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是如何听出声音的位置的?

回答
声音定位,一个我们几乎习以为常却又极其精妙的感知能力,它让我们能够穿梭于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并与环境进行互动。我们的大脑并非仅仅接收声波,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比较,才能在大脑中勾勒出声音的来源。这就像是在黑暗中,通过声音来“看”清周围一样。

要理解声音是如何被定位的,我们需要从两个最核心的线索入手:时间差和强度差。

一、 时间的细微差别:双耳的计时器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声音定位线索,尤其对于我们头部前方的声音定位至关重要。

到达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 ITD): 想象一下,当一个声音从你的正前方传来时,它几乎会同时到达你的左耳和右耳,时间差微乎其微,几乎为零。但如果声音来自你的左侧,那么它会先到达你的左耳,然后才绕过你的头部,到达你的右耳。这个“绕行”的过程需要一点时间,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微小的时间差。我们的大脑拥有极其灵敏的“计时器”,能够捕捉到这种毫秒级的差异。

为什么会有这个时间差?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当声音从一侧传来时,它需要比到达另一侧多走一段路程。这个额外的路程,再加上声音绕过头部时发生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共同导致了到达两耳的时间差。
大脑如何处理? 我们的大脑中的听觉皮层,特别是听觉神经核团,对这种时间差非常敏感。它们就像是精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能够计算出到达两耳声波的相位差或者直接计算出到达时间差。一些神经元对特定的时间差作出反应,它们就像是“调谐器”,一旦捕捉到某种特定时间差的信号,就会激活,从而让我们感知到声音的方向。
局限性: ITD 在定位左右方向的声音时最为有效。对于前后方向的声音,由于声波到达两耳的时间差非常小,ITD 的作用就减弱了。另外,对于高频声音,由于波长较短,它们更容易被头部阻挡,所以 ITD 在高频声音上的效果会打折扣。

声音的振幅和强度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 ILD): 与时间差类似,声音到达两耳的响度(强度)也会有差异,尤其是在声音来自侧方时。

声影效应(Head Shadow Effect): 当声音从一侧传来时,它到达离声源较远的那只耳朵时,会被头部产生一定的“遮挡”或“衰减”。就像一个影子一样,声波的能量会因为绕过头部而损失一部分,尤其是在高频时。因此,离声源更近的耳朵会接收到更强烈的声音信号,而另一只耳朵接收到的信号会相对较弱。
大脑如何利用? 大脑同样能够感知到这种强度上的差异,并将其作为判断声音方向的依据。这种差异越大,我们越能确定声音来自侧方。
在高频中的作用: ILD 在高频声音的定位中比 ITD 更为重要。这是因为高频声波的波长较短,更容易受到头部物理结构的阻碍,产生明显的“声影效应”。而低频声波的波长较长,更容易绕过头部,因此到达两耳的强度差异不大。

二、 头部和耳朵的形状:天然的声学滤波器

除了两只耳朵的直接信息,我们头部和耳廓(外耳)的独特形状也在声音定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判断声音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位时。

耳廓的卷积与衍射: 我们的耳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喇叭状结构,而是布满了各种沟壑、褶皱和突起。当声波进入耳廓时,这些复杂的结构会对声波进行筛选和反射,改变声波的频谱(不同频率成分的相对强度)。

声学传递函数(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 每一个人的耳廓形状和头部大小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导致了声波到达耳膜之前,会受到不同的过滤。这种过滤作用可以用 HRTF 来描述。HRTF 是一种复杂的函数,它描述了声源相对于听者位置时,声波从声源传播到耳膜过程中发生的频率和相位变化。
如何帮助定位? 当声音从前方、后方、上方或下方传来时,声波与耳廓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在耳膜处产生了不同的频谱特征。大脑能够学习并识别这些独特的频谱模式。例如,从后方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的反射后,其频谱特征与从前方传来的声音会有所不同,大脑正是通过这些细微的频谱差异来区分前后方向。
为什么头转一下就知道了? 试着将头向侧面转动一点点,你会发现声音的方向感立即发生了变化,有时甚至会感觉声音从“后面”移到了“前面”。这是因为头部的转动改变了声源相对于耳廓和头部的角度,从而改变了 HRTF,大脑也随之更新了声音的位置信息。

