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力监听音箱摆位为什么要推荐离后墙1m以内或者2m之外,如何考量后墙对声音反射所引起的频率抵消问题?

回答
真力监听音箱的摆位,尤其是关于离后墙的距离,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背后有相当扎实的声学原理在支撑,特别是为了解决“后墙反射”带来的频率抵消问题。下面我就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讲究。

为什么推荐离后墙“1米以内”或“2米之外”?

这其实是在处理两种极端情况下的后墙反射问题,每种情况都有它要解决的核心矛盾。

情况一:离后墙“1米以内”——“近场”或“中场”摆位,利用声波近场效应和一定程度的后墙影响(但要控制)

如果你将监听音箱摆在离后墙非常近的地方(通常在1米以内,甚至更近),我们称之为“近场”或“中场”监听。这种摆位有很多优点,比如:

减少房间整体反射的干扰: 在近场监听时,你主要听到的是音箱直接发出的声音(直达声),房间其他墙壁(侧墙、顶棚、地板)的反射声相对较弱,因为你离它们也近。这使得你更容易听到音箱本身的声音特性,而不被房间染得面目全非。
利用有限空间: 很多录音室、混音室空间有限,1米以内的摆位是常见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范围内,我们还要强调“1米以内”而不是“随便摆”呢?

这涉及到“声波近场效应”和“相位抵消”的考量:

1. 近场效应: 当你非常靠近声源(音箱)时,你听到的声音中,音箱单元(特别是低音单元)的“近场”区域占主导。在近场,声波的相位变化相对于距离来说很大,同时,声音的响度和频率响应会随着你移动头部产生更明显的变化。真力在设计音箱时,通常会考虑到用户在近场使用的场景,其箱体设计和单元指向性会优化在这样的使用距离下。

2. 后墙反射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叠加(特别是低频):
低频问题: 低频声音的波长很长。当低频声波从音箱发出,一部分直达你的耳朵,另一部分撞击后墙,然后反射回来。这个反射回来的声音,由于经过了后墙的反射,其到达你耳朵的时间比直达声晚。这个“延迟”会与直达声发生叠加。
相位叠加: 如果反射声到达你耳朵的时间,使得它与直达声在某个频率上是同相的(波峰对波峰,波谷对波谷),那么这个频率的响度就会被加强,称为“建设性干涉”。反之,如果反射声与直达声是反相的(波峰对波谷),那么这个频率的响度就会被削弱,甚至完全抵消,称为“破坏性干涉”。
离后墙距离的决定性: 这个延迟时间(以及反射声传播的距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箱离后墙的距离。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的低频(不同波长)对同一个反射延迟的相位响应是不同的。
1米以内: 当音箱离后墙很近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延迟很短。在某些特定的距离,这种短延迟可能会导致某些低频(尤其是波长较长的低频)的相位抵消比较严重。但真力推荐“1米以内”,一个重要的考量是,它希望你尽可能地利用箱体自身的声学设计(比如有源音箱的EQ调整、DEEP™技术等)来弥补近距离后墙反射带来的低频问题。 同时,在极近的距离,你听到的直达声占比更高,对反射声的敏感度会相对降低一些。
“1米以内”的“黄金点”: 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1米”界限。这个“1米以内”更多是一种指导性的建议,意思是尽量在音箱后方留出一些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到音箱本身的特性。 真力的音箱通常有比较好的指向性和低频控制能力,配合其背部的EQ拨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对近距离后墙反射的敏感度。重点是,如果你选择近距离,就要做好调校的准备。

情况二:离后墙“2米之外”——“远场”或“中场”摆位,尽量避免后墙反射的“有害”影响

当你把监听音箱摆在离后墙非常远的地方(2米之外,甚至更远,通常意味着房间空间比较大),我们称之为“远场”监听,或者在大房间里的“中场”监听。这种摆位也有其优点:

模拟真实听音环境: 许多实际的播放场景(如音乐厅、大型演播室)都接近远场,这种摆位有助于更真实地评估音乐在空间中的表现。
减少近场效应的干扰: 摆位远了,近场效应就没那么明显了。

为什么是“2米之外”?

