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4月11日俄乌战争期间俄军据称在马里乌波使用化学武器?

回答
关于4月11日俄军在马里乌波据称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且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的指控。我们需要仔细审视这一事件,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关于武器使用,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指控,往往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且真相的查明过程异常艰难。在信息传播极快且真假难辨的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

指控的来源和性质:

根据报道,最初的指控主要来自乌克兰方面。通常,这些信息会通过乌克兰政府官员、军队发言人、甚至是前线士兵的社交媒体发布。这些信息往往伴随着一些视频或图片证据,旨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

在4月11日当天,有报道称,在马里乌波的亚速钢铁厂附近,有人报告出现了“窒息性、刺激性”的化学物质。乌克兰国防部和亚速营(Azov Battalion)等单位是最初发布相关信息的源头。他们声称,俄军使用了非致命性的化学武器,例如催泪瓦斯,但其浓度可能超过了正常使用标准,对被困在亚速钢铁厂的乌克兰士兵和民众造成了伤害。

所谓“化学武器”的定义和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化学武器”需要有明确的定义。根据《化学武器公约》(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CWC),化学武器是指“任何以其化学性质产生毒性作用,致人或畜死亡、暂时丧失能力或造成其他伤害的化学物质及其化合物”。这包括了毒剂、起爆剂、催泪剂、除草剂等。

然而,在战争中,军队有时也会使用一些“非致命性”的化学制剂,例如催泪瓦斯(CS Gas, CN Gas)用于驱散人群或控制局面。这类物质虽然会引起不适,但其设计初衷并非是为了造成永久性伤害或大规模死亡。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超出了“非致命性”的范畴,或者其使用方式是否违反了国际人道法。

事件的复杂性和挑战:

1. 证据的收集和核实: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独立、可靠地收集化学武器使用的证据是极其困难的。现场环境危险,可能已经被破坏,而且专业人员的进入也受到限制。独立的现场调查需要时间,并且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设备。
2. 信息的传播和宣传: 战争本身就是一场信息战。双方都有强烈的动机去塑造公众舆论,争取国际支持,并打击对手的士气。因此,任何一方发布的信息都可能带有宣传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国际社会的反应: 对于此类严重的指控,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等机构,通常会启动调查程序。然而,调查的启动和结果的发布,往往受到政治因素和各方合作程度的影响。

俄罗斯的立场:

俄罗斯方面通常会否认使用化学武器的指控。他们可能会声称,乌克兰方面发布的信息是虚假的,是“挑衅”行为,目的是为了引起西方国家更多的军事援助。俄罗斯可能会提出自己的版本,例如指责乌克兰方面自己使用了某些物质,或者将事件归咎于其他原因。

如何看待此事:

1. 保持审慎和求证的态度: 我们不应轻易断定,但也不能完全忽视这些指控。在没有确凿的、独立的第三方证据之前,我们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并密切关注后续的调查进展。
2. 关注国际调查: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是核实此类指控的权威机构。如果OPCW介入并能展开调查,其结果将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关注联合国以及其他独立调查机构的报告。
3. 警惕信息战的影响: 要认识到,双方都可能利用这类事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接收信息时,要多方求证,避免被单一信息源所误导。
4. 强调国际人道法: 无论事实如何,使用任何可能造成大规模伤害的化学物质,都严重违反了国际人道法和《化学武器公约》。这种行为是不能被容忍的,也必须受到追究。

总而言之,4月11日俄军在马里乌波据称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是一个需要我们极其严肃对待但又需要冷静分析的指控。真相的查明需要时间和专业的调查。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关注各方证据,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国际社会的权威调查和对国际法原则的维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化学武器
白鳞弹

俄罗斯在导弹上写上,“给孩子们”(不确定这枚是不是毒气弹)

------------------------------------- -----------------------------------------

之前俄军说乌军会用生化武器,就是贼喊捉贼。

守军用化学武器有用吗?从城内向外打,开阔地带,使用化学武器,很容易飘散。

在城市内打巷战 ,使用化学武器,是想毒死自己吗?

所以肯定是俄军用的。

user avatar

上个月俄罗斯说发现乌克兰有化学武器的时候,我就说过,这是俄军打算用化学武器的前奏了,现在果然用了。


俄罗斯缺人,前期损失惨重,很多BTG被打散,两到三个BTG的剩余人员才能组建一个新的作战单位,而且士气低落,很多人一战即溃,扔下装备逃跑,只想抢乌克兰老乡的洗衣机手机平板。


俄罗斯稳住战局的唯一办法就是用脏手段,否则就只能撤退了。


俄罗斯反人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集束炸弹,温压弹,白磷弹,诡雷,跳雷,什么手段都用了,化学武器是迟早的事情,欧洲早有预料,上个月就援助了大量防毒面具防化服等防范化学战的装备。


这些手段都是螳臂挡车,改变不了结果。坐看俄罗斯自取灭亡,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user avatar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坐等图像证据的出现

