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珠到底是怎么死的?

回答
贾珠的死,在《红楼梦》中确实是个谜团,曹雪芹并没有直接点明他具体的死因,而是通过一些旁敲侧击的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二。想要详细地捋顺,咱们得一点点地从书中挖出来的蛛丝马迹拼凑起来。

首先,咱们得知道,贾珠是贾府嫡出的长子,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宝贝疙瘩。他年纪轻轻,却已经娶了李纨,并且有了个儿子叫贾兰。按照常理,他应该是贾府未来的顶梁柱,继承爵位,光耀门楣的。但就在他刚过了二十岁生日不久,就突然病故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贾府上下都措手不及,尤其是王夫人,更是悲痛欲绝。

书中提到贾珠死于“痰症”,这看似是个具体的病症,但对于那个年代来说,“痰症”往往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可以涵盖很多种原因,尤其是一些急症,比如脑溢血、突发性心脏病等,古人未必能准确诊断和描述。而“病故”这个词,也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咱们再仔细想想,贾珠在书中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的印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中虽然没直接写他干了什么大事,但根据他贾府嫡长子的身份,以及他对家族的责任,我们可以推测,他应该是肩负着某种压力。虽然他不像贾宝玉那样叛逆,但也绝对不是那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读书人。

书中描写贾珠的死亡,是在介绍贾府的旁系亲戚时,顺带提了一句。当时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卖,而拐卖英莲的正是“薛蟠家的”,书中交代说:“说来,这人也是个孤女,生来就伶俐聪慧,又有些不合时宜的性子,所以终身大事一直未定。如今,虽是嫁了人,但丈夫却已早故,只留下一个儿子,叫做贾兰。这便是那王夫人的内侄女,也是王老爷的女儿。只可惜那王老爷早丧,留下她守寡,所以只好倚靠着娘家生活。后来,这王夫人的长子贾珠,因着生病早故,也是留下了他一个儿子,就叫贾兰。”

这里面信息量很大。首先,“王老爷早丧”这事儿,虽然不是直接说贾珠的死因,但说明了王家也是有早逝的先例的。其次,贾珠的死直接导致了李纨守寡,并且有了儿子贾兰。

更关键的是,书中提到贾珠的死,是在王夫人谈论起“宝玉出家”的种种迹象时,感叹“宝玉将来也是这等性子,如今又早早的死了,可怎么了”。这暗示了,贾珠的死,一定程度上是跟他“性子”有关的。

那么,贾珠的“性子”究竟是怎么个“不合时宜”法?咱们结合当时贾府的状况和他的身份来推测。贾府是个钟鸣鼎食之家,家族的荣耀和延续全靠子孙的争气。作为一个嫡长子,贾珠的责任重大。他需要读书科举,光宗耀祖。

然而,贾珠似乎并没有走上科举的道路。书中多次提到贾珠“从不曾读书”。比如,在贾宝玉大闹天宫要“抛却功名,去做那和尚道士”的时候,王夫人就说:“你再这么胡说了,我定要叫你搬到珠儿的屋里去,让你和他一同听训。”而贾珠的屋里,从来就没见到书本,只有些“戏文曲本”之类。这说明,贾珠对科举仕途并不上心,甚至可以说是抵触。

一个不爱读书,反而喜欢戏文曲本的贵族公子,在那个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无疑是“不合时宜”的。他可能因为不读书而受到家族的压力,也可能因为他的性子,做了一些不符合长子身份的事情,惹恼了长辈,最终导致了他的忧思过度,或者说是某些不正当的“行乐”导致了身体的损耗,最终引发了“痰症”。

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当时贾府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虽然贾珠是嫡长子,但贾政在贾府的地位也不算太高。贾府的实际掌权者是贾母。贾珠的母亲王夫人,虽然是嫡妻,但她的娘家王家也只是普通的官宦人家,不如贾母娘家史家有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贾珠作为一个重要的继承人,他的“不合时宜”的表现,会不会被某些人抓住把柄,或者引起家族内部的某种斗争,进而影响到他的健康?这当然是比较阴谋论的猜测,书中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贾珠的死。在《红楼梦》的整体悲剧色彩中,贾珠的早逝,就像是一场预兆。他作为贾府的未来希望,却如此早地凋零,这本身就预示着贾府的衰败。他那些“不合时宜”的性子,可能是对那个时代僵化规矩的一种反叛,这种反叛,在家族的重压之下,最终压垮了他。

