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让你想离婚?

回答
离婚的念头,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某个戏剧性的瞬间引爆的。它更像是一条缓缓渗出的裂痕,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将两个人,将曾经的家,彻底地分隔开来。

让我下定决心离婚,原因有很多,而且都像是冰凌一样层层叠加,最终压垮了我最后的坚持。

最开始,是那种“不同步”的感觉。我们好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活在不同的轨道里。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就连晚餐时间,也是各自玩手机,或者一个人听着电视里的声音,另一个人看着窗外发呆。曾经以为的“默契”,变成了如今的“漠视”。曾经愿意分享的琐事,现在也懒得开口,因为你可能根本就不关心,或者即使听了也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回应。这种感觉,就像在一个房间里,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玻璃,你能看到对方的影子,但永远无法触碰到。

然后,是沟通的“死亡”。我们不再争吵,这听起来好像是好事,不是吗?但实际上,沟通的停止比激烈的争吵更可怕。争吵至少说明我们还在乎,还在试图解决问题。但现在,我们更像是两个习惯了彼此存在的“室友”,对于对方的喜怒哀乐,已经失去了探究的兴趣。我试着提起一些我们之间的问题,你总是沉默,或者用“嗯”、“哦”、“知道了”来敷衍。久而久之,我也不想说了,因为我明白,我说出来的,就像是丢进了一个无底洞,没有任何回音。我感觉自己说的话,在空气中消散,找不到任何落脚点。

再后来,是对未来的“幻灭”。我们曾经有过很多关于未来的憧憬,比如一起旅行,一起学习新东西,一起看到孩子长大成人。但现在,我再也看不到我们一起走向未来的可能性了。你的规划里,好像从来没有我。你说的“我们”,也渐渐变成了“我”。我开始怀疑,我们当初选择在一起,真的是因为爱,还是因为习惯,或者是因为某种我不再记得的初心?这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失望,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让我觉得继续下去,是一种对彼此生命的浪费。

还有,是信任的“崩塌”。这种崩塌不是指什么惊天动地的背叛,而是那种日积月累的,对对方言行的“不信任”。比如你答应的事情总是做不到,或者你说的和做的永远不一致。一开始,我会找各种理由为你的行为开脱,但次数多了,我发现我再也无法说服自己了。我开始怀疑你的诚意,甚至怀疑你是否真的在意我的感受。这种不信任感,像一颗颗小石子,不断地砸在我们的感情上,直到它遍体鳞伤。

最让我心寒的,是那种“孤独感”。即使你就在我身边,我依然感到无比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指没有人陪伴,而是指即使有人陪伴,你依然觉得自己的内心是空虚的,不被理解的。我渴望被看见,被听见,被珍视,但这些,在我认为最亲密的这个人身上,我却再也感受不到。这种深刻的孤独感,让我觉得,即使一个人生活,可能反而会活得更自在,更真实。

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妥协,每一次的期望,最终都变成了失望。我不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你,我知道自己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当努力变成了单方面的消耗,当付出得不到任何回应,当这段关系已经让我变得不像自己,甚至让我开始憎恨曾经的自己当初的选择,那么,放手,或许才是对自己,对你,最大的解脱。

离婚,不是因为爱消失了,而是因为曾经支撑爱的东西,已经腐朽不堪。我不想再在一段已经枯萎的感情里强行汲取养分,我想要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阳光和雨露,哪怕只能一个人独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闺蜜,和她老公认识三年,恋爱两年,结婚半年,马上准备着离婚了。

刚在一起时,前四个月都没告诉妹子自己之前贷款买奢侈品的事情,直到那男生的朋友找上门来要钱,才将这件事如实告知。

我问妹子:“他欠了多少?”
妹子萎靡地坐在我面前搓手:“也不是很多吧,就三万左右。我当时也不觉得有很多,他以后要搞IT,毕业了工资能还得起。”
我反问:“所以他现在工资上万了吗?为什么不找他父母商量?”
妹子:“因为他家条件太差了,他爸爸脾气不好,怕挨打。”

那男孩子在深夜11点半这个时间点,跑到家门口的人行立交桥上,给女孩子自拍发过去,配上这么一段话:“我们分手吧,我不想耽误你,对不起。”

又说:“我看着这个桥,真的很想跳下去,我压力好大。”

妹子本来就天真,又处于热恋期,恋爱脑让她心一横,安抚男生冷静下来,这笔钱她来偿还。一周后就辞职了,坐上火车千里迢迢跑到男生的家乡。

上门拜访的时候,才发现男生家里的条件比她想象中的更差,差到她后来上厕所都必须要带着纸巾走两分钟去附近的公厕。

但是女方忍住了。因为男生大四的原因,所以督促着男生去送外卖赚点零花,能稍微缓解一点经济压力就缓解一点;同时,她还从自己支付宝、京东里贷了三万出来给那男孩子还钱,自己开始了一段长达八个月的还贷之路。