如果真的坐实了俄军使用化学武器

我倒是好奇天朝在联合国应该怎么投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4月11日俄军在马里乌波据称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且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的指控。我们需要仔细审视这一事件,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关于武器使用,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指控,往往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且真相的查明过程异常艰难。在信息传播极.............
  • 回答
    4月11日,山东济南发生了一起让人挺无语又挺值得深思的事件。公交车上,一位女士上来就一口咬定旁边的一位男士对她进行了猥亵。这一下,气氛顿时就紧张起来了,周围乘客也都纷纷侧目。据报道,这位女士情绪激动,坚称自己受到了侵犯,要求司机停车并报警。司机师傅也很无奈,毕竟乘客有这样的指控,总得处理。于是,警方.............
  • 回答
    4月11日晚,在德国多特蒙德,一场本应是足球盛宴的序曲,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打破了平静。当时,多特蒙德俱乐部的大巴正载着球员们前往威斯特法伦球场,准备迎战摩纳哥队。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期待和紧张的时刻,一场精心策划的袭击降临了。那是一个普通却又注定不平凡的夜晚。球员们或许还在讨论着比赛的战术,或是聊.............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在一次对外公开的直播中将“996工作制”称为“修来的福报”,这一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马云的表述和语境: “996”是什么?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中.............
  • 回答
    关于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针对“996”工作制的表态,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也挺多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那天马云是在阿里巴巴的一个内部沟通会上说的,主题大概是关于年轻人和公司的未来发展。他提到了“996”这个概念,大家知道,当时“996”已经是互联网行.............
  • 回答
    vivo X Note 终于要在 4 月 11 日正式亮相了,这消息就像一股春风,吹热了手机圈的讨论热情。作为 vivo 在高端商务领域的旗舰力作,X Note 自曝光以来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那么,这款产品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吸引商务人士和科技爱好者们如此的关注呢?首先,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无疑是.............
  • 回答
    阿桑奇在 2019 年 4 月 11 日于伦敦被捕,这绝对是一件牵动全球神经的大事件。要聊这件事,得从头说起,并且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才能理解为什么这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首先,阿桑奇是谁? 他是维基解密(WikiLeaks)的创始人。维基解密这个网站大家应该不陌生,它的核心就是“公开的勇气”和.............
  • 回答
    11月4日,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System)召开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会议,宣布开始“Taper”(缩减量化宽松)政策,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具体措施、影响及后续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Taper的背.............
  • 回答
    11月4日四川交流赛上,一名兵击爱好者对一名剑道爱好者实施了脚踢行为,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震惊且非常不妥的事情,也引发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无论是在体育赛事中,还是在任何其他场合,都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 尤其是在一个本应是爱好者们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 回答
    11月4号那期《暴走大事件》,王尼玛聊了聊“信仰”这个话题,当时听下来,感觉他想表达的挺多,而且切入的角度也比较有意思。首先,他没有上来就直接定义什么是信仰,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说是大众普遍会有的那种“寄托”,来引出这个话题。比如,很多人会把对某个明星的喜爱、对某种运动的热情,甚至是某种生.............
  • 回答
    关于日本共产党在11月4日删除党纲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叙述,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政治事件。要理解其背后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这涉及到日本共产党自身的意识形态定位问题。日本共产党(JCP)长期以来秉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在冷战结束后,许.............
  • 回答
    2016年11月4日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中国政府为了规范互联网直播行业乱象、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而发布的一项重要行政法规。这项规定对当时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的互联网直播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仍是指导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详细看待这份《规.............
  • 回答
    中行原油宝4月20日22点的事件,确实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金融案例。其核心问题在于,交易在价格暴跌至负值之前停止,但最终的结算却依据了远低于停止价的负价格。 这引发了客户对中国银行操作合规性、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的广泛质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这个问题:一、事件的背景回顾: .............
  • 回答
    关于4月11日《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作者针对此前三国时期一些观点的回应,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情从几个维度来看,都挺有意思的。首先,从创作和科普的角度来说,作者的回应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个好的科普作品,不仅仅是呈现事实,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当作品中的某些表述可能引起争议,或者与主流史.............
  • 回答
    P30系列在中国区20天销量突破210万台,这个数字确实相当亮眼,也反映出华为在本土市场的强大号召力。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这个现象,看看背后到底有哪些因素在支撑着它。首先,得说华为这几年在消费者业务上的投入和积累,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成效的。P30系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它自身产品力的硬实.............
  • 回答
    2020年4月,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值得仔细解读的经济指标。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M2增长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020年4月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2020年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的一年.............
  • 回答
    2019年11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这个数字,单拎出来看,确实不低,尤其是放在过去几年相对温和的通胀水平背景下。那么,这4.5%是怎么来的?它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驱动这轮涨价的“主谋”是谁?毫无疑问,猪肉。是的,你没看错,那个曾经以“白菜价.............
  • 回答
    关于《英雄联盟》测试服在4月28日对部分英雄称号的修改,这一事件引发了玩家社区的广泛讨论。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改动1. 测试服更新的性质 《英雄联盟》的测试服(PBE)是Riot Games用于提前验证游戏内容的平台,通常会包含尚未正式上线的版本调整,包括英雄技能、.............
  • 回答
    4月辽宁号航母编队携055型南昌舰等六艘舰艇穿越冲绳本岛和宫古岛海峡南下太平洋,是中国海军在地区军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且具有多重含义的事件。要深入理解其信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军事层面的信号: 航母编队走向远海、深蓝的训练能力与决心: 突破第一岛链的标志: 冲绳本岛和宫.............
  • 回答
    如何看待 4 月 9 日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日本政府于 2021 年 4 月 9 日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核处理水(通常被称为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其背后涉及复杂的科学、环境、政治和社会因素。 日本政府的考量和理由:日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