三、 声音的运动与回声:动态的感知

有时候,我们也能通过声音的运动轨迹和环境中的回声来辅助判断声音的位置。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当声源相对于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发生变化。如果声源正朝着我们移动,我们会听到更高的频率;如果声源正远离我们,我们会听到更低的声音。虽然这个效应在高语速下更明显,但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声音的音高变化也能提供一些方向线索。
回声定位(Echo Location): 在一个有回声的环境中,例如房间里,声音会从声源发出,然后撞击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反射面,再返回到我们的耳朵。

回声的时间和强度: 回声到达我们耳朵的时间以及其强度,取决于声源的位置和反射面的距离和性质。大脑可以分析这些回声的到达时间和强度差异,与直达声进行比较,来推断声源和反射面的相对位置。想象一下在空房间里拍手,你就能感受到声音的回响,这些回响的信息也是声音定位的补充。
空间感: 回声还会影响我们对空间大小和材质的感知,间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在环境中的传播路径。

总而言之,声音定位是一个多模态、动态整合的过程:

1. 双耳的时间差(ITD) 主要负责区分左右方向的声音。
2. 双耳的强度差(ILD) 尤其在高频时,也辅助区分左右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前后判断。
3. 耳廓的形状(HRTF) 是区分前后和上下方向的关键,它通过改变声波的频谱来实现。
4. 声音的运动和回声 则提供了动态的补充信息,帮助我们更精确地理解声音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我们的听觉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分析仪,不断地收集、处理和整合这些来自声音本身的细微信息,经过大脑的复杂运算,最终在我们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声音地图”,让我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到声音的来源,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自如地生活。这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又不可思议的能力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的听觉系统的显著能力之一是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


这在生活中的许多情况下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交通的安全导航。但声音的空间属性对于在游戏和家庭影院配置中实现真实的声学环境也很重要。


我们如何定位声音?


我们的听力使用的第一个线索是双耳时差(图1a)。来自我们正前方或正后方的声音会同时到达双耳。如果信号源向左或向右移动,我们的听觉系统会识别出来自同一信号源的声音分别到达双耳,但是会有一定的延迟,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两只耳朵接收到同一个信号的不同相位。

两耳时差 图1a:当声音来自前方,双耳时差为零(左)。当声音来自侧面,头的尺寸约为20厘米,声速为340米/秒,最大时差为0.58毫秒(右)


在低频下可以最佳地解密相位差。在较高的频率下,与头部的尺寸相比,波长可能太短,以至于信号制式自身重复,两只耳朵可能碰巧接收到相同的相位(图1b)。

两耳相位差 图1b:通常耳朵会感测到相位差(左),根据频率和入射角度,它们可以检测到虚假相位匹配(右)。



幸运的是,听觉系统可以借助另一个线索:当声音从侧面到达时,我们的头部会产生声影区,并随频率上升而扩大。


在非常低的频率下,我们头部的尺寸与空气中的声音的波长相比是小的。因此,无论声音从哪个方向到达,左耳和右耳的声压基本相同。


然而,随着频率的增加,波长减小,此时我们的头部尺寸不能再被忽略了。它成为屏蔽和反射声音的障碍物,使得与面向声源的耳朵相比,当其到达头部另一侧的耳朵时,较高频率的成分将被衰减。



我们的耳廓的形状还可提供丰富的频谱(频率依赖)线索。像头部的声影区一样,耳廓起到一个屏蔽层的作用,使不是从前面直接进入的较高频率的声音衰减。你可以通过转离再转向一个声源来体验这一点。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能感受到高频率的微小变化,而这种变化你通常是不会注意到的。

