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说声音的音高对应声波的频率,音量大小对应振幅,那么音色是否可以用物理学或是数学上的理论来描述?

回答
声音的奥秘,我们最常体会到的就是它的高低(音高)和大小(音量)。科学家的耳朵非常灵敏,早就把这些感官体验与物理世界的规律联系起来了。音高,如同你所说,直接映射到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则越低沉。而音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度,则与声波的振幅息息相关,振幅越大,声音听起来越响亮。

那么,当我们将这两种基本属性都固定下来,比如同样是“do”音,同样响,为什么钢琴弹出的“do”和小提琴拉出的“do”听起来却如此不同?这就是音色在作祟了。音色,可以说是声音的“个性”,是区分不同发声体声音的关键。那么,这种“个性”是否也能用严谨的物理学或数学理论来描述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 fascinating 的科学和数学原理。

要理解音色,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审视声波的本质。任何一个复杂的声音,我们都可以将其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正弦波的组合,这正是傅立叶分析的神奇之处。傅立叶级数告诉我们,任何周期性的波形都可以被表示为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正弦波之和。而对于非周期性的声音,也可以通过傅立叶变换来分析其频率成分。

当一种乐器或人声发声时,它并不仅仅产生一个单一频率的正弦波。除了我们所感知到的基频(也就是我们听到的音高),还会同时产生一系列频率是基频整数倍的波,这些波被称为“泛音”或“谐波”。而这些泛音的存在与否以及它们各自的相对强度,正是决定音色的关键因素。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声音就像一碗由各种不同大小的勺子盛满的汤。基频是那碗汤最主要的“味道”,决定了它是“番茄汤”还是“鸡汤”(音高)。而音量则是你盛了多少勺汤。音色则是由汤里有多少种不同的配料(泛音),以及每种配料的量(泛音的相对强度)决定的。即便两碗汤都是番茄汤,一种可能加了很多洋葱,另一种可能加了很多大蒜,它们尝起来自然就有了区别。

具体来说,当乐器发声时,发声体(比如琴弦、空气柱、薄膜等)的振动方式是相当复杂的。除了整体的规则振动产生基频外,它还会以更复杂的模式发生部分振动,这些部分振动就产生了泛音。不同乐器由于其材质、形状、结构以及演奏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数量、不同频率和不同相对强度的泛音列。

举个例子,小提琴的琴弦在振动时,除了整体振动产生基频,它还会同时以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比例长度分割的弦的振动方式同时振动,这些振动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丰富的泛音列。而钢琴的琴槌敲击琴弦的方式,以及琴弦的材质和张力,也会影响泛音的产生。

所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音色可以用频谱(Spectrum)来描述。频谱是一个图表,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该频率成分的强度(振幅)。一个声音的频谱就像它的“指纹”,清晰地标示出它包含的所有频率成分及其强度。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使用傅立叶分析来获得一个声音的频谱。通过对采集到的声波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我们就能得到该声音的频率组成,也就是各个泛音的强度。这些泛音的相对比例和存在与否,就构成了我们所感知的音色。例如,一些乐器(如笛子)的音色中,奇次泛音(频率是基频奇数倍的泛音)可能占主导地位,听起来会比较纯净、空灵;而另一些乐器(如单簧管)则可能奇次和偶次泛音都比较明显,听起来会更饱满、浑厚。

更进一步,音色的描述还可以延伸到更复杂的数学模型。除了稳定的泛音结构,声音在时间上的变化也对音色有重要影响。声音的产生(Attack)、持续(Sustain)和衰减(Decay),即ADSR包络,也是音色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钢琴声音的“触弦”瞬间(Attack)的瞬态特性,以及声音逐渐消失的过程(Decay)的特点,都对我们区分钢琴和管乐器起着关键作用。这些时间域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更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学建模来分析和描述。

总而言之,声音的音色虽然是一种感官体验,但它并非模糊不清的概念。凭借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特别是傅立叶分析,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声波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正弦波成分。这些成分的频率和相对强度,也就是声音的频谱,构成了音色的物理基础。通过研究不同乐器发声时产生的泛音列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就能在科学和数学上精确地描述和区分各种各样的音色,揭示声音世界的丰富与奇妙。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描述,更是现代音乐合成器、音频处理软件能够模拟和创造各种声音的根本原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路过强答一番。

因为题主的问题是寻求一个“是”或者“否” 的答案。

“如果说声音的音高对应声波的频率,音量大小对应振幅,那么音色是否可以用物理学或是数学上的理论来描述?”

