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宝玉那么爱林黛玉,为什么还去招惹金钏儿,为什么在金钏儿被责备时不帮她说话?

回答
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宝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确是《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之一。宝玉对黛玉的爱毋庸置疑,那是他对世间一切美好与真挚的向往,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然而,他去招惹金钏儿,以及在金钏儿受责备时袖手旁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宝玉性格本身的局限,也有那个时代环境的压迫。

首先,我们得明白宝玉这个人,他身上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博爱”和“泛情”。这种“博爱”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男女之情,而是他对一切美好的、有灵性的生命都抱有天然的怜惜和欣赏。在他眼中,无论是黛玉的才情孤高,还是晴雯的泼辣伶俐,亦或是金钏儿的柔顺温存,她们都闪耀着各自独特的光彩。他对金钏儿的“招惹”,与其说是出于男女之爱,不如说是他一贯的“不拘礼数”,他与身边丫鬟们打趣、玩笑,甚至一些亲昵的举动,在他看来是“平常事”,是他展现自己“情不情”的方式。他觉得和金钏儿“说笑玩耍”并无大碍,是丫鬟们也习惯了的,甚至是彼此间的一种慰藉。

其次,宝玉对金钏儿的“招惹”也暗含着他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在他看来,等级森严的尊卑之别,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是多么的无情。他愿意与丫鬟们平等相待,甚至将她们视为朋友,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金钏儿的死,对他来说,更是加剧了他对这种不公的认识。他曾对金钏儿说“我就是你”,这其中有同情,有怜惜,更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意味,认为她和自己一样,都是受压迫的生命。

然而,正是这种“博爱”和“泛情”,也成了宝玉性格中最大的弱点。他无法真正理解,他看似无伤大雅的玩笑,在那个等级森严、人心险恶的贾府,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危险。当他与金钏儿玩笑时,他沉浸在自己的“情意”之中,没有考虑到金钏儿作为一个卑微的丫鬟,她承受不起他这种“情意”所带来的后果。他没有意识到,他的一句无心之语,一个无意之举,对于金钏儿而言,可能是多么大的“冒犯”,甚至会是灭顶之灾。

至于金钏儿被责备时,宝玉为什么不帮她说话,这又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宝玉的胆怯和懦弱。虽然宝玉对黛玉的爱是炽热的,但他的性格中有着天生的怯懦。面对长辈,尤其是王夫人、邢夫人这样的长辈,他始终是那个被呵护着的少爷,他懂得依附,也懂得畏惧。当金钏儿因为“勾引”宝玉而被王夫人当众训斥,甚至要赶出去时,宝玉虽然心中不忍,但他却被恐惧压制了。他明白,在这种场合,他作为晚辈,是无法与长辈抗衡的,一旦他出言维护,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将自己也卷入是非之中,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连累到金钏儿。

二是宝玉的无力感。金钏儿的事情,归根到底,是封建大家族里,主子对奴才的绝对支配权问题。宝玉深知这一点,他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可以和金钏儿说笑,可以给她一点点的“尊重”和“情感上的补偿”,但当这种“补偿”触犯了家族的规则和秩序时,他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有心无力。他无法真正为金钏儿挡下这飞来横祸,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个体制的一部分,他的反抗只能是内心深处的呐喊,而无法化为实际的行动。

三是宝玉对黛玉的情感“纯粹性”的维护。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宝玉对黛玉的爱,是一种对精神高度契合的追求。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感情世界被这些杂乱的“俗事”所玷污。金钏儿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玷污”,一种让他感到尴尬和不安的“烦扰”。他或许下意识地想要将自己与这种“肮脏”的现实隔离开,将对黛玉的情感保持在一种纯粹、理想化的状态。他宁愿将对金钏儿的同情和怜惜,转化为内疚和忏悔,而不是直接去对抗家族的权威。

