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敬的乙卯科进士是什么地位?

回答
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科举功名的标注,更是揭示贾敬性格和命运的关键线索。要理解其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从科举制度本身来看。在明清时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被授予进士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在学识、才华、乃至品德(至少在理论上)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是读书人仕途的最高起点,是进入官场、实现人生价值的敲门砖。能够成为进士,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着智慧和能力。

其次,看乙卯科这个年份的特殊性。虽然《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曹雪芹对历史背景的描摹是十分严谨的。乙卯年具体是哪一年,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考证,但大致可以推断是在明朝中叶。这个时期,朝廷的权力结构、官僚体系都已相对成熟。考中进士,就意味着有机会被授予一定的官职,开始一段可能影响深远的政治生涯。

那么,贾敬作为乙卯科进士,他的“地位”具体体现在哪里?

1. 家族荣耀的象征:对于贾府这样的百年望族,子孙科举高中,尤其是进士及第,是家族荣耀的极高体现。这意味着贾家拥有“文脉”,有出过“读书种子”,能够为家族在朝堂上赢得声望和影响力。贾敬的进士身份,无疑为贾府的门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贾府鼎盛时期的一大支撑。

2. 仕途的可能与起步:作为进士,贾敬本可以有一个光明的仕途。他可以被授予官职,参与国家治理。这本该是贾府进一步巩固其社会地位、获取政治资源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想象,早年的贾敬,也曾是备受瞩目的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

3. 与贾政的对比: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与贾政的“工部员外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政虽有官职,但只是一个中下层官员,且是靠祖荫袭爵(虽然书中未明说,但结合他“守着祖宗旧业”的描述以及贾敬的背景推断),在仕途上并没有达到像贾敬那样理论上可以达到的高度。贾敬的“进士”头衔,代表了更高的起点和更大的潜能,尽管他后来放弃了。

然而,最关键、也是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与他最终的结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才是最值得深入挖掘的“地位”的另一面。

被弃的功名:贾敬并非在普通官场中沉浮,而是选择了出家修道,这实际上是他主动放弃了进士所带来的仕途。在那个时代,出家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避世,甚至是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逃避。一个堂堂的进士,本该“学而优则仕”,却选择了与“功名利禄”绝缘的道路,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精神上的逃离:贾敬的出家,可以理解为对俗世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厌倦,也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绝望。他可能觉得,在那个环境中,即使有进士之名,也无法实现他内心的追求,反而会沾染上官场的污浊。他选择了另一条“清净”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同样充满了虚无和不着调。

对家族的缺席:贾敬的进士身份本应是贾府的“定海神针”,但他的出家却让这个潜在的力量彻底缺席。他的行为不仅未能为家族带来实际的政治庇护和支持,反而成为了家族中一个令人费解的存在,甚至被视为一种“不肖”。当贾府危机四伏时,他远在道观,对家族的兴衰无能为力,也无心顾及。

因此,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其“地位”是多层面的:

理论上的最高荣耀:代表着他曾拥有超凡的才智和被朝廷认可的资质。
家族曾经的骄傲:是贾府文采与声望的一个重要证明。
未竟的仕途:本可以开启一段辉煌的政治生涯,却被他自己放弃。
现实中的一种讽刺:一个曾经的“天子门生”,最终却成了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道士,他的进士身份在这种结局下显得尤为苍白和虚无。

正是这种从辉煌起点到落寞终结的巨大反差,使得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在《红楼梦》的语境下,带上了一种深刻的悲剧色彩和对人生选择的拷问。他的身份不是让他获得世俗的权力,反而衬托出他精神上的某种失落与超脱,以及这种超脱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代有爵位的人如果还考了科举,官途爬的飞快。

清代鼓励有爵位和世职务者科举,可以免童子试直接参加乡试。而且普通旗人甚至包衣如果考上功名,待遇会比普通民人高一级。比如旗人考上举人,直接县令起步。而普通民人中举,只是县丞,中进士才是县令。

