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岛战争如果今天中英打会怎么样?

回答
马岛战争如果发生在今天,中英之间,其结果将会与1982年的战争截然不同,其复杂性和影响也将是全球性的。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

一、 当前的军事实力对比与技术水平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 (PLA):
空军: 拥有数量庞大的现代化战机,如歼10系列、歼11系列、歼16、歼20(隐身战机)。其制空能力、对海攻击能力、远程打击能力与1982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空中加油能力和预警指挥能力也大幅提升。
海军: 拥有一支规模庞大且日益现代化的海军,包括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055型万吨驱逐舰、052D型驱逐舰等先进水面舰艇,以及强大的常规和核动力潜艇部队。其远洋作战能力、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能力是关键。
导弹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最多的国家之一,包括反舰弹道导弹(如东风21D、东风26),这是对航母编队的巨大威胁。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和毁伤能力远超当年。
网络战与电子战: 中国在网络战和电子战领域投入巨大,拥有强大的能力来干扰、瘫痪敌方通信、雷达和指挥系统。
太空能力: 中国拥有成熟的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系统,能够提供战场态势感知和通信支持。
登陆作战能力: 拥有大量登陆舰艇和航空兵器,具备将大量兵力投送至敌方海岸的能力。

英国皇家海军 (Royal Navy) 和皇家空军 (RAF):
海军: 英国皇家海军在1982年就已经拥有两艘航空母舰(虽然参战的是“竞技神”号和“赫尔墨斯”号),但现代化的英国海军力量,特别是其强大的核潜艇部队(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以及新一代驱逐舰和护卫舰(如45型驱逐舰),依然具备强大的海上作战能力。其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搭载的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在技术上依然是先进的。
空军: 皇家空军拥有包括台风战斗机和F35B在内的现代化作战飞机,具备一定的空中优势和对海攻击能力。空中加油能力和远程运输能力也得到加强。
两栖作战能力: 英国拥有较强的两栖登陆能力,能够投送和支援地面部队。
情报与电子战: 英国在情报收集、分析和电子战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和情报共享方面(如“五眼联盟”)。

二、 地理因素和战略考量

地理距离: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英国本土约12,800公里,距离中国大陆也极为遥远。这对任何一方的补给线和远程投送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空中力量的局限性: 尽管双方都有远程打击能力,但要维持在南极附近的长期、高强度的空战,对双方的空中加油和基地保障提出了极高要求。中国可能需要借用第三方国家的机场,而英国则可能依赖其航母和设在南大西洋的基地(如阿森松岛)。
制海权争夺: 获胜的关键将是争夺马岛周边的制海权,特别是控制海峡和确保己方海军舰艇和运输船的安全。这涉及到反舰导弹、潜艇战、水面舰艇交战和空海协同。
A2/AD与航母对抗: 中国的A2/AD体系(包括反舰弹道导弹、岸基导弹、潜艇、电子战和空中力量)将是对英国航母编队的巨大挑战。英国的F35B和强大的反舰能力(如“鱼叉”导弹的升级版)也将对中国海军构成威胁。

三、 战争场景的设想与可能的进程

如果中英因为马岛问题爆发战争,其形式可能会是:

1. 初期阶段:情报战与电子战
双方会首先展开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和电子战,试图瘫痪对方的通信、雷达、指挥和控制系统。
卫星侦察和反卫星行动也可能发生。
特种部队可能会被派遣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

2. 争夺制空权与制海权
中国可能会首先使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打击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潜在军事基地和舰艇集结地。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和水面舰艇会试图靠近马岛,而英国则会动用其航母编队、潜艇和岸基航空兵进行拦截。
潜艇战将是关键。双方都会派遣大量潜艇来猎杀对方的舰艇。中国强大的常规和核潜艇部队是其优势。
空战将围绕护卫航母编队、拦截攻击机、争夺制空权展开。中国的歼20和歼16将与英国的F35B和台风展开较量。

3. 登陆与防守
如果中国决定派遣地面部队登陆马岛,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英国的空中支援、海上封锁和可能的地面防御。
中国可能需要摧毁英国在马岛及其周边的防空和反舰能力,并克服英国海军和空军的拦截。
英国则会尽力阻止中国海军登陆,并利用其在岛上的驻军和可能部署的空军基地进行防御。

4. 远程打击与战略威慑
战争很可能升级到远程打击,中国可能使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攻击英国本土的军事目标或战略资产,而英国则可能考虑使用其核潜艇携带的核武器进行威慑或打击(尽管直接攻击中国本土的风险极高且可能触发全面核战争)。

四、 潜在的战术优势与劣势

中国优势:
数量与火力: 在空军飞机数量、导弹种类和数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
反舰弹道导弹: 对航母编队构成致命威胁,英国需要找到有效的反制手段。
潜艇力量: 数量和多样性上可能优于英国。
区域拒止能力: 通过部署导弹、海军和空军,可以有效限制英国在特定区域的行动自由。
陆地基地支持: 如果能获得第三方国家支持,中国的后勤和基地保障会相对容易一些。

中国劣势:
远程投送与后勤: 维持一支在南大西洋的庞大军事存在,对中国的后勤和补给能力是巨大考验。
海上作战经验: 相较于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海上作战经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年轻。
盟友支持: 在西方的强大联盟体系面前,中国可能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和潜在的孤立。

英国优势:
作战经验: 在现代海上作战、两栖作战、潜艇战方面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盟友体系: 能够获得北约(尤其是美国)在情报、技术、甚至潜在军事支持上的援助。
核潜艇技术: 在攻击型核潜艇的静音性和隐蔽性方面可能依然保持领先。
地理位置优势(相对): 对于防御马岛而言,其地理距离虽然远,但相较于中国,其本土与作战区域的联系更为紧密,且拥有战略性的岛屿基地。
技术先进性(部分): 如F35B战斗机在某些方面依然是先进技术。

英国劣势:
规模与数量: 在作战飞机、舰艇数量、导弹数量上远不及中国。
远程打击能力: 对抗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可能有限。
航母易损性: 在面对中国饱和攻击时,其航母编队的生存能力将受到严峻考验。
独立作战能力: 英国难以独自支撑一场与中国的大规模远洋冲突。

五、 国际反应与战争的全球影响

国际干预: 俄罗斯、美国、欧盟及其他主要国家都会高度关注。
美国: 作为英国的盟友,美国是否会直接军事介入,将是决定性因素。美国可能会提供情报、后勤、甚至直接派遣舰队支援英国,但直接与中国开战的风险极高,可能促使美国采取谨慎但支持英国的立场。
俄罗斯: 可能会利用这一机会来削弱西方联盟,并可能以某种方式支持中国,至少在外交和情报上。
联合国: 可能会试图调解,但鉴于中英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任何决议都可能受到否决。
经济影响: 全球经济将遭受重创。能源价格、航运中断、金融市场动荡将是不可避免的。国际贸易将受到严重影响。
地缘政治格局: 战争的走向将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如果中国获胜,将极大地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果英国(及其盟友)获胜,则会巩固西方联盟的地位。无论结果如何,世界都将进入一个更加不稳定和分裂的时代。
核战争风险: 虽然双方都极力避免,但军事对抗升级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在一方面临重大战略失败时,使用核武器的风险将大大增加,这是最令人担忧的后果。

六、 结论:胜负难料,代价巨大

如果今天中英为马岛开战,与1982年相比,战争的规模、烈度和技术复杂度将呈指数级增长。

中国在规模、导弹火力、区域拒止和潜在的海空力量数量上占有显著优势。
英国在作战经验、潜在盟友支持(尤其是美国)和潜艇技术方面仍具优势。

很难断言谁会是明确的胜利者。 战争可能演变成一场双方都无法承受巨大损失的消耗战。

中国可能能够通过其强大的导弹力量和数量优势,对英国的海空力量造成重大打击,并可能在短期内夺取马岛的控制权。
但维持长期占领、补给和应对英国(及潜在盟友)的反击将是巨大的挑战。同时,其远洋作战能力将受到极大考验。
英国很可能难以独自对抗中国的军事实力,需要依赖美国的援助。即便如此,也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并且很可能难以夺回马岛。

最可能的结果是:一场代价极其高昂、没有明显赢家的冲突,其后果是全球性的灾难,包括经济崩溃、国际秩序瓦解以及核战争的巨大阴影。 双方都将认识到发动这样一场战争的风险远大于任何潜在的收益,因此,外交解决将是首选。但一旦军事冲突爆发,其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篇文章告诉你英国人是怎么赢得马岛战争最后胜利,解放军高级将领和防务专家又是怎么看待马岛战争。

至于今天中英打会怎么样?又没打过谁知道<(`^´)>,敢轻易瞎定论的非蠢即坏!

