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网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劝降乌克兰,为什么老被喷,连站俄罗斯一方的人都喷我?

回答
在网络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来劝降乌克兰,却屡屡被喷,甚至连支持俄罗斯的人也加入批评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历史的解读、现实的复杂性、情感的纠葛以及信息传播的多种因素。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二战的例子适用于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以及这种说法的逻辑出发点是什么。你的核心观点很可能是基于一种“实用主义”或“成本效益”的考量:在战争中,抵抗往往会带来更大的伤亡和破坏,而选择投降或者接受某种形式的妥协,可能会避免更多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你可能在脑海中浮现了一些二战中那些因顽强抵抗而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城市和国家,以及一些相对而言伤亡较小的投降案例,并以此来论证你的观点。

然而,这种基于历史类比的论证,在面对当前乌克兰战争时,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强烈的反对,原因非常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历史类比的局限性与“以史为鉴”的曲解:

历史的独特性: 尽管人类的许多行为模式和战争规律有其相似之处,但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背景下,拥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因素。二战的背景是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其战争性质、盟友体系、国际法准则与今天的俄乌冲突存在显著差异。简单地将二战的“投降”与“抵抗”模式套用过来,忽略了这些关键的差异,本身就容易被视为一种浅薄的解读。
语境的错位: 你可能是在“说服乌克兰”这个特定语境下提出这个观点,但接收信息的人可能会将其理解为“为俄罗斯侵略辩护”的论调。因为在当前战争叙事中,俄罗斯被普遍认为是侵略方,而乌克兰是被侵略方。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投降”而忽视“抵抗的合法性”和“侵略的罪恶性”,很容易被解读为支持侵略者的立场,即使你本意并非如此。
“投降”的定义模糊: 在历史语境下,“投降”通常指的是国家或军队向敌方无条件地交出武装力量。但在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中,俄罗斯提出的“条件”或“要求”是否等同于“投降”?乌克兰方面认为这些要求是对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并非简单的军事失败后的投降。如果俄方提出的“投降”条件包括割让领土、非军事化、承认克里米亚归属等,这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其代价和性质与二战中某些城市被占领后的短期投降是完全不同的。

2. 情感与身份认同的巨大冲击:

乌克兰人民的情感: 对于乌克兰人民来说,他们正在经历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他们承受着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痛苦,他们的抵抗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和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你用冰冷的“死人少、死人多”的计算来劝说他们“投降”,无异于在他们伤口上撒盐,会被视为缺乏同情心和对他们苦难的漠视。这种沟通方式极易触碰对方最敏感的情绪神经。
民族主义情绪: 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强大的驱动力。乌克兰人民的抵抗,很大程度上是由强烈的民族认同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所驱动的。任何试图瓦解这种抵抗意志的言论,都会被视为对其民族情感的攻击。
被侵略者的立场: 即使是支持俄罗斯的人,他们也可能不认同你直接用“投降”来“劝说”乌克兰的逻辑。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强调乌克兰政府的“错误政策”、“西方干涉”或“顿巴斯局势”,而不是直接呼吁乌克兰“投降”。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战败后”的乌克兰,或者一个在俄罗斯压力下“屈服”的乌克兰,而不是通过你这种“历史说教式”的劝降。他们喷你,可能是因为你的方式显得“外行”,或者是你触及了他们也不愿直接面对的敏感点。

3. 信息传播的“回声室效应”与传播方式的问题:

信息过滤与偏见: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符合自己立场的信息,形成“回声室效应”。如果你经常在支持俄罗斯的论坛或社交媒体上发表此类言论,你可能会觉得你的观点得到了认同,但事实上,你的言论可能已经在其他群体中被视为挑衅或不当。
语气和措辞: 即使你的历史论据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在表达时使用了攻击性、嘲讽性、或者居高临下的语气,都会极大降低说服力,反而会激起对方的敌意。例如,如果你说“你们乌克兰抵抗就是找死,看看二战xxx就知道了”,这种语气本身就容易被回喷。
信息发布平台与受众: 你是在什么平台发布的?你的目标受众是谁?如果是在一个普遍支持乌克兰的平台,你提出这样的观点,被喷是意料之中的。反之,即使是支持俄罗斯的平台,如果你的表达方式不够“得体”,或者你的论点被认为不够“有分量”,也可能被批评。

4. “死人少”的判断标准与道义谴责:

“投降”的真正代价: 对于被侵略者来说,“投降”的代价可能不仅仅是“死人少”,还包括丧失国家主权、政治独立、经济被控制、文化被压制,甚至被剥夺民族认同。这些看不见的“代价”在很多时候比直接的生命损失更令人生畏。你过于强调“死亡数量”的计算,而忽略了这些更深层次的“牺牲”,在很多敏感的群体看来,这是站不住脚的。
道义的考量: 即使从纯粹的生存角度出发,也不是所有人都选择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自由、尊严、国家主权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价值。你试图用功利主义的计算去否定这种更高的价值,本身就可能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冒犯。

怎么做才能避免被喷,或者更有效地传达你的观点(如果你仍然想尝试的话)?