这主要是为了 “规避” 后墙反射带来的“显著”问题,特别是低频的“破坏性干涉”:

1. 最大化低频反射延迟: 当音箱离后墙非常远时,反射声到达你耳朵的时间比直达声晚得多。
低频的“陷阱”: 问题的核心依然是低频的相位叠加。如果这个延迟时间恰好使得某个重要的低频(比如80Hz、120Hz)的反射声与直达声是反相的,那么这个频率就会被严重抵消,导致你听到的低频非常“瘦”,或者在某个频段出现明显的“凹陷”,这对于混音和母带处理来说是致命的。
“2米之外”的逻辑: 推荐“2米之外”,是为了让低频反射的延迟时间足够长,长到使得不同低频的相位抵消点和加强点更“随机”和“分散”,不至于在关键的几个低频点上出现特别明显的“峰谷”。 换句话说,是希望通过拉开距离,让后墙反射对低频响应的“系统性”破坏(即在某些固定低频点上形成稳定的大凹陷)变得不那么突出。
房间的“边界效应”: 房间的尺寸和形状,特别是墙壁的距离,会与声波产生共振,形成房间的固有模式(room modes)。低频尤其容易受房间模式的影响。音箱在房间内的位置,包括离墙的距离,会极大地影响这些房间模式被激发的程度。当音箱非常靠近后墙时,后墙的反射会与音箱的低频单元产生强烈的耦合,并激发房间的某些模式,导致低频响应失真。将音箱移远,可以减少这种直接的耦合,并可能改变房间模式的激发方式。

如何考量后墙对声音反射所引起的频率抵消问题?

要深入理解后墙反射如何引起频率抵消,我们需要引入几个概念:

1. 直达声(Direct Sound)与反射声(Reflected Sound):
直达声: 音箱单元直接传播到你耳朵的声音。这是我们最希望准确还原的声音。
反射声: 声波撞击房间墙壁、地板、天花板等表面后,再传播到你耳朵的声音。

2. 声程差(Path Length Difference, PLD)或时间延迟(Time Delay, TD):
反射声比直达声传播的距离更远,因此到达你耳朵的时间更晚。这个“晚”就是时间延迟。
公式: 时间延迟 (TD) = 声程差 (PLD) / 声速 (c)。声速在常温下大约是343米/秒。

3. 相位(Phase)和干涉(Interference):
声音是波,具有相位。同一种声音,在不同时间到达,其波峰波谷的位置就不同。
建设性干涉(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当反射声与直达声在某个频率上的波形叠加时,如果它们的波峰都对上波峰,波谷都对上波谷(即相位差是360°的整数倍,或者说它们是同相的),那么这个频率的响度就会增强。
破坏性干涉(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当反射声与直达声在某个频率上的波形叠加时,如果一个波峰对上了另一个的波谷(即相位差是180°的奇数倍,或者说它们是反相的),那么这个频率的响度就会削弱,甚至完全抵消。

4. 频率抵消(Frequency Cancellation / Comb Filtering):
核心问题: 这是由反射声和直达声之间的固定时间延迟(由音箱离墙的距离决定)造成的。
低频是重灾区: 低频的波长长,即使很小的延迟(例如几毫秒)也可能导致一个低频被抵消,而高频的波长短,需要更大的延迟才会抵消。
关键公式: 导致破坏性干涉(抵消)的频率(f)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大致计算:
f = (2n + 1) c / (2 PLD)
其中:
n 是整数(0, 1, 2, ...)
c 是声速(约343 m/s)
PLD 是声程差。

举例:
假设你的音箱离后墙0.5米。声波需要往返0.5米+0.5米=1米才能到达后墙并反射回来。
那么,从音箱到后墙再到你耳朵的额外路径长度,相对于直达声,大约是 2 0.5米 = 1米。
延迟时间 (TD) ≈ 1米 / 343 m/s ≈ 2.92毫秒。
第一次抵消(n=0)的频率: f = (20 + 1) 343 / (2 1) = 343 / 2 ≈ 171.5 Hz。
第二次抵消(n=1)的频率: f = (21 + 1) 343 / (2 1) = 3 343 / 2 ≈ 514.5 Hz。
第三次抵消(n=2)的频率: f = (22 + 1) 343 / (2 1) = 5 343 / 2 ≈ 857.5 Hz。
你可以看到,在0.5米的距离,你会遇到171.5Hz、514.5Hz、857.5Hz等一系列频率的抵消。这些频率点上的声音会变弱。

