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敬的乙卯科进士是什么地位?

回答
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科举功名的标注,更是揭示贾敬性格和命运的关键线索。要理解其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从科举制度本身来看。在明清时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被授予进士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在学识、才华、乃至品德(至少在理论上)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是读书人仕途的最高起点,是进入官场、实现人生价值的敲门砖。能够成为进士,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着智慧和能力。

其次,看乙卯科这个年份的特殊性。虽然《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曹雪芹对历史背景的描摹是十分严谨的。乙卯年具体是哪一年,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考证,但大致可以推断是在明朝中叶。这个时期,朝廷的权力结构、官僚体系都已相对成熟。考中进士,就意味着有机会被授予一定的官职,开始一段可能影响深远的政治生涯。

那么,贾敬作为乙卯科进士,他的“地位”具体体现在哪里?

1. 家族荣耀的象征:对于贾府这样的百年望族,子孙科举高中,尤其是进士及第,是家族荣耀的极高体现。这意味着贾家拥有“文脉”,有出过“读书种子”,能够为家族在朝堂上赢得声望和影响力。贾敬的进士身份,无疑为贾府的门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贾府鼎盛时期的一大支撑。

2. 仕途的可能与起步:作为进士,贾敬本可以有一个光明的仕途。他可以被授予官职,参与国家治理。这本该是贾府进一步巩固其社会地位、获取政治资源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想象,早年的贾敬,也曾是备受瞩目的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

3. 与贾政的对比: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与贾政的“工部员外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政虽有官职,但只是一个中下层官员,且是靠祖荫袭爵(虽然书中未明说,但结合他“守着祖宗旧业”的描述以及贾敬的背景推断),在仕途上并没有达到像贾敬那样理论上可以达到的高度。贾敬的“进士”头衔,代表了更高的起点和更大的潜能,尽管他后来放弃了。

然而,最关键、也是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与他最终的结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才是最值得深入挖掘的“地位”的另一面。

被弃的功名:贾敬并非在普通官场中沉浮,而是选择了出家修道,这实际上是他主动放弃了进士所带来的仕途。在那个时代,出家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避世,甚至是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逃避。一个堂堂的进士,本该“学而优则仕”,却选择了与“功名利禄”绝缘的道路,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精神上的逃离:贾敬的出家,可以理解为对俗世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厌倦,也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绝望。他可能觉得,在那个环境中,即使有进士之名,也无法实现他内心的追求,反而会沾染上官场的污浊。他选择了另一条“清净”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同样充满了虚无和不着调。

对家族的缺席:贾敬的进士身份本应是贾府的“定海神针”,但他的出家却让这个潜在的力量彻底缺席。他的行为不仅未能为家族带来实际的政治庇护和支持,反而成为了家族中一个令人费解的存在,甚至被视为一种“不肖”。当贾府危机四伏时,他远在道观,对家族的兴衰无能为力,也无心顾及。

因此,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其“地位”是多层面的:

理论上的最高荣耀:代表着他曾拥有超凡的才智和被朝廷认可的资质。
家族曾经的骄傲:是贾府文采与声望的一个重要证明。
未竟的仕途:本可以开启一段辉煌的政治生涯,却被他自己放弃。
现实中的一种讽刺:一个曾经的“天子门生”,最终却成了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道士,他的进士身份在这种结局下显得尤为苍白和虚无。

正是这种从辉煌起点到落寞终结的巨大反差,使得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在《红楼梦》的语境下,带上了一种深刻的悲剧色彩和对人生选择的拷问。他的身份不是让他获得世俗的权力,反而衬托出他精神上的某种失落与超脱,以及这种超脱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代有爵位的人如果还考了科举,官途爬的飞快。

清代鼓励有爵位和世职务者科举,可以免童子试直接参加乡试。而且普通旗人甚至包衣如果考上功名,待遇会比普通民人高一级。比如旗人考上举人,直接县令起步。而普通民人中举,只是县丞,中进士才是县令。

像贾敬这种有爵位的人科举还中进士,那么官职就不会低于爵位级别。保底侍郎尚书,很容易就总督或驻防将军。

有爵位又担任封疆大吏的人,攒功让自己儿子继承时不缩水的难度很低。

反过来如果只有爵位,还是传了几代的,和皇帝关系又一般,又没有世袭军职或旗内职务,很有可能拿不到岗位,只能靠那点死俸禄。

索隐派最大硬伤就是红楼梦里的爵位系统。明代爵位以地名为封号,世袭罔替,且不能参加科举。清代顺治以后不再以地名封爵、降等世袭、鼓励有爵位者科举。

而且清代爵位系统很复杂,康熙后期时才逐渐清晰。明朝遗老遗少根本就搞不明白。

user avatar

贾敬如果不去科举,也有一个世袭爵位,应该是二等将军,可他偏偏要去科举,与天下平民士子争利,还偏偏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又如何呢?在官场上毫无作为。

我甚至怀疑贾敬好道都是因为被议论得不堪。你们想想贾宝玉那些话,什么禄蠹之类的,贾敬又有世袭爵位,又要科举做官,保不齐在朝中很多人眼中,这是既要名又要利。贾敬官场人缘不好可能性很大。

至于进士什么地位,在不同阶层那里是不一样的,你要是范进,中了进士那就是从穷秀才到大老爷;你要是年羹尧,中了进士可以得到提拔;你要是像和珅,中了进士就可以把世袭爵位给家里其他人;你要是奉国将军,像启功祖父那样,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好而考上进士做官,倒也不错,但是清代乾隆以前这种情况很少。

但是贾敬家里又不穷,爵位也还没有袭到底,也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必定会袭爵的儿子,他科举真是讨民间科举出身官员的厌。

另外,因为《红楼梦》里的爵位制度不明,所以不知道贾敬能袭的爵位到底品级如何,按开国功高的“八公”里其余几家的情况——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贾敬作为初代宁国公贾演的孙子,至少不是垫底的。他考中进士,冷子兴都懒得和进士出身的贾雨村提,只说了袭爵的事,估计也是不想让雨村听着烦?但也说明进士对于贾敬来说不太重要。

至于乙卯科,以清代论,和曹雪芹比较接近的年份是1675、1735、1795,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而前两个年份没有进士考试,后一个年份曹雪芹已经死了,所以有的版本就改了丙辰科。

曹寅入宫做銮仪卫的年份是1674年,而乾隆朝有个1745年的乙丑科是允许宗室参加科举的。可以参考一下这两个年份。

user avatar

很多人觉得贾敬的进士无所谓也是无语了。

功勋子弟考中进士意味着家族可以分功勋文官两支,不管朝局如何变化,都有一支能传下来。

不过知乎人均处级起步,看不起进士也正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