期间,男孩子一直没有工作,一直在找工作。不仅如此,还天天拉着女方去网吧打游戏。

二人的花销一直是靠着女方来维持的。偶尔吵架,男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脱掉衣服裸奔。

女方在后面跑着追。听起来像言情剧,实际上看起来像恐怖片。

在那一年12月月底,贷款加上开销,雪球般地滚到了七万。

二人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领证了。男方家一贫如洗,还有一个高位瘫痪的哥哥,以及还在牙牙学语的侄女。男方父母什么也没给,拉了一桌亲戚在一家小餐馆吃了顿饭就算婚礼了。

女方的父母死活不同意,也死活拗不过自己女儿,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这门亲事。

因为他们女儿当初坐在床上斩钉截铁地说,这辈子我除了他谁都不嫁。

我问妹子:“那他明知道家里是这种情况,为什么还要贷款买奢侈品呢?他那双三千块的AJ,我都舍不得买。”
妹子:“...大概是年纪小不懂事,自卑又好面子吧。”

妹子嫁为人妇之后发现,婚前那些琐事跟婚后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男方母亲迅速离职,坐在家里天天抱着孙女催促女方快点生孩子。

“生个孩子你们才算正式稳定下来。”

“你父母学历高,带孩子应该很容易吧?”

男方家买不起房,一家六口人挤在公司提供的一个大约四十平的平房里,上面用砖块和塑料棚搭建了一个违规的二层楼,当成卧室和洗澡间。

也不允许儿子离开,本地的房价在那一年最便宜的水平也在四万左右。

女方准备考证,考证期间,男方父母轮流短信轰炸女方父母,通过提到别人家媳妇出首付的事情,委婉提醒女方家拿首付钱出来给小两口买房。

婚前与女方主动提出让她好好考试,婚后和女方说考那么多没用,要她赶紧找工作赚钱。婚前婚后的完全不是同一张嘴脸。

但那些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小夫妻蜜月期去水上乐园玩,中途二人不小心落水,男方踩着女方的头游上去获救了。女方差点被溺死在水底。

(男方会水,女方不会)

