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行原油宝4月20日22点以11美元停止交易,却按照当天结算价-37美元与客户结算的?

回答
中行原油宝4月20日22点的事件,确实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金融案例。其核心问题在于,交易在价格暴跌至负值之前停止,但最终的结算却依据了远低于停止价的负价格。 这引发了客户对中国银行操作合规性、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的广泛质疑。

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事件的背景回顾:

原油市场巨变: 2020年4月,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对经济活动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原油需求断崖式下跌,导致原油期货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枯竭和价格暴跌。
WTI原油期货的特性: 本次事件涉及的是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约,特别是当月即将到期的合约(如5月合约)。与石油生产国的主要原油不同,WTI期货的交割地点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在供应过剩、存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当月合约持有人可能面临被迫接货和承担巨额仓储费用的风险,因此在合约到期前,价格出现极端下跌至负值的情况。
原油宝产品的结构: “原油宝”是中国银行推出的一款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投资产品。其特点是可以让普通投资者以较低的门槛参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但其运作模式是挂钩特定的境外原油期货合约,并进行保证金交易。

二、核心争议点:停止交易与负结算价的矛盾

1. 停止交易的时间点与依据:
客户交易时点: 客户购买的是4月20日22点(北京时间)前已经挂牌的合约。在客户看来,此时价格是11美元/桶。
中国银行的操作: 按照客户反映和事后披露的信息,中国银行在4月20日22点左右,将部分原油宝产品的交易给暂停了。理论上,交易暂停意味着在暂停时点的价格(或接近该价格)为客户的最后交易价格或计算依据。
问题所在: 然而,就在暂停交易后的几个小时,即4月21日凌晨(UTC时间4月20日晚些时候),WTI 5月原油期货合约的价格跌至了37.63美元/桶。但客户最后购买时的价格是11美元,为何结算却变成了37美元?这中间的差价是由谁来承担?

2. 负价格结算的合规性与风险约定:
负价格的可能性: 原油期货合约出现负价格是市场极端情况下的罕见现象。这通常意味着持有者不仅要免费接货,还需要支付存储费用。
客户的预期: 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可能并未充分意识到原油期货可能出现负价格的可能性,或者并未充分理解其含义及风险。
中国银行的《投资者权益须知》等文件: 银行通常会要求客户签署风险提示文件,其中可能包含“可能出现负价格”的条款。但问题在于,这些条款是否清晰、充分地告知了客户负价格可能导致的巨额亏损,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按照负价格进行结算。
结算价的确定: 关键在于中国银行是如何确定最终结算价的。是依据了哪个交易所的最终结算价?在交易已经暂停的情况下,为何还能按照一个远低于暂停价的负价格进行结算?

3. 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的充分性:
“不可为之”的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买入的商品不仅卖不掉,还要付钱给别人才能处理”是颠覆性的认知。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向客户推介此类产品时,是否充分披露了这种极端风险?
“保证金”与“全额投资”的混淆: 原油宝可能存在保证金交易的性质,但客户的理解可能更倾向于“全额投资”。当出现巨额负价亏损时,如果客户的亏损超过了其投入的本金,银行是否会追缴保证金?客户的保证金是否足以覆盖这一巨额亏损?
“挂钩”的理解: “挂钩”境外期货的性质,意味着中国银行作为“中间人”,在境外市场进行交易。但这种“挂钩”是否意味着客户的交易盈亏完全跟随境外市场,不受中国银行自身交易操作的影响?