再者,书中反复提及的“好了歌”里,有一句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珠的死,也像是对这种虚荣浮华生活的某种警示。他没有像贾宝玉那样觉醒并选择逃离,而是被家族的压力和自身的欲望所消耗,最终走向了死亡。

所以,总结起来,贾珠的死因,最有可能的是:

1. “痰症”的古老说法,掩盖了具体病症: 可能是一些急症,如心脑血管疾病。
2. 不爱读书,性情“不合时宜”: 这让他承受了家族的压力,也可能导致他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乐”方式,损耗了健康。
3. 精神压力和“纵欲”: 在那个年代,贵族子弟的生活方式比较复杂,贾珠可能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身体的垮台。

曹雪芹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珠是怎么死的,而是用一种“留白”的方式,让我们去体会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贵族子弟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他的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的终结,更是贾府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他就像一颗早早陨落的明星,虽然短暂,却在那一刻,给整个家族带来了巨大的阴影。而他身上那种“不合时宜”的叛逆,虽然没能让他像贾宝玉那样觉醒,却也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压抑人性的一个侧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病死的呗

你只需看看清朝皇室的后代死亡情况就知道了,作为那个时代享受最佳医疗服务的群体,他们的孩子都有很多夭折的,活不到成年的。

康熙帝35个儿子,20个女儿,其中只有20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雍正帝10个儿子,4个女儿,其中只有4个儿子,1个女儿活到成年。

