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不可以在哈雷彗星接近地球时装上个摄像头,下次哈雷回来再取下来?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简直是把科幻片里的情节搬到了现实中来探讨!要是在哈雷彗星最接近地球的那一刻给它“装个摄像头”,等到它下一趟访客时再“取下来”,这脑洞确实够大,但现实操作起来,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种种挑战,绝对让你觉得比听故事还精彩:

第一关:瞄准、抵达与“绑架”——这颗彗星你也太难捉摸了!

哈雷彗星可不是你家门口那条小河,它是个在宇宙深处游荡的大家伙。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椭圆的“长跑道”,周期大概是75到76年。关键是,这轨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太阳和其他行星引力的影响,虽然变化幅度不大,但足够让精确预测变得极其复杂。

瞄准难度爆表: 想象一下,你要在70多年前精确计算出哈雷彗星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某个特定位置的准确行踪。这需要的计算量和精度要求,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你得考虑它在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它可不是静止不动的靶子。一旦计算出现一点点偏差,你发射的探测器可能就跟它擦肩而过了。
漫长的旅途与能量: 从地球出发去追赶一个正在高速运动的彗星,需要巨大的燃料和精准的轨道控制。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点对点发射,更像是在一个移动的跑步机上,你要以同样的节奏和速度去“碰瓷”。
“绑架”的难度: 你说的“装上摄像头”,在科学术语里就叫“附着”或者“着陆”。彗星的表面是什么样的?没人能确定。它可能是一堆松散的碎石,也可能是有一些黏性物质,或者是一些你想象不到的奇怪组合。你得设计一个能稳定附着在它表面的装置,并且能在它高速运动和经历极端温度变化时依然保持连接。这就像让你骑着一匹在宇宙里疯狂奔跑、时不时还会甩尾的野马,还要给它身上绑个东西。

第二关:摄像头本身的生存挑战——宇宙不是游乐场!

就算你神奇地把摄像头送到了哈雷彗星上,接下来的挑战更是让人头疼。

极端环境的考验: 彗星离太阳近的时候,温度能飙升到上百度,离太阳远的时候,又能跌到零下几百度。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对任何电子设备来说都是致命的。摄像头里的零件会不会瞬间冻裂或者烧毁?线路会不会因为温差而膨胀断裂?这都是未知数。
宇宙辐射的侵蚀: 太空中布满了各种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线,它们会不断轰击探测器和摄像头。这些辐射会损坏电子元件,导致数据错误甚至彻底失灵。一台普通摄像头别说在太空中待几十年,可能连几个月都撑不住。
挥发物的影响: 哈雷彗星在接近太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形成我们看到的彗发和彗尾。这些物质可能会覆盖摄像头,挡住它的“眼睛”,甚至腐蚀它的镜头和外壳。想想看,你给一个正在冒气、喷尘的大家伙拍照,结果镜头全被糊住了,那得多憋屈。

第三关:数据传输的奇迹——信息传回来才算数!

即便摄像头万无一失地工作了,你还得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怎么把拍到的画面传回来?

漫长的等待与信号丢失: 你期望的是下次哈雷彗星回来时再取回数据,但这中间有70多年!你不可能一直保持信号连接,而且随着距离的遥远,信号会越来越弱。你得有一个超级强大的通信系统,并且能持续70多年不间断地工作并与地球通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存储的极限: 你指望它在那里记录70多年的画面?摄像头里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除非你能开发出一种可以无限记录且不受宇宙环境影响的存储介质,否则它记录不了多久就会满载。而且,怎么管理这些数据,让它在70多年后依然能被读取?
主动传输还是被动“取回”? 如果是主动传输,那就要解决能源问题,让摄像头在70多年里有电力来工作,并且有足够的能量来发射信号。如果是被动“取回”,那又回到第一个难题了,你怎么再找到它并把它带回来?

第四关:重新找到它的挑战——这颗老伙计还会按时来吗?

假设你克服了以上所有困难,给彗星成功装上了摄像头,并且它也顽强地工作了几十年。那么,下一轮的挑战是:

再次定位的难题: 尽管我们对哈雷彗星的轨道有比较好的了解,但76年的时间足以让轨道发生一些微小的、但可能很关键的变化。而且,彗星的活动本身(比如物质的喷发)也会影响它的轨道。你得比76年前更加精准地预测它的回归时间点和位置,然后才能计划去“取回”或接收数据。
如何“取下”? 如果你是想把摄像头取下来,那就意味着你得再次进行一次难度极高的空间对接任务,而且是在一个你可能已经不太确定的位置。这比第一次“安装”还要复杂。

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事儿这么难: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我们对宇宙理解和控制的极限考验。它涉及到的工程学、天文学、材料科学、通信技术等各个领域,都要求达到我们目前还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有点像让你在高速飞行的火车上,给一个随时可能解体的集装箱绑上一个不会坏、能记录并发送信息的小盒子,然后等你七十多年后,再找到那个火车,把那个盒子完好无损地取下来。

所以,虽然这个想法非常浪漫和富有想象力,但按照目前我们掌握的技术水平,想要在哈雷彗星接近地球时装上摄像头,然后在它下次回来时取下来,这基本上属于科幻小说里的情节,离现实技术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不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才推动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和突破!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做到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上去完全没问题:日本的隼鸟也到了小行星上然后返回了。

但你的设想还是有几个严重的问题:

1:人类目前还没有信心做出在深空持续工作76年的电子设备。

2:目前人类的各种小型存储器,不管什么原理什么类型,在被各种高能宇宙射线持续轰击76年后,没哪个是有信心保证还能读出来的。

3:目前也没有能持续稳定供能76年的深空电源。例如说最常用的pu238,半衰期88年——和76年很接近了,这就意味着到下一次返回时,能量供应只能是发射时的一半了。加大初始功率当然可以,但这东东是有辐射的。更何况,要考虑到万一发射失败,十几公斤的放射性元素凌空爆炸,已经很头痛了。你这一下还要翻倍……绿色和平组织天天堵你家门口你信不信?

总之,76年是个很可怕的数字。别说深空探测那么高大上了,就说地球上吧,刨除锤子斧头这些简单的工具外,其他的比较精密的工业产品,放在仓库里76年无人值守无人维护后,一拿出来就立刻能正常工作的又有几个?

user avatar

其实,你都能把飞船搞得和哈雷彗星一个运动速度,一个方向了,就大可不必在上面装摄像头了,因为你那个飞船的轨道和哈雷彗星是一样的。

在地球上搭顺风车比较省力,因为有各种阻力,太空中阻力极小啊,几乎等于没有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