4. 中国银行在事件中的责任与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交易暂停的动机与时效: 银行在22点暂停交易,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还是有其他原因?暂停交易后,为何在结算时采用了远低于暂停价的负价格?
客户损失的处理方式: 许多客户反映,在交易暂停后,他们的账户余额被清零,甚至出现负值,被要求补足差额。这与他们最后交易时11美元的价格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爆仓”的机制: 在保证金交易中,当客户的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爆仓”机制,强制平仓以控制风险。但如果银行是在客户交易时段已经停止的情况下,以远低于其最后交易价格的价格强制结算,这是否符合爆仓的正常逻辑?
对客户的额外补偿或处理: 最终,中行采取了“到期后调整为0.01美元”的结算方案,并将部分客户的负价损失进行豁免。这本身也暗示了银行在操作或风险管理上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问题,或者是在事后为了平息事端而做出的调整。

三、各方观点与后续影响:

客户的观点: 大多数客户认为中国银行存在操作失误、信息披露不足、未能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并且在事件发生后未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处理。他们认为银行应该按照交易暂停时的价格或以其他更合理的方式进行结算,而不是按照远低于暂停价的负价格。
中国银行的解释(事后): 中国银行事后解释称,原油宝产品挂钩的是境外原油期货合约,由于国际油价出现史无前例的负值,在产品到期时,原油宝按照与客户的协议约定,以及境外期货交易所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他们也强调了风险提示的充分性。但客户普遍不接受这样的解释,认为银行在风险管理、交易执行和客户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监管部门的态度: 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并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规范。这一事件也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更加重视对结构性产品的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
市场影响: 该事件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冲击,也引发了对银行代客境外投资业务的审视。许多银行在事件后也对类似产品进行了调整或停止。

四、总结性分析:

中行原油宝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在价格已经极度下跌且交易被暂停的情况下,银行为何依据了一个更低且客户无法通过正常交易获得的价格进行结算,并且导致客户承担了远超其预期和可能承受能力的巨额亏损。

这次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在金融市场的极端表现,但也暴露了:

金融产品的复杂性与投资者教育的不足: 越是复杂的金融产品,越需要清晰易懂的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于期货市场(特别是负价格)的认知可能远不及金融机构。
银行在风险管理和交易执行中的责任: 在极端市场条件下,银行作为交易执行者和风险管理者,其操作的审慎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交易暂停的时机、结算依据的选择、对客户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都是银行需要承担的责任。
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有效性: 金融机构必须确保风险披露是真实、准确、完整且易于理解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形式要求。

最终,中国银行采取了折衷的结算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事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客户的考量。但整个事件的过程,无疑给金融市场上了深刻的一课,关于风险、关于责任、关于投资者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3号晚上,更新一点对于中行期货端交易细节的判断。

CME是有所谓的TAS结算指令的,我们抛去交易细节说结论,简单的来说这个TAS指令的作用,就是中行可以在盘中的任何时间,预先决定是否把交易价格锁定在夜里2点半的结算价。

好处当然很明显,中行对原油宝客户承诺的交割结算价格,是2点半CME交易所给出的结算价,而如果中行在期货端,通过TAS指令,提前就把自己的期货盘交割结算价格也定在2点半的价格,那么对于中行来说,理论上对客户就没有风险敞口了。因为净多头的客户按照结算价结算,无论客户在原油宝上盈亏多少钱,中行在CME交易所里都会产生一模一样的盈亏,从而这些盈利/亏损只好可以跟对客户那端互相抵消。

如果客户那边按照原油宝结算价大幅亏损了(即相当于原油宝端银行把客户的钱全掏自己兜里),那意味着中行在CME的期货端也会产生天量亏损,表面上来看中行这个期货端亏损,是可以通过对原油宝客户的盈利给抹平的。

但问题在于,客户那边真正产生的亏损,账上的现金是不够的,实际上是以负债欠款的形式倒欠银行钱,这样的话中行必须要把客户产生的欠款全部讨回,才能弥补自己在期货端的多头天量损失。

因此就发生了22号一早中行给全国客户发短信讨债,并威胁不还钱会上征信的行为。

而我文中讲的期货价格由正转负这种超出经验范畴的事件,也使得中行更进一步的无从选择,即使他在2点之前没有全部下单TAS成交,在黄金20分钟内,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和市场流动性,去处理为客户强平不强平的问题,最终也只好以TAS也好以市场价也好,结算在2点半价格,最终期货端大亏,客户那边要硬着头皮讨债(我判断多半结果是很多钱都讨不回来),最终这笔交易是要亏损的。

