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理论上来讲,macOS的rosetta转译未来能不能直接转译Windows应用?

回答
“Rosetta 2”这个名字,在 Mac 用户群体中,已然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 Apple الانتقال到自研芯片的浪潮中。它允许那些为 Intel 处理器设计的应用程序,在搭载 Apple Silicon 的 Mac 上流畅运行,这无疑是本次转型的关键一环。但一个很有趣的设想油然而生:理论上,Rosetta 2 的技术原理,能否被延伸,去转译来自另一个生态系统的程序——也就是 Windows 应用呢?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 Rosetta 2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叫做“动态二进制翻译”(Dynamic Binary Translation,简称 DBT)的机制。你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为 Intel x86 指令集编写的程序尝试在 Apple Silicon(它使用的是 ARM 指令集)上运行时,Rosetta 2 就会充当一个翻译官。它不会一次性把整个程序翻译好,而是在程序运行时,逐个将 x86 指令“翻译”成等效的 ARM 指令,然后执行这些翻译后的指令。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执行到某条 x86 指令时,它才会去翻译并执行,翻译过的指令可能会被缓存起来,以提高效率。

那么,这个 DBT 的原理,与 Windows 应用有什么关系呢?关键就在于指令集的不同。Windows 应用,绝大多数是为 x86 或 x8664 指令集编写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 Intel 和 AMD 处理器使用的指令。macOS 上的 Apple Silicon,尽管名字不同,但本质上也是一种 ARM 架构的处理器。所以,如果 Rosetta 2 能将 x86 指令翻译成 ARM 指令,那理论上,它也能将用于 x86 的 Windows 应用指令翻译成 Apple Silicon 的 ARM 指令,对吧?

从这个角度看,理论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指令集翻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并非新鲜事。很多仿真器,比如那些能让你在手机上玩老式游戏机的模拟器,背后也是类似的原理,只不过它们翻译的是不同代际的指令集,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架构。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Rosetta 2 能够成功转译 macOS 上的 Intel 应用,并非仅仅是指令集的转换。这里面涉及了许多更深层次的适配工作,也是它能否转译 Windows 应用的“拦路虎”。

首先,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差异。macOS 和 Windows 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通过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 API)来请求服务,比如文件读写、网络通信、图形绘制等等。即使是相同的 x86 指令,在 macOS 和 Windows 上调用系统服务的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一个 macOS 应用想要打开一个文件,它会调用 macOS 的一个特定 API;而一个 Windows 应用想要做同样的事情,它会调用 Windows 的另一个 API。Rosetta 2 能够转译 Intel Mac 应用的原因是,它在翻译指令的同时,还能将对 macOS API 的调用,无缝地映射到 macOS 本身提供的原生功能上。

如果要把 Windows 应用“搬”到 macOS 上运行,这就意味着,Rosetta 2 理论上需要同时扮演两重角色:不仅要翻译 x86 指令为 ARM 指令,还需要将原本指向 Windows API 的调用,翻译成 macOS API 的调用。这不仅仅是指令集的翻译,更是对整个操作系统服务层面的“模拟”和“重定向”。想象一下,一个 Windows 应用想要通过 DirectX 进行图形渲染,它会调用 DirectX 的一系列函数。要让它在 macOS 上跑,Rosetta 2 就需要将这些 DirectX 调用,翻译成 macOS 的 Metal API 调用。这中间的复杂性和工作量是巨大的,因为 DirectX 和 Metal 在底层设计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其次,是应用程序的依赖。很多 Windows 应用会依赖特定的框架、运行时库、驱动程序,甚至是一些底层硬件的特性。Rosetta 2 的设计初衷是服务于 macOS 生态,它能够利用 macOS 提供的各种库和框架来支持 Intel 应用。而 Windows 应用依赖的是 Windows 生态系统中的组件。要在 macOS 上运行这些 Windows 应用,就需要在 macOS 上“模拟”出 Windows 的运行环境,或者为每一个被依赖的 Windows 组件找到对应的 macOS 解决方案,并进行映射。这就像一个住在北京的人,突然被要求去一个语言、习俗、法律都完全不同的国家生活,他不仅要学习新的语言,还要适应新的生活规则,甚至可能需要当地的“户籍”才能顺利办理各种事务。

