司馬公怎麼樣?」 郤正︰「大醉盡興,看來的確是對陛下放心了。」 劉禪︰「很好,不枉我們做這一場猴子戲。」 郤正︰「那麼陛下的下一步是...」 劉禪露出一絲陰狠的目光︰「相父說過,計是要長遠的,即使現在好像一敗塗地,只要是 最後笑的人就可以了。」 「傳令︰一、著無當飛軍及白耳兵即日出關,遠赴塞外,交結外族,廣收部曲。我要二十 年後,五胡各族都精通中原戰法。」 「二、民間劉氏各族暫且按兵不動,俟機而行。日後若有反晉者當傾力而助,不論種族, 條件只有三︰以劉為姓、以漢為號、盡誅司馬家。願做此三事者,以我族視之。」 郤正︰「這…這,主公,借蠻族亂中華,大逆不道啊!」 劉禪︰「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況華夷之辨,亦不過是聖賢愚弄之民的技倆。若是有忠漢 之心,則五胡又何異子弟?」 「權衡變通,這正是劉氏統治四百年之道啊。」 劉禪︰「司馬昭啊…你現在就笑吧,只是百年之後,你還笑得出來嗎?」 二年後,司馬昭去世。八年後,劉禪去世。 五十三年後,西晉亡,而亡西晉者,姓劉名淵。 一百五十五年後,東晉亡,而亡東晉者,姓劉名裕。 往後千年,以漢為姓的朝代,有七個,而劉姓軍閥者,多不勝數。 而姓司馬的勢力,一個也沒有。

user avatar

你以为他是装疯卖傻,其实人家不过只是个六十岁的巨婴而已。给你看几则史料:

1、

《三国志 郤正传》:后主东迁洛阳,时扰攘仓卒,蜀之大臣无翼从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侍。后主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乃慨然太息,恨知正之晚。时论嘉之。

翻译:刘禅向东迁往洛阳,时形势危急、行动仓促,蜀汉大臣没有一个跟随保护刘禅,唯有郤正与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随行侍从。刘禅到达洛阳后,赖以郤正教导其交际礼仪,一举一动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刘禅感慨叹息,悔恨自己过晚才了解郤正,而当时的舆论亦称赞郤正。

2、

《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翻译:司马昭与刘禅一起宴饮,期间请他看蜀汉的技艺。其他人都悲伤流泪,唯有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唏嘘地对贾充说:“人之无情,怎么能到这种地步呢!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久,何况姜维呢?”贾充说:“如果不是这样,殿下又怎么兼并他呢?”郤正闻此事,拜见刘禅说:“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留着眼泪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宴会上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按着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左右的大臣都哈哈大笑。


在蜀汉时,刘禅治国靠蜀汉四英;蜀汉灭亡后,外交礼仪靠郤正,最后还闹出一个笑话。退一万步,刘禅真是装的,那以刘禅的“道行”,你们不会真以为他能骗过司马昭他们吧,曹魏那帮人都是经历过多场血腥的政治斗争才爬上来的政治家、阴谋家。

实际上司马昭并没有杀刘禅的心,理由有三:

1、南中当时还没投降。

《三国志 霍弋传》: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


2、益州民心需要安抚。3、东吴还没有灭。

《华阳国志》:泰始五年 (269年),上表晋武帝称: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统徙中畿, 宜见叙用, 一则以慰巴蜀民之心, 其次倾东吴士人之望。”晋武帝采纳了文立的建议。

user avatar

因为他不是在向上级(司马家)装疯卖傻,而是配合上级(司马家)向之前的忠臣释放了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 我已经无意复国了,你们也放下心思吧。在新的国家找对自己的位置吧。


正确的翻译是这样的:

司马: 你的旧部都看着你呢,复国的事表个态吧。

刘禅: 我在这里活的也挺好,折腾复国大家也都知道不可能,就别白费力气了,复国的心思大家就别想了哈。安心给为新主效力吧。


旧部: 你跟司马说你好想家,看看司马能不能把你放回去。我们搞搞复国的事情。


司马: 真不想复国啦?

刘禅: 我好想家

司马: 姓张的教你的吧?