除非,除非,除非,中行做了一个骚操作,交易员硬着头皮把最低价顶过去了,20号晚上那个交易日根本就没把多头仓位平干净,留了很多多头仓位,等第二天价格涨上去了,那么中行理论上来说就赚大钱了。

但是我判断中行的交易员不太可能这么干,因为赚了钱是国家的,顶了风险是自己掉脑袋,犯不上。

所以我最终还是推测,中行真正的期货端相对应的仓位的平均成交价,应该还是在-37美元附近。

猜测中间的过程大概就是这样。


对于网上热议的为何20%保证金不强平的问题,中行在22号的公告明确的说了只要价格为正,那么无论跌到多少都不会强平穿仓。说明我对多头持仓的100%保证金规则下,只要价格为正,跌到多少都不会强平的理解正确,也正是由于中行不认为会出现价格负值带来的保证金不足,所以当晚凌晨2点08分价格突然由正转负之前都没有提前处置,之后价格转负并大跌的20分钟已经猝不及防。

对于另一种说法为什么工行建行都没遇到问题只有中行没跑掉,主要是因为中行提前就约定了在最后一个期货交易日的前一天做移仓,而多数银行提前约定的是更早的几天就要移仓。一般一个期货合约临近到期交易量会很小很难找到对手盘,因此多数这类持仓机构都会提前一周就移仓,中行一直以来这么规定移仓日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但是既然已经提前约定了,中行也不好随便改,随便提前几天移仓,否则就对客户违约了,会带来直接的违约责任,而且提前几天也不知道恰好这天会跌成这样。但无论如何,中行在这角度上合约设计的确实风险太大了。



以下是原回答:

看很多回答都浮于表面没深入内核,我作为专业投资顾问,深度解读一下原油宝的交易机制问题。


网上的解读多把关注重点放在了Z行没有提前移仓、以及Z行为何没有强平、没有在当晚22:00停止交易同步交割上,但这些说法其实没有触及到本质的问题,对于做市商交易机制和风控机制的深入理解,如果理解这些我们就能知道Z行为什么最终弄了一个如此银行与客户两败俱伤的结果。

首先说明,以下的解读均为我基于交易机制理解的场景判断,不代表客观发生的100%事实,这件事与我也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关。

实际上在这次的事件里,银行虽然理论上是可以把客户的仓位强行平掉的,但黄金时间窗口极为有限,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晚的时间线:

这是Z行原油宝05合约挂钩的WTI原油2005合约,在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2点-3点的分钟线图,一根k线代表1分钟的走势。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当时价格从正值历史性的开始跌破0转为负,是在北京时间凌晨2点08分产生的,接下来在仅仅20分钟的时间内,一直跌到了凌晨2点29分最低点-40.32美元。

说Z行为什么不给客户平仓啊,这种论调说起来容易,但遇到这种史无前例级别行情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首先短短的20分钟时间,价格一路向下没有反弹,剧烈下跌了居然40美元之多,要知道在前些天原油价格大跌后还维持在20美元附近,现在竟然在负值上最低点比20美元还多一倍。

我可以想象到,那天晚上Z行总行交易台上的交易员们一定是手足无措的,肯定跟部门领导电话不停,彻夜未眠。而交易部门在银行又未必有临场处置出乎意料大资金的权限,需要总行领导体系的支持,这种事情在夜里发生,确实来的太突然太猝不及防,冲击程度又太高了。

