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探春如果是个男的 真的能像她说的一样 走出去立一番事业吗?在那个年代,男人立一番事业也不容易吧?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

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有远见,又有魄力。想想她在玫瑰花开得最盛的时候,组织了海棠诗社,又是诗会又是填词,把一群闺阁女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出口成章,文采飞扬,这本身就需要不一般的组织能力和艺术修养。更别提后来抄检大观园,她能审时度势,在混乱中保持清醒,提出“事不干己,何须避忌”的道理,将丫鬟们一一安抚,甚至能跟王夫人顶嘴,有理有节,这可是个能扛事儿的人。

她说“我有志于出家”,这句话真不是随口说说。她的理想是“做个王熙凤”,但王熙凤是什么样的人?是个精明强干,能独当一面,管理家务的大管家。探春有这个潜质,她能看透贾府内部的衰败,也能感受到自己“庶出”的身份带来的束缚。如果她是男儿身,她绝对不会甘心一辈子只待在侯门里,做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她肯定会想方设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拥有的资源,去外面闯荡一番。

那么,在那个年代,男人立一番事业,真的就那么容易吗?可不是。虽然名义上男女有别,男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去做生意、考功名、从军,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一点也不小。

第一,出身很重要,但也不是万能的。 贾府虽然是国公府,但已经是“日暮途穷”了。探春作为庶子,虽然有爵位,但继承权和实际权力肯定不如嫡出的兄弟。如果她是男儿,他依然会继承一个正在衰败的家族产业。他需要面对的是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在一个已经不再兴旺的基业上重新振作。而且,虽然有“庶出”的标签,但在那个时代,男子的庶出身份,比起女子来,还是要好很多,至少有科举或者经商的机会。

第二,当时的社会环境,竞争异常激烈。 别看探春有才华,但那个时代能文能武、有胆有识的男人多了去了。考科举,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需要扎实的功底,还得有运气。从商,更是要人脉、资金、眼光缺一不可。而且,那时候的商业竞争,不比现在温和。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是常态,普通人想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难度系数非常高。

第三,探春的“才能”是否能直接转化为男性的“事业能力”? 探春的才能体现在管理、组织、人情世故和一定的文学修养上。这些能力在管理一个大家庭或者一个小型商业集团时,确实非常有帮助。她心思细腻,懂得如何收服人心,如何调动资源。但是,如果要去沙场征战,或者去做一项需要大量体力、冒险精神的生意,比如远洋贸易,她是否能适应呢?咱们不敢断言。

第四,她能有多大的“起点”和“助力”? 如果她是男儿,她或许会继承一部分贾府的家产,但肯定比不上嫡出的兄弟。她没有那种“自然而然”就能获得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她需要自己去争取。她会去找谁帮忙?是贾政吗?贾政虽然有官职,但他本人就是个“迂腐”的人,未必能给探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史湘云的叔叔倒是从军,但那是史湘云的亲戚。探春在贾府,虽然受宠,但毕竟不是亲生父母,她的“助力”能有多大,是个未知数。

但是,咱们也不能小看探春。 如果她是男儿,她身上那种“不甘于人后”的精神,那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韧劲,会让她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她可能会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经商: 凭借她的精明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她可能会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她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管理下属,如何规避风险。也许她不会是那种大起大落的冒险家,而是那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经营者。她可能会从小生意做起,凭借诚信和能力,慢慢积累财富和声誉。
从政(或者类似官场运作): 探春对人心的把握非常准,懂得如何在权力场中周旋。如果她能有幸得到某个有权势的人赏识,或者在某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管理才能,她也有可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哪怕是从一个小官做起,一步步往上爬。她不会像她父亲贾赦那样贪婪无度,也不会像她二哥哥贾琏那样放浪形骸,她会更有目标性。

总的来说,探春如果是个男的,她完全有“走出立一番事业”的潜力。她具备了许多成功人士所需要的素质。但是,这个“容易”与否,得看她具体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抓住什么样的机会,以及她能否在当时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将自己的才能真正转化为男性的事业资本。

毕竟,即便放到现代社会,一个有才华的男人,如果没有好的平台和机遇,也未必能轻易成功。更何况是那个讲究门第、人情和各种潜规则的封建社会。探春很可能不会像她自己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她会遇到很多阻碍,甚至可能要付出比她想象中更多的努力。但如果她真的想做,她也绝对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她会像她在海棠诗社里展现的那样,在压力下开出最灿烂的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可以,那个时代贵族公子要立事业比一般人容易多了。