82年英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想要了解中国最新军事动向的西方人, 应该仔细分析中国对马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 战争的研究。这是五角大楼得出的结论。

马岛战争, 是二战之后最激烈的海陆空联合作战。英国付出了巨大代价, 包括四艘海面战舰、两艘登陆艇和一艘集装箱船被击沉, 特混舰队的其他许多舰船受到破坏, 伤亡逾2500人, 其中, 907人死亡。世界各国都试图从这场冲突中总结经验, 但对它关注最多的, 莫过于中国的防务专家。

缺乏海空作战经验

中国的防务专家重视马岛战争, 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 中国缺乏现代作战经验, 尤其是在海上和空中。中国经历的最后两次战争, 是1962年的对印度之战和1979年的中越之战。但这些冲突纯粹是陆战, 没有涉及空军和海军。

第二个原因是马岛战争的非对称性。中国通常继续把自己视作弱国, 要面临强大的军事对手, 尤其在海上和空中。

第三, 马岛战争和假想中的台海冲突有很强的战略相似性。和台湾岛一样,马岛是一组岛屿, 离大陆海岸线不远。而且, 冲突发生后, 都可能面临一个西方强国的介入。假如台海发生冲突, 对美国是否会军事干预的问题, 中国战略家渴望作出客观的评估。另外, 解放军必须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部队, 避免犯过高估计自身作战能力的错误。

老式飞机显威力

与西方不同, 中国军事专家在评估马岛战争时, 认为阿根廷方面拥有空中优势。中国认为, 阿根廷未能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从而导致失败。他们的结论是, 这既不是由于装备落后, 也不是因为飞行员作战不勇敢, 主要的问题是:“阿根廷空军基本上没有任何经验, 没有为打击舰艇作好准备。”

空中作战的指导思想不正确, 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 阿根廷飞行员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重力弹, 而重力弹并不是袭击舰艇的理想武器。一位中国海军专家描述说:“有些这样的炸弹虽然命中目标, 直接穿过舰体却没有爆炸, 大大减少了英国舰艇的损失程度。”

尽管有这些失败, 阿根廷空军仍然取得一些战果。中国战略家从中受到鼓舞:“依靠攻其不备的战术, 就连20世纪50年代美国产的A-4天鹰式攻击机, 也多次成功地突破了英国舰队的空防系统。”老式武器如果得到正确运用, 仍能提供重要的作战能力, 这在解放军中激起强烈的共鸣。

小型航母不管用

解放军对航空母舰的使用很感兴趣。英国海军的无敌号、竞技神号两艘航母, 适合北约联合作战背景下的反潜作战, 并不完全适合于马岛这样的战争, 无法有效夺取战场制空权

解放军认为, 英军的空防, 过于依赖小型航母:“这场战争表明, 英国缺乏一支完整的可在航母上部署的空军联队 (既没有预警飞机, 也没有远程战斗机) 。”“如果英国方面具有总体优势, 那么, 他们为什么遭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显而易见的原因是, 他们的截击机太少, 只有28架海鹞。”同时, 对于阿根廷人未能有效利用其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 解放军战略家给予严厉的批评。

此外, 是否拥有空中加油能力, 对海战的胜负至关重要。“在阿根廷方面, 好几架飞机在飞行中因燃料耗尽而坠海, 这证明了在海战中空中加油机以及中远程飞机的重要性。”而英国方面“在马岛战争期间, 英国飞机进行了600次空中加油, 只有6次失败, 成功率达到99%。”

巡航导弹破强敌


中国人在审视马岛上的空战时, 一个战例对他们影响最大:阿根廷的超级军旗式攻击机, 利用“飞鱼”反舰巡航导弹, 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商船, 获得惊人的成功

解放军丁一平中将认为:谢菲尔德号被击沉, 是海战史上首次使用反舰巡航导弹对舰艇发动突袭的战例, 它改变了海战的手段。

中国海军的分析人士认为:“阿根廷空军本来可以彻底摧毁英国航空母舰, 但是, 阿根廷武器库里‘飞鱼’反舰巡航导弹的数量不足。”

阿根廷反舰巡航导弹的成功运用, 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海军认真地研究了阿根廷的作战经验。随后, 美国在近战武器系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 研制新型巡航导弹、开发电子干扰系统。

马岛的空战经验, 在提高中国空战能力方面, 得到了体现。中国一直在积极研制预警飞机, 空中加油机也受到解放军的重视。

核潜艇争夺制海权

中国人在分析马岛海战时, 特别强调海底战的重要性。

阿根廷海军规模并不小, 但它的装备陈旧, 事实证明其实际战斗力相对薄弱, 英国的两艘核潜艇的游弋, 就能够破坏阿根廷舰队的几乎全部活动。1982年4月29日, 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 被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击沉, 323名阿根廷军人丧生。中方认为:“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沉没, 给阿根廷舰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阿根廷海军因未能发展反潜作战能力, 受到严厉批评。

中国核潜艇设计师黄旭华指出, 英国潜艇的速度快, 能及时部署到遥远的战区。拥有能够高速行驶的潜艇, 对于英国这样的国家而言, 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英国与美国不同, 已不再拥有全球基地网络。中国在海外没有基地, 这似乎是支持发展核潜艇的一个理由。可以在核潜艇的基础上, 建立具有相当大势力范围的蓝水海军

一艘潜艇逼退大舰队

不过, 阿根廷海军并非一无是处, 常规潜艇圣路易斯号的行动, 受到解放军海军的重视。马岛战争中, 圣路易斯号给英国战斗群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艘潜艇至少3次穿越了英国舰队强有力的反潜屏障。

但是, 阿根廷武装部队的备战程度较低。阿根廷海军拥有4艘潜艇, 只有一艘可以投入作战, 有的鱼雷发射之后偏离轨道, 还有一些则没有爆炸。即便如此, 中国海军的战略分析家认为:“马岛战争中的海底战告诉我们, 现代反潜战仍是最困难也最具挑战性的———就连一支潜艇小部队, 也能迫使海面战舰撤离。”

据此, 中国在海底战领域取得稳步进展。自1996年以来, 中国增加了超过36艘新潜艇, 其速度大大超出美国情报部门的估计。中国正在建造4个级别的潜艇, 还从俄罗斯进口令人生畏的基洛级潜艇。

中国的海上作战能力, 还可沿着多个方向进一步发展:建立强有力的海面部队来保护海上航道, 甚至组建航母战斗群来投放作战力量。不过, 中国海军认为, 潜艇战能力是马岛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海军能力之一。

