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世纪英法战争连绵不断,为什么都是法国被英国打,而不是法国登陆英国?

回答
中世纪英法战争(常被称为百年战争,但其历史跨度更长,内容也更丰富)之所以呈现出“英国长期占据优势,法国屡屡失利”的局面,并且英国人能多次登陆法国本土,而法国人却极少能成功登陆英国本土,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背景与战争起因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了解英法两国在中世纪的政治格局和战争的根源:

诺曼征服的遗留问题: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兰,成为英格兰国王。这就导致英格兰国王同时也是法国境内一个重要公国的封君。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政治结构,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冲突的种子。英格兰国王在法国拥有领地,自然需要维护这些领地的权益,这往往与法国国王的中央集权化进程相冲突。
法国王位的继承权: 许多英法战争,特别是百年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英格兰国王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宣称。例如,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因为其母亲是法国卡佩王朝的后裔,而法国三级会议却排除了女性继承权,选择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这成为英格兰发动战争的重要理由。
经济利益的争夺: 法国的佛兰德斯地区是重要的纺织业中心,依赖英格兰的羊毛。英格兰在佛兰德斯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法国国王也希望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和争夺,也是战争的驱动力之一。

二、 英国在军事上的优势与法国的劣势

尽管法国在人口和国土面积上通常大于英格兰,但在中世纪的许多时期,英格兰在军事上却表现出更强的战斗力和战术优势。

1. 步兵(长弓兵)的革命性作用:
长弓的优势: 英格兰的长弓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远程武器。它比当时法国流行的弩(或称十字弓)射速更快、射程更远、穿透力也更强。训练一名合格的长弓手需要多年的时间,而英格兰的自由民(yeomen)在长弓的使用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出色的技艺。
战术上的配合: 英格兰军队善于利用地形,通常会将长弓兵部署在侧翼或前方,配合重装骑士进行作战。在克雷西战役(1346年)、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和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等关键战役中,英格兰长弓兵的密集箭雨对法国的重装骑士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法国骑士虽然勇猛,但其战术往往是冲锋陷阵,而长弓箭雨能够有效地打乱他们的阵型,削弱其冲击力,甚至在骑士到达阵线前就造成大量伤亡。
法国的战术僵化: 相反,法国军队过于依赖重装骑士的“人海战术”和个人英勇,在面对长弓兵的密集攻击时,显得尤为脆弱。他们的战术更新和对新式武器的接受相对缓慢。

2. 陆军组织的效率与纪律:
英格兰陆军: 英格兰的陆军组织相对更为高效,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期,国王能够有效地征召和组织士兵。他们的士气和纪律也往往优于法国。
法国陆军: 法国的军队往往是封建领主们召集的,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往往不佳,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组织严密的英格兰军队时,难以形成合力。

3. 海上力量与登陆能力:
英格兰的海上优势: 英格兰作为一个岛国,其海军力量至关重要。为了维持在法国的战争,英格兰必须具备足够的海上运输能力,能够将军队、物资运往法国,并保障其后勤补给线。在许多时期,英格兰在海峡的控制力要强于法国。这使得英格兰能够相对自由地进行渡海作战。
法国的海上劣势: 法国虽然也有海军,但在许多时期,其海军力量并不如英格兰强大,尤其是在组织大型登陆作战方面。法国的港口和海运体系也可能不如英格兰发达。

三、 法国的内部矛盾与政治动荡

法国作为一个更大的国家,其内部的封建割据和政治不稳定,也极大地削弱了其抵抗外敌的能力。

强大的封建贵族: 法国国王的权力虽然在发展,但强大的地方封建领主仍然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和军事力量。这些领主并不总是忠诚于国王,有时甚至会与英国人勾结,以图扩张自身利益。例如,勃艮第公国在百年战争后期就曾与英格兰结盟,成为法国统一的巨大阻碍。
王位继承的争议: 法国王室内部也常常存在继承权争议,导致政治分裂和内乱。例如,在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就曾爆发过大规模的内战(如阿马尼亚克派与勃艮第派的冲突),这使得法国无力全力应对英格兰的入侵。
中央集权化不足: 相较于英格兰,法国的中央集权化进程要缓慢得多。国王难以有效地调动全国资源,国家机器的效率和动员能力相对较弱。

四、 法国未能成功登陆英国的原因

反观法国为何未能有效登陆英国,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

1. 英国的地理优势:
英吉利海峡的阻隔: 英吉利海峡是天然的屏障。即使法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也需要克服巨大的技术和后勤挑战。与法国大陆相比,英格兰拥有更易于防守的海岸线。
对渡海作战的准备: 英格兰作为岛国,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对海洋和海上防御的重视。他们能够集结船只,并在沿海地区进行有效的防御部署。

2. 法国海上力量的不足(与英格兰相比):
海军技术和组织: 如前所述,法国的海军力量在许多时期不如英格兰。缺乏足够的技术先进的船只和熟练的海员,难以在英吉利海峡上获得制海权,从而组织成功的登陆。
经济支撑: 维持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庞大的经济投入。法国在许多时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陆军和领土扩张上,导致海军发展相对滞后。