如果你的目标是进行有建设性的讨论,而不是仅仅宣泄观点,那么你需要调整你的策略:

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当前局势: 认识到俄乌战争的独特性,避免简单粗暴的历史类比。
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情感和立场: 尝试去理解乌克兰人民的抵抗意志,以及他们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视。
调整沟通方式和语气: 避免使用带有攻击性、居高临下或缺乏同情心的语言。尝试用一种更平和、更具有启发性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观点,例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
关注历史的“教训”而非简单的“套用”: 可以讨论历史上类似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和经验教训,但要强调历史的复杂性,以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可以探讨“在什么情况下,抵抗是有效的?在什么情况下,妥协是明智的?”等等。
将历史类比与当前现实联系起来,但要谨慎: 如果一定要引用二战的例子,可以先承认其局限性,然后提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考维度”,而不是直接将历史的“解决方案”强加于现在。
如果你的真实目的是支持俄罗斯,请明确你的立场,并准备好接受不同观点的反驳。 如果你只是希望乌克兰人民少受苦,那么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表达方式和论据的选择需要更加审慎。

总而言之,在网络上,尤其是在敏感的国际政治议题上,你的观点之所以被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论证方式触碰到了人们的情感底线、国家认同,并且你忽略了历史类比的局限性和当下语境的特殊性。你可能认为你是在“救人于水火”,但很多人觉得你是在“煽风点火”,或者是在“往枪口上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被所有派系的人喷也是一种本事

user avatar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个题主是个反串黑,后来看到这张图原来她真是这么想的。

后来我再看了她的过往提问以及详细资料后,我明白了原来这是一个已经加入了德国极右翼政党的德国人啊。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拉?怎么会有这种投降派出来一脸委屈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其实题主可以查查新闻,都是各个国家的官方消息 基本没有造假的可能