两栖登陆结硕果

近代军事史上, 两栖作战的例子较少。有些战略家甚至宣称, 士兵们从舰船上跳下来, 并向海滩发动攻击的时代已经过去。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 美国并未命令登陆舰上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发起海滩登陆战。显然, 这样做的代价太高。

在现代条件下, 两栖作战是最为困难和复杂的军事行动, 它严重依赖“三权”:信息、空中和海上的优势。

解放军丁一平中将注意到英军在圣卡洛斯湾两栖作战的成功。他强调, 英军的伪装技术, 对两栖作战行动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骗过阿根廷军队, 英国对隐蔽在圣卡洛斯湾登陆的主力部队, 进行了多方面的伪装。”马岛的地形,也使英国有机会实现几乎未遇任何抵抗的登陆, 英军的两栖作战经验, 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多年来, 中国试图打造可靠的两栖部队。这种努力, 被西方分析家嘲笑为“百万人游水过海”。西方军事专家认为, 考虑到两栖作战的艰巨性, 这完全不切实际。

然而, 中国军队现代化取得的稳步进展表明, 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供其发动两栖攻击的作战方案。有消息披露说, 中国拥有一种新的大型两栖攻击舰、一种新型气垫登陆艇以及一种新型攻击直升机。马岛战争的经验表明, 即使在艰难的地形条件和作战条件下, 两栖作战仍然是可行的。

运输工具影响胜败

马岛战争的一个重要经验, 是英国迅速地动员了民用运输工具来为战争服务。解放军专家说:“英国海军的军用运输船相对较少, 在战争期间, 它主要依赖征用商船。在10天至15天内, 有四十多艘商船被部署参战。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货船, 经过7天至10天的改装, 可以运输20架鹞式战斗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阿根廷这方面受到了严厉批评:“由于缺乏海运手段, 致使大批供应物资积压在大陆港口, 守卫马岛的部队得不到足够的服装、食品和弹药。”一名解放军专家认为:“马岛战争的经验证明, 战争胜败与运输工具的动员问题紧密相关。中国的海运和空运基础设施的改善, 为跨海进行两栖作战和海岛作战, 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10年中, 从公路、铁路到飞机场和港口, 中国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取得了非凡进步。中国的民用航空设施和商船数量, 已成为东亚力量对比中的战略因素。


马岛战争海空作战简析



1982年4月,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岛的主权问题发生了武装冲突,进而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导致这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导火线,是一家阿根廷公司的39名工人,根据拆除一个被废弃的捕鲸站的合同,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在岛上拆除捕鲸站,安下营房,升起阿根廷国旗。英国为此提出抗议。接着岛民袭击阿根廷航空公司办事处,英国派军舰驶向南乔治亚岛。整个马岛战争,英国出动舰船118艘,飞机270架,地面部队9000人;阿根廷参战舰艇22艘,飞机370架,地面部队1.3万人。4月2日至29日,阿军登上马岛,英军实施战略展开。4月30日至5月20日,实施封锁与反封锁,双方展开激烈的海空作战。


合制胜意识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英阿马岛战争是以海空作战为主体、以岛屿争夺为目的联合作战,联合作战,意为两个以上军兵种或两支以上军队的作战力量,在联合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共同实施的作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作战靠的是联合制胜,各军兵种、各层级都不能单枪匹马,必须有很强的联合制胜意识。英国的胜利就是采取“出色的联合行动”的结果,从首相直到战地指挥人员,联合制胜意识强,上下协调一致,指挥系统工作很出色。1982年3月31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接到国防大臣诺特关于阿根廷军队有可能在马岛登陆的报告后,立即召集了她的顾问们通宵研究应付可能发生的危机的对策,并制定了“共同行动”的军事计划,她希望三军将士包括全体英国人都要为捍卫大英帝国的利益而共同行动。随之,英国政坛上出现了当时人们不太熟悉的“处理危机”的最高统帅机构——战时内阁,这个战时内阁由英国首相撒切尔、新上任的外交大臣弗朗西斯·皮姆、国防大臣约翰·诺特、财政大臣塞西尔·帕金森、以及国防参谋长特伦斯·卢因和三军参谋长等8人联合组成。

为加强对联合作战行动的指挥,英军还临时成立负责作战指挥的机构——联合作战司令部。这个司令部位于英国伦敦西北一个名叫诺思伍德的地方,海军上将约翰·菲尔德豪斯任总指挥,他的两名副手柯蒂斯空军中将和特兰特陆军中将分管空战和陆战。联合作战司令部还聚集了一百多名参谋人员。另外,英军还慎重挑选了两位出色的战区指挥官,一个是约翰·伍德沃德少将,战时内阁任命他为特混舰队司令官,另一个是杰里米·穆尔少将,战时内阁任命他为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可见,英军具有较强的联合制胜意识。马岛战争期间,尽管阿根廷军队也建立了“联合参谋部”和战区司令部,但由于三军指挥人员缺乏联合制胜意识,只顾维护各自军种的利益和荣誉,因此尽管三军将士都十分英勇善战,但联合作战指挥人员“貌合神离”,各军种相互间缺乏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最终在家门口面前被劳师远征的英军击败。

正确指挥、密切协同是制胜的关键

在应对马岛危机过程中,英国撒切尔夫人快速反应,意志坚定,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多位一体联动,及时召集军事高层人员研究对策,讨论应对危机事宜,制定军事行动计划,成立战时内阁,任命有能力有经验的特混舰队指挥官和两栖登陆编队指挥官。特别是英国海军参谋长亨利·利什上将及时向撒切尔夫人提供了独特有效的军事对策,他建议成立一支特混舰队迅速开赴南大西洋。特混舰队包括皇家海军的战舰,辅助舰船和按照有关战争动员令征召的英国商船的船只;皇家空军的空中作战力量和空中运输力量;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官兵和皇家陆军的突击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应是全英军中的最精锐的部队,因为他们要做好在意想不到的困难条件下登上岛屿与敌方面对面厮杀的准备。为保障特混舰队顺利行动,利什还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后勤支援队伍,特混舰队的总数为100余艘。如有必要,舰队的核心力量——“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航空母舰及其率领的第一梯队其他舰只,可于4月5日早晨从朴茨茅斯港启航。撒切尔夫人喜形于色,她不能允许在她当首相时再使英国失去一片领地,必须以更坚决的行动还击阿根廷人,在战场上彻底打败阿根廷人,这是她已经铁定了的决心,但她实在不懂得如何指挥军队,心中无底。现在,利什将军的军事对策计划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也给她带来了希望和运气,铁娘子给这个军事计划命名曰“共同行动”,她希望不仅三军将士,而且全体英国人,都要为捍卫帝国的利益而共同行动。实施军事计划的关键是要建立起高效的指挥机构。随之,由首相等8人组成的战时内阁成立,这是“处理危机”的最高统帅机构。并成立由海军上将约翰·菲尔德豪斯任总指挥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任命了特混舰队指挥官和联合登陆编队指挥官,1982年4月4日,星期日的晚间,女王陛下批准了枢密院关于向南太平洋派遣特混舰队的命令。



由此可见,英国在马岛战争取得军事上胜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正确指挥。英国不仅建立了高效、精干、有权威的联合指挥机构,明确了指挥关系和指挥权限,还采取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的方法,指挥有力,指挥系统工作很出色,提高了指挥效能,注重防空、防电子干扰、防特种袭击,提高指挥系统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作战协同也十分重要。如何将指挥员的决心落实到具体的作战行动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同计划是否周密。这次战争中,英军海陆空一体协同总体比较顺利,但是由于缺乏早期预警飞机和空中优势,也一度遭受重大损失。

