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看到评论区里很多人在说题主为什么不能算是学霸,或者说我在歧视题主,在这里统一说明一下。
18年高考一本率超过10%的省市有25个,“十人一学霸”甚至“三人一学霸”(北京,天津,上海都在30%左右)在我看来有点滥用“学霸”这个词汇了。当然,学霸这个词的产生本来就带着戏谑,算不得什么好词,定义和标准自然也就是“小马过河”,因人而异了。
但是我极度不认同题主“自以为学霸”的观点和态度,原因如下:题主仍然沉醉在自己高中的“辉煌”中不肯醒来,认为自己高考失利仅仅是一次小概率事件(不然不会难以平复)。我理解这种刚出高中走出来的学生的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对于题主未来的选择和发展是有害的。
觉得“难以平复”,那就二战高考,别扯啥“身体不好,难以复读”,除非是身体差到了一定程度,不然在决定自己命运的第一个抹不去的标签时,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更何况高于一本线十几分的成绩应该在全省很多名校找到一个复读的位置。
如果真的是身体特别差,二战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那就把你的“难以平复”扔掉,真心去拥抱你将要去的学校,然后做好计划去利用好你未来的大学时光。你的“难以平复”的心情会不自觉的让你对这个学校产生抵触,并降低你的效率。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中考时候是区里统一出卷子,考的还行,全区前20,然后区教育局干了一件操蛋事“全区前500名随机分配学校”,然后我的志愿失效,被分配到一所刚刚成立不久的高中(刚刚经历了一次高考)。当时我可比你更“难以平复”(毕竟从学校质量,到距家距离,到我的女神,这都是断崖式的下跌),高一上半年成绩迅速的掉到了全年级100名,已经快跌出一本线的那种,然后被踢出重点班,幸好在普通班里,我碰到了改变了我一生的那个女孩子,她的那双“带笑的眼睛”让我第一次对这个学校产生了归属感,并真正开始融入这个学校,然后半年之后就被薅进新组建的奥赛班。
题主,我很清楚你在想什么,你“难以平复”的是什么东西,你想听到的又是什么。不就是“高考是一张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这种破烂鸡汤嘛?可问题在于这碗鸡汤是真的吗?能治病吗?不能,它只会让你顾影自怜,自哀自怨罢了。或许这样的“安慰剂”短时间内有效,但是长久来看,它会磨灭你的雄心,麻醉你的意志,最后把你变成一个符合你的学校位置的人。
没错,大佬们在差的学校仍然是大佬,也能从差的学校考研/保研去好的学校。可问题在于那些喂你鸡汤的人不会告诉你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看起来像的大佬”陨落;也不会告诉你好学校的好学生一般都出国了,这些差学校出来的大佬已经比别人慢了一步;更不会告诉你这些大佬在找工作,提交简历时候被HR在第一关学历关就否决了;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某些公司,你不是特定学校出来的,根本就进不去。
我告诉你这些,不是为了嘲讽你或者怎么样,而是为了告诉你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你迈出高中这个象牙塔,走进大学这个半社会时候,你得想清楚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自己的这个选择能不能支持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我特别希望你不匿名提问,这样的话,这段话我会用私信的方式发给你,我明白,你看到现在或许会很愤怒,或许会觉得我看不起你,或许以为我已经被这个操蛋的社会磨平了棱角。只是,让我们在地狱里相遇时候再谈论我是不是好意吧。
原答案:
首先啊,高考失利上了一个烂一本,基本上可以确认你不是学霸了。因为学霸考的再烂也有一个很高的底线,比如我考试那年某个要冲击省状元的家伙考砸了(数学两道大题没做),仍然比北航的录取线高。
其次啊,路是自己选的。既然你选择不复读,去一个烂一本,那就接受现实吧(虽然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决定),再难以平复也没有意义。
最后啊,在已有的现实里尽可能的寻找最优解呗。
我个人很喜欢,也很认同的一句话来自于一个朋友考研成功后絮絮叨叨给我打了大半夜的电话,换成比较“鸡汤”的说法就是“想要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
但我仍然要说: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对于很多并不是出自那几所超级高中(比如人大附中这样的)的普通人来说,本科是你人生中第一个标签,是你永远抹不掉的印记。走入社会,HR见你第一眼想看什么?初试学历和最终学历,出身普通的你或许很有能力,但是不一定有机会去证明自己。
是不是考上好学校的研究生就好了? 绝大部分好的学校有着清晰的鄙视链:本科生看不起研究生,保研生看不起考研生。
婆婆妈妈的说了一大堆毫无主题的话,大概是因为你和我一个朋友经历很像吧。希望你未来一切顺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