刘禅: 还能是谁呢?我也不瞒你了,他们的确有想法,但反正我不乱搞他们自己也搞不起来。我明确不会乱搞了。你也放他们一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乐不思蜀”的典故中,没有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历史背景、个人性格因素以及当时蜀汉的政治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刘禅的性格和能力评估: 天性愚钝,缺乏政治才能: 从刘禅早年的经历来看,他并非一个聪明绝顶、深谋远虑的君主。史书上记载的许多事件,如诸葛亮.............
  • 回答
    急诊科工作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高责任的职业,需要医护人员在极端情况下迅速反应、精准判断,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描述急诊工作的体验: 一、工作环境与节奏1. 24小时轮班制 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在凌晨至深夜轮班,轮班周期为8小时或12小时,且经常连续工作(如“三班倒”)。 .............
  • 回答
    在美国拿3000美元月薪与在中国拿3000元人民币的等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从汇率、生活成本、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税收与福利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1. 汇率换算:3000美元 vs 3000元人民币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7:1(2023年数据),因.............
  • 回答
    在科研领域,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谁领先谁落后”,而是存在复杂的互动和互补。工业界在某些技术应用、商业化和实际问题解决上可能领先于学术界,但学术界在基础理论和长期研究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下从多个领域详细分析工业界领先学术界的情况,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工智能(AI):.............
  • 回答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我确实有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科学研究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并非源于对环境的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科研本质、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价值与支撑体系1. 基础科学的"慢火炖煮"特性 基础科学(如量子物理、生物进化、宇宙学.............
  • 回答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器官的功能是否以“节省能量”为优先目标,是一个涉及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和能量代谢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能量效率与功能需求的平衡1. 能量代谢的限制 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消耗能量,但能量获取和利用效率是进化中的关键约束。器官的进化必须在功能需求与能.............
  • 回答
    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中讨论科学与事实是否具有意义,这是一个涉及哲学、政治、历史和社会实践等多重维度的复杂命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一、"大是大非"的本质:价值冲突与认知分歧所谓"大是大非"通常指向关乎国家主权、民族认同、历史真相或核心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
  • 回答
    日本的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在呈现中国相关内容时出现灰蒙蒙的画面效果,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其成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技术层面、主观创作意图、文化视角与政治语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技术原因:自然环境与拍摄条件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问题 中国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如雾霾.............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东百人”和“瑞典人”这两个词的出现通常与地域刻板印象或网络玩笑有关,但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构成对东北人的歧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关于“东百人”的可能含义1. 字面误解与误写 “东百人”可能是“东北人”的误写(如“东”+“北人”被错误简化为“东百人”)。在.............
  • 回答
    在美国,参议员(Senator)和众议员(Representative)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参议员的地位通常略高于众议员:一、 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立法权力的核心: 美国国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大分支(行政、立法、司法)之一,掌握着.............
  • 回答
    在科技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完全密封的盒子中装满水,并且盒子的体积不断缩小,会发生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端的情况,这涉及到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以及可能的量子效应。让我们详细地探讨这个过程:1. 初期阶段:水的压缩与压强升高 水的不可压缩性(近似): 水在常温常压下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流体,这意味着.............
  • 回答
    从1789年到1852年,这63年对于法国来说是历史上极其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被称为“长达63年的革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会经历难以置信的起伏、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以及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体验。让我们详细地描绘一下生活在法国这段时期可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 从旧制度的阴影到革命的黎明(1.............
  • 回答
    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飞行员是“蒂莱恩人”(Enola Gay)号B29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他们是执行此次任务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成员。关于他们投下原子弹后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核心机组人员的身份与主要人物: 保罗·蒂贝茨(Paul Tibbets): 他是“蒂莱恩人”号的机长和任务.............
  • 回答
    在太空引爆核武器不会产生我们熟悉的蘑菇云,原因在于蘑菇云的形成机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蘑菇云的形成机制:经典的蘑菇云,是我们观看核试验录像时最常见的景象,它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大气层: 蘑菇云的形成离不开地球的大气层。核爆炸产生巨大的热量,会迅速加热爆炸点附近的空气。2. 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在战场上,坦克兵和步兵都面临着极度的危险和压力,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说谁的幸福感更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幸福感”。 在战场环境中,“幸福感”可能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更多地是.............
  • 回答
    在酒吧喊一次“这轮酒我请”,花费的金额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因为它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就像你问“一顿饭要花多少钱”一样,得看你在哪个餐厅、吃什么菜、多少人一起吃。为了让你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酒吧的档次与定位: 平价小酒吧/学生酒吧: 这里的酒水价格相对较低,可能一.............
  • 回答
    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游说体系,其可能性、挑战与演变方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一、 何为“政治游说”(Lobbying)?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政治游说的概念。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游说,是指个人、组织或团体.............
  • 回答
    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上学,真的非常有意思!对于许多人来说,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或“交大”)和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它们不仅仅是学府,更是承载着无数青春梦想、学术探索和人生蜕变的重要舞台。在这里上学,绝对不仅仅是“有意思”这么简单,而是充满了丰富、深刻、多元且.............
  • 回答
    在中国寻找日本IT工作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一、 自我评估与准备:打好基础是关键在开始大规模的搜索之前,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充分的准备至关重要。1. 技能与经验盘点 (Skills & Experience Assessment): 核心技术栈: 你精通.............
  • 回答
    在陆家嘴的金融机构上班,无疑是一种集荣耀、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独特体验。这里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汇聚了全球顶尖的金融人才和最前沿的金融理念,每天都上演着无数的财富故事和金融博弈。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尽量详细地描述在陆家嘴金融机构上班的体验:1. 环境与氛围: 标志性的天际线与高耸的写字楼: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