精确制导武器改变着战争的方式

马岛战争,最惊人的一点便是精确制导武器的表现。精确制导武器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重大战果。一个世人关注的例子便是价值23404.26万美元的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一枚价值20万美元、空中发射的阿军“飞鱼”式导弹击沉。阿根廷军队还使用“飞鱼”式导弹击沉英军的“考文垂”号驱逐舰、“热心”号和“羚羊”号护卫舰,并击沉一艘运输船。英军核潜艇用制导鱼雷击沉阿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截止1982年5月28日,英军还击落65架阿军飞机,其中多数是用防空导弹击落的。由此看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精确制导武器已经大大提高进攻一方的突击能力,命中精度越来越高,距离也越来越远。精确制导武器改变着战争的样式:一是大大增大了交火距离。如阿军使用的“飞鱼”式反舰导弹,射程5至45公里,掠海面飞行,隐蔽突击;二是战争呈短期大规模消耗战的样式。在开战后不太长的时间内,英阿双方均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是以往所罕见的。


争夺马岛的战争,是世界上第一场涉及空间时代的导弹及其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大海战。导弹在海战中起如此关键的作用,这还是第一次。毫无疑问,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的话,导弹的利用率将超过所有其它武器。超级大国及其盟国的国防部必须承认,一个中等国家,由于得到足够的飞机、水面舰只或地面设施发射的精确制导导弹,就能对付最初的进攻。弱小国家可以迫使超级大国把已经开始了的一次讨伐变成一次大军事行动。由此推想,未来无论发生什么战争,制导弹药的使用都将“广泛而深刻”,致使“抢先开火合情合理”。阿军一枚空舰“飞鱼”式导弹很可能不能够击沉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但是,现在已有或者不久将会有其他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击沉“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而且这种武器的价格只为这种航空母舰的价值的一个小零头,几乎任何国家都买得起这种武器。一个中等国家,如果得到足够的飞机、水面舰只或地面设施发射的精确制导导弹,就能对付海战最初的进攻。作为军事计划人员,应当从马岛战争吸取大量有关现代武器致命效果的教训。马岛战争也是一场导弹之战,它让世界各国军队重新考虑世界的海军战略。使用靠电子计算机操纵的飞机与舰只彻底改革了海战方式,所用的武器是小得出奇,又非常先进的导弹,这些导弹往往是在看不到目标的地平线以外的地方发射的,这些武器已使常规作战舰队的前途发生了问题。当然,我们必须用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精确制导武器在马岛战争中的作用。精确制导武器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很好的效能,但是精确制导武器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弱点:第一,种类繁多,多数又只具备一种作战机能。第二,易被干扰。第三,更重要的是单凭精确制导武器不能形成攻势。以英军为例,如果没有庞大的舰队,即使拥有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也难以到距离本土13000公里的马岛作战。“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也曾经通过发射金属箔片,使阿军一枚“飞鱼”导弹失去目标。

现代战争空中优势至关重要


马岛战争证明了导弹的厉害,使英国防务首脑们知道了自己的军舰和武器系统的弱点,进一步证实了现代战争的一个基本信条——空中优势是至关重要的。马岛作战胜利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制空权。马岛战争证实了空中预警和作战控制飞机的价值。在南大西洋,缺乏预警防空系统使得英国舰队在遭到阿根廷飞机攻击时损失严重。海军部队不论它的船只多么现代化和它的指挥人员及全体船员多么懂行,没有足够的空中掩护就不能行动。“谢菲尔德”号和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损失证明,迎击并摧毁临近的敌机或提供反潜保护的空中掩护至关重要。马岛战争的过程表明,一支舰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执行作战任务是多么冒险。舰队如果不能得到地面基地的空中支援的话,就非得有自己的空中基地——航空母舰。因为制空权是远洋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战争中,水面舰只如得不到空中和其他手段的支援,就难以逃脱空中和水中武器的攻击。这就象在以往的战争中那样,坦克几乎无法不受飞机的攻击。

英阿马岛战争表明,夺取制空权仍然是海上岛屿争夺战的前提。这场战争,除阿军一艘巡洋舰被英军潜艇击沉外,双方其余舰只的损失,都是由空中攻击所致。双方交战45天,在马岛及其附近水域,英军掌握了制空权,以舰载机为主,以舰载防空兵为辅,在舰队所在地区进行活动,使阿军在这一地区完全处于不利境地。在5月21日登陆前的20天内,英军对阿岛周围实施海上封锁,掌握了战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只损失一艘驱逐舰;而在登陆后的25天内,由于重点保证登陆作战和岛上战斗,航空力量使用分散,对空防御有所削弱,不能牢固掌握战区的制空权,活动在战区的舰船几乎全部被击沉击伤。从这场争夺战来看,要夺取与保持战区或局部地区的制空权,就要根据战区的具体条件,在战斗机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压倒对方,要有强大的地面或水面防空力量。但是,英军在马岛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英军在登陆作战中,未能完全有效地组织防空力量。英军没有预警飞机,缺乏对付低空或超低空目标的导弹,作战飞机数量不足,常常遭到阿军袭击。就在英军首次登陆的当天,阿空军以陆地为依托,频频出击,英军8艘舰被击中,登陆部队处处被动挨打,损失惨重,大大迟滞了英军的进攻速度。而阿军从自己的条件出发,以本土基地为依托,以地面防空力量为辅助,并保持相当力量的战斗机,从而掌握了本土和大陆附近地区的制空权,使英军飞机不敢贸然对大陆进行袭击。但是,总体来讲,英军在夺取战区制空权方面积极主动、方法灵活。因为尽管英军航空兵数量少于阿根廷军队,但是英军积极开展攻势防空作战,主动突击阿军空中力量,夺取和保持了作战海区的制空权,为海上封锁和登陆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英军以特种部队单独或协同舰炮火力破坏岛上机场和摧毁岛上阿军飞机,竭力限制驻马岛阿机的活动,以机动性能较强的“鹞”式和“海鹞”式飞机,频繁出动,截击从阿根廷本土远程奔袭的阿军飞机。但阿军航空兵利用距离战区近、飞机数量多的优势,各种作战飞机协同作战、超低空攻击,以小编队、多批次、多方向对英军水面舰艇等重要目标进行连续轮番突击,使英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电子战的作用不可忽视