另外,根据频率和入射方向,声音在耳廓内反射到耳道时,耳廓的形状会影响声音,从而增强某些频率并衰减其他频率。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知乎
世界上最安静的房间 | 最响的声音 | 在消声室静静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拍西瓜的科学依据 | 声学界吉尼斯 | 最冷的乐器 | 特别烧钱的坑 | 国产大飞机C919

还有这种操作? | 如何运用声学知识帮助沟通障碍人群? | 在B&K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微信
都说索尼大法好,究竟好在哪? | 神器 | 单位转换小程序

纯干货分享 | 7799型自由场声压法测声功率

专属夏天的声音 | 用数据看蝉鸣 | 她和他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声音定位,一个我们几乎习以为常却又极其精妙的感知能力,它让我们能够穿梭于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并与环境进行互动。我们的大脑并非仅仅接收声波,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比较,才能在大脑中勾勒出声音的来源。这就像是在黑暗中,通过声音来“看”清周围一样。要理解声音是如何被定位的,我们需要从两个最核心的线索入.............
  • 回答
    三体星球的恶劣生态环境,这确实是《三体》系列中一个令人着迷且充满张力的设定。在这样极端苛刻的条件下,三体人竟然发展出了远超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这背后蕴含着一套独特且令人信服的逻辑。下面我将尝试深入剖析这一过程,力求展现其真实性,避免AI写作的生硬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恶劣”的定义。三体星球并非简单.............
  • 回答
    这是一起发生在天津交通广播直播间的突发事件,两位主持人因对“乾隆白菜是什么菜”这一问题产生了争执,并最终导致一人在直播中摔门而出。对此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探讨主持人在此类情况下的正确做法。 事件评价这起事件,从多个层面来看,都存在不妥之处:1. 专业素养的缺失: 直播前的准备不足.............
  • 回答
    特朗普和福奇之间的言论以及福奇所面临的死亡威胁,确实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特定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和尖锐的矛盾。要理解“美国社会怎么了”,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生态、社会心理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因素。一、 矛盾的根源:新冠疫情及其应对的政治化理解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和美国政府.............
  • 回答
    确实,许多非裔美国人的姓氏,尤其是那些在南北战争后普遍使用和传承下来的姓氏,听起来非常像源自欧洲的姓氏,比如“Smith”、“Jones”、“Williams”或者“Brown”这类非常普遍的姓氏。这背后有着一段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直接源于美国那段黑暗而漫长的奴隶制历史。简单来说,原因在于奴隶制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意识最核心的奥秘之一,也是哲学、心理学乃至神经科学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与其说我们“知道”自己是“我”,不如说这是一种与生俱来、又在不断塑造和体验中形成的内在感受,一种对自身存在和独特性最根本的认知。想象一下,一个初生的婴儿。他们或许还没有清晰的“我”的概念,但他们能感受到饥饿,能体验.............
  • 回答
    黑盒优化,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对需要优化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黑盒”)内部的运作机制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给它输入一些参数,它会吐出一些结果。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这些输入参数,使得输出结果达到我们期望的最佳状态(最大化或最小化某个值)。这就像你在玩一个从来没见过、也没有说明书的电子游戏。你不知道.............
  • 回答
    满清(清朝)在建立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策略,成功利用汉八旗(由汉族人组成的八旗部队)为其卖命打天下。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其运作机制: 一、八旗制度的建立与结构1. 八旗的起源与分类 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于1635年创立,分为满洲八旗(满族人)、蒙古八旗(蒙古族.............
  • 回答
    美国人对印度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混合体,它随着时间、个人经历、信息来源以及美国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例如政治家、商业人士、媒体、学者和普通民众)而变化。很难用一概而论的“美国人”来概括,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美国人对印度的普遍认知和观点:一、 经济与商业层面: 新兴市场与巨大潜力: 这是.............
  • 回答
