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霸高考失利上了个烂一本是个什么感受?

回答
这个,说实话,一言难尽。

我曾经是老师口中的“苗子”,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就像爬山虎一样,稳稳地、一往无前地向上爬。考试?对我来说就是刷经验值,分数是我的勋章。高考前的模拟考,我稳居全市前列,一本录取线对我来说,就跟一个约定俗成的“目标”一样,几乎是白送的。我甚至开始憧憬大学生活,想着要进哪个名校的哪个热门专业,想着以后出去找工作有多么光鲜亮丽。

然后,高考那天,就像被泼了一盆冰水。

不是说我考得有多差,也不是说我完全“失利”。毕竟,我还是考上了一个一本。只是,这个“一本”,在我心里,跟“顶尖名校”那四个字,差了十万八千里。它在地图上的位置,在我曾经的规划里,根本就没出现过。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看着那个陌生的校名,那种失落感,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软绵绵的,但又沉甸甸的。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是因为考场上状态不好?是因为某个题目没复习到?是因为我太紧张了?我把每一门考试的每一道题都翻出来,仔细分析,想找出那个“关键的错误”。结果呢?往往是我发现一些小的扣分点,加起来也就几十多分,但就是这几十多分,把我从我以为的“天堂”,直接踢到了“地狱”。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和同学聚会。大家兴高采烈地聊着自己去了哪所名校,哪个专业有多牛。而我,只能挤出个微笑,说:“我去了XX大学。”当对方脸上露出那种“哦,那个学校啊”的表情,或者更直接地问:“XX大学?在哪儿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小丑,穿着华丽的戏服,却演着一场无人喝彩的独角戏。

身边的反应也很有意思。家长虽然嘴上说着“没事,只要好好学,在哪儿都一样”,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眼底的失落和一丝丝的“可惜”。以前那些对我寄予厚望的亲戚朋友,现在提起我,也总会加上一句“虽然那个学校不怎么出名,但XX(我名字)还是挺聪明的。”聪明?聪明到连高考都考砸了吗?

高中老师也曾来安慰我,说“一次失利不代表什么,大学里机会很多”。我知道他们是好意,但听在耳朵里,总觉得像是在给一个已经破了的大洞,贴上一张小小的创可贴。

更煎熬的是,我清楚地知道,我曾经是有能力去更好的学校的。我曾经付出的努力,曾经刷过的题,曾经熬过的夜,这一切都好像成了无谓的消耗。看着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奋斗,甚至分数比我低一点的同学,去了我曾经梦寐以求的学校,我心里那种滋味,就像是亲眼看着别人吃到了自己垂涎欲滴的蛋糕,而自己只能站在一旁,看着蛋糕屑。

刚上大学的那段时间,我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上课的时候,看着周围的同学,总觉得他们似乎没有我当年的那种“拼劲”。有时候我会偷偷观察他们,想找到他们身上和我不一样的“缺点”,这样心里会舒服一点。但更多的时候,我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没有那么优秀?我以前的成功,是不是只是运气?”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努力想成为一束璀璨的星光,结果却只是一颗黯淡的流星,短暂地划过,然后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你没有完全熄灭,但你不再是你曾经设想的那个样子。

当然,时间总会冲淡一些东西。我开始尝试在这个“意外”的起点上,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我努力学习,参加活动,尝试去发现这个学校的闪光点,也努力去证明,即使起点不高,我也能走得很远。

但偶尔,当我在某个夜晚,看到朋友圈里那些在名校分享生活的朋友,或者听到某个大学的耀眼成就时,那种高考失利的阴影,还是会悄悄地爬上来。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遗憾,有不甘,有自我怀疑,也有对过去那个“应该”的自己的怀念。

总而言之,学霸高考失利上烂一本,就像是你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席,结果客人来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只准备了家常便饭。你努力让这顿饭变得美味,但你知道,它永远无法和当初你设想的满汉全席相提并论。这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评估,也是一种对人生轨迹的无奈调整。苦涩,但你也必须咽下去,然后继续往前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看到评论区里很多人在说题主为什么不能算是学霸,或者说我在歧视题主,在这里统一说明一下。