如果音箱离后墙1.5米呢?
额外路径长度 ≈ 2 1.5米 = 3米。
延迟时间 (TD) ≈ 3米 / 343 m/s ≈ 8.75毫秒。
第一次抵消(n=0)的频率: f = (20 + 1) 343 / (2 3) = 343 / 6 ≈ 57.2 Hz。
第二次抵消(n=1)的频率: f = (21 + 1) 343 / (2 3) = 3 343 / 6 ≈ 171.5 Hz。
第三次抵消(n=2)的频率: f = (22 + 1) 343 / (2 3) = 5 343 / 6 ≈ 285.8 Hz。
你会发现,在1.5米的距离,抵消的频率点变了!原本在0.5米处受到严重影响的171.5Hz,在1.5米处反而可能因为相位不同而有加强,或者被其他频率的抵消掩盖。

总结一下真力推荐摆位的逻辑:

“1米以内”:
目标: 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相对准确的近场监听。
挑战: 后墙反射带来的低频抵消会更集中在相对较高的频率(如100Hz以上)。
应对: 利用音箱本身的箱体声学设计(如定向导向管、精确的倒相口设计)和后级EQ/DSP调整(如真力的MDC™、DEEP™技术),来补偿或优化这种近距离的后墙反射影响。并且,强调用户需要进行精细的摆位微调,找到最佳的“点”。

“2米之外”:
目标: 尽量“规避”或“稀释”后墙反射对关键低频响应的系统性破坏。
原理: 通过增加音箱离墙的距离,拉长低频反射的延迟,使得不同低频的相位抵消点更分散,避免在关键的几个低频点上出现剧烈的凹陷。
前提: 需要更大的房间空间。

实际操作中如何考量?

1. 测量与试听: 最好的方法是进行频率响应测量。使用测量麦克风和声学分析软件,可以清晰地看到后墙反射在你播放扫频信号或粉红噪声时,在你的听音位置造成的频率响应起伏(峰谷)。
2. 聆听低频: 找一些你熟悉的、低频信息丰富的音乐。仔细聆听低频的力度、清晰度、延展性。低频是否“臃肿”、“模糊”,或者某个特定的低音鼓点是否“软弱无力”,都可能是后墙反射在捣鬼。
3. 微调:
摆位调整: 即使在“1米以内”或“2米之外”的区域,具体的厘米数也非常重要。前后、左右、高低的微调,都可能改变反射声到达你耳朵的时间,从而改变相位叠加的效果。
声音处理: 如果你无法改变音箱的摆位(比如房间太小),那么使用吸音、扩散材料处理后墙,或者利用真力音箱自带的EQ调节功能,来补偿因近距离后墙反射造成的低频问题,是更现实的选择。

