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元春到底多少岁?

回答
要说贾元春到底多少岁,这可真是个让不少红迷都挠头的问题。因为在《红楼梦》里,曹雪芹老爷子并没有给元春一个确切的生辰,就像很多书中人物的年龄一样,是模糊处理的。但咱们可以根据书里的一些蛛丝马迹,推敲一下她大致的年龄范围。

首先,咱们得知道元春是贾府的“凤藻宫尚书”,也就是进了宫当了妃子。这进宫当妃子,可不是随便什么年纪都可以的。通常来说,古代选秀,尤其是能当上皇妃的,年纪都不会太小。至少得过了豆蔻年华,有点稳重得体才行。

书里有一处很关键的线索,是关于元春省亲的。那次省亲是元春成为皇妃后的第一次回娘家。为了迎接她,贾府倾尽全力,盖了那个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大家想想,一个女儿能当上皇妃,这是多大的荣耀,贾府上下自然是喜气洋洋,也是花费巨大。这次省亲是在元春省亲的那一年,具体年份作者没说,但总的来说,是发生在贾宝玉大概十四五岁的时候。

为什么说宝玉十四五岁呢?书里有写,元春省亲时,宝玉是“衔玉而诞”的那位,当时他还是个孩子,还没开始读书应考。后来在秦可卿的丧事上,宝玉才过了“幼学之年”,这通常指的是十五岁。而元春省亲,明显是在宝玉“幼学之年”之前,或者刚满幼学之年的时候。

所以,如果元春省亲时,宝玉大概是十四五岁,那么元春的年纪肯定是要比宝玉大的。而且,当了皇妃,年纪自然不能太小。按常理推断,元春在省亲时,年纪应该在“待字闺中”的后期,或者已经过了出嫁的年纪了。

咱们再往前推一推。元春在省亲后,虽然风光无限,但她毕竟是离开了父母家,住在深宫里。在书中,她再次出现,是贾府接到了元春晋封贵妃的圣旨。这个晋封,发生在元春省亲之后一段时间,具体多久也未明确说明,但也不是立刻就晋封的。

而元春在书中的形象,每次出现,都是雍容华贵,虽然年少得志,但也有着深宫的寂寞和愁苦。她会因为看到家族的荣耀而高兴,也会因为自己的身不由己而感伤。这些情绪,加上她“掌权”,意味着她不可能是个小姑娘。

如果我们按照宝玉大约十五岁左右是元春省亲的年龄来估算,那么元春在省亲时,就算是最年轻的,也应该至少十五六岁。如果她省亲时已经过了出嫁的年纪,比如十七八岁,那也说得过去。

那么,在元春省亲后的几年,贾府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元春也在书中早早去世了,是在元宵节,也就是书中的“寒冬腊月”。当时贾府已经为她庆寿,而且她已是贵妃。贵妃这个地位,通常是需要一定的资历和时间的。所以,元春在书中去世时,年龄绝对不会是二十岁出头那种少年模样。

如果硬要给个范围,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元春在省亲时大概在十八九岁左右,这既符合进宫选秀的年纪,也符合成为皇妃的可能。而她在书中去世时,年龄应该是在二十五六岁左右。这个年龄,既能解释她位高权重,也能解释她身体的衰弱(虽然书中写的是“病已膏肓”,具体病因不明,但结合古代的医疗水平,如果年纪太小,也不至于如此)。

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因为作者没有明说。但结合她进宫的身份、省亲时的表现、以及书中对她去世的描述,这个年龄范围是比较合理的。毕竟,她身上承载着贾府的希望,也承受着深宫的压力,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曹雪芹老爷子让她以一个相对成熟却又过早凋零的形象出现,也颇有深意。

