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英国和阿根廷目前的实力,有能力打的起第二次马岛战争吗?

回答
要判断英国和阿根廷目前是否有能力发动一场“第二次马岛战争”,我们需要从军事、经济、政治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双方的意愿、能力以及潜在的付出。

英国方面的考量:

首先,英国在军事实力上,尤其是在其海军和空军方面,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优势。皇家海军拥有像“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这样的战略资产,虽然其陆基航空兵支援能力受限,但其强大的海上投送能力和空中优势依旧是毋庸置疑的。此外,英国拥有独立的核武器库,虽然在马岛战争这种区域冲突中直接动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其战略威慑力是其军事实力评估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要再次出兵马岛并非易事。

地理距离和后勤: 马岛(福克兰群岛)距离英国本土超过12000公里。上次战争的经验表明,远距离的军事部署和持续的后勤保障是巨大的挑战。英国需要能够大规模部署兵力,并能以足够的速度将人员、装备、弹药、燃油以及其他必需品运送到遥远的战场。这不仅考验其海军的运输能力,也对其空运能力和海外基地的运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尽管英国在海外保留有少量军事存在,但要支撑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现有的能力是否足够,还需要打个问号。
军事现代化与投入: 尽管英国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但其国防预算和部队规模相较于冷战时期有所缩减。要维持一支能够进行远距离两栖登陆和空中战的现代化部队,需要持续巨额的国防投入。如果英国决定再次开战,这意味着要从其他领域的国防任务中抽调资源,这可能会对其现有的军事部署和能力产生影响。
陆战能力: 虽然英国海军和空军实力强大,但如果阿根廷能够有效利用其陆地优势(如果真的有能力在岛上部署大规模防御部队),英国也需要相应的陆战能力来支持作战。上次战争中,英国的陆军表现英勇,但其陆战规模和装备的运输也面临挑战。
政治意愿与公众支持: 英国政府是否愿意再次承担发动一场可能伤亡惨重、耗费巨资的战争?这需要强烈的政治驱动力,并且必须获得国内相当程度的公众支持。20世纪80年代的马岛战争,虽然最终以英国胜利告终,但其过程中的牺牲是巨大的。在现代媒体高度发达、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任何伤亡都可能被放大,对政府的压力也更大。
国际环境: 虽然英国与北约盟友关系紧密,但若爆发冲突,其盟友的支持程度将是关键。其他国家是否愿意在这样一场区域冲突中支持英国,特别是如果阿根廷能够诉诸国际法或通过外交途径争取支持时,英国将需要面对的国际舆论和压力。

阿根廷方面的考量:

阿根廷的实力在军事和经济上,相较于英国,存在明显的差距。

军事实力与现代化程度: 阿根廷军队经历了长期的低迷和现代化进程的缓慢。虽然其军队并非毫无战斗力,但在海军、空军以及整体装备的现代化程度、技术水平以及维护能力上,都与英国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其空军和海军的装备更新换代相对缓慢,许多装备可能老旧,维护保养也可能面临困难。
经济支撑能力: 战争的成本是巨大的,尤其是一场涉及海空及陆地作战的长期冲突。阿根廷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其国家债务水平,是否能够支撑起一场现代化战争所需的海量资金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一旦陷入战争,经济压力会急剧上升,可能导致国内经济更加动荡。
战略与目标: 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声索从未放弃,这是一种长期的政治目标。然而,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其风险和成本是阿根廷需要仔细权衡的。阿根廷是否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去挑战拥有航母和远程打击能力的英国,即使是在本土防御作战中,也需要精确的评估。
国内政治与社会稳定: 阿根廷国内的政治环境和民众情绪,在涉及马岛问题时往往非常敏感和激进。但要真正发动一场战争,需要的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心和长期准备,而非一时激愤。如果国家在军事和经济上不具备相应的实力,贸然开战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进一步加剧国内的不稳定。
国际支持与外交策略: 阿根廷在国际上一直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马岛问题,并得到了部分拉美国家的支持。但若采取军事行动,其外交策略的有效性将受到严峻考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可能会呼吁和平解决,而支持阿根廷的力度是否足以抵消英国的军事优势,也是一个未知数。

综合评估: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纯粹的军事实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来看,英国仍然拥有明显优势,足以有能力再次向马岛投送兵力并展开军事行动。其航母打击群、远程作战能力以及经验,是其核心优势。

但是,要真正“打得起”一场“第二次马岛战争”,双方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打得起”并不等同于“能够获胜”或“值得打”。