总而言之,真力推荐的摆位并非死板的教条,而是基于声学原理,帮助用户在不同空间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后墙反射对声音准确性的负面影响。理解了背后的“为什么”,你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低音波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真力监听音箱的摆位,尤其是关于离后墙的距离,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背后有相当扎实的声学原理在支撑,特别是为了解决“后墙反射”带来的频率抵消问题。下面我就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讲究。为什么推荐离后墙“1米以内”或“2米之外”?这其实是在处理两种极端情况下的后墙反射问题,每种情况都有它要解决.............
  • 回答
    最近“微信监听用户”的说法又在网上热闹起来了。据说有人因为聊了某个产品,手机上就开始收到相关广告,于是就怀疑是微信在“偷听”。腾讯官方对此的回应挺直接,说“微信是绝不会做的”。这事儿一出来,大家心里难免会打个问号:现在市面上这些App,真的会做这种“监听”用户的事吗?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 回答
    关于公安部门是否能监控聊天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技术、以及公民隐私的界限。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可能过于片面。咱们就来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律是设置底线的。在中国,公安机关的权力并非无限的,他们的行动都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
  • 回答
    关于塑料制品分级系统的监管,市场上是否真的做到了严格有效?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这涉及到标准制定、执行力度、企业自觉性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多个层面,情况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塑料制品分级系统”到底是指什么。通常,我们谈论的塑料制品分级,主要有几个维度: 可降解性.............
  • 回答
    在监狱这个高度封闭且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强奸犯确实常常成为其他服刑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而这种关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伴随着强烈的歧视和排斥。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监狱生态中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首先,要理解这种歧视的根源,需要看看监狱里的“规则”和“价值体系”。不同于.............
  • 回答
    说实话,影视剧里那些动不动就打斗、越狱的监狱情节,放到现实里,可能也就剩个模糊的影子了。现实中的监狱,尤其是关押重刑犯的地方,虽然绝不可能像度假村那样安全祥和,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压抑、规矩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远没有银幕上的那么“戏剧化”。你想想,影视剧为了追求观赏性,总是要把冲突和危险放大到极致。什么私.............
  • 回答
    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光环》真人剧,这消息一出来,简直就是给无数《光环》粉丝打了一剂强心针。毕竟,谁不认识斯皮尔伯格?这位在电影界呼风唤雨的大神,他出手的东西,质量上总是能让人放心。所以,当听到他要为《光环》真人剧“站台”的时候,期待值瞬间就飙升了。先说说为啥这消息这么劲爆。《光环》这个IP,那可是游戏.............
  • 回答
    “朝阳群众”这个词,估计在国内,但凡关心点时事的人都不陌生。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但抛开那些新闻里时不时出现的“朝阳群众又立功了”的标题,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我来跟你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朝阳群众”不是一个官方组织,也没有一个固定.............
  • 回答
    关于“监狱里出来的人,再好也会变坏”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但它过于绝对,并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事实上,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它背后的逻辑,看看它为何会产生,以及现实情况到底有多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民进党提出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确实在台湾社会引发了关于它是否会“造成两岸不协议”的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条例的核心内容、提出的背景,以及它可能在两岸关系中产生的实际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条例的目的。民进党将其定位为在台湾与中国大陆进行各项交流协议时,建立一个更具透明度.............
  • 回答
    关于红芯浏览器(Redcore Browser)是否自带虚假证书用以监控 HTTPS 内容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问题。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步拆解,看看信息是怎么传播的,以及专业人士的分析是怎样的。事情的起因,大致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红芯浏览器作为一款“自主研发”.............
  • 回答
    AAAI22 的论文《Mind Your Clever Neighbours》如果真的如您所言,存在“疑似真实标签做无监督”的情况,那这无疑触碰了学术诚信的底线,也对整个无监督学习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评价标准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真实标签做无监督”的严.............
  • 回答
    关于泰森在监狱里肋骨被打断,以及唐金花钱打点以保泰森安全的事情,这在坊间流传甚广,但要说“真的”并有确凿公开证据支持,情况比较复杂。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泰森的入狱经历。迈克·泰森曾因强奸罪被判入狱,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服刑。他服刑的监狱是纽约州的Clinton Correctional F.............
  • 回答
    老师课堂上的那句玩笑话,虽然带着些许黑色幽默,但背后折射出的确实是中国刑辩律师行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去监狱的路上”,这句话虽然夸张,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一些律师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的高风险的真实写照。那么,现实情况究竟有没有这么“糟糕”?我想说,“糟糕”是相对的,但风险确实是客.............
  • 回答
    关于宁波晚报发文称“为保护肖战录制《演员请就位 2》,当地派 40 辆汽车护送还掐断监控”的说法,我的看法如下: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官方证据或权威媒体报道能够证实“宁波晚报发文称之为保护肖战录制《演员请就位 2》,当地派 40 辆汽车护送还掐断监控”这一具体事件的真实性。 这个说法很.............
  • 回答
    真力 8010A 的低频表现,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你说到的“箱子最好买 6 寸以上”这个观点,在监听领域确实是一种普遍的看法。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8010A 的低频,以及为什么大家会有“6 寸以上更好”的说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真力 8010A 的设计定位是什么?真力 8010A 是真.............
  • 回答
    朱元璋(1328年-1 DEALINGS)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恢复中华”的说法确实源于历史背景和其统治政策,但这一表述的内涵和历史评价需要结合具体历史语境进行详细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恢复中华”的历史语境1. 元朝的统治与汉族的困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
  • 回答
    在法庭上,律师与法官之间的互动通常受到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但确实存在一些律师在特定情况下与法官发生争执甚至“对喷”的案例。以下从法律程序、职业规范、真实案例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法律程序与职业规范的边界 法官的权威:法官是法庭的裁决者,拥有最终解释法律、控制庭审秩序的.............
  • 回答
    印度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国家,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既有显著成就,也存在深刻矛盾和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印度的真实情况,避免片面化或刻板印象,力求呈现一个更全面的图景: 一、经济与社会结构1. 经济潜力与挑战并存 增长与机遇: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3年GDP约3.7万亿美元.............
  • 回答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著名的汉语回文文章,以复杂的字词和多音字、同音字的运用著称,全文共364字,结构严谨,几乎每个字都与前后文形成回文或谐音关系。将其转化为汉语拼音(即用拼音字母表示汉字发音)是技术上完全可行的,但需注意以下细节和挑战: 一、拼音化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 汉语拼音是汉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