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没能在古代发现或者是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

回答
关于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未能大规模发现或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航海技术、社会组织、资源驱动力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古代,看看当时的环境和这些文明的特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古代”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将时间范围设定在欧洲人抵达达尔文之前,比如17世纪之前,那么情况是这样的:

地理的距离与航海的挑战:

海上的阻隔: 印度尼西亚群岛和马来半岛虽然距离澳大利亚北部不远,但中间隔着的是一片广阔而充满变数的海域。尤其是当涉及到穿越帝汶海或阿拉弗拉海时,这并不是一条轻松的航线。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导航设备,航海主要依靠天象、风向和对洋流的经验判断。这些海域的天气变化多端,季风的转向和海上的风暴都是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某些季节,季风可能会将船只推向远离目的地或者更加危险的水域。
船只的局限性: 当时的船只,即使是那些能够进行长途贸易的船只,其设计和建造也有限制。虽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在造船技术上拥有悠久的历史,能够建造出用于远洋捕捞和贸易的船只,但这些船只的抗风浪能力、载重量和续航能力与现代船舶相比有显著差距。大规模的远征或定居需要非常可靠和安全的船只,并且需要有能力应对突发的天气状况。
缺乏明确的“灯塔”或陆标: 在广阔的海面上,缺乏清晰的陆标指示方向。虽然古代航海者会利用岛屿作为中转站或参照物,但从爪哇或苏拉威西出发,穿越众多小岛后,要准确找到澳大利亚北部的海岸线,尤其是在能见度不佳的时候,难度非常大。

社会与经济的驱动力:

资源导向与贸易网络: 当时的海上贸易和探险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源的稀缺性或对特定商品的追求所驱动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区域贸易网络,主要围绕香料、贵金属、纺织品、丝绸、陶瓷等高价值商品展开。澳大利亚北部,在当时已知且能引起当地人极大兴趣的资源相对较少。虽然有丰富的海产资源,但这并非是驱动大规模远洋探险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与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相比。
已有的贸易伙伴和目的地: 这些地区已经与中国、印度、中东以及东南亚其他区域建立了紧密的贸易联系。他们主要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影响力集中在这些已知的、回报丰厚的区域。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探索一个未知的、可能回报不确定的新大陆,吸引力可能不如维护和拓展现有的贸易路线。
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 当时的海洋王国,如斯里维加亚、满者伯夷等,虽然拥有强大的海军和广阔的贸易网络,但其社会结构和政治目标更侧重于控制关键的海峡、港口和陆地资源,而非广阔的、未经开发的陆地领土。大规模的殖民或征服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持、军事力量以及明确的行政管理体系,这在当时可能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也超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范围。即使有所谓的“海洋帝国”,其控制的更多是航线和贸易据点,而非直接统治遥远的陆地腹地。

文化与认知层面:

对未知世界的看法: 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可能知道“南方有陆地”的存在,但对这片陆地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在没有明确的经济或战略需求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探索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土地,这并非易事。
原住民的联系: 虽然印度尼西亚的某些族群,如萨武人(Sawu)、布吉人(Bugis)和托拉查人(Toraja)的某些分支,确实在古代与澳大利亚北部有一些零星的接触(例如,有人认为他们可能在17世纪之前就抵达了澳大利亚北部,进行过捕捞或有限的交易),但这种接触的规模和性质与后来的欧洲殖民探索是完全不同的。这些接触可能更多是季节性的捕捞活动,或者是小规模的贸易,而非建立稳固的殖民地或大规模的控制。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北部地区也早已存在,并且与当地环境有着深厚的联系。早期来自印度尼西亚地区的人们如果进行捕捞或贸易,很可能是在与当地原住民进行有限的互动,而非征服或取代。

历史偶然性与信息传播:

信息不对称: 即使有一些零星的接触,关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信息可能并没有被广泛地传播,也没有引起足够多的关注,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探索和控制的动力。信息在古代的传播速度非常慢,并且容易丢失或被过滤。
竞争对手的出现: 欧洲人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技术(如更先进的船只、火器)和新的动机(如宣示主权、寻找香料、建立殖民地)。当欧洲人开始大规模探索并宣称对澳大利亚北部拥有主权时,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欧洲势力范围内的目标。这可能也限制了其他地区的人们在更晚的时期再试图去建立控制。

总结来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未能大规模发现或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主要原因在于:

1. 航海的现实困难: 广阔而危险的海域、有限的航海技术以及船只的局限性,使得大规模的探索和定居充满风险。
2. 经济驱动力不足: 澳大利亚北部在古代缺乏能够与现有贸易网络相比拟的高价值资源,无法形成足够强大的经济诱因来支撑大规模的远征。
3. 社会和政治的优先级: 当时的海洋王国更侧重于控制现有的贸易路线和地区势力,而非开拓遥远的、未知的陆地领土。
4. 认知的局限与信息传播的缓慢: 对未知世界的了解有限,以及信息传播的滞后,也限制了对这片大陆的关注和探索动力。