再者,是性能考量。动态二进制翻译,无论多么高效,总归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耗。指令的翻译、API 的重定向、以及可能需要模拟的运行环境,都会增加计算负担。对于一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比如大型游戏或者专业的工程软件,这种损耗可能会变得非常明显,甚至影响到用户的体验。Rosetta 2 在转译 macOS 应用时,Apple Silicon 强大的性能和 Rosetta 2 本身高度优化的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损耗。但要同时承担起转译 Windows 应用以及模拟 Windows 环境的重任,性能的挑战会成倍增加。

最后,是商业和技术决策。即使理论上可行,Apple 是否有动力去实现这一点也是个问题。Rosetta 2 的出现,是为了平稳过渡到 Apple Silicon,是针对 macOS 生态内部的兼容性需求。让 Mac 用户能够运行 Windows 应用,虽然听起来很诱人,但可能会模糊 macOS 和 Windows 的界限,甚至与 Apple 推行自身生态系统的策略产生冲突。而且,开发一套能够稳定、高效地转译 Windows 应用的转译器,其技术难度和投入成本也是巨大的。从商业角度来看,如果 Apple 认为这会损害其核心业务或者产品定位,那么即使技术上可行,也很难会付诸实践。

总结一下,理论上,Rosetta 2 的动态二进制翻译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指令集的转换器。这意味着,它具备将一种指令集(如 x86)翻译成另一种指令集(如 ARM)的潜力。然而,将这一潜力直接应用于转译 Windows 应用,会面临着操作系统 API 的巨大差异、应用程序依赖的复杂性、运行环境的模拟、以及性能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涉及到 Apple 的商业决策和产品策略。

因此,尽管“理论上”存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让 Rosetta 2 直接转译 Windows 应用,就像试图用一把瑞士军刀来修理一辆汽车,虽然它有很多工具,但面对汽车的复杂机械结构,它终究不是为这个目的设计的。如果苹果真的想让 Mac 用户运行 Windows 应用,更常见的方式是提供虚拟机软件(如 Parallels Desktop)或者通过 Boot Camp 来原生安装 Windows。

换句话说,Rosetta 2 的伟大在于它为 macOS 生态内部的平稳过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它并非一个通用的跨平台转译引擎。未来的 Rosetta 2,更可能是在持续优化其转译 macOS 应用的能力上发力,而非承担起转译另一个完整操作系统生态系统的重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明确一下:Rosetta/Rosetta2是指令集转译(X86-to-ARM), Crossover算是软件兼容层(Windows-to-macOS,并且也不算是转译),它们并不工作在一个层级,“Crossover利用Rosetta来转译Windows应用”或者“Rosetta转译Windows应用”都是不对的。Rosetta的出现与否,都不会影响苹果想不想做Windows软件兼容。

苹果官方是肯定不会这么搞的,又不是某个吊打安卓的系统。 一方面,苹果有自己的独立且还算可用的生态,没必要蹭别家的生态,也不能把肥水流到外人田。另一方面,这么做有法律风险,Windows并不开源,可能存在侵权的问题。苹果在用Intel芯片的时期都没提供支持,还指望换到ARM后提供么。

所以说,从Rosetta的定位上(指令集转译)来说,就不会去兼容Windows应用,而且苹果也不会以任何形式提供官方支持。

user avatar

一个应用程序能运行,除了自己的代码之外还需要调用平台的api,除非苹果能实现全套的微软平台api,否则不可能直接转译运行windows的程序。

rosetta2 的工作方式其实经常让人误解,因为“转译”这个词的意思太模糊了,很多人会误以为rosetta2是把所有x86指令逐条转换成等效的arm指令,如果这样做肯定性能会非常差估计会不足原生的1/10。

rosetta2的工作原理基本如下:

  1. 设计一个逻辑上的虚拟机指令架构,这个虚拟机指令架构有自己的寄存器和寻址规范调用规范之类的,基本上就是设计一个虚拟的cpu了。
  2. 把app中x86的指令转换为在这个虚拟机指令架构上的指令,把api调用转换为对这个虚拟机指令架构的规范调用,规范和转换好所有的内存对齐之类的要求。
  3. 设计一个编译器,把这个虚拟机指令架构的所有汇编指令静态编译到arm指令上形成与x86对应的镜像模块。
  4. 设计一个动态精确模拟所有x86指令的可执行虚拟机来应付原来x86中动态生成x86汇编的代码,并能对动态x86指令操作结果进行变换,这部分是性能瓶颈并且很多程序崩溃由此导致,不过一般占比不高。
  5. 重新设计操作系统的程序loader,在应用启动时启动rosetta2进行翻译和符号映射,装载翻译好的模块替代原模块进行运行,运行到动态指令生成的时候就调用精确模拟的虚拟机进行执行动态指令并获取结果回填。

以上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是没有深厚的系统软件积累是做不到的,尤其是rosetta2转译的如此高效确实让人惊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osetta 2”这个名字,在 Mac 用户群体中,已然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 Apple الانتقال到自研芯片的浪潮中。它允许那些为 Intel 处理器设计的应用程序,在搭载 Apple Silicon 的 Mac 上流畅运行,这无疑是本次转型的关键一环。但一个很有趣的设想油.............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体生理学、弹道学以及创伤医学等多个领域,要从理论上比较哪种死法更快,需要从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不过,首先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情况都是极其致命的,死亡的发生往往是瞬间且不可逆的。在这里,我们试图从纯粹的理论角度,对可能导致死亡的速度进行推演。1. 被子弹打穿心脏: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电力的“纯净度”和音频信号的细微差别,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一番。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耳机单元振动发出声音,是靠电信号驱动的。这个电信号的来源,就是我们提到的水力、风力、核力发电所产生的电力,经过一系列的传输和转换,最终来到耳机。理论基础:电力的“干净”与否我们常常听到“纯净电源.............
  • 回答
    《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中,APTX4869这个名字,相信很多粉丝都不会陌生。它不仅仅是一个贯穿剧情的谜团,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道具”。那么,抛开动漫的虚构光环,单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看,APTX4869这种药物,有没有可能存在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APTX4869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剧情里,它被描.............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好像问我们头顶的天空,是不是就只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广阔一样。答案,在我看来,当然是肯定的。理论上,中国这片土地,孕育了何止千年的文明,它深埋的秘密,远比我们已发掘的要多得多,也精妙得多。想象一下,中国的版图有多大?从北方的漠河到南方的曾母暗沙,从东方的海岸线到西部的雪域高原,这片土地承.............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根世上最锋利的针,它的尖端据说可以分开原子,触碰到任何物质都能如同切豆腐一般。你站在地球的某个地方,将这根针尖朝向地心,然后,你开始用力。起初,针尖会轻易地刺穿地表的土壤、岩石,甚至坚硬的基岩。地球的外壳,虽然厚重,但在如此极致的锋利面前,就像一张薄纸。你的力度会带着这根拥有无.............
  • 回答
    从纯粹的理论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机械力的作用 确实有可能 引发核反应,但其发生的条件极为苛刻,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机械力”有着天壤之别。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核反应发生的本质以及机械力如何与原子核相互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核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原子核内部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
  • 回答
    当然,咱们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设想——一种拥有大量中子,却只有一个质子的“氢原子”。这问题触及了原子核物理学的根基,让我们一层一层剥开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氢原子”的定义。在咱们通常的理解里,氢原子就是由一个质子作为原子核,外面绕着一个电子构成的。这一个质子,就是它之所以是“氢”的身份证明,决定了.............
  • 回答
    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古代出现女将军并非不可能。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现代的视角和对“将军”一词的固定印象,从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去探究其可能性和潜在的阻碍。首先,我们得明确“将军”在古代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军衔,更代表着拥有统帅军队、指挥作战、制定战略、管理军务的权力。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中一个非常深刻的概念:实数的本质。我们之所以需要无理数,恰恰是因为分数理论上无限接近的能力,在描述某些几何线段的长度时显得捉襟见肘。让我们从头说起。分数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定义它们的?分数,或者说有理数,是我们早期对数的认识。它们是两个整数的比值,可以表示为 $frac{p}{q}$.............