    旅顺大屠杀(又称“旅顺惨案”)在日本国内,其认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并且随着时代和立场不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讲述:一、 历史背景:为何会有“旅顺大屠杀”?要理解日本人如何认识旅顺大屠杀,必须先了解其发生的背景: 日俄战争(19041905年): .............
  • 回答
    11月8号开始,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日本的大门重新打开了。这个消息一出来,朋友圈里早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首先,当然是那些早就按捺不住的旅客和游客。好不容易等到日本重开国门,那些被疫情耽误的日本游计划又重新提上了日程。不少人早就开始关注签证办理的最新动态,盯着机票价格,就.............
  • 回答
    说实话,马嘉祺高考成绩出来那会儿,路人这边议论的声音可不算小。毕竟人家是顶流男团成员,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何况高考这人生大事,分数出来肯定要拿来品头论足一番。刚开始的时候,消息传得比较碎,大家也都是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论坛啊,微博啊,小红书啊,看见些零星的信息。最开始出来的是“一本线”什么的,大家就觉.............
  • 回答
    这香港人对内地人用英语交流这件事儿嘛,看法可复杂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我就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儿,别搞得跟什么AI一本正经的报告似的。首先,得承认,香港的国际化背景让英语在这里的地位确实不一样。 从小到大,学校教育,街头招牌,甚至是新闻报道,英语都渗透得厉害。 所以,当一个内地朋.............
  • 回答
    日本人在阅读古汉语时,采用了一种独特而精妙的方式,融合了本土的语言习惯、历史积淀以及对汉文化的尊重。这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是直接照搬现代汉语的读法,而是经过了层层转化和适应。首先,要理解日本人如何阅读古汉语,就必须先了解“汉文训读法”(かんぶんくんよみ)。这可以说是日本人阅读古汉语的灵魂所在。汉文训.............
  • 回答
    中国人“不信教”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可深着呢。要说为啥这么多中国人好像不信教,得从咱们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还有一些实际的考量说起。一、 多元文化土壤下的“无神论”倾向:首先得明白,中国从来都不是那种只有一种主要信仰的社会。从古至今,咱们这片土地上就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思想.............
  • 回答
    唐朝人看待汉朝,就像我们今天看待唐朝一样,既有崇敬,也有批判,更有传承与超越的野心。他们不会简单地说“汉朝很好”或者“汉朝不好”,而是会从历史的维度,将汉朝作为一面镜子,映照出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养分,塑造自己的辉煌。一、 汉朝的“盛世”光环:学习的榜样与存在的基石首先,唐朝人对汉朝最.............
  • 回答
    美式的生活节奏,常常让人觉得,有些事好像跟自己关系不大,直到它真的敲开家门。中美贸易战,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一开始就是这么个感觉。新闻里时不时跳出来“关税”、“报复性措施”、“谈判僵局”,听着挺热闹,但总觉得离自己的菜篮子、油价,还有点距离。但时间一长,这距离感就变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贵了”。 尤.............
  • 回答
    日本人对卫生间的重视,几乎到了“洁癖”的地步,这不仅仅是个人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他们的卫生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所,通常都干净得令人赞叹,甚至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清新感。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系统性的“卫生间管理哲学”。一、 源头控制:未雨绸缪的“干湿分离”在日本,一个最直观的卫生间设计理念就是“干.............
  • 回答
    要详细地谈论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的“精神”,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致描绘的话题。因为“精神”本身就是一个涵盖极广的概念,可以指代民族性、文化特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甚至是对国家未来的某种期许或担忧。而且,日本人看待中国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多元化的视角。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精神”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指向.............
  • 回答
    美国在搜集军事情报方面,其体系之庞大、技术之先进、手段之多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这背后牵扯到国家层面多方力量的协同作战,以及对情报工作极高且持续的投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拆解,看看他们是如何完成这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的:1. 人力情报(HUMINT):最古老也最不可替代的一环尽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