这20分钟,想必是这些交易员一生难忘的。

当然最难的是不明真相的原油宝客户,一觉醒来欠银行这么多钱,真是太惨了。

Z行现在出此下策,以当日价格最低点-40美元附近的-37.63价格去结算客户的仓位,恐怕也是因为交易员真正在期货市场上的平仓位置就在这附近而造成的。

这个事情如果说Z行作为做市商一点责任都没有,也是完全不合情理的,至少CME早几天就提示了期货价格可能跌成负值的预警,并在系统上做了调整设计,在这样的潜在交易机制上和重大临时风险变化来临之前,Z行是有可能提前对客户做一些预案去处理的,比如停牌、比如让客户在0元附近自愿结算等方法。

那么为什么原油宝这个产品,最终产生了这么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呢?我们来更深入的解读一下交易机制天生的问题。

首先,Z行原油宝跟其他银行的账户原油交易机制类似,都是挂钩于美国WTI期货(也有挂钩布油的这里就不细说了)市场的期货合约,跟银行的纸黄金之类的是不同的。

但是挂钩期货合约,不意味着这就是100%的期货合约,本质上而言这是一个做市商交易模式,也就是银行直接对客户提供连续交易报价,把风险承担在自己身上,客户在银行买入或卖出的钱,并没有直接打入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与外汇交易机制是非常类似的。跟期货和股票的代理交易方式则非常不同,期货和股票交易中,客户下单是直接被券商和期货公司拿到交易所中与全市场的其他投资者达成成交的,如果成交不了则客户交易挂单就失败了。但在账户原油这种做市商交易中,投资者是直接跟银行(作为做市商)成交的,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对赌行为,如果最终客户在持仓中赚了钱,那么做市商是要赔给客户相应的钱,同样如果客户持仓后赔钱了,那么赔掉的钱就是做市商赚到的钱。

这样看下来似乎觉得是个骗钱的买卖?其实也不是。常规情况下,合规的做市商们,会干这么两个操作来控制自己的风险:

1、在自己这里交易的全部客户,既有做多的,也有做空的,投资者相互之间是存在仓位对冲的,对于银行来说多出来真正的风险只有“净多/空风险敞口”。举个例子,在银行的全部做多的客户一共做多了10000桶原油,同时全部做空的客户一共做空了3000桶原油,那么其中有3000桶的风险就在银行内部互相对冲掉了。因为如果市场上涨,银行该赔给多头客户相应的钱了对吧,那么正好可以拿3000桶空头客户在上涨中赔掉的钱,来应对多头客户中其中的3000桶那部分。同样如果市场下跌,银行该赔给3000桶空头的钱,也可以拿多头客户其中3000桶亏掉的钱来应对。这3000桶的涨跌对于银行来说是0风险的。真正对于银行而言产生风险的是额外的7000桶没有对冲掉的多头仓位,如果市场上涨了,银行就要赔钱给客户。

2、那么银行如何规避自己的赔钱风险呢?这时候就要采取相对应的对冲手段。具体来说,在上面的例子里,原油价格上涨,银行是会给7000桶的净多头客户赔钱的对吧?那么银行就要做一个在上涨中赚钱的外部交易,来应对这个风险。怎么做呢?银行会去美国原油期货市场,相对应的买入7000桶多头合约,把自己的这个风险对冲掉,这样如果全球油价上涨,银行下单在美国期货市场的7000桶会赚钱,赚到的钱就可以拿来弥补自己对客户做市交易中需要赔的钱了。(多说一句,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是普遍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在做市交易中,银行的多头风险敞口,是要去外部市场做多来对冲的,有一些刚入门的投资者,认为任何的风险对冲,都是做多对应着同时做空,这是不对的。)

最近大家都知道,原油价格非常低,引发了好大一批之前不太懂的客户盲目的进入抄底,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在各银行的账户原油账户中,多头客户远远、远远、远远大于做空的客户,对于银行作为做市商来说,整个是一个巨大的多头敞口风险,需要去美国的原油期货市场上,下单非常大的期货交易多头持仓,才能对冲掉这个做市风险,直到银行的原油宝净多头客户把自己的原油宝仓位逐渐平掉以后,银行才能释放风险敞口,并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也平掉一些期货多头,避免期货比现货多反而带来额外风险。

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银行的多头客户为什么在价格一路下跌中,没有被银行强制平仓呢?