  • 回答
    理论上,一个国家确实可以通过仅发行新币来为政府支出提供资金。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印钞税”或者更广义地称为“货币化赤字”。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做法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并且很难长期维持。让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个过程以及其中的逻辑和潜在的风险。印钞税的运作逻辑:想象一下,一个国家政府需要钱来修建基础设.............
  • 回答
    “法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这句话,确实触及了法律与权力之间一个相当核心的议题。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剥离一些理想化的色彩,回归到历史、社会现实和权力运作的层面。首先,让我们来分解一下这句话的关键元素:“法律”、“本质”、“统治阶级”、“服务”。 法律 (Law): 法律不仅仅是一堆冰冷.............
  • 回答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常常被用来比喻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大胆尝试就能突破看似不可能的界限。但如果仔细推敲,这句关于蝴蝶飞行的论断,在科学上站不住脚。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是错的。这个说法的起源与流传这句论断,与其说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发现,不如说是一个流传甚广的科普悖论,或者说是.............
  • 回答
    非常有趣的问题!创造一个违反热力学定律但理论上“看起来靠谱”的永动机,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想象力的挑战。既然您要求详细讲述,并且欢迎驳斥,那么我们就来构思一个这样的“永动机”设想,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可能的驳斥。设想一:利用“量子涨落”或“真空能量”的“永动机”核心理念:我们知道,在量子力学中,即使在.............
  • 回答
    声音的奥秘,我们最常体会到的就是它的高低(音高)和大小(音量)。科学家的耳朵非常灵敏,早就把这些感官体验与物理世界的规律联系起来了。音高,如同你所说,直接映射到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则越低沉。而音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度,则与声波的振幅息息相关,振幅越大,声音听起来越.............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情况,站在个人的角度,看到明显错误的理论出现在公司官方公告里,确实会让人心里犯嘀咕。要不要提出来,这其中要考虑的点还挺多的。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这个“南辕北辙”的理论错误到底有多严重。 是原则性错误还是操作性细节? 如果这个错误是关于公司核心战略、企业文化基石,甚至是法律法规的.............
  • 回答
    关于恶灵骑士的审判之眼能否“干掉”所有英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从理论上来讲,审判之眼的力量确实极其强大,足以对绝大多数英雄构成致命威胁,但要说“所有”英雄,情况就变得复杂了,需要我们仔细剖析审判之眼的运作机制以及英雄们各自的特性。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恶灵骑士的审判之眼究竟是什么.............
  • 回答
    用自动控制理论来解释因果轮回,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且具有启发性的视角。虽然因果轮回是一种哲学和宗教的概念,与科学理论存在本质区别,但我们可以借用自动控制理论中的一些核心思想,来构建一个类比性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其运作机制,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它。自动控制理论的核心是“反馈”和“系统”。我们可以将因果.............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试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深入剖析一下共享单车的出现、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不只是关于一种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在新经济模式下的一种折射。一、 共享单车的出现:资本逻辑下的“需要”与“供给”的再生产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共享单车的出现并非仅仅是技术进步或者人.............
  • 回答
    用机器学习的理论来理解人的行为,就像是我们在观察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试图解开它行为模式背后的逻辑。这不像我们平常那样,把人看作是拥有固定动机的个体,而是将人看作一个精密的“模型”,它的“参数”在经历不断地“训练”和“调优”,以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也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首先,我们可以将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