英国“打得起”但“是否愿意”是关键。 英国的军事能力可以支撑一次行动,但现代战争的成本(包括经济、人员伤亡、政治代价和国际影响)对英国来说是极高的。除非阿根廷采取了极端且直接的挑衅行动,否则英国政府很可能不会主动寻求再次开战。而且,现代英国国防更侧重于有限的、高科技的、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而非大规模的地面征服或长期占领,这与马岛的地理环境和潜在的阿根廷抵抗有一定矛盾。
阿根廷“打不起”其军事和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一场与英国进行全面海空陆战的长期冲突。 阿根廷可能在本土防御方面拥有一定的时间优势或地形优势,但其整体的军事技术和后勤能力,无法与英国进行正面抗衡。尝试军事收复马岛,几乎等同于一场不对称的消耗战,其结果很可能是阿根廷的军事力量被迅速摧毁,并付出沉重的经济和政治代价。

总结来说:

英国在军事技术和战略部署上,有能力再次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但是,发动这样一场战争的政治意愿、经济成本以及国际影响,会是英国政府在做出任何决定前需要反复权衡的因素。而阿根廷,在目前的实力条件下,缺乏发动一场与英国进行全面军事对抗的能力和经济支撑。任何来自阿根廷的军事挑衅,很可能会被英国迅速压制,并导致阿根廷付出比上次战争更大的代价。

因此,虽然“能力”上英国可以做到,但从现实角度出发,两国主动发动第二次马岛战争的可能性都非常低,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博弈和潜在的军事威慑。与其说是“打得起”,不如说是“敢不敢打”和“是否需要打”。就目前而言,双方更倾向于通过外交和政治途径来解决争端,而非诉诸大规模军事冲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根廷现在新人崭露头角,但是实力还是有待证明。

老一辈占着位置也不好下来,确实有水平,但是世界大赛一次次失败也有原因。

所以主要看梅西这个变数,如果前场配合得当,中场能站住。应该还有机会,如果暴露后防线,那必死无疑。


英格兰这里就好多了,当打之年球星辈出,而且也在世界杯上打破了淘汰赛不胜利魔咒。

我个人还是看好英格兰。







等会儿,你特么问的是打仗?

阿根廷特么喷气式飞机都没了。。

英格兰远征能力也特么没了。

好好踢足球吧,发展军事是中美俄的事。各位站队就行了。

user avatar

5月2日,目标编队进入航母攻击机的攻击范围之内,航母迅速加速至全速,但是由于当日无风,即便是全速,仍无法弹射攻击你攻击目标编队。

猜猜上面一段话是说什么事儿来的?你以为是米畜大战昭和马润?还是米畜演习打苏联巡洋舰编队?

都不是。。。

以上内容的全文是,1982年5月2日,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发现了英国特混舰队进入A4攻击机攻击半径,舰长下令全速25节放飞A4攻击机,奈何当日无风,即便是全速,也无法弹射A4。英国舰队躲过一劫。

就是这老哥,英国二战建造的巨人级舰队航母先卖给荷兰,最后被阿根廷购得,经过现代化改装,可以使用蒸汽弹射器,装备12架超军旗或者A4,若干S2反潜机和直升机(共计20架飞机)。

知道当时阿根廷是啥实力了吧?人家可真不是光脚丫子的,人家是有料的。。。英国当时那只能飞AV8B的航母,撞上人家就是个死啊,还是要靠核潜艇在水下偷掉阿根廷水面舰艇,要不然英国水面舰队的实力真心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现在?现在阿根廷连能飞的超军旗都没几架,A4全退役了。

大英国再不济,伊丽莎白女王号带着F35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吧?45就算只有一艘,搞掉你的螺旋桨飞机毫无压力啊。

所以你以为当年打成那样,是阿根廷比较猛能解释得了的?人家不仅猛,而且是真有家伙。。。

user avatar

阿根廷手里面已经没有82年的实力,而英国却勒紧裤腰带,硬扛着2条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服役了

现在英国人在马岛部署的技术兵器,其实就是4架三代半台风,以及必要的预警设施,英国人之所以敢这么干,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对面连拥有bvr能力的二代机都没有了

4架台风全制空起飞,一架带6发流星+2发aim-132,合计24发中距弹,足以一轮打垮对面20架战斗机,而不进入对面空空导弹发射范围。

这实力对比,额,阿根廷还是考虑下届世界杯怎么怼英格兰吧。。

user avatar

你也太瞧不起大英帝国了。英国虽然衰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是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的西方国家,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航空母舰这些战略武器。还有美国、澳洲、加拿大这些铁杆盟友,经济、文化实力不容小觑,是实打实的发达国家第一阵营。德国经济强,但是军事政治不行啊?法国没有英国盟友多啊!阿根廷一个边缘的发展中国家,就靠养牛撑着,怎么又有实力与西方第二强国叫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