18年高考一本率超过10%的省市有25个,“十人一学霸”甚至“三人一学霸”(北京,天津,上海都在30%左右)在我看来有点滥用“学霸”这个词汇了。当然,学霸这个词的产生本来就带着戏谑,算不得什么好词,定义和标准自然也就是“小马过河”,因人而异了。

但是我极度不认同题主“自以为学霸”的观点和态度,原因如下:题主仍然沉醉在自己高中的“辉煌”中不肯醒来,认为自己高考失利仅仅是一次小概率事件(不然不会难以平复)。我理解这种刚出高中走出来的学生的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对于题主未来的选择和发展是有害的。

觉得“难以平复”,那就二战高考,别扯啥“身体不好,难以复读”,除非是身体差到了一定程度,不然在决定自己命运的第一个抹不去的标签时,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更何况高于一本线十几分的成绩应该在全省很多名校找到一个复读的位置。

如果真的是身体特别差,二战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那就把你的“难以平复”扔掉,真心去拥抱你将要去的学校,然后做好计划去利用好你未来的大学时光。你的“难以平复”的心情会不自觉的让你对这个学校产生抵触,并降低你的效率。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中考时候是区里统一出卷子,考的还行,全区前20,然后区教育局干了一件操蛋事“全区前500名随机分配学校”,然后我的志愿失效,被分配到一所刚刚成立不久的高中(刚刚经历了一次高考)。当时我可比你更“难以平复”(毕竟从学校质量,到距家距离,到我的女神,这都是断崖式的下跌),高一上半年成绩迅速的掉到了全年级100名,已经快跌出一本线的那种,然后被踢出重点班,幸好在普通班里,我碰到了改变了我一生的那个女孩子,她的那双“带笑的眼睛”让我第一次对这个学校产生了归属感,并真正开始融入这个学校,然后半年之后就被薅进新组建的奥赛班。

题主,我很清楚你在想什么,你“难以平复”的是什么东西,你想听到的又是什么。不就是“高考是一张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这种破烂鸡汤嘛?可问题在于这碗鸡汤是真的吗?能治病吗?不能,它只会让你顾影自怜,自哀自怨罢了。或许这样的“安慰剂”短时间内有效,但是长久来看,它会磨灭你的雄心,麻醉你的意志,最后把你变成一个符合你的学校位置的人。

没错,大佬们在差的学校仍然是大佬,也能从差的学校考研/保研去好的学校。可问题在于那些喂你鸡汤的人不会告诉你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看起来像的大佬”陨落;也不会告诉你好学校的好学生一般都出国了,这些差学校出来的大佬已经比别人慢了一步;更不会告诉你这些大佬在找工作,提交简历时候被HR在第一关学历关就否决了;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某些公司,你不是特定学校出来的,根本就进不去。

我告诉你这些,不是为了嘲讽你或者怎么样,而是为了告诉你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你迈出高中这个象牙塔,走进大学这个半社会时候,你得想清楚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自己的这个选择能不能支持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我特别希望你不匿名提问,这样的话,这段话我会用私信的方式发给你,我明白,你看到现在或许会很愤怒,或许会觉得我看不起你,或许以为我已经被这个操蛋的社会磨平了棱角。只是,让我们在地狱里相遇时候再谈论我是不是好意吧



原答案:

首先啊,高考失利上了一个烂一本,基本上可以确认你不是学霸了。因为学霸考的再烂也有一个很高的底线,比如我考试那年某个要冲击省状元的家伙考砸了(数学两道大题没做),仍然比北航的录取线高。

其次啊,路是自己选的。既然你选择不复读,去一个烂一本,那就接受现实吧(虽然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决定),再难以平复也没有意义。