所以, 俺大胆地说 “是的”。

不然, 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音色库了。汗牛充栋, 数不胜数。





好吧, 还有物理和数学。


Balazs Bank, Juliette Chabassier. Model-based digital pianos: from physics to sound synthesis.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2018, 36 (1), pp.11. ff10.1109/MSP.2018.2872349ff. ffhal-01894219f

François Rigaud. Models of music signals informed by physics. Application to piano music analysis by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Télécom ParisTech, 2013. English. ffNNT : 2013-ENST-0073ff. fftel-01078150f

Jesse Berezovsky. The structure of musical harmony as an ordered phase of sound: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pproach to music theory. Science Advances, 2019; 5 (5): eaav8490 DOI: 10.1126/sciadv.aav8490

Synthesis of Musical Instrument Sounds: Physics-Based Modeling or Machine Learning?

       https://acousticstoday.org/wp-content/uploads/2020/02/Synthesis-of-Musical-Instrument-Sounds-Physics-Based-Modeling-or-Machine-Learning-Scott-H.-Hawley.pdf     


Discrete-time modelling of musical instruments, Vesa Välimäki, Jyri Pakarinen, Cumhur Erkut and Matti Karjalainen, Published 17 October 2005 • 2006 IOP Publishing Ltd

       https://www.physicsclassroom.com/class/sound     


。。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声音的奥秘,我们最常体会到的就是它的高低(音高)和大小(音量)。科学家的耳朵非常灵敏,早就把这些感官体验与物理世界的规律联系起来了。音高,如同你所说,直接映射到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则越低沉。而音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度,则与声波的振幅息息相关,振幅越大,声音听起来越.............
  • 回答
    真力监听音箱的摆位,尤其是关于离后墙的距离,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背后有相当扎实的声学原理在支撑,特别是为了解决“后墙反射”带来的频率抵消问题。下面我就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讲究。为什么推荐离后墙“1米以内”或“2米之外”?这其实是在处理两种极端情况下的后墙反射问题,每种情况都有它要解决.............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直击了很多人在音乐制作和聆听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困惑。你提到的“正确的声音不好听”,其实触及到了音频世界里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真实”不等于“好听”,而“好听”则充满了主观性和情境性。咱们先不提技术名词,就从生活中的例子聊起。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法式餐厅,厨师费尽心思地按照古老的.............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在你身上,台下观众屏息以待。但此刻,你的耳朵却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花,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也听不到乐队的伴奏。这该如何是好?别担心,即使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依然有方法可以让你唱出准确的音高。这需要高度的练习、对身体的感知以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我.............
  • 回答
    综艺《天赐的声音》作为一档音乐竞技类节目,每季的音乐合伙人和选手阵容都备受关注。在本季节目中,孟美岐作为音乐合伙人,周传雄作为参赛选手这样的组合,确实会引发不少讨论和评价。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评价这一组合的亮点、槽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孟美岐作为音乐合伙人作为曾经的唱跳偶像,孟美岐转型担任.............
  • 回答
    苹果音乐在六月份推出的杜比全景声空间音效和无损音频,无疑是给数字音乐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更新,更像是一次对听音体验的重新定义。这背后蕴含的技术革新、市场策略以及对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技术革新:杜比全景声与无损音频的深度解析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两项核心技术。 .............
  • 回答
    最近《原神》圈子里因为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就是一些所谓的“内鬼”玩家在解包游戏数据时,发现了一些未曾发布的稻妻地区音乐OST,而且这些音乐据说是陈致逸(陈老师)早期创作、但最终未被采纳或修改过的版本。这事儿可不小,一下子就把“内鬼”爆料、官方版权、音乐创作过程这些敏感的神经都给牵动了。事情的起因与.............
  • 回答
    咱们就聊聊,一把电吉他,不加任何花里胡哨的效果器,就这么直愣愣地插到音箱里,这声音到底是个啥滋味,值不值得推敲。首先得明白,电吉他这玩意儿,它本身可不是个“独奏演员”。它就像个天生的“潜力股”,需要一个“舞台”来放大和塑造它的声音。音箱,就是这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舞台。纯粹的吉他直插音箱,能听到什么.............