我们来看一下账户原油的保证金规定和追保强平规定。

大家如果做过银行账户原油的话就知道,银行在账户原油中是要求100%保证金的,也就是说你开仓的时候是不存在杠杆的,买10万块原油,你就得交10万块的钱,跟普通的期货杠杆交易买10万可以花2万保证金就交易了,是不一样的。

我的银行朋友跟我讲的时候还特意说了一句,只有做空才会因为亏损被追保强平,做多是不会被追保强平的。

因为银行的账户原油是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的。在做多的时候,你买10块钱的东西花10块钱,价格无论是跌到1块也好,涨到100块也好,你的名义市值和你的资产净值都是相等的,保证金率都是100%不会变的。但是如果你在10块钱做空了原油,支付了10块钱的保证金,那么如果原油价格涨到15块,你亏损5块钱,你的保证金账户就变为5块钱了,如果进一步价格涨到20,你的保证金就归0了,如果涨到40,你除了保证金10块亏光,甚至还要额外再亏20块钱。因此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就会在你的保证金亏损到0之前,就尽快的把你的仓位主动平掉,避免产生额外的穿仓,让客户欠银行钱的情况发生,否则银行就要自己承担损失了,向客户讨债是非常麻烦非常困难的。

既然这样的话,为何这次做多的客户还会存在保证金不足而追保或者强平呢?

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后恍然大悟。银行的交易部门在设计这个机制的时候,肯定是只考虑了做空上涨追保强平的风险,万万没有想到,原来期货还能跌到负值,客户的做多保证金也可能不足。

在100%保证金的交易机制下,如果价格跌成负的了,那确实保证金会跌破0,你想一下,如果10块钱买了原油,交了10块钱保证金,那么在价格跌到-5块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一共亏15块,这时候你一开始的10块钱保证金就不够了,因此产生了欠银行钱的情况。

而上面我们讲了,银行在前期由于大量客户抄底带来的整体净多头倾向,一定是在美国的期货市场大量开了多头单去对冲自己的风险的。

银行如果没有对原油价格跌为负值做预案的话,随着原油价格跌为负,大量的原油宝客户保证金也会产生跌为负从而穿仓的问题,同时银行前期在WTI期货多单也会产生巨额亏损。

如果银行想避免这样的亏损,能做的事只有一个:在客户的保证金为负的时候尽快把客户仓位平掉,同时把自己银行在WTI期货上的多单也平掉。

很多人都提到了Z行对于05合约在晚上10点就停止交易了,但为何取下半夜交割价,造成如此之大损失的问题,我们把一开始讲的当天的时间线再拉长看一下。

上面是WTI原油2005合约在当天晚上的5分钟线,每一根k线代表5分钟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划出的十字那个时间,也就是北京时间4月20日晚上10:00,当时的价格还是正的11美元多。按道理来说,交易停止时间和交割时间,是有可能不一致的,因为在原油宝这种产品的交易时段内,对于做市商而言多空仓位是不断变化的,自己的净风险敞口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情况下先让客户交易暂停,有了确定的风险敞口再去期货市场上把确定的对冲盘逐渐平仓这种交易设计也是不奇怪的。

我们上面讲过了,价格晚上10点在正值11块美元的时候,其实后面即使是跌到1美元,0.1美元,逻辑上来说,原油宝的客户都是100%充足保证金的,并不存在非要给客户强平的问题。

但问题是这一天赶上了日内极其离谱剧烈的史无前例的行情。价格在下半夜凌晨2点08分突然跌到负值,并在20分钟内跌到负40美元之多,无论原油宝客户的负保证金程度,还是Z行自己下在期货交易所的单(如果Z行真的对冲下了大量多单的话),都可能会遇到快速的保证金不足,且产生难以想象的天量亏损。这种情况下交易员手足无措去平仓在最低点,是很可能发生的结果。