而且,在宝玉看来,金钏儿被赶走,他日后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弥补,比如给钱,或者想办法让她有个好的归宿。但王夫人当时盛怒之下,他知道自己插话只会惹恼王夫人,更糟的是,一旦被王夫人认为他“看上了”金钏儿,反而会给金钏儿招来更大的麻烦。他只能选择沉默,将这份歉疚和悲伤埋在心底。

所以,宝玉之所以会“招惹”金钏儿,是出于他天性中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礼教的反抗,但当金钏儿真的惹上麻烦时,他又因为自身性格的懦弱、环境的无力以及对理想感情的维护,选择了袖手旁观。这恰恰展现了宝玉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悲剧性——他有着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情感,却又被时代和社会所束缚,无法真正实现他的“情不情”,反而因此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宝玉是看到人就去撩的啊。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出贾宝玉只爱林黛玉的。

来来来,这个是我没写完的,贾宝玉的行为集合。看完再说宝玉有多么爱林黛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宝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确是《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之一。宝玉对黛玉的爱毋庸置疑,那是他对世间一切美好与真挚的向往,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然而,他去招惹金钏儿,以及在金钏儿受责备时袖手旁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宝玉性格本身的局限,也有那个时代环境的压迫。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情节。很多人会觉得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甚至有些冷漠。但如果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与其说是“冷漠”,不如说是“有保留”,而这种保留,源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家族前途的考虑,以及对黛玉自身状况的无奈。我们得先回到.............
  • 回答
    说到这事儿,确实让人有些琢磨。贾母那是出了名的疼林丫头,从林丫头进荣国府起,就跟亲孙女似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比旁人强? 宝玉跟前的丫头们,待遇也比不上林丫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到了冬天,一溜烟儿地给了宝琴披风,林丫头这边反倒是没动静了。这事儿吧,得拆开了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贾母疼林.............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遐想的命题!如果宝玉同时娶了林黛玉和晴雯/袭人,这四个人,不,应该说这五个人(因为宝玉本人也是情节的关键一环),其命运的齿轮将以何种方式转动,谁也无法准确预料。但基于原著的性格设定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一些可能的走向,这注定是一幅比原著更加复杂、更加撕裂的画卷。首先,婚配本.............
  • 回答
    贾樟柯之所以如此钟爱启用他的妻子赵涛出演自己的电影,这其中既有艺术上的考量,也饱含着深厚的个人情感和生活默契。这绝非偶然,而是经过了时间沉淀、互相理解和艺术追求的自然结果。首先,艺术上的契合与创作的默契是核心驱动力。 贾樟柯的电影,尤其是他早期和中期的一些作品,很大程度上都在描绘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普通.............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政为何对贾宝玉下那么重的手,得先理清楚这事儿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贾政当时的心境。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积攒了太多“怨气”和“期望”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贾宝玉这个人说起。这孩子,怎么说呢?从小就跟别人家孩子不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到了年纪,学文习武,想着将来光宗耀祖,金榜题名,这才是正.............
  • 回答
    谈及《红楼梦》中的贾琏,其“好色”的名声在外,但要说他对黛玉不动心,这恐怕得细细斟酌一番,甚至可以说,其中自有微妙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贾琏的“好色”等同于见到任何姿色过人的女性都毫无原则地扑上去。他的好色,更多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和对情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也并非没有门槛,或者说,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 回答
    贾府,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绘得如同天上人间的贵族家庭,其恢弘的宅邸、奢靡的生活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无不令人咂舌。而在这庞大帝国背后,支撑起这一切运转的,便是数量庞大、分工细致的佣人队伍。那么,贾府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佣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配置究竟是出于何种必要?让我们剥开层层繁华,细.............
  • 回答