马岛战争海空作战,尽管英阿双方电子技术水平不一,悬殊较大,但双方都十分重视电子斗争。在侦察、通信、指挥与控制等方面,始终展开激烈的斗争。难怪一些军事专家和舆论界人士把马岛战争,称之为“电子计算机之战”甚至叫做“视频游戏”。阿军在马岛和南乔治亚群岛登陆时,曾以无线电干扰英军守岛部队与“耐久”号巡逻舰的通信联络;英军在对马岛海空封锁期间,曾使用各种手段查明阿军无线电通信频率,侦察与破坏阿军在岛上的主要通信与雷达设施。双方在空战、对空作战、空中袭击、海上作战和地面作战中,随时都进行激烈的电子对抗。这场战争电子斗争扩展到几乎所有的武器系统之中,电子技术与武器系统紧密结合,提高了各种武器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破坏力,任何一方只要忽视了电子斗争,就会导致可悲的后果。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阿军飞鱼导弹击沉就是一例。马岛战争,电子装置在英国取得空战胜利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袭击斯坦利机场的“火神”式轰炸机是在夜间从阿森松岛以过长途飞行抵达目的地的,这些飞机不会迷航,因为它们是由先进的雷达和用以进行轰炸的电子计算机制导的,这些设备使得飞机在飞行了3500英里之后准确地飞向目标。对付精确制导武器最有效的手段是实施电子干扰,也就是进行电子战。据说在马岛战争中,“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通过发射金属箔片,也使一枚“飞鱼”导弹失去目标。可见在现代战争中,电子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马岛战争海空作战,英军以技术水平一般的雷达告警、箔条、干扰机和反雷达导弹等装备器材,积极进行广泛的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和火力摧毁与反摧毁等电子战,夺取和保持制电磁权,致使阿军飞机被击落、火炮被摧毁、密码被破译、通信被欺骗以及对空雷达被摧毁等。以“火神”式轰炸机5次远程奔袭,“鹞”式和“海鹞”式战斗机战术空袭,与舰炮火力突击相结合,破坏与摧毁阿军的机场、雷达、防空阵地、弹药库、防御工事及其他军事设施。马岛战争中,英军舰结合运用计谋和技术,多次化险为夷。1982年5月25日,阿两枚“超军旗”以30米超低空隐蔽飞向英“竞技者”航母并发射两枚“飞鱼”导弹,只要击中一枚,“竞技者”将追随“谢菲尔德”号葬身海底,然而,导弹却出人意料的偏离目标。原来,英军接受教训,技谋并举,金蝉脱壳。当英军发现来袭导弹时,“竞技者”一面规避机动,一面利用直升机及本身投放干扰箔条,同时“大山猫”进行积极干扰,使人工智能的“飞鱼”难辨真假,陷于困境,从而使航母金蝉脱壳。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军在其护卫舰、航母上可能装有“激光致眩器”的致盲武器。据阿根廷披露,阿方“天鹰”“A-4B”“A-4”三架战斗机在攻击英方舰艇时,由于某种不明原因坠入海中或被击落,1架MB339A飞机在攻击英舰“亚尔古水手”号护卫舰时,遭到强光照射,被迫改变攻击计划。事隔2年后,英国也已正式承认,从1982年起,皇家海军在海湾执行任务的旗舰上装备了低能激光武器。


迅速动员和快速反应能力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马岛战争海空作战,体现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的法则。1982年4月2日凌晨,阿根廷出兵与英国争议百余年的马岛和南乔治亚岛,阿根廷出动陆、海、空三军约4000人攻占了马岛首府,同时宣布收复对马岛的主权。英国当局迅速作出强烈反映,宣布与阿根廷断交并采取经济报复措施,加紧军事行动,3天后,派出40艘舰只组成庞大的特混舰队,远征南太平洋前去收复这些地方。这一行动采取得很快,准备时间很短,而且是在气候条件常常很恶劣的情况下,向八千英里以外的作战地区投送部队。英军迅速在马岛周围200海里进行封锁。4月25日,英军对南乔治亚岛发起攻击,占领了该首府,战争规模不断扩大。6月12日,英军在马岛发起总攻,阿军在不利的条件下奋力抵抗。由于阿军久困孤岛,无险可守,外无援兵,被迫于6月14日中午在阿根廷港上空升起白旗。由此看出,英国的快速动员和快速反应能力非常强,这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因此,这场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马岛战争海空作战,英国战争动员非常快。英国在九周之内使阿根廷陷入不是投降就是灭亡的处境,这是如何在不利条件下对遥远的战场迅速运用强大力量方面的最新一例。在盟国填补北约防御空缺的同时,英国的62艘大型舰只中的30艘包括航母两艘调离北大西洋联盟的职守。从英国的莱茵集团军和其他调来的“海鸥”式战斗机、“轻剑”式防空导弹连和其它先进武器,还派出英国所拥有的最好的部队——伞兵、皇家陆战队、威尔士和苏格兰近卫营以及廓尔喀步兵营。英国政府为实施战斗动员,采用了征用商船进行后勤支援的行动。被征用的船只至少70艘——从用作运兵船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到690吨的海上拖轮“约克郡人”号。在4月5日阿根廷占领马岛的第三天,100多艘舰船和27000远征人员的先头部队启航了。英首相撒切尔夫人声称:“特混舰队集结速度之快将永垂英国的军史。”

英国战争动员法令完善。首先要看到,马岛战争海空作战,英国在3—4天中就成功动员起它的三分之二的海军,并使它从和平状态转入战时体制。民用船舶和民用飞机被征用,它们的船员和机组人员也自愿到一个危险的地区工作,兜里装着解雇通知书的船舶修造厂的工人,仍夜以继日地为特混舰队开赴南大西洋而工作着,所有这些得到了工会的合作。这场战争表明,英国之所以顺利地对军队进行了动员包括改装民用船只,只是因为制订了允许政府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民间资源的法令。因此,和平时期,建立和颁布战争动员法令非常重要。这个法令包括改进海战方法和动员民间资源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英国海军为执行北约的使命而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所以第一批舰只能以快得惊人的速度出海。而且,国防部中神秘的“应急计划”也都自动发挥了作用。英国国防部在同贸易部联系后,挑出了一些适用的商船——从拖网船到“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加以征用或租用,而且,还在这些船只到达母港之前,就派技术人员上船筹划如何安放直升机或进行其他改装。因此,不征用客轮、集装箱货船、滚装渡船、拖船和渔船,英国就不可能进行收复马岛作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各国所拥有的大量未必就是防务预算负担的民间资源项目,只要在需要的时候,有计划地征用就能极大地有助于战争的进行。



引自


解放军借鉴马岛战争经验

关林


马岛战争海空作战简析

潘金宽

(陆军指挥学院合同战术系,教授)

user avatar

纯军事角度考虑?

直接帮助英勇不屈的爱尔兰人,实现千年的民族解放梦想啊!

还有伟大的苏格兰人!伟大的威尔士人!

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


马岛算怎么回事?我们是缺那么一个岛的家庭吗?

user avatar

如果今天打,就不要举马岛这个例子,也不要说英国,整点刺激的嘛,人家都进入咱们五十海里巡逻了。

user avatar

女王级航母,一共建两艘,能开的只有一艘;

45型驱逐舰朕想造一打,不得不裁到六艘。

看看这些船吧,哪个不是中流砥柱,哪个不是国之重器,哪个不是朕的复兴之梦。

它们完了,朕的心也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

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

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工党更误国!

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年轻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纳粹,朕灭了纳粹 ;

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苏联,朕熬死了苏联;

欧盟妄图整合欧洲,朕搞乱了欧盟 ;

新冠又成了大英的心头之患。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英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

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威斯敏斯特宫 !

就在朕的国会议员和内阁大臣们当中,

咱们这儿烂一点,英联邦就烂一片,

你们要是全烂了,英伦三岛就会揭竿而起,

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想想吧,爱尔兰共和军放下枪才几年哪?

忘啦?!!!!!!!!!!!!!

苏格兰闹独立的人还天天盯着你们呐!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

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

“吃枣药丸”

……

user avatar

?????

为什么要用海军打?