所以,与其纠结于一个精确的数字,不如说元春的年龄,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她年轻而又早逝,就像贾府的繁华,虽然烜赫一时,但最终也逃不过衰败的命运。她的年龄,藏在文字的缝隙里,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红楼里面不是说她比宝玉打个一两岁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贾元春到底多少岁,这可真是个让不少红迷都挠头的问题。因为在《红楼梦》里,曹雪芹老爷子并没有给元春一个确切的生辰,就像很多书中人物的年龄一样,是模糊处理的。但咱们可以根据书里的一些蛛丝马迹,推敲一下她大致的年龄范围。首先,咱们得知道元春是贾府的“凤藻宫尚书”,也就是进了宫当了妃子。这进宫当妃子,可.............
  • 回答
    关于贾宝玉是不是女娲补天的石头这件事,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小事,里面可大有说道呢!咱们得一件件给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说,在《红楼梦》这本奇书里,作者曹雪芹确实给贾宝玉安排了一个“神话”的出身,这个出身,就跟女娲补天的事儿扯上了边。书里说,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嘴里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通灵宝玉”,这可不是一.............
  • 回答
    元春的死,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其隐晦而又引人深思的谜团。曹雪芹并没有像写晴雯那样,直接描绘一个血淋淋的死亡场景,而是通过贾家抄检后的一系列微妙变化,以及对元春命运的旁敲侧击,让读者自行揣摩。因此,关于元春的死因,众说纷纭,但最主流、也最符合书中伏笔的说法,是她因难产而死,而背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凶.............
  • 回答
    贾珠的死,在《红楼梦》中确实是个谜团,曹雪芹并没有直接点明他具体的死因,而是通过一些旁敲侧击的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二。想要详细地捋顺,咱们得一点点地从书中挖出来的蛛丝马迹拼凑起来。首先,咱们得知道,贾珠是贾府嫡出的长子,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宝贝疙瘩。他年纪轻轻,却已经娶了李纨,并且有了个儿子叫贾兰。按.............
  • 回答
    曹丕对贾诩,那是一种复杂而又带着几分别扭的感情,绝非简单的君臣之礼所能概括。要详细说道,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曹丕对贾诩是敬畏的。这种敬畏源于贾诩那深不可测的智谋和近乎妖异的预见性。曹丕虽是曹操之子,继承了魏王之位,但他内心深处清楚,自己与父亲在政治手腕和军事谋略上仍有差距。而贾诩,.............
  • 回答
    关于王熙凤和贾蓉之间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以及焦大口中的“养小叔子”是否指代他们二人,这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有争议且引人遐思的疑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原著的细节、人物性格以及焦大那句惊世骇俗的控诉来进行层层剖析。焦大醉骂与“养小叔子”之谜首先,我们必须回到焦大醉骂的那个场景,这几乎是所.............
  • 回答
    贾政,这位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父亲形象,他的仕途之路,与其说是一段辉煌的功绩,不如说更像是一幅描绘着世家子弟在官场中艰难维系、步步为营的画卷。这幅画卷,细品之下,不乏几许无奈与沉重。首先得说明,贾政并非那种天生资质异禀、一飞冲天的科举天才,也不是像他那异母兄弟贾赦那样,靠着爵位和祖荫一路平.............
  • 回答
    要说贾母心里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孙媳妇”,这事儿真不好一概而论,因为贾母的心思呀,比那太液池里的水还深。她疼孙子们是真疼,但对孙媳妇的要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得看具体是哪个孙子,以及当时的情境。咱们先说说贾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荣国府的定海神针,见过多少风浪,也享过多少荣华。她骨子里是传统的,讲究规.............
  • 回答
    关于贾志新同志的真爱究竟是小晴表妹还是艳红,这恐怕是许多观众在观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时都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细致地梳理一下贾志新在这两位女性身上的情感投入、她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最终的结局所暗示的指向。首先,我们看看小晴表妹。小晴是那种典型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姑娘.............
  • 回答
    抛开宿命论的视角,贾家的败落并非源于单一的决定性因素,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长期过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层层累积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其败落的根本原因:一、内部根基的腐朽与结构性缺陷:1. 过度的奢靡与消费主义文化: 铺张浪费的家风: 贾家作为钟鸣鼎食之家,历代积累了巨.............
  • 回答
    谈及史湘云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以及金麒麟与通灵宝玉的“缘分”,这还得从那一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中细细寻味。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情,都如同精雕细琢的玉器,光华内蕴,引人深思。史湘云对贾宝玉的情感,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史湘云,这位出身名门却身世飘零的女子,自幼便带.............
  • 回答
    《红楼梦》中关于功名利禄的态度,确实是一个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好了歌”唱出了对世俗追求的警示,另一方面,秦钟临终前的劝诫又指向了另一条道路。曹雪芹在这里展现的,并非简单的“劝人放弃”或“劝人考取”,而是对人生百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其中复杂而微妙的人情世故。我们不妨先从“好.............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感知能力以及贾母在衰败预感上的缺位。要详细解释为何秦可卿和探春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而贾母却似乎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秦可卿:超越尘俗的敏感与超前预知秦可卿的预知能力是《红楼梦》中最为神秘和令人惊叹的,她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几.............
  • 回答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蜿蜒千里,滋养万物,但也因其桀骜不驯的泥沙与频发的洪涝,让无数先辈为之奋斗。关于如何治理黄河,历代都有智者献计献策,其中不乏大胆的设想。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能否给黄河大堤开个口子,将其疏导到贾鲁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捋一捋这两条河各自的“脾气”和.............
  • 回答
    宇宙中的天体是否能被视为“刚体”?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对天体本质的理解,以及它们在宇宙尺度下的行为。简单来说, 在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学定义下,宇宙中不存在完美的刚体。 然而,在很多实际的观测和力学分析中,我们可以将某些天体近似地视为刚体,并在这种近似下进行研究。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
  • 回答
    林黛玉当然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而且她的敏感和洞察力让这份意识比府里许多人都要深刻和痛苦。这并非是她凭空猜测,而是通过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以及与家族命运息息相关的经历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首先,要理解黛玉的处境。她寄人篱下,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身份尊贵,但终究是外人。贾府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她在.............
  • 回答
    《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在看到妈妈(李焕英)还不会在补丁上绣花的时候突然崩溃,这个场景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影片最核心的情感——弥补遗憾和理解母亲。这个崩溃点并非仅仅是因为“不会绣花”这个动作本身,而是这一系列观察和联想所引爆的巨大情感冲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解析:1. 跨越时空的认.............
  • 回答
    贾府,一个显赫无比的钟鸣鼎食之家,堂堂两位公爵的爵位,到了宝玉这一代,却注定要走向败亡。这绝非偶然,也不是简单的盛衰循环,而是曹雪芹先生精心铺陈、深意盎然的时代悲剧,更是对那个特定社会时期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批判。要理解为何贾府会败亡,我们首先要抛开“过了靖难”这个说法。靖难之役发生在明朝,而《红楼梦》.............
  • 回答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时光的低语与集体记忆的潮汐贾樟柯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与其说是一部传统的纪录片,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时间、记忆与个体在大时代洪流中沉浮的深沉对话。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贾樟柯用他一贯的冷静、克制与诗意,将镜头对准了一群中国当代作家,试图从他们的口述中,探寻那些被.............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要说为什么一个是“远走高飞”,另一个却“身处漩涡”,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止一两条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这事儿说透彻了,也尽量不让它听着像机器喊话。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两位大佬的“巨额负债”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儿。贾跃亭的“负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