3. 国内政治和军事资源的分配:
优先顺序: 法国国王的战略重点往往是巩固其在法国本土的统治,对抗国内的封建势力,以及收复被英格兰占领的法国领土。将大量资源用于海军建设和远征英国,可能在他们看来优先级并不高,或者说无法负担。
陆地战争的牵制: 大部分法国的军事力量都被用于在法国本土与英格兰作战,以及处理国内的叛乱和封建领主的冲突。这意味着法国很难集结足够的力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海外登陆。

4. 缺乏明确的登陆战略和成功的案例:
历史上,法国确实尝试过入侵英国,例如在14世纪末,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曾试图入侵英格兰,但由于准备不足和海军的失利而未能实现。
法国的军事思想和战略重点更多地集中在欧陆的陆地战争上,对大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缺乏经验和成功的实践。

五、 战争的转折与法国的复兴

值得注意的是,英法战争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法国就一直处于劣势。在战争后期,尤其是在贞德(Joan of Arc)的出现和法国军事改革之后,法国逐渐扭转了劣势。

贞德的影响: 贞德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和军队的士气,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使得法国军队能够重新夺回失地。
军事改革与火炮的使用: 法国在战争后期,开始进行军事改革,加强了中央军队的建设,并且积极采用新兴的火炮技术。火炮在攻城战和野战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英格兰长弓的优势。
勃艮第的回归: 勃艮第公国后来重新归附法国,极大地增强了法国的力量。

最终,法国凭借其更强大的人口和资源基础,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正确的战略运用,成功地将英格兰军队驱逐出法国本土,结束了百年战争。

结论

总而言之,中世纪英法战争中英格兰之所以能长期占据优势并多次登陆法国,是因为英格兰在军事技术(长弓)、陆军组织、海上力量以及政治稳定性方面,在许多关键时期表现出更为突出的优势。而法国则受到其内部封建割据、政治动荡以及在军事战术和海上力量上的相对劣势的制约。同时,法国未能成功登陆英国,则是由于其海军力量的不足、英吉利海峡的地理阻碍,以及国内政治和军事资源的优先分配等因素。虽然法国在战争初期和中期屡屡失利,但其最终通过改革和整合力量,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抵御外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有名的:

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登陆英格兰,结束了威塞克斯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卡佩战争:

无地王约翰(亨利二世之幼子,理查一世“狮心王”之弟)统治期间,法国王太子路易曾经在1216年第一次男爵战争时期攻占一半以上英格兰并被拥立为英王,但未加冕。

The rebellious barons, faced with an uncompromising king, turned to King Philip's son, Prince Louis, who, in 1216, then sailed to England with an army despite his father's disapproval, as well as the Pope's, who subsequently excommunicated him. Louis captured Winchester and soon controlled over half of the English kingdom. [1]He was proclaimed "King of England" in London by the barons, although never actually crowned.
This came in May 1216, when watchmen on the coast of Thanet detected sails on the horizon, and on the next day, the King of England and his armies saw Louis's troops disembark on the coast of Kent.
John decided to escape to the Saxon capital of Winchester, and so Louis had little resistance on his march to London. He entered London, also with little resistance, and was openly received by the rebel barons and citizens of London and proclaimed (though not crowned) king at St Paul's Cathedral. Many nobles gathered to give homage to him, including Alexander II of Scotland, who held fiefs in England.