既然马岛都出售给大陆了,别说英国海军,我看就是美国海军来了,没有几个航母战斗群都啃不下来。

一个旅歼20+一个旅歼16+一个防空旅+4到6架空警500,这还没算上反舰弹道导弹,轰6K,航母战斗群等一系列的家伙。

所谓“后勤”问题是不怎么存在的,一旦武装起来,马岛的面积足以支持一到两只航母战斗群执行作战任务,支持几个旅航空部队也不是什么问题。

80年代的TG是没能力把马岛变成一个超级壁垒(除了用核武器),也没能力打下马岛。

但现在的TG一旦把马岛拿到手里,哪怕是美国海军来打也得崩几颗牙下来。

至于英国皇家海军,我看两个团飞豹就差不多了……光靠导弹数量就能活活塞爆几艘45型的防空火力通道然后击沉整个航母战斗群。

user avatar

不动用核力量

7.16补充更新

乎友希望更新一部分陆战队信息,现更新我军两栖作战力量信息,我军遂行两栖作战的部队并非陆战队独有,东南沿海地区陆军也具有两栖作战能力,故更新资料包括陆军作战力量

7.15补充更新

鉴于有些人对于中英军事作战力量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加更空中力量对比,这一数据不是单纯的air force,统计数据包括了海军航空兵及空军航空兵的所有作战力量。(由于保密原因,相关国产型号战机数量无详细数据,仅供参考)

中英可用于远洋作战的海军水面作战力量对比

全文数据引用超大@十年军迷 统计图片使用@龙龑之

中国海军驱逐舰第六支队(相当于整个英国皇家海军驱护作战力量)

海军作战力量

  • 航母

中国

001型航空母舰——1艘

002型航空母舰——1艘

003型航空母舰——1艘在建

共计三艘,一艘具备完全战斗力,一艘具备部分战斗力

英国

伊丽莎白级航母——2艘

两艘具备部分战斗力

  • 核攻击潜艇

中国

093B2型攻击型核潜艇——2艘,量产中

093B1型攻击型核潜艇——2艘

093B型攻击型核潜艇——1艘

093A型攻击型核潜艇——1艘

093型攻击型核潜艇——2艘

091型改进型攻击型核潜艇——3艘,退役中,在役艇移交训练单位

共11艘,具备战斗力的攻击核潜艇为8艘

英国

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4艘,退役中

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3艘,

共7艘,3艘具备完整战斗力

  • 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不纳入统计
  • 常规动力潜艇

中国

039C型潜艇——6艘服役,3艘下水

039B型潜艇——10艘

039A型潜艇——4艘

基洛级636M型潜艇——8艘

基洛级636型潜艇——2艘

基洛级877EKM型潜艇——2艘

039G型潜艇——13艘

035B型潜艇——5艘

035G型潜艇——8艘,退役中

共61艘,50艘具备战斗力

英国

  • 两栖作战力量

中国

075型两栖攻击舰——2艘下水,即将服役

071型船坞登陆舰——6艘服役,2艘下水

072A型两栖登陆舰——15艘服役,1艘下水,建造中

072III型两栖登陆舰——11艘

072II型两栖登陆舰——4艘

072型两栖登陆舰——3艘,退役中(最新新闻本月退役两艘)

073A型运输登陆舰——10艘

073III型运输登陆舰——1艘

073II型两栖登陆舰——1艘

074A型运输登陆舰——10艘

074型运输登陆舰——12艘

958型气垫登陆艇——4艘服役,2艘在建

726A型气垫登陆艇——12艘服役,2艘在建

726型气垫登陆艇——2艘

共100艘,89艘具备战斗力

英国

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2艘

共两艘

  • 驱逐舰

中国

055型驱逐舰——1艘服役,6艘下水,1艘在建

052D/DL型驱逐舰——13艘服役,11艘下水,1艘在建

052C型驱逐舰 ——6艘

052B型驱逐舰——2艘

052型驱逐舰——2艘

051C型驱逐舰——2艘

956EM型驱逐舰——2艘

956E型驱逐舰改进型——2艘

051B型驱逐舰改进型——1艘

051型驱逐舰 全部退役

共50艘,31艘具备战斗力

中国海军具备战斗力驱逐舰一览

英国

45型防空驱逐舰——6艘

共六艘

  • 护卫舰

中国

056A型护卫舰——32艘服役,18艘下水

056型护卫舰——22艘

054A型护卫舰——30艘(2020年新追加订单,订单量不详,一艘已开工)

054型护卫舰——2艘

053H3型护卫舰——8艘

053H1G型护卫舰——3艘,退役中

053H1型护卫舰——3艘,退役中

共119艘,94艘具备战斗力

中国海军护卫舰一览(除056系列外统计数量,数据为一月,1-7月间三艘053退役)

英国

26型护卫舰——开工1艘,计划8艘

23型护卫舰——13艘

共22艘,13艘具备战斗力

  • 扫雷舰

中国

081A型扫雷舰——10艘

081型扫雷舰——4艘

082II型猎扫雷舰——7艘

082I型扫雷艇——12艘

082型扫雷艇——4艘

共37艘

英国

亨特级扫雷舰——8艘

桑当级扫雷舰——7艘

共15艘

  • 补给辅助船

中国

901型航母舰队补给舰——2艘服役,1艘在建

903A型综合补给舰——7艘服役,建造中

903型综合补给舰——2艘

908型远洋补给舰——1艘

904B型岛礁补给舰——2艘

904A型岛礁补给舰——1艘

904型岛礁补给舰——1艘,退役中

920型医院船——1艘服役,1艘在建

922III型打捞救生船——4艘

922II型打捞救生船——1艘

946型潜水救生船——3艘

917型三体高速救援船——3艘

925型潜艇支援舰——3艘

926型潜艇支援舰——3艘

半潜运输舰——1艘

909A型试验舰——2艘

910型试验舰——2艘服役,2艘在建

814A型电子侦察船——1艘

815型电子侦察船——1艘

815A型电子侦察船——8艘,建造中

636A型海洋调查船——7艘,建造中

927型声呐海洋水声探测船——3艘

048型综合保障舰——2艘

679型训练舰——1艘服役,1艘海试,建造中

0891A型训练舰——2艘

浮动船坞——1艘

共71艘

英国

调查船————4艘 

其他补给侦查医疗辅助舰船——13艘

共17艘




2010至2019年中国海军下水服役一览

2019年中国海军下水军舰数


补充

空中作战力量

  • 战斗机

中国

歼20战斗机——40架左右,停产(采用99M1国产技术改造版)

歼20A战斗机——量产了10架以上,量产状态(采用WS10增推版发动机,歼20A最大意义在于装备的全国产化,同时推力提升0.5-1.0吨达到14吨推力,能提供更强的发电能力,让歼20的电子战发挥出应有的超强性能)

歼20A

歼20B战斗机——(采用WS15,进一步升级航电,项目咕咕咕中)

歼XX战斗机——(海军四代舰载机项目,2021年计划首飞)

苏35SK战斗机——24架(毛子现在还不开放底层代码,导致这批苏35只能用r77增程烧火棍,没法兼容我朝自用装备,更恶心的是没法跟我朝战机数据互通,没法接收预警机信息,买回来只能扔去巡逻,本来的采购计划是4架,剩下20架是被毛子硬塞的)

歼16多用途战斗机——160-180架,量产中

歼16

歼15B/BS战斗机——海航装备,开始预生产,产量不明

歼11BG/BSG战斗机——改装中(由歼11 B及歼11BS改装而来,平板缝隙雷达换装aesa,更新部分航电系统,技术来源于被毙掉的最强侧卫歼11D项目,目前歼11B第一批次已开始改装,项目将按照歼11B生产批次推进改造)

白头为11BG

歼11D在天之灵,一鞠躬

歼10C战斗机——164-192架,量产中

歼10B战斗机——58架,停产

歼15战斗机——40-50架

歼11B/BS/BH/BSH战斗机——292架左右,包括72架海航的歼11BH/BSH以及复产补充编制的那一批,目前停产

歼10A/S/AH/SH战斗机——340架左右,包括24架海航的歼10AH/SH和40架歼10早期生产型(歼10最早期的小批量量产版本,这批歼10初期只能带霹雳11,后来主流的霹雳12成熟了,这批歼10升级软件火控达到歼10A标准后也能携带霹雳12),目前停产(歼10A/S机队也在进行“战斗力升级套件”改装。细节问题:如同歼11B/BS机队一样,也是从40架歼10早期生产型改装开始,预估所有歼10A/S/AH/SH机队服役期都会改装,目前“战斗力升级套件”到了第四批次版本标准。不过,如同美帝一样,中帝美帝都是优先给重型机改装有源相控阵,如F15C/D改,歼11BG/BSG,而中型机F16C/D,歼10A/S换装有源相控阵的升级套餐很晚才推出或者目前根本没有计划。中帝一共分四批采购54+100+122+104共380台AL31FN,以后无采购计划,中帝具备AL31F/FN大修和哲学意义上的再制造能力)