像贾敬这种有爵位的人科举还中进士,那么官职就不会低于爵位级别。保底侍郎尚书,很容易就总督或驻防将军。

有爵位又担任封疆大吏的人,攒功让自己儿子继承时不缩水的难度很低。

反过来如果只有爵位,还是传了几代的,和皇帝关系又一般,又没有世袭军职或旗内职务,很有可能拿不到岗位,只能靠那点死俸禄。

索隐派最大硬伤就是红楼梦里的爵位系统。明代爵位以地名为封号,世袭罔替,且不能参加科举。清代顺治以后不再以地名封爵、降等世袭、鼓励有爵位者科举。

而且清代爵位系统很复杂,康熙后期时才逐渐清晰。明朝遗老遗少根本就搞不明白。

user avatar

贾敬如果不去科举,也有一个世袭爵位,应该是二等将军,可他偏偏要去科举,与天下平民士子争利,还偏偏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又如何呢?在官场上毫无作为。

我甚至怀疑贾敬好道都是因为被议论得不堪。你们想想贾宝玉那些话,什么禄蠹之类的,贾敬又有世袭爵位,又要科举做官,保不齐在朝中很多人眼中,这是既要名又要利。贾敬官场人缘不好可能性很大。

至于进士什么地位,在不同阶层那里是不一样的,你要是范进,中了进士那就是从穷秀才到大老爷;你要是年羹尧,中了进士可以得到提拔;你要是像和珅,中了进士就可以把世袭爵位给家里其他人;你要是奉国将军,像启功祖父那样,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好而考上进士做官,倒也不错,但是清代乾隆以前这种情况很少。

但是贾敬家里又不穷,爵位也还没有袭到底,也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必定会袭爵的儿子,他科举真是讨民间科举出身官员的厌。

另外,因为《红楼梦》里的爵位制度不明,所以不知道贾敬能袭的爵位到底品级如何,按开国功高的“八公”里其余几家的情况——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贾敬作为初代宁国公贾演的孙子,至少不是垫底的。他考中进士,冷子兴都懒得和进士出身的贾雨村提,只说了袭爵的事,估计也是不想让雨村听着烦?但也说明进士对于贾敬来说不太重要。

至于乙卯科,以清代论,和曹雪芹比较接近的年份是1675、1735、1795,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而前两个年份没有进士考试,后一个年份曹雪芹已经死了,所以有的版本就改了丙辰科。