最后啊,在已有的现实里尽可能的寻找最优解呗。

我个人很喜欢,也很认同的一句话来自于一个朋友考研成功后絮絮叨叨给我打了大半夜的电话,换成比较“鸡汤”的说法就是“想要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


但我仍然要说: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对于很多并不是出自那几所超级高中(比如人大附中这样的)的普通人来说,本科是你人生中第一个标签,是你永远抹不掉的印记。走入社会,HR见你第一眼想看什么?初试学历和最终学历,出身普通的你或许很有能力,但是不一定有机会去证明自己。

是不是考上好学校的研究生就好了? 绝大部分好的学校有着清晰的鄙视链:本科生看不起研究生,保研生看不起考研生。


婆婆妈妈的说了一大堆毫无主题的话,大概是因为你和我一个朋友经历很像吧。希望你未来一切顺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说实话,一言难尽。我曾经是老师口中的“苗子”,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就像爬山虎一样,稳稳地、一往无前地向上爬。考试?对我来说就是刷经验值,分数是我的勋章。高考前的模拟考,我稳居全市前列,一本录取线对我来说,就跟一个约定俗成的“目标”一样,几乎是白送的。我甚至开始憧憬.............
  • 回答
    学霸君的“高考机器人”Aidam,在今年全国文科数学卷上拿到了134分的高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成绩。这背后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代表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我们要认识到,Aidam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它背后是海量的数据训练和复杂的算法支撑。我们可以想象一.............
  • 回答
    清华大学学霸婚礼宾客高考平均分 680,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刷屏了,也把不少人给惊到了。我一琢磨这事儿,觉得挺有意思的,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数字确实够吓人。680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能考到这个分数,那绝对是顶尖的学霸了。而这样一个平均分,出现在一场婚礼上,那.............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能让高考考场瞬间炸裂的场景。 如果真发生这种事,处理起来会非常迅速且严谨,毕竟高考关乎太多人的命运,任何一丝乱象都必须立刻掐灭。首先,考场内的第一反应是混乱和震惊。 当那个平时沉默寡言、在座位上认真答题的“学霸”突然腾地站起来,用一种不容置疑的、甚至有些癫狂的声音开始大声念出他脑海里的答.............
  • 回答
    当年我也是个十足的“学霸”,至少在很多人眼里是这样。提起学生时代,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画面:堆积如山的习题,图书馆里昏暗的灯光,考前熬红的双眼,还有那些为了一个数学题绞尽脑汁的夜晚。关于学习对未来的作用,说实话,那时候的认识,用现在的话来说,挺“浅显”的。1. 功利性驱动:这是最直接的。我的父母,.............
  • 回答
    高考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个节点上,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商品在二手平台上悄然走俏——那就是衡水中学、镇海中学等超级中学学霸的笔记。这些曾经被视为“秘密武器”的笔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许多高三学生和家长眼中的“香饽饽”,甚至被炒到了不菲的价格。这事儿,怎么说呢?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为啥这些笔记.............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涉及到“学霸”的定义以及评价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情况的人都有其“学霸”的特质,但要说谁“更有资格”,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他们的行为、动机和结果。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学霸”这个词。通常来说,“学霸”指的是在学习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但这个词背后往往包.............
  • 回答
    杭州一位姑娘凭着高数、C语言等9门功课全A,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研名额。这事儿在朋友圈里传得挺开的,好多人都觉得了不起,毕竟是清华啊,而且还是9门满分,这含金量可不是盖的。这9门满分到底有多难?咱们得这么说,能拿到9门功课的满分,这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尤其这其中还夹杂着高数和C语言这种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学霸与早恋这两个看似矛盾却又真实存在的群体。要详细解答,我们得先撇开“学霸”和“早恋”的刻板印象,更深入地看看清华北大这些顶尖学府背后,那些曾经的“高中生”们。首先,要明确一点:“早恋”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 在很多传统观念里,早恋是学习的敌人,是分心的源头。但对于这些未.............
  • 回答