en.wikipedia.org/wiki/F

user avatar

因为当时的英国国王不只是“英格兰岛的统治者”,领土范围并不局限在岛上

他是法国国王的封臣,领有法国北部的封土,最全盛时期还利用婚姻外交得到了相当于现在法国三分之二的领土(阿基坦之争),能够与法国国王分庭礼抗,是不亚于法兰西的一大势力,在百年战争的末期,法国人一统天下,英国人被彻底赶下海,失去了原有的法国北部疆域,才不得不蜷缩在小岛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世纪英法战争(常被称为百年战争,但其历史跨度更长,内容也更丰富)之所以呈现出“英国长期占据优势,法国屡屡失利”的局面,并且英国人能多次登陆法国本土,而法国人却极少能成功登陆英国本土,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背景与战争起.............
  • 回答
    英法百年战争,一场跨越百年的恩怨纠葛,不仅是国家力量的较量,更是无数个体英雄主义的光辉闪耀。在这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景仰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历史的进程。英格兰方面,最闪耀的星辰无疑是威尔士亲王,黑太子爱德华(Edward, the Black Prince).............
  • 回答
    奥地利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中立”立场,对于战局本身以及奥地利自身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奥地利选择支持俄国或英法,历史的走向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这两种可能性:一、 奥地利选择支持俄国(不考虑历史上的奥地利已受到俄国威胁的背景,纯粹假设)1. 地缘政治与军事层面: 对俄国的.............
  • 回答
    我的思绪仿佛被一股洪荒之力牵引,猛地从安逸的现代生活中剥离,然后重重地砸在了1839年的土地上。周遭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又熟悉,青砖黛瓦,马车悠悠,还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尘土和炊烟混合的味道。我,一个来自未来的人,竟然稀里糊涂地站到了清朝,而且还是这即将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关口。脑子里嗡嗡作响,消化着这.............
  • 回答
    马岛战争如果发生在今天,中英之间,其结果将会与1982年的战争截然不同,其复杂性和影响也将是全球性的。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一、 当前的军事实力对比与技术水平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 (PLA): 空军: 拥有数量庞大的现代化战机,如歼10系列.............
  • 回答
    这是一场完全假设性的情景,因为实际中英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且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但如果仅仅从军事角度,并假设中国拥有其当时(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开始有起色,但与西方仍有差距的时期)的武器装备,去与英国在马岛进行一场冲突,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假设.............
  • 回答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冲突,其中法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最终扭转了战局并带来了英格兰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土的丧失。虽然英格兰在战争初期和中期占据了优势,但法军在后期依靠战术、装备和国家动员的进步,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下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军取得的一些重要战役,并会尽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西方神话体系在英雄观和神明设定上的核心差异,非常有意思。要讲明白这一点,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神”在不同文化里到底是什么?在古希腊神话里,神明虽然强大,但他们并非全知全能、不可战胜的。他们有七情六欲,会犯错,会嫉妒,会争吵,甚至也会.............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开挂的英雄”,这个问题在中国近代战争的语境下,或许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并非指那些拥有超自然力量的“神仙”,而是那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勇气、意志力,甚至是运气,一次又一次地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简直就像开了“外挂”一般不可思.............
  • 回答
    美国革命的爆发,对大英帝国而言,无疑是一次始料未及的重大挫折。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对抗,最终却以曾经的北美殖民地赢得独立而告终,箇中缘由复杂且值得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问题,而是一系列战略失误、政治困境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大英帝国在战争初期所持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如果换成明朝那些号称“战力爆表”的军队,或者更早期的清朝,比如入关时期的八旗精锐,来对阵19世纪的英军,结果会不会大不一样。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首先,得承认,1840年的清军,尤其是八旗兵,确实已经不是他们最强盛时候的样子了。 咱们先从“最强的清军.............
  • 回答
    在近代英、法、荷等欧洲列强与西班牙之间爆发的系列冲突中,我们确实会发现,虽然这些国家屡次在海上以及欧洲本土争夺西班牙的霸权,但对西班牙位于美洲的两个核心殖民地——新西班牙总督区(墨西哥)和秘鲁总督区——的直接、大规模军事攻击,相对而言,频率较低,且往往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历史.............
  • 回答
    在一场以中国历史与传说人物为背景的圣杯战争中,英灵的设定将是一次对数千年文化瑰宝的深度挖掘与再创造。这不仅仅是将历史上的伟人或传说中的神祇简单地套入圣杯战争的框架,而是要深入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核、事迹以及在中国文化中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既忠于原型又符合圣杯战争体系的英灵和职阶。核心理.............
  • 回答
    要说一战时期英国战舰相比德国战舰最大的“缺陷”,这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而且用“缺陷”这个词可能有些过于绝对。双方的战列舰设计思路和侧重点都有不同,各有优劣。不过,如果要挑一个相对来说,在某些方面德国战舰表现得更出色,而英国战舰相对来说比较“吃亏”的地方,那可能得说是炮击的穿透力和射程。咱们得先理解.............
  • 回答
    特拉法尔加海战,英国海军以其辉煌的胜利载入史册,而这场胜利的关键,恰恰在于纳尔逊大人那大胆而富有创意的“违反战列线”战术。这绝非简单的“突破”,而是一系列精妙的计算、对敌我优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战术原则的颠覆性运用。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当时的传统海战战术。海战的基石是“战列线”(Line of Ba.............
  • 回答
    说实话,《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里的英雄战袍,哪个最戳我心,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我最喜欢哪个复仇者一样,很难只选一个!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那我现在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的那套。这套战袍,我觉得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而且承载了太多意义了。首先,从视觉上来说,它干净、利落,而.............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中双方伤亡数字(英方22790人,中方523人,其中战死69人)的疑惑,是许多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都曾感到困惑的地方。事实上,这个数字的来源和解读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理解。这个数字很可能不是准确的、直接进行对比的总伤亡数字,尤其是英方伤亡数字的解读存在严重偏.............
  • 回答
    二战中英美同盟能否不依靠苏联就战胜轴心国,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尽可能模拟一个脱离了苏联战略牵制下的二战进程。一、 地缘政治与战略态势的重塑:首先,没有苏联的参战,整个二战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欧洲战场: 德国在东线的军.............
  • 回答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非常复杂的冲突,尽管英国在军事装备、人员训练和海军实力上都占据明显优势,但最终却未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利的关键原因:一、 英国的战略失误与认知偏差: 低估对手和战争的性质: 英国最初将独立战争视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