而且探春的才华,和宝黛也是可以拼一拼的,至少比宝玉强多了。

别的不说,探春要是男的,至少可以把贾环扳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探春管家时,搭档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贾府的管理格局确实会发生一些微妙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变化。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两位姑娘各自的性情、能力,以及她们与探春合作的可能性。首先,咱们得明确,探春“玫瑰花”式的性情,她有自己的抱负,有魄力,有管理才能,这一点毋庸置.............
  • 回答
    薛宝钗和贾元春一同成为皇妃,这在《红楼梦》的原有叙事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如果”。如果历史的车轮驶向了这条岔路,那么红楼一梦的基调,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命运的交织,从金玉良缘到金殿并裎原著中,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早早被定下了“金玉良缘”。然而,这桩婚事在她的心中,似乎只是.............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邢岫烟和贾迎春,这两位《红楼梦》中的女子,乍看之下似乎有些疏离,但细细品味,她们的性格中却有着令人玩味之处的相似。而作者曹雪芹对她们的态度,也带着一种深切的同情,但又各有侧重,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先来说说她们性格上的相似之处。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她们都性情温顺,不喜争执。邢岫烟,作为邢夫人的侄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评判《红楼梦》里这几位女性谁的情商最高,确实得好好说道说道。在我看来,她们各有千秋,但如果要选出那个最能游刃有余、洞悉人情世故的,我可能会把“情商最高”这个帽子,悄悄地给到 王熙凤。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贾母:这位老祖宗的情商,那是一种“定海神针”式的高。她活得够长,阅历够丰富,对.............
  • 回答
    红楼梦中,探春和贾环同为赵姨娘所生,然而两人在荣国府的待遇却天差地别,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探春身上的闪光点以及贾环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再加上贾府内部复杂的权力结构和人情世故,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首先,我们得从探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说起。 .............
  • 回答
    这两种情况确实是截然不同的,原因在于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阶层、权力关系以及小说中设定的背景和人物性格。我们先来聊聊《甄嬛传》里甄嬛和玉娆。甄嬛与玉娆能拒绝皇上: 个人魅力与特殊地位: 甄嬛,即便一开始是带着“替身”身份入宫,她凭借绝顶的容貌、过人的才情以及对皇上情感的拿捏,一度获得了皇上的专宠。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感知能力以及贾母在衰败预感上的缺位。要详细解释为何秦可卿和探春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而贾母却似乎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秦可卿:超越尘俗的敏感与超前预知秦可卿的预知能力是《红楼梦》中最为神秘和令人惊叹的,她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几.............
  • 回答
    在《红楼梦》的璀璨篇章中,贾元春省亲点戏的桥段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她将大观园中原名“红香绿玉”的景观改名为“怡红快绿”,看似是随口一说,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心思与精妙的寓意,细究起来,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量十足,足以让人品味再三。首先,我们得从“红香绿玉”这个原名说起。这个名字很直观地描绘了景致的特点.............
  • 回答
    说到贾迎春,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恐怕都是她那“中山狼,得不偿失”的命运,还有她那懦弱怕事、逆来顺受的性格。确实,在那些鲜活得仿佛就在眼前的大观园女儿们中,迎春似乎总是不那么显眼,甚至带着点晦暗的色彩。但如果我们仔细拨开她身上那层灰蒙蒙的薄雾,会发现这位“二姑娘”身上,也并非全无闪光点,只是这些优点,.............
  • 回答
    要说贾元春到底多少岁,这可真是个让不少红迷都挠头的问题。因为在《红楼梦》里,曹雪芹老爷子并没有给元春一个确切的生辰,就像很多书中人物的年龄一样,是模糊处理的。但咱们可以根据书里的一些蛛丝马迹,推敲一下她大致的年龄范围。首先,咱们得知道元春是贾府的“凤藻宫尚书”,也就是进了宫当了妃子。这进宫当妃子,可.............
  • 回答
    贾元春,作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首,她的人生轨迹,从显赫的荣国府大小姐,到后宫的德妃,再到最终的寂寥而逝,充满了令人唏嘘的色彩。我们常常听到说她不快乐,但具体为何,却需要细细品味书中的蛛丝马迹,才能理解其中缘由。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便是失去了自由,身不由己的宫廷生活。元春并不是主动选择了入宫,她.............
  • 回答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众姐妹各作一诗,并亲笔御笔题写在各景致的匾额上。在众多姐妹的诗作中,元春独独盛赞贾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为“最好”,这其中缘由,细品之下,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从诗歌本身的意境与情感来看,《杏帘在望》之所以能打动元春,在于它准确地捕捉并升华了元春省.............
  • 回答
    《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选择在晚上,这事儿说来可就复杂了,绝非仅仅是“灯红酒绿”那点表面的热闹。咱们细细掰扯掰扯,这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得从元春的身份说起。她不是个普通的回娘家省亲的姑娘,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这“省亲”二字,在皇宫里头,可不是一家人吃顿饭那么简单。更像是皇家的一次“巡视”,一次“.............
  • 回答
    关于元春为何选择宝钗作为宝玉的“弟媳”,或者说,更准确地说,是为何在小说情境中,宝钗最终能嫁给宝玉,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贾府这个大家族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存逻辑和家族利益考量。元春作为贾府的女儿,被选入宫中成为贵妃,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紧密相连。在她看来,家族的未来,尤其是宝玉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 回答
    贾母对迎春的悲剧“视若无睹”,这恐怕是《红楼梦》中一个让许多读者感到心痛和不解的之处。毕竟,她对宝玉的疼爱众所周知,对黛玉也颇为怜惜,怎么到了自己的亲孙女迎春这里,就显得如此冷漠呢?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单一个“不善良”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到当时整个的社会背景、贾府的家族.............
  • 回答
    贾樟柯确实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实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你提到的“拍不过审、不能公映的电影”,实际上是指他的早期一些作品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遇到了审查和发行方面的困难。然而,他之所以能“混得不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中国电影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动机、导演的个人追求以及电影产业的运作方式。要详细地回答“贾樟柯、张艺谋拍的很多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为了得奖?”,我们需要分别从两位导演的风格、作品主题、电影行业的现实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得奖”的理解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网络流行语诞生于2009年,算一算,至今已是14年了,而不是十年。不过,你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这14年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变化:一、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主导地位: 从PC到手机的转移: 2009年,“贾君鹏”流行时,PC互联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