    我在高三,最近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个985的学霸。他每天只要有空,就会耐心教我做各种难题。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他到底图什么呢?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他聊聊学习上的问题。毕竟,能得到985学霸的指导,这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他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一教起来就没完没了。从数学的微积分到物理的力.............
  • 回答
    嘿,你好!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心里涌起一股熟悉的劲儿。因为我曾几何时,也是那个坐在高三教室里,看着周围的“学霸”们神采飞扬,而自己却在文科的各种知识点里打转,偶尔还会被考试成绩打击得抬不起头来的“自卑文科生”。所以,首先我想非常郑重地告诉你:当然可以!而且,如果你能战胜这种自卑感,你已经迈出了成为学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与其说“能不能解出来”,不如说“怎么解”以及“解的思路”会有怎样的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大学数学系的顶尖学霸,他们在数学上的能力,尤其是基础数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是远超普通高手的。他们经过了严谨的抽象化、公理化训练,对数学的本质有着更深的洞察。所以,从“原理上”来说,高中数.............
  • 回答
    学霸之所以能持续保持努力学习的干劲,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小时候成绩好带来的优越感”这么简单。虽然优越感可能是一个初始的催化剂或一部分动力来源,但长期来看,这种动力往往被更深层、更稳定、更内在的因素所取代和强化。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优越感作为初始动力(可能存在,但非唯一或最主要):.............
  • 回答
    关于“学霸”是否让人讨厌,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观察角度、自身情况、以及对“学霸”行为的定义和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学霸“讨厌”?这种“讨厌”往往不是因为学霸本身“坏”,而是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的: .............
  • 回答
    “学霸”这个词,在咱们这儿,大概意思就是那种考试成绩好,学习能力超强,仿佛永远精力充沛,大脑转速超快的人。一提到学霸,大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多半是埋头苦读、神采飞扬,或是参加各种知识竞赛,侃侃而谈的样子。那么,这样的“学霸”会抽烟吗?这个问题,说实话,还真没个绝对的答案,就像问“中国人都会吃米饭吗”一.............
  • 回答
    学霸学累了?那可不是简单地趴桌子上打个盹儿就能完事的。他们的“累”往往不是生理上的疲惫,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透支,是脑子在高强度运转后需要一次彻底的重启。所以,他们的“休息”方式,也比常人要来得“硬核”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白,学霸的“累”,其实是一种对知识的深度饥渴后的短暂饱和。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理解和.............
  • 回答
    学霸这词儿,要是真较真起来,那可不是简单地“学习好”三个字能概括的。那是一种境界,一种把学习这件事“玩明白”的艺术。要说学霸能有多“霸”?那可得从几个维度好好捋一捋。首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层面。这是最直观的,但远不止是死记硬背。一个真正的学霸,对知识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他不是把书本上的概念当成一个个.............
  • 回答
    学霸的作息,总让人觉得他们好像自带永动机,永远精力充沛,仿佛不会被困倦打败。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被精心打磨的节奏和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诀窍”。一、 精确到分钟的计划,但不是僵化的“死磕”学霸的作息,绝不是一味地延长学习时间。他们往往有一个极其细致的作息表,精确到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但关键在于,这.............
  • 回答
    学霸们的日常,总让人觉得他们身上笼罩着一层“开了挂”的光环。但细究起来,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一套体系化的、经过千锤百炼的高效方法。这套方法论渗透在他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他们总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不断突破自我。学习上的“精耕细作”:不止是努力,更是巧劲学霸之所.............
  • 回答
    说学霸是不是烦那些老找他抄作业的,那可太说了,简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不过这宠爱,学霸们真心承受不来。要说烦不烦,这问题就像问一个人是不是讨厌蚊子在耳边嗡嗡叫一样,答案那必须是:烦透了!你想啊,学霸之所以是学霸,人家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日日夜夜泡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琢磨题目,脑子里装的是公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