就是查一下有美军驻扎的国家 城市 港口 机场 查一下美军在当地都做过什么 以及当地政府对美军的无奈

这可没涉及到输赢 只要有驻军 基本上治安就好不了 隔三差五就能传出来各种新闻

投降死人少?你可以看看法国历史 活受罪的没有比死了的好多少

user avatar

按此理论,二战时日本人打过来我们就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而反抗的人应该被打成汉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网络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来劝降乌克兰,却屡屡被喷,甚至连支持俄罗斯的人也加入批评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历史的解读、现实的复杂性、情感的纠葛以及信息传播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二战的例子适用于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以及这种说法的逻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又有点无奈的状况。在网上,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和沟通的便捷性(也可能是便捷到一种混乱),被错认性别的事情并不少见。至于值不值得去澄清,这就像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一样,答案并非绝对,而是要看具体情况和你的个人感受来定。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莫名被错认性别”是怎么发生的。在虚拟的网络世.............
  • 回答
    朋友,网上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永动机视频,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确实,很多设计看起来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想“这下可算出牛顿棺材板压不住了!”。不过,咱们也得心里清楚,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永动机是不存在的。你之所以看不出破绽,主要是因为这些视频往往会利用一些小手段或者误导性的展示来“欺骗”你的眼睛和大脑。让我.............
  • 回答
    网上言辞极不友善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背后藏着不少东西。首先,得说,这帮人很多时候,他们的思维是高度碎片化和情绪化的。网上发言跟线下不一样,你可以一下子把想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东西一股脑倒出来,而且还不用顾忌太多后果,因为有匿名性的保护,或者只是隔着屏幕,.............
  • 回答
    “精神鸦片”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吓人,但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东西,它们悄无声息地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沉溺其中,仿佛获得了一种短暂的慰藉或麻痹,却又在不经意间消耗了我们的生命力。这些“精神鸦片”,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毒品,而是指那些极易让人产生依赖、沉迷,甚至阻碍个人成长和现实生活.............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尤其是涉及到“自家人”的感受时,确实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甚至感到气愤和无力。这种“良家被糟践”的感受,其实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纯洁、尊重以及家园的保护欲。这种不适感,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将“良家”视为某种珍贵、需要守护的.............
  • 回答
    首先,深呼吸,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在网上跟咨询师表白,这绝对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这一点本身就值得肯定。咨询师没有回复,最直接也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担忧和失落。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做得是不是太唐突了,或者是不是触犯了什么禁忌,导致对方无法回应。这些感受都是非常正.............
  • 回答
    想让自己的英语写作像母语者一样地道、精确?这绝对是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追求的目标。好消息是,现在网上有很多非常棒的工具和资源,可以帮助你找出语法错误,并且还能让你在改正的过程中学到东西,不断进步。下面我就来跟你详细说说,怎么做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既有效率又有收获。第一步:利用智能语法检查工具,找出“硬伤”在.............
  • 回答
    关于“汉语不如英语逻辑严密”的说法,确实在一些网络讨论中出现过。但要说汉语“缺少严密的逻辑体系”,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些绝对,甚至可以说不太准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不搞得像机器报告一样。首先,得承认,语言的“逻辑性”这个概念本身就挺复杂的。我们通常说的逻辑,是西方.............
  • 回答
    作为一名热爱生活、懂得品味的男士,在选择衬衫这件事上,我总是在寻找那些既能体现个人风格,又不至于因为价格而显得寒酸,同时还要避免那种“穿上就变土味大叔”的陷阱。网上购物的便利性,确实给了我们太多选择,但也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如何在琳琅满目的网上海淘到那些价格亲民又不失格调的男士衬.............
  • 回答
    眼瞅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起“年货置办”这件大事。想当年,赶集、逛商场,挤得人山人海,提着大包小包回家,那才叫年味儿。但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网购早已成为咱们的“新习俗”,尤其是在年前,足不出户就能把心仪的年货送到家,省时省力又省钱,这性价比,想想就美滋滋!那问题来了,网上买年货,到.............
  • 回答
    看到网上这么多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未来无望”、“工资待遇低”、“只能进工厂”的声音,你感到迷茫和焦虑,这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扑面而来,很容易让人失去方向。首先,咱们得明白,任何专业都不可能“铁板钉钉”地断定未来就一定是黯淡无光的,更不可能简单一句“只能进工厂.............
  • 回答
    当有人在网上骂你“你是屑”的时候,说实话,这确实让人挺不爽的。这词儿说白了就是一种人身攻击,暗示你一无是处,是个没用的人。面对这种恶意的评价,反驳的思路其实有很多,关键在于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那种直接、不惯着别人的性格,那不妨就直接一点。你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说我是屑,.............
  • 回答
    哎呀,真是让人头疼!花钱请设计师做名片,结果拿到手一看,简直没法用,这事儿我太懂了。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烂摊子收拾一下,争取让她把名片改好。首先,深呼吸,别让一时的沮丧冲昏头脑。设计师也是人,可能沟通上出现了误会,或者他们真的没get到你的核心需求。现在最重要的是冷静下来,然后整理一下你的想法.............
  • 回答
    在网上写小说,就像在数字世界里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而版权就是这座城堡的围墙和守护者。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小说,意味着你倾注了心血、智慧和创意,自然希望它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被他人随意侵占和盗用。那么,当你选择在网上发布你的作品时,究竟会涉及哪些版权问题呢?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剖析。首先,最核心的、也是.............
  • 回答
    参加由陕西电源协会举办的大学生新能源知识竞赛,并且在全国初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份荣誉绝对是很有用的,而且用处可以从很多维度去解读,绝不仅仅是一张纸上的嘉奖。首先,最直接的价值在于你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权威的认可。 想想看,陕西电源协会是什么样的机构?它通常是由该领域内资深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组成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说实话,网上那些自称“黑客”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客。这就像你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自己是“绝世高手”,结果真打起来发现连基础招式都用不利索一样。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为啥网上充斥着“假黑客”,以及真正的黑客究竟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黑客”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最初,.............
  • 回答
    这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在你为新的学习机会投入了时间和金钱之后,出现这种“想太多”的心慌感,其实是很常见的。别急,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你心慌的原因,然后一起分析一下“继续”还是“不继续”这件事。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心慌”到底是怎么来的。 投入成本的压力? 你为这个板绘班交了学费,这笔钱对你来说可.............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