    王熙凤对宝玉的预备妾袭人客气,对赵姨娘刻薄,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她作为一个精明世故、深谙人情世故的管家奶奶,在维护自身地位、处理家族事务以及对不同人关系的微妙权衡。这并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掺杂了利益、地位、对未来的考量以及个人情绪的复杂表现。咱们先从袭人说起。袭人是什么身份?她是宝玉的“.............
  • 回答
    荣国府的覆灭,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是封建制度下无数家族走向衰亡的缩影。但如果命运之轮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上稍作偏转,比如,在抄家之前,荣国府真的出了一个状元——不论是贾琏、贾宝玉,还是那个常常被忽略的贾环——那贾家的命运又会如何?这个假设性的场景,可以勾勒出一番截然不同的图景,也更能让人体会命运的无常与.............
  • 回答
    论及《红楼梦》中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态度,与贾母对贾宝玉的呵护备至相比,确实显得冷淡许多。这其中缘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而是错综复杂,涉及家族的现实考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贾府内部微妙的权力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兰是谁。贾兰是贾珠与李纨的儿子,而贾珠是王夫人唯一的嫡出长子。从血缘上讲,贾兰是王夫.............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与贾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确实是书中一个引人遐思的篇章。袭人初次与宝玉发生“那事”,书中描述的场景是宝玉睡着了,袭人觉得他“身上像火炭似的”,然后便发生了“人事”。袭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自己如今除了老太太之外,也只有这一个主子了,……虽然是主子,但终究是男人,此事体也 ought.............
  • 回答
    要说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搭救那些落难的亲眷,这事儿得分开细细道来。毕竟,李纨这个人,跟贾府里其他那些个精明强干、心思活络的姑娘们不一样。她一直以来,就是那种“槁木死灰”似的人物,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贾兰身上,除此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别的追求了。当初她嫁进贾府,虽说是钟鸣鼎食之家,但她自己生的早,又体.............
  • 回答
    在《红楼梦》的金鸳鸯断发一节中,贾母对王夫人表现出的不满和怪罪,并非是单纯的“偏心”或者“不理解”,而是源于她对金鸳鸯这个丫鬟的特殊情分,以及王夫人处理这件事时所展露出的那种刻板、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态度。这其中蕴含着贾母对王夫人性格深处的失望。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金鸳鸯.............
  • 回答
    贾诩,字文和,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谋士。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贾诩被描绘成一个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军师,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屡次化险为夷。那么,在真实的史书中,贾诩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呢?他是否真的如演义中所描绘的那般眼光深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梳理史书对.............
  • 回答
    贾珍在宁国府设夜宴,席间忽然听到墙下有人长叹,这声长叹,细细品味,背后藏着几重可能性,且都与这宁国府的阴暗潮湿,以及其中人物的心事息息相关。第一种可能性:晴雯的阴魂不散。说起这宁国府的夜宴,怎能少了那在背后搅弄风云的人物?晴雯虽已逝,但她的冤屈,她的风骨,她的不甘,都仿佛化作一股怨气,萦绕在这府邸的.............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贾家,说起来也是个簪缨世家,论理,同宗同族的,到了艰难的时候,理当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可您瞧,同样是贾家的子孙,贾芸去找王熙凤求帮的时候,怎么就显得那么孤零零,没人搭把手呢?这事儿,细究起来,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几个道道,值得咱们掰开了说说。首先得说,贾府这大家子,虽然表面上.............
  • 回答
    《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在看到妈妈(李焕英)还不会在补丁上绣花的时候突然崩溃,这个场景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影片最核心的情感——弥补遗憾和理解母亲。这个崩溃点并非仅仅是因为“不会绣花”这个动作本身,而是这一系列观察和联想所引爆的巨大情感冲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解析:1. 跨越时空的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
  • 回答
    若林黛玉能以初进贾府时的那份小心谨慎走完一生,她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但绝不会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凄婉结局。这其中的变化,如同春风拂过静湖,漾开层层涟漪,影响着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初入贾府的黛玉,就像一株刚从江南水乡移植到北地园林的名贵花卉,她对周遭的一切都带着审慎的目光。那时的她,虽然聪慧过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