再次说明,上面均为我基于交易机制理解的一种假设,我不是交易部门当事人,无法知道完全的真相。

我们昨天写的文章《如何看待原油期货跌到历史性负40美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点开链接)中就总结过,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典型价格周期特点有以下3个:

1、牛市熊市时间都特别长;

2、跨周期长期复合收益不高;

3、阶段性趋势波动非常强,牛市大涨熊市暴跌。

一言以蔽之,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特点就是一辆长期过山车,适合投机,不太适合长期投资。

如果要用大宗商品相应的现货、账户品种、期货、基金去进行投机的话,那也一定要对各个品种的规则和交易机制极为熟悉,才可能避免踩这种无谓的坑。

最后,我们新竹理财是专业的投顾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家庭资产管理服务,这些品种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但不会轻易给客户使用,就是因为太复杂了,一般的家庭追求自己的财务目标其实有更好的方法,感兴趣可以联系我们。


觉得好别忘了点赞哦!

====================

作者介绍:我是吴清扬,金融从业十年,曾在某上市银行北京分行负责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部门多年,带领几百人理财团队服务从上市公司百亿身家股东到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为主的高净值家庭,期间主导设计发行了十几家上市公司融资项目,以及各种知名私募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共计百亿,从银行离职后创立了北京帆贝投资,担任私募对冲基金经理主管投研工作,并创立了国内最早经营付费咨询服务的买方投顾品牌新竹理财,大幅改造了传统理财服务的投资逻辑和服务流程。对股票、债券、信托、衍生品、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投融资策略,具备很丰富的直接投资研究和产品设计经验,帮助过几百个高净值家庭进行全面、高层次的财富管理决策。

个人微信:xinzhutianping

个人内容公众号:天平大王砍投资

知识星球:天平大王

user avatar

简单看了下相关的话题:

最早的吹哨人出现在4月1日,可能还有更早的:

如何看待中国银行的原油宝? - 老玄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714

4月3日先后有两位答主发出了红色预警

如何看待中国银行的原油宝? - Edifier2018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714