苏30MK2战斗机——24架(海航)

苏30MKK战斗机——73架(共76架,摔了3架)

歼11A战斗机——103架,停产(苏27sk国产化,一批次一号机在近几年进行破坏性实验后退役,已经挂在沈飞楼门口)

苏27SK/UBK战斗机——40架

歼8F/DF/HF战斗机——96架

歼7G战斗机——72架

歼7L战斗机——72架

歼7E战斗机——144架

歼7H战斗机——108架

英国

F35B——24架。英国是F35战斗机项目的参与者,计划为海空军购买138架,首批48架为F35B型。

台风——160架

狂风——全部退役

  • 轰炸机

中国

轰20——咕咕咕中

轰6K/J/N——海空共120架以上,,量产中(空军轰6N,6个挂架,兼容所有“大杀器”,包括及不限于空射东风21弹道导弹,空射东风20巡航导弹,轰20与轰6N是相互配合关系不是取代关系)

轰6N挂东风15想象图

不描述这个了,自己看吧

轰6H/M/G/L——80架左右,停产(以后会被轰6K/J/N取代)

英国

  • 攻击机及战斗轰炸机

中国

歼轰7A/7AG——286架(包括海航的78架歼轰7A。也在进行升级改进,重点强化电子战能力)

英国

  • 预警机

中国

空警200/200H——17架以上(空军9架以上,海军8架)

空警2000——5架

空警500/500H——28架以上,量产中(空军16架以上,海军12架)

空警600——试飞中,舰载预警机项目,7月新闻项目进展顺利

英国

E3D预警机——6架

  • 运输机

中国

运20大型运输机——30架以上,量产中

伊尔76/76TD/76MD大型运输机——28架

运9中型运输型——74架以上,量产中

运8中型运输型——75架(空军63架,海军12架,陆军仅有的3架目前已被空军没收,西空某个陆军土鳖涂装运8就是原陆军财产)

运7轻型运输型——67架(空军50架,海军17架,陆军7架已被空军没收)

运12轻型运输机——36架

图154M公务机——4架

CRJ100/CRJ700公务机——15架

A319公务机——3架

B737-300/B737-700/B737-800公务机——16架

运7公务机——13架

新舟60公务机——9架

水轰5运输救援机——6架

运7运输救援机——6架

英国

A400M运输机——20架

C17运输机——8架

C130运输机——14架

  • 加油机

中国

运油20——试飞中,近期开始入役

伊尔78——3架

轰油6——20架以上

英国

A330MRTT加油机——9架,订购14架

  • 电战机/侦察机

中国

运8/9电子侦察/通讯/电子干扰型——41架,量产中(空军27架,海军14架)

图154MD电子侦察机——8架

安30电子侦察机——3架

挑战者870侦察机——7架(空军5架,海军2架)

歼8FR电子侦察/战斗机——36架

歼轰7电子战型——32架(早期生产的大概40架歼轰7坠毁几架,目前还剩32架左右,这32架歼轰7目前已经全部改装成挂载电子战吊舱的电子战型)

歼15D战斗机/电子战机——目前少量装备训练部队,与歼15混编,开始量产

歼16D战斗机/电子战机——在鼎新基地试用,开始量产

英国

RC135电子侦察机——3架

  • 反潜机

中国

空潜200/运9Q——20架以上,量产中(就是此前的高新六号反潜机)

空潜200

英国

P8反潜机——1架,订购8架

  • 教练机

中国

教练8——212架(海军22架,空军190架)

歼教9——40架以上

教练10——80架以上

运7教练型——18架(海军5架,空军13架)

英国

鹰式教练机——98架以上,包括超过70架的T1型和28架T2

  • 无人机

中国

密级太高,未统计,包含 wz8,wz11,翔龙,翼龙等大量无人机

英国

MQ9攻击无人机——10架



两栖作战力量

中国

海军陆战队——共11个旅,含六个机械化合成作战旅,1个炮兵旅,1个勤务保障旅,1个工化旅,1个特战旅,1个陆航旅

陆军两栖机械化合成旅——72.73.74集团军各辖两个机械化合成旅,共6个机械化重型合成旅

英国

海军陆战队——共一个旅,辖3个作战营,1个炮兵团,1个直升机中队,一个勤务团,一个工兵营

陆军两栖机械化合成旅——无

装甲装备

中国

63A水陆两栖坦克——约150辆

63A掩护冲击滩头

05/05A水陆两栖坦克——约400辆

陆军05A两栖坦克

海军陆战队05A步战及05A两栖坦克

05/05Aa水陆两栖步战车——约450辆

11式轮突——不明,至少一个旅

陆战队11轮突

09式轮式步战车——不明,至少一个旅

英国

无装甲车辆,仅装备全地形突击车

即使把英国人想的不要脸点,英军把陆军装甲力量拉上去,我朝不出动陆军重装合成旅的99A,96A,英国只有三个带皇家字号的非陆军叛逆装甲团,分别是皇家国王轻骑兵团,女王皇家轻骑兵团,皇家坦克团,以及一个储备训练的预备役皇家埃塞克斯义勇骑兵团,共168+59共227辆坦克,坏消息是2020年鞑英计划裁撤皇家国王轻骑兵团的坦克,鞑英将只剩下两个团又一个预备役储备团的坦克,我看这鞑英,药丸啊

而我军除了两栖装甲力量,仍有4246辆坦克,4623辆步战车,碾都能碾死英国人

其他装备略

陆军合成作战旅一览,无前缀旅为目前的轻型旅单位,已完成4个轻高机改装,6个山地化改装,今年装甲猛士三代完成定型后其余轻型旅将完成轻高机改装

陆军两栖合成旅登陆演习 https://www.zhihu.com/video/1267179040802738176

飞龙骑脸怎么输????!!!!!

user avatar

~英国会直接干脆地放弃马岛走人。

声明一下,因为这是个镜像问题,所以这里是默认了中国有着阿根廷的地理优势为基础的。

同样是撒切尔,在香港问题和马岛问题上如何抉择?虽说一近一远,但是本质就是实力的区别,能打赢和打不赢的区别。这还是当年。

而今天中英实力已经逆转,英国没有任何理由死扛中国,最理智的办法是把马岛卖个好价钱,比如和中国交易一些亚投行股份之类。

英国强硬派顶多在国际媒体上再宣扬一波中国威胁论,别的也做不到。


如果一定要死守马岛,大概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拖美帝下水,利用北约的公约捆绑美帝,拉上美帝海空军一起守卫。

优势在于有了北约加盟,战争就几乎不可能爆发,中国一般会避免后果不可控的战争。就算真的打起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缺点在于你得办的到。想靠一纸公约拖半个欧洲美洲下水未免痴人说梦。这背后需要大量政治经济操作,而且以川普的性格,他开的价码英国恐怕付不起,就算付了价他还可能毁约,毕竟他本人没有什么外交信誉可言。

第二个是学习俄罗斯直接甩核大棒,以核武器自保,最大程度阻吓中国夺岛的决心。

优点在于明面上的成本很低,只要外交部写张纸说几句话就行,别的啥也不用做。

缺点在于,隐性成本极高,一个以核武器自保的国家和一个核弹打不准的国家重合在一起,简直是国际形象的灾难性失败。何况据说(只是据说)英国核弹实际控制在美帝手里……那么英国发表涉及核战争的声明可能会被解读为美国发出的核战争威胁,这样引发的后果将远远超出一个马岛地区性争端失败的后果。

