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其实很大程度上根本不是能力策略问题,而是他没有想到,在诸葛亮军中,假节之权是真会砍到二千石以上的高官的。
《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 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汉朝由于很多边境地区还没有消化,需要太守率领地方郡兵作战(一般是打蛮族,有时防守匈奴),所以一直以来汉制赋予了郡太守很高的地位和权威,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
太守不仅工资高居第四档(万石是三公待遇,中二千石相当于九卿),而且享有一些特权,比如说即便是有假节钺大权的重要将领,平时也不能没事就将二千石(太守)以上的官员处死,一般只有皇帝才能拍板斩杀太守这样级别的官员。但如果是在军队中就不一样了,如果该人违反军令造成严重后果,则无论官职、将军位大小,理论上都可以被有假节之权的主帅处斩,毕竟任何军队,都需要树立主帅的绝对权威。
诸葛亮给自己的符节就是假节,因为他长期呆在北伐军中,只需要军令如山就足够了。但是马谡很可能对这点没有清醒认识。
要知道,刚进益州时,马谡就是成都令(首都市长),之后又在刘备时期就被任为越嶲太守。换句话说他早在刘备时期就是二千石了,刘备死后,他就成了两朝元老,又备受诸葛亮器重,此时待遇应该是只高不低。
所以,马谡哪来的底气违抗军令,很可能就是想当然的认为,就算自己违令行事,以他的资历地位,刑不上大夫,诸葛亮应该也不会真拿他怎么样。但他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是真的执法如山,甚至不惜先砍自己和刘备的亲信,当然他还有一道免死金牌是自己还是马良的烈属(刘备与马良的关系和信赖程度就不用多说了),蒋琬等人也拼命为他求情,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诸葛亮严正军法的决心。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按照马谡本传记载,诸葛亮是先把马谡判处了死刑,扔进了监狱,可能是等刘禅签字批准再处斩,结果处决尚未执行,马谡就已经死在牢里(汉朝的监狱条件相当差),如果说这样的话,考虑到马谡的身份倒也比较合理。结果,汉军全军震悚,十万之众为之垂涕,除李严之外再没人敢把诸葛亮的军令不当回事了。
街亭之战后,另一位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前太守)向朗对马谡战败后逃亡之事知情不举,被诸葛亮直接免官,毕竟他没违抗军令,但可以说也是按最重的指标处理了。陈寿说:诸葛亮“刑政虽峻而无怨者”,确实不是随便说说的。
所以,要想穿越或者改变历史,设法让这个马谡明白一件事就行了,在诸葛亮军中违抗当道扎营是真要杀头的(另两个支持了舍水上山的副将,据说也都是正牌的将军,也都当场被砍)。
很简单,当个善良的牌位,拿出丞相方案交给老兵油子王平同志执行。
优点嘛,大概率不会输,即便输了也是相爷的锅,捎带相爷也勇于背锅,自然脑壳无忧。
此中要害,便在于学会闭嘴,压抑住微操冲动,绝对不要自作聪明。
马谡同志再不济,也是在南中这种蛮夷之地当过太守带过兵的主儿,末了还因为瞎指挥坏了菜,何况一个实战经验为零的菜鸟?知道个大概齐方向有啥用,懂什么排兵布阵,调度指挥,知道负粮几何,弩射几步?连纸上谈兵的资格都欠奉,敢笑校长不丈夫?
因此,老老实实做好吉祥物的本份,在威望不足的王平同志需要支持时果断站台,易言之,学学《三国演义》中孔明出山后的刘皇叔即可。
有分教:背锅有丞相,送死数王兄。参军帐中坐,尽收摘桃功。
斗殿御批:你也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