曹寅入宫做銮仪卫的年份是1674年,而乾隆朝有个1745年的乙丑科是允许宗室参加科举的。可以参考一下这两个年份。

user avatar

很多人觉得贾敬的进士无所谓也是无语了。

功勋子弟考中进士意味着家族可以分功勋文官两支,不管朝局如何变化,都有一支能传下来。

不过知乎人均处级起步,看不起进士也正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科举功名的标注,更是揭示贾敬性格和命运的关键线索。要理解其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科举制度本身来看。在明清时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被授予进士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在学识、才华、乃至品德(至少在理论.............
  • 回答
    贾敬这个人,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确实是个特立独行、颇为奇特的角色。他出身钟鸣鼎食的皇亲国戚之家,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的宗主,却偏偏遁入空门,一心修道,这其中的缘由,细究起来,倒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包含了复杂的时代背景、家族命运以及个人心性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得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说起。明朝中后期,.............
  • 回答
    贾敬龙案,一个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民间纠纷案件,因其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争议和最终结果,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案子,需要梳理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涉及的各方诉求以及最终引发的社会反响。事件的起因:一场未了的拆迁纠纷一切的源头是发生在2009年春节前后的石家庄市长安区柳林村的“拆迁.............
  • 回答
    贾樟柯确实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实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你提到的“拍不过审、不能公映的电影”,实际上是指他的早期一些作品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遇到了审查和发行方面的困难。然而,他之所以能“混得不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中国电影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动机、导演的个人追求以及电影产业的运作方式。要详细地回答“贾樟柯、张艺谋拍的很多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为了得奖?”,我们需要分别从两位导演的风格、作品主题、电影行业的现实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得奖”的理解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网络流行语诞生于2009年,算一算,至今已是14年了,而不是十年。不过,你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这14年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变化:一、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主导地位: 从PC到手机的转移: 2009年,“贾君鹏”流行时,PC互联网.............
  • 回答
    关于贾玲并非《你好,李焕英》唯一或主要导演,以及她因不懂技术而请“抢手”(业内俗称“枪手”或“代拍”)的说法,这在网络上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猜测。要弄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传言的来源与核心内容:最核心的说法是:贾玲虽然是《你好,李焕英》的导演署名,但由于她并非科班出身,对电.............
  • 回答
    说到贾琏在贾府的地位,确实比宝玉低了不少,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从贾府的家规、宝玉的特殊身份以及贾琏自身的行事风格,还有一点,就是这贾府上下谁说了算,来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个“长房长子”的说法。贾琏确实是贾赦的儿子,也就是老太太的孙子辈里,按照老太太的儿子贾赦是长子,贾琏又.............
  • 回答
    “贾府为什么把金尊玉贵的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得巧。要细细掰扯开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桩婚事,看似是金尊玉贵的贾府与清贵之身的林如海结合,实则暗藏着贾府当时的种种考量,也透露出林如海身上的几分不同寻常。先说说这贾敏,那可是贾母的掌上明珠,贾代善的宠妾所生,虽说不是嫡出,但.............
  • 回答
    贾母说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这句话,确实是一句非常重的话,也显得有些“过分”。要理解她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的语境、人物关系以及贾母自身的性格和处境。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句话的出处和上下文。这句话通常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因病在潇湘馆,贾母前去探望。黛玉说.............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一些非常核心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的可能性。贾琏这个人,书中描写他好色,确实不假。但要说他“侵犯”林黛玉或薛宝钗,这在原著中是没有发生的,我们只能根据人物性格、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礼教来推测一下可能的“下场”。这种推测,会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深.............
  • 回答
    贾府,一个显赫无比的钟鸣鼎食之家,堂堂两位公爵的爵位,到了宝玉这一代,却注定要走向败亡。这绝非偶然,也不是简单的盛衰循环,而是曹雪芹先生精心铺陈、深意盎然的时代悲剧,更是对那个特定社会时期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批判。要理解为何贾府会败亡,我们首先要抛开“过了靖难”这个说法。靖难之役发生在明朝,而《红楼梦》.............
  • 回答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世界里,《红楼梦》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部巨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除了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洞察外,作者曹雪芹在字里行间埋藏的那些微妙的隐喻和双关,更是为其增添了无尽的解读空间。而贾赦和贾政,这对荣国府的嫡亲兄弟,他们的名字合起来便是“摄政.............
  • 回答
    贾母对迎春的悲剧“视若无睹”,这恐怕是《红楼梦》中一个让许多读者感到心痛和不解的之处。毕竟,她对宝玉的疼爱众所周知,对黛玉也颇为怜惜,怎么到了自己的亲孙女迎春这里,就显得如此冷漠呢?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单一个“不善良”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到当时整个的社会背景、贾府的家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
  • 回答
    说贾母的精细化生活是贾家败落的“原因”,未免过于绝对。更准确地说,贾母的精致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贾家由盛转衰过程中,一个反映和加剧其内部问题的侧面。它不是压垮骆驼的唯一稻草,但却是构成这根稻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仔细看看贾母的“精细化生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些方面是如何.............
  • 回答
    贾母的心头肉,宝玉和黛玉的婚事,这桩事儿,说起来简单,真要定下来,却是一件比绣花还费心思的活计。贾母并非不疼爱宝黛,恰恰是疼爱,才让这婚事变得复杂起来。就好像手里捧着个琉璃瓶,生怕一不小心就摔碎了。首先,得说贾母的眼光,那可是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她见惯了世面的繁华,也经历过家族的兴衰。对于宝玉的终身大.............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到《红楼梦》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贾母和秦可卿,以及她们背后所象征的家族命运和世俗评判。不过,要直接回答“棺材板哪个好”,其实触及的是一个比喻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棺材板”在这里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棺木材料,而是 象征着一个人在世时的地位.............
  • 回答
    关于贾跃亭是否会回来,这无疑是围绕这位传奇人物最核心、也最牵动人心的疑问。这个问题复杂而多层,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未来,也牵扯着乐视以及法拉第未来(FF)的命运,甚至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走向。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致梳理。首先,我们得看看“回来”意味着什么。对于贾跃亭而言,这至少有两.............
  • 回答
    贾樟柯宣布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并且从第五届开始将由政府主办,这无疑是给中国电影界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搅动了许多人的心绪。这件事的影响,说起来可就复杂了,从艺术生态到地方文化,再到电影产业的走向,都有可能受到波及。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对平遥国际电影展本身的影响。贾樟柯作为创始人,他的个人风格、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