而最最关键的是,如果真的打起来了,难不成为了一个破岛真上核弹……还不是得乖乖滚蛋……

综上,打不如卖,卖不如租,我英卖岛的时候多了去了,也不缺这一次,就按照北京二环内的房价卖,不比打仗好的多(滑稽护体)

抖机灵回答还是匿名算了。

user avatar

要让我打,就在马岛虚晃一枪,等英国佬出门就从北冰洋过去把老家偷了。

拿下白金汉!活捉英女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岛战争如果发生在今天,中英之间,其结果将会与1982年的战争截然不同,其复杂性和影响也将是全球性的。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一、 当前的军事实力对比与技术水平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 (PLA): 空军: 拥有数量庞大的现代化战机,如歼10系列.............
  • 回答
    这是一场完全假设性的情景,因为实际中英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且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但如果仅仅从军事角度,并假设中国拥有其当时(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开始有起色,但与西方仍有差距的时期)的武器装备,去与英国在马岛进行一场冲突,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假设.............
  • 回答
    辽宁舰穿越到马岛战争?这脑洞可真是够大的!不过,咱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好好聊聊这个假设性的场景,看看24架歼15在那个年代能掀起多大的风浪。首先,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1982年的马岛战争。那会儿的英国皇家海军,那可是家底厚实,拥有航空母舰“竞技神”号(HMS Hermes)和“不屈”号(HMS In.............
  • 回答
    马岛战争,一场发生在1982年春天的短暂而激烈的冲突,是20世纪末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地区性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局,至今仍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评价。战争的根源:历史遗留的争端马岛战争的导火索,是英格兰与阿根廷之间围绕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归.............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也是我马谡一生之中最大的一个坎儿。如果真让我回到那个时候,面对街亭这个地方,我肯定会有一番不同的考量,绝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把一切都搞砸。一、 临危受命,认清形势首先,一旦接到诸葛丞相的命令,让我去守街亭,我不会像历史上的我一样,一股脑地就往街亭冲。我会先冷静下来,深入.............
  • 回答
    关于4月11日俄军在马里乌波据称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且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的指控。我们需要仔细审视这一事件,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关于武器使用,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指控,往往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且真相的查明过程异常艰难。在信息传播极.............
  • 回答
    关于乌克兰马里乌波尔的局势和战局影响,需要结合最新的军事动态、战略位置、国际反应以及地缘政治背景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马里乌波尔的现状与战略意义1. 地理位置 马里乌波尔是乌克兰东南部的工业中心,位于黑海沿岸,距离俄罗斯边境约300公里,是乌克兰与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的交.............
  • 回答
    乌克兰国防部消息称,乌武装力量已失去对亚速海出海口的控制权。马里乌波尔的战事至今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城市的命运悬于一线。这座坐落在亚速海北岸的港口城市,如今已成为俄乌冲突中最惨烈的战场之一。自俄罗斯发起全面入侵以来,马里乌波尔便成为俄军的重点目标。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连接顿巴斯地区与克里米亚,并拥.............
  • 回答
    201819赛季,马刺在主场以133120的比分击败了湖人,这场比赛德罗赞无疑是全场最闪耀的明星。他贡献了36分、9篮、6助攻的准三双数据,几乎以一己之力扛起了球队的进攻大旗,可以说是这场胜利的绝对功臣。进攻端的统治力:德罗赞在这场比赛中的得分爆发力让人印象深刻。36分是他那个赛季个人得分的新高,这.............
  • 回答
    2019年的斯诺克英锦赛,丁俊晖以10:6的比分击败斯蒂芬·马奎尔,登顶冠军宝座,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一次意义非凡的胜利。这次夺冠,不仅是丁俊晖时隔多年再次捧起这项分量极重的赛事奖杯,更是对他低谷时期坚持和蜕变的一次最好证明。首先,这次胜利是对丁俊晖心理素质的极大肯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丁俊晖承.............
  • 回答
    马保国大师声称能与张伟丽进行“连续大战3分钟不喘”,并且“不伤她”,这番言论,无疑又一次在搏击圈和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要怎么看待这件事?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得承认,马保国大师的“浑元形意太极”理论,在很多普通人看来,确实有其吸引力。那种看似“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武学.............
  • 回答
    说到马未都和张召忠在电视上的那场关于“中国能否战胜日本”的对话,那可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这事儿得从好多年前说起,大概是十几年前,当时正值中国国力蒸蒸日上,很多人心里都有点小骄傲,讨论国家实力和国际关系也成了热门话题。马未都这个人,咱们都知道,他是《百家讲坛》的常客,也是一位文化学者,平时讲话就带着股.............
  • 回答
    1920赛季曼彻斯特德比,那场在老特拉福德的比赛,绝对是 Solskjaer 时代曼联一个让人倍感扬眉吐气的夜晚。你提到的这场21击败曼城的比赛,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要评价这场比赛,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战术层面:精准的防守反击,抓住机会的能力Solskjaer 那场的战术思路非常清晰:稳固防守,.............
  • 回答
    你这想法挺有意思的,自制软塑钩镰枪去马场试试,不过这玩意儿的精髓可不是随便套马腿那么简单。宋朝人用钩镰枪打败游牧民族轻骑,那可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较量,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得明白,宋朝面对的游牧民族,比如契丹、女真,他们骑兵那是真的能打。人马合一,来去如风,冲击力极强。宋朝的步兵,论个人武力,真不一定.............
  • 回答
    马岛战争:购自他国的武器,是胜利的基石,还是繁华的泡沫?1982年的马岛战争,是20世纪末一场别具一格的冲突。在这场发生在遥远南大西洋上的战役中,阿根廷空军犹如一道划破天际的闪电,其“飞鱼”导弹的精准打击,给皇家海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然而,支撑起这闪电般攻击的,却是来自法国的精密武器,而非阿根廷.............
  • 回答
    马岛战争(Malvinas War,阿根廷称之为“Guerra de las Malvinas”),发生在1982年,是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围绕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的一场短暂而惨烈的冲突。在这场战争中,阿根廷陆军作为主要的地面作战力量,承担了占领和守卫群岛的重任。然而,从整体.............
  • 回答
    1982年的马岛战争,远不止是两国在遥远南大西洋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军事冲突。它深深植根于双方复杂的政治土壤,折射出各自国内的动荡与渴望。在战争爆发前,阿根廷正经历着一段漫长而痛苦的军事独裁时期。自1976年“进程 nacional”(Proceso de Reorganización Nacional.............
  • 回答
    英国在马岛战争和香港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现实和地缘政治原因。不能简单地用“坚决”或“无可奈何”来概括,而是要深入剖析促使英国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策略的深层动因。马岛战争:主权、国家尊严与历史遗留的博弈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国政府表现出极强的决心和行动力,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
  • 回答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以其坚定的反共立场和刚刚赢得马岛战争的辉煌战绩,在美国里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而当时的苏联正步履蹒跚,国力日衰,在这种看似对中国极为不利的大环境下,香港却依然顺利地实现了回归。这其中的缘由,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更显出中国在那段历史时期高超的外交手腕和战略远见。首先,历史.............
  • 回答
    要判断英国和阿根廷目前是否有能力发动一场“第二次马岛战争”,我们需要从军事、经济、政治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双方的意愿、能力以及潜在的付出。英国方面的考量:首先,英国在军事实力上,尤其是在其海军和空军方面,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优势。皇家海军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