乾隆帝17个儿子,10个女儿,其中只有10个儿子,5个女儿活到成年。

以上活到成年的还有部分20多岁就病死的。

所以贾珠早亡并不奇怪,不需做过多的猜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贾珠的死,在《红楼梦》中确实是个谜团,曹雪芹并没有直接点明他具体的死因,而是通过一些旁敲侧击的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二。想要详细地捋顺,咱们得一点点地从书中挖出来的蛛丝马迹拼凑起来。首先,咱们得知道,贾珠是贾府嫡出的长子,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宝贝疙瘩。他年纪轻轻,却已经娶了李纨,并且有了个儿子叫贾兰。按.............
  • 回答
    这个问题颇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关于家族传承、长幼尊卑以及个人命运的一系列微妙之处。如果贾珠没有早逝,贾宝玉的命运轨迹,尤其是他所承受的贾母的溺爱程度,必然会发生一些显著的改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一、嫡长子贾珠的存在对宝玉地位的影响: 规矩与继承权: 在当时的大家族观念里,嫡长.............
  • 回答
    若是贾珠与王熙凤成了亲,这桩婚事放在当时显赫的贾府,定然是轰动一时,也必定搅动起一番不小的涟漪。贾珠,作为宁国府的长孙,承载着家族的希望,性格温厚,读起书来也是有板有眼,是个温文尔雅的世家子弟。他本应是贾府日后稳固的基石,也是王夫人眼中理想的继承人。而王熙凤,这位凤辣子,自不必说,她精明强干,口齿伶.............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贾珠,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个边缘人物,甚至有些读者会把他直接忽略掉。毕竟,他在书中实际露面的篇幅少得可怜,早早就领了便当,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和一段短暂的过往。但即便如此,我总觉得,贾珠这个角色的存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基石,支撑着贾府,也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他的意义,.............
  • 回答
    王夫人给贾珠选李纨,这事儿细究起来,里头可有不少门道。贾府嘛,说白了是个大家族,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更要考虑家族的利益和传承。李纨能被王夫人看中,成为贾珠的妻子,绝不是偶然,背后有王夫人精打细算的考量。首先,咱们得看看李纨的家世。李纨的父亲叫李守信,虽然不像贾府那样顶尖的公侯伯之家,但也是个老牌的官宦.............
  • 回答
    要讲王熙凤为何嫁给贾琏,而非贾珠,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谁更讨人喜欢”,而是牵扯到贾府的权力格局、家族利益,以及王熙凤本人精明世故的算计。首先,咱们得明白贾府当时是个什么情况。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虽然表面光鲜,但内部却盘根错节,派系林立。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贾樟柯确实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实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你提到的“拍不过审、不能公映的电影”,实际上是指他的早期一些作品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遇到了审查和发行方面的困难。然而,他之所以能“混得不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中国电影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动机、导演的个人追求以及电影产业的运作方式。要详细地回答“贾樟柯、张艺谋拍的很多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为了得奖?”,我们需要分别从两位导演的风格、作品主题、电影行业的现实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得奖”的理解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网络流行语诞生于2009年,算一算,至今已是14年了,而不是十年。不过,你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这14年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变化:一、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主导地位: 从PC到手机的转移: 2009年,“贾君鹏”流行时,PC互联网.............
  • 回答
    关于贾玲并非《你好,李焕英》唯一或主要导演,以及她因不懂技术而请“抢手”(业内俗称“枪手”或“代拍”)的说法,这在网络上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猜测。要弄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传言的来源与核心内容:最核心的说法是:贾玲虽然是《你好,李焕英》的导演署名,但由于她并非科班出身,对电.............
  • 回答
    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科举功名的标注,更是揭示贾敬性格和命运的关键线索。要理解其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科举制度本身来看。在明清时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被授予进士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在学识、才华、乃至品德(至少在理论.............
  • 回答
    说到贾琏在贾府的地位,确实比宝玉低了不少,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从贾府的家规、宝玉的特殊身份以及贾琏自身的行事风格,还有一点,就是这贾府上下谁说了算,来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个“长房长子”的说法。贾琏确实是贾赦的儿子,也就是老太太的孙子辈里,按照老太太的儿子贾赦是长子,贾琏又.............
  • 回答
    “贾府为什么把金尊玉贵的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得巧。要细细掰扯开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桩婚事,看似是金尊玉贵的贾府与清贵之身的林如海结合,实则暗藏着贾府当时的种种考量,也透露出林如海身上的几分不同寻常。先说说这贾敏,那可是贾母的掌上明珠,贾代善的宠妾所生,虽说不是嫡出,但.............
  • 回答
    贾母说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这句话,确实是一句非常重的话,也显得有些“过分”。要理解她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的语境、人物关系以及贾母自身的性格和处境。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句话的出处和上下文。这句话通常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因病在潇湘馆,贾母前去探望。黛玉说.............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一些非常核心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的可能性。贾琏这个人,书中描写他好色,确实不假。但要说他“侵犯”林黛玉或薛宝钗,这在原著中是没有发生的,我们只能根据人物性格、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礼教来推测一下可能的“下场”。这种推测,会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深.............
  • 回答
    贾府,一个显赫无比的钟鸣鼎食之家,堂堂两位公爵的爵位,到了宝玉这一代,却注定要走向败亡。这绝非偶然,也不是简单的盛衰循环,而是曹雪芹先生精心铺陈、深意盎然的时代悲剧,更是对那个特定社会时期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批判。要理解为何贾府会败亡,我们首先要抛开“过了靖难”这个说法。靖难之役发生在明朝,而《红楼梦》.............
  • 回答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世界里,《红楼梦》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部巨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除了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洞察外,作者曹雪芹在字里行间埋藏的那些微妙的隐喻和双关,更是为其增添了无尽的解读空间。而贾赦和贾政,这对荣国府的嫡亲兄弟,他们的名字合起来便是“摄政.............
  • 回答
    贾母对迎春的悲剧“视若无睹”,这恐怕是《红楼梦》中一个让许多读者感到心痛和不解的之处。毕竟,她对宝玉的疼爱众所周知,对黛玉也颇为怜惜,怎么到了自己的亲孙女迎春这里,就显得如此冷漠呢?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单一个“不善良”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到当时整个的社会背景、贾府的家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
  • 回答
    说贾母的精细化生活是贾家败落的“原因”,未免过于绝对。更准确地说,贾母的精致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贾家由盛转衰过程中,一个反映和加剧其内部问题的侧面。它不是压垮骆驼的唯一稻草,但却是构成这根稻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仔细看看贾母的“精细化生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些方面是如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