虽然可能存在零星的接触或短暂的互动,但这与后世欧洲人所进行的系统性探索、勘测和最终的殖民统治在性质和规模上完全不同。这并非是因为他们“不聪明”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在那个历史时期,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澳大利亚北部未能成为他们发展战略和经济利益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东南亚人和大洋洲的关系就不得不先说说“海岛东南亚”这个概念

像马来印尼这种地方一般被称作“海岛东南亚”。

首先,在海岛东南亚,一个所谓“国家”其实大部分力量集中于某一个重要的港市,比如马六甲王国的大量人口主要都集中作为王国中心的马六甲市区里,里面的人口主要是为王室以及各种外国贸易服务,剩下的人口才分布在人烟稀少的腹地,为港市提供生存资源。

也就是说,即使是像满者伯夷这样的海岛“帝国”,本质上也不过是以一个较强势的港市为中心,通过对外征服和类似朝贡的体系将其他零星分布的港市附庸来组成的实体,难以组成统一的力量去进行海外开拓,就这些港市本身来说,也没有迫切的需要去寻找新的殖民地

其次,这种港市国家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大量依赖于与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以及中国等地的外国商人的贸易。一个地方只有拥有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以及能够吸引外国商人趋之若鹜的物产,才能因其贸易价值而获得存在感,比如很靠近澳洲和新几内亚岛的帝汶和班达岛,都因分别有各自的名产(檀木和丁香)而被纳入周边统治者的视线范围。

那么古代的马来人到底有没有对澳洲的北领地进行过探航呢?答案是极有可能。因为已经有这方面的考古证据

2009年来自澳洲不同大学的专家成立的考古研究小组在对澳大利亚北部的西阿荷姆地一处包含大量壁画的原住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后,意外发现其中一幅最为古老的壁画,根据碳同位素的年代测定大概在1517年-1664年间,最有可能的是在1577年左右。这个重大考古发现至少可以揭示两点点:1. 当地的约隆古部族使用蜜蜡进行壁画创作的历史已经可以追溯到至少16世纪早期; 2.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壁画上所描绘的马卡萨传统海船Prau的形象,暗示着东南亚商人在澳洲北部的活动最早也可追溯到16世纪;


这个壁画是酱紫的



也就是说,在大航海时代,因为东南亚地区贸易活动的进一步繁荣,已有零星的马卡萨或布吉斯商人为了寻找海味、檀香木、珍珠以及玳瑁甲等商品而来到澳洲北领地。但应该跟17世纪航行到此的荷兰人一样,在当时没有发现特别值得开辟贸易据点的价值,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有一点必须说的是,这个地方在后来还真的被挖掘出了一个能够带来巨大贸易利润的特产。那就是著名的马卡萨商人与达尔文的澳洲土著之间的海参贸易!

那时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从17世纪开始,每年都会有来自望加锡的马卡萨商人乘船到达澳洲北海岸,与当地土人贸易,并在当地建起简易的海参加工中心

是谁能够拉动这样的市场?


当然是我们大吃货国了。明人有云




如果说明代时的人对食用海参尚有所保留的话,清代由于大量关于海参的烹饪方法被开发出来,海参也就成了中国人趋之若鹜的优质食材,单单辽参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大吃货国的胃,必须要通过东南亚的狗去蛮荒之地寻找大自然的馈赠了

鉴于阿荷姆这块地方成功引起了东南亚人的注意,这种贸易模式如果持续下去,并且没有被欧洲人殖民所打断的话,假以时日,说不定真会有哪个东南亚的王子率亲信流亡到此,建立一个“阿荷姆苏丹国”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未能大规模发现或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航海技术、社会组织、资源驱动力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古代,看看当时的环境和这些文明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古代”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将时间范.............
  • 回答
    印度尼西亚之所以能够维持统一,并且美国没有选择肢解它,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为什么印度尼西亚没有分裂?首先,要理解印尼为何没有分裂,就得先看看它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印尼是一个由超过1700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这本身就.............
  • 回答
    印尼,这片被无数岛屿点缀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热带土地,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和庞大的人口基数。按理说,它应该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现实是,尽管其经济体量位居东南亚前列,且潜力巨大,但“难成大器”的论调却从未远离过它。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祟,而是一系列盘根错节的挑战交织.............
  • 回答
    在一些消费者眼中,越南制造、马来西亚制造、印度尼西亚制造的产品,在某些时候,确实比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容易获得“质量更好”的标签。这并非一个绝对的定论,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看法,背后涉及了多种因素的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产地标签”,看看藏在里面的具体原因。一、历史积淀与固有印象的.............
  • 回答
    离开印度尼西亚的土地,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感受,那是一种浓烈的色彩、热烈的气息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交织而成的印记。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于那 无处不在的生命力。无论是雅加达街头巷尾熙熙攘攘的人流,那些在摩托车上载着一家老小、风驰电掣的身影,还是巴厘岛稻田间辛勤耕作的农民,他们的脸上.............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