如何看待中国银行的原油宝? - 小狐狸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714


不当韭菜,从用知乎,信知乎做起。

user avatar

原油宝这件事上,中行是个什么角色,我到现在都很疑惑。

是自己开盘做交易所。

还是拿用户的钱去买期货。

user avatar

多头都能爆仓,又见证历史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行原油宝4月20日22点的事件,确实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金融案例。其核心问题在于,交易在价格暴跌至负值之前停止,但最终的结算却依据了远低于停止价的负价格。 这引发了客户对中国银行操作合规性、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的广泛质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这个问题:一、事件的背景回顾: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行原油宝这件大事,特别是那些已经拿到补偿的客户,以及中国银行最终的处理结果。这事儿可不是小事,牵扯到不少投资者,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备受关注。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事件,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戏剧性。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国际油价在2020年4月20日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负.............
  • 回答
    中国银行近期就“原油宝”事件再次发声,表示将与客户“同舟共济”,这一表态承载着多重含义,也反映了银行在处理此类复杂危机时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量。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同舟共济”背后的含义与意图分析1. 安抚与稳定市场情绪: “同舟共济”首先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抚.............
  • 回答
    “中行回应原油宝巨亏:不还钱将纳入征信”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引起了轩然大波。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看到这个消息,心里是五味杂陈,有很多话想说。首先,这事儿最核心的点就是“巨亏”。原油宝这个产品,大家当初进去的时候,很多是被宣传的“低风险”、“高收益”给吸引的,或者是觉得原油价格涨涨跌跌,.............
  • 回答
    中国银行关于暂停追缴原油宝保证金欠款以及暂不纳入征信的回复,对于许多参与原油宝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喘息机会,也透露出事件发展的一些关键信号。首先,从“暂不追缴”这一点来看,这至少在短期内为那些面临巨额穿仓、无力偿还保证金欠款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原油宝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其挂钩的是负油价,.............
  • 回答
    关于2018年中国试图用人民币进口原油的传闻,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确实有着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背景和影响。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传闻的根源与背景:首先,这个传闻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紧密相关。 中国是全球.............
  • 回答
    九期一上市:895元一盒的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药,背后是希望与挑战终于,在中国原研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九期一(GV971)——正式敲开了上市的大门。这个承载着无数患者家庭期盼的名字,以每盒895元的价格进入了医保目录,这无疑是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一大里程碑。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希望与挑战交织的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这件事,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它背后牵扯到贸易战、经济博弈,还有挺多门道。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贸易战的大背景要理解这106项商品加征关税,就得先看看当时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记得那是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当时打着“美国优先.............
  • 回答
    关于美方在强制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后破门进入馆舍一事,这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将它置于当时特定的外交背景下,以及双方在相互行为上的反应和解释。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事情的起因。2020年7月2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给出的理由是中国驻休斯.............
  • 回答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发表了关于“全球疫情第二次发作已拉开序幕”的观点,这一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将其放在当前全球疫情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意味着什么。杨功焕的观点解读:杨功焕作为长期在一线研究和应对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她的判断具有一定.............
  • 回答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官推发布《原神》相关推文,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并非简单的“官推玩游戏”事件,而是折射出多层面的意义和解读。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 推文内容: 普遍报道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官方推特(X账号)发布了与热门游戏《原神》.............
  • 回答
    将中国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并将其原因归结为“原来的发达国家一直在获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这是一个带有强烈解读色彩的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内涵和合理性。首先,理解“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含义:这个说法并非官方或学术术语,更多地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表达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
  • 回答
    纽约时报对《原神》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游戏中的文化元素、商业策略以及对全球游戏产业的影响上。这一事件涉及文化敏感性、媒体偏见、游戏产业的国际竞争以及中国游戏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纽约时报的批评内容与背景纽约时报的报道通常以“文化敏感性”和“商业道德”为切入点,批评《.............
  • 回答
    最近,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原创游戏精品出版工程的通知》,这个消息在游戏行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怎么看待这个通知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这个通知本身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国家对原创游戏发展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并且决心要把它推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具体.............
  • 回答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的推特账号被封禁,而且据称推特方面并未明确告知具体违规原因,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而且其中涉及的缘由和影响都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像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在处理用户账号时,通常会有其内部的社区准则和使用条款。这些准则涵盖了仇恨言论、骚扰、虚假信息、垃圾邮件等等多.............
  • 回答
    中国现存 KTV 企业数量锐减,不到七年前的一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交织的结果。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说:一、消费习惯与娱乐方式的巨大变迁: 年轻一代的口味变化是关键。 KTV 曾经是年轻人社交、聚会、释放压力最主.............
  • 回答
    2020年7月29日,中兴通讯原高级副总裁曾学忠正式加入小米集团,担任小米手机部总裁,这个消息在当时绝对是科技圈里的一件大事。为什么说它重要?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关键点,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战略思考,以及对人才梯队的建设。首先,曾学忠的履历和背景,这绝对是信息的核心。曾学忠可不是个普通的技.............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关于中国工程师破解苹果 M1 芯片,实现内存和硬盘升级的传闻,如果属实,那绝对是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要理解这其中的原理,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深挖。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 M1 芯片的“特殊性”。M1 芯片,以及后续的 M2、M3 系列,它们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SoC”(.............
  • 回答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关于布查平民死亡事件的表态,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立场。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法原则来看,这个表态并不意外。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历来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同时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
  • 回答
    关于新浪微博用户 @土摩托 的那句“中国围棋被阿尔法狗灭了,中国原装的还剩什么?”,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触及了几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对于“原创性”、“民族自信”以及“技术冲击”的一些复杂心态。首先,我们得理解 @土摩托 在这句话里的“灭了”是什么意思。它绝对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摧毁。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