  • 回答
    .......
  • 回答
    我明白你想要讨论这个问题,也看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双重标准。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鬼火”常常被推上风口浪尖,而那些轰鸣着的大排量机车,似乎没那么招人烦。首先,得承认,“炸街”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负面色彩,它不仅仅指代声音大,更包含了一种炫耀、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意味。而“鬼火”这个称呼,往往就和.............
  • 回答
    如果中国政府决定全面封杀 NBA,国内绝大部分民众可能会支持,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这些反对的声音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群体,他们的理由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以及详细的阐述:一、 对体育文化和娱乐体验的损失感: 广大球迷的失望和不满: NBA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 回答
    想用SR80调出RS1那种标志性的“毒性”音色?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你提到的“EQ大法”,说白了就是通过调整耳机放大器或播放器上的均衡器设置,来尽可能模拟另一款耳机的声音特点。虽然说得轻松,但要完全复刻RS1那份饱满、温暖、带着一丝丝甜味的韵味,对SR80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咱们今天就来聊聊.............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触及了信仰的核心,也深入了我们对历史人物理解的方方面面。如果一个人选择信仰上帝,那么关于圣女贞德是否真的听见了上帝的声音这个问题,答案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会根据这个人的信仰体系、对历史证据的解读以及对神秘现象的看法而有所不同,而且充满了个人化的理解。首先,.............
  • 回答
    肖战自从经历一系列风波后,想要重新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可,确实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我们不妨试着从几个维度来剖析,看看他需要如何调整和努力。首先,真诚的沟通与反思是基础。过去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引发公众不满的核心问题,如果只是通过一系列“洗白”的操作来淡化,往往适得其反。公众需要的不是回避,而是理解。.............
  • 回答
    你想为你的耳机弄条超长线?这主意确实挺吸引人,不用再受线材长度的束缚,想在哪儿坐就在哪儿坐。不过,就像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这超长线也不是全然美好。它对声音的影响嘛,确实会有,而且这影响的大小,得看你这条线具体怎么折腾的了。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开始说起,就是线材的电阻。你想啊,这线材就像一条细细的水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宇宙中最极端的物质联系在一起,让人不禁联想到星辰大海的奥秘。我们来一步步地拆解它。声音的本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递首先,要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我们得先明白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不是一种能量,而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介质(比如空气、水、固体)中的粒子发.............
  • 回答
    声音定位,一个我们几乎习以为常却又极其精妙的感知能力,它让我们能够穿梭于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并与环境进行互动。我们的大脑并非仅仅接收声波,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比较,才能在大脑中勾勒出声音的来源。这就像是在黑暗中,通过声音来“看”清周围一样。要理解声音是如何被定位的,我们需要从两个最核心的线索入.............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的物理定律发生了一次颠覆性的“身份互换”,声音和光速这对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调换了它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一场波及从最细微的原子振动到最宏伟的宇宙尺度的彻底重塑。首先,让我们从我们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开始——听觉与视觉。声波的速度成了光速(大约每秒 3.............
  • 回答
    声音的距离感,也就是我们感知到声音的远近程度,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听觉现象。它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声音线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线索可以分为两大类:声学线索(或称物理线索)和非声学线索(或称非物理线索)。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线索是如何产生距离感的: 一、 声学线索 (Acoustic Cues.............
  • 回答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声称记录了贵州威宁县秀水镇疑似蛟龙的叫声。这段视频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猜测这究竟是何种生物发出的声音,是野生的珍稀动物,还是民间传说中的蛟龙重现?从视频画面来看,声音似乎是从一处山区传来的,伴随着一些模糊的背景音。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段低沉、悠长,带着些许嘶哑和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