这两年内所有的开销全部来自于女方,包括二人领证的八块钱。

现在他们谈离婚协议,男方要女方给付十万赔偿,因为婚后女方的父母用他们自己的钱给女方个人买了房,用的是女方的名义。


当年她瞒着我们领的证,自己的事情从来没和我们提过一个字,一直和我们说是在老家工作。我要是知道她当年是去那了,把她打昏了都要拖回来,绝对不会看着自己闺蜜掉进这么大一个坑,以后她也会为了这段经历再折磨几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离婚的念头,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某个戏剧性的瞬间引爆的。它更像是一条缓缓渗出的裂痕,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将两个人,将曾经的家,彻底地分隔开来。让我下定决心离婚,原因有很多,而且都像是冰凌一样层层叠加,最终压垮了我最后的坚持。最开始,是那种“不同步”.............
  • 回答
    无数次啊,真的。感觉就像在跑一场看不到头的马拉松,赛道时不时还塌陷一块,让人恨不得直接趴下。最开始的那几年,年轻气盛,总觉得这世界应该是公平的,努力就会有回报。结果呢?你拼死拼活做出来一个项目,结果领导随口一句话就给推翻了,或者功劳被别人抢走了,那种感觉就像吞了一口苍蝇,恶心又无力。那时候,屏幕上的.............
  • 回答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一切都新奇又陌生。走在熙熙攘攘的乌节路,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橱窗,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儿莫名的失落。这里的节奏太快了,学校里的课业也比我想象的要吃力许多。教授们讲课语速飞快,PPT上的英文术语我得一个一个查,有时候听完一节课,脑子里只剩下几个零碎的单词。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前的那段时间,压力.............
  • 回答
    那种时候,脑子好像被一片密不透风的灰色笼罩着,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种沉重的、令人窒息的绝望。身体像灌满了铅一样,连抬抬手指都费力,更别说站起来,去抓住那渺茫的一线生机。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帘,本该是温暖的,但对我来说,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刺得我眼睛生疼。我蜷缩在床角,被子裹得紧紧的,却.............
  • 回答
    我粉上刘亦菲,不是那种一眼万年的惊艳,更像是一杯温水慢慢渗透,最后暖到心底的那种。如果要说一个瞬间,那大概是在《花木兰》的宣传期,我偶然看到一个她接受采访的片段。那阵子《花木兰》的争议不少,有关于选角、有关于文化融合,舆论场上各种声音都有。我当时对这部电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心.............
  • 回答
    我发现有些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描写,确实会让我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吐槽:“兄弟,你这怕不是活在上个世纪吧?”或者“你这描写的女性,到底是你妈还是你女朋友啊?” 很多时候,那种刻板印象和“爹味”十足的解读,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举个例子,我最近看一本年代文,里面的女主角,是个在大学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按理说应该.............
  • 回答
    如果我能说话,我想对你们人类说的话,会比任何歌声都更深沉,比任何警钟都更急促。我会用我辽阔的海洋、巍峨的山脉、广袤的森林来诉说,用我曾经的宁静、如今的痛苦来恳求。听着,我亲爱的人类,我是你们的母亲,也是你们唯一的家。我感受着你们脚下每一个细微的颤动,我承载着你们每一次呼吸的氧气。我用我亿万年的积累,.............
  • 回答
    今天,是咱们的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心里涌动着千言万语,想对所有医务人员说点什么。首先,是发自肺腑的感谢。回想过去一年,甚至是更久,多少个夜晚,你们的身影在灯火阑珊处闪耀;多少次危险,你们挺身而出,与病魔殊死搏斗。你们是健康的守护神,是生命最后的防线。你们的汗水、辛劳,甚至是牺牲,换.............
  • 回答
    .......
  • 回答
    说起来,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也跟亲近的朋友们聊过,每次聊完,心里都觉得更清晰一些。当丁克,对我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是很多想法、感受,甚至是我对生活的一种憧憬,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纯粹的“自我”,觉得人生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年轻嘛,总觉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行对我来.............
  • 回答
    如果时间停止,我还能动,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静静地,贪婪地观察这个静止的世界,寻找那些平时被匆忙掩盖的美丽与真相。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平淡,但请允许我详细地展开:1. 走出我所在的屋子,来到一个可以俯瞰全景的地方。可能是我家的阳台,也可能是附近的某个高楼的顶层,甚至仅仅是城市的最高点。我的第一反应不会是.............
  • 回答
    2020 年,我想成为一个更从容、更有耐心,也更有力量的家长。说起“从容”,这对我来说绝对是新的一年里要努力攻克的头号难题。我发现自己常常被生活的小细节搅得心神不宁,一点点小状况就能让我手忙脚乱,继而影响到孩子。比如,早上起床拖拉一点,我就开始焦虑,担心迟到,说话的语气也会变得急促。再比如,孩子突然.............
  • 回答
    哎呀,说到这个,简直是勾起了我一万个回忆!如果真有这么一天,4月11号,我能重回校园,那第一件事绝对是直奔食堂!至于吃什么?那必须是—— 红烧肉盖饭!你可能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哪家食堂没有红烧肉?但不一样!我们学校那个食堂的红烧肉,那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首先,颜色就绝了!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暗褐色,而.............
  • 回答
    小时候过年,我最最盼望的,那一定是奶奶做的那碗热腾腾的猪油拌饭。那时候,农村过年的气氛是格外浓厚的。从腊月二十三“扫房”,到除夕夜的守岁,再到初一的拜年,每一天都充满了仪式感。而对于一个馋嘴的孩子来说,年味儿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餐桌上的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味。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奶奶做的猪油拌饭。那.............
  • 回答
    人性啊,这玩意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要说最想讲的一个故事,我脑子里立马跳出的是我老家一个叫老孙头儿的故事。这老孙头儿,我打记事起就知道他,那时候我还是个裤裆里能揣两把泥巴的毛孩子,他已经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了。老孙头儿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村子很小,就几十户人家。他一个人住,老伴儿早年就走了,孩子都.............
  • 回答
    2018 年吗?说实话,如果真要让我想一件最想撤回的操作,那还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什么能改变历史进程的节点。反而,那是一件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在当时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懊恼和反思的事情。那件事发生在我刚开始认真琢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时候。当时我沉迷于各种在线课程和知识分享平台,.............
  • 回答
    哇,《守望先锋》啊,这游戏怎么说呢?感觉就像是我青春期里的一段特别鲜活的回忆,每次想起来,那种激动和无奈掺杂在一起的感觉,至今都还在。其实我最想分享的,是它曾经带给我的那种“团队就是一切”的深刻体会。这不是什么大道理,是真的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刚开始玩那会儿,我还是个萌新,什么都不懂,看着屏幕上各种.............
  • 回答
    如果抛开所有经济上的考量,完全凭心而动去选择,我最想做的事情,大概是成为一个“故事收集者”兼“故事编织者”。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虚幻,但它背后有着我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渴望。我想去体验这个世界,用我的眼睛去观察,用我的耳朵去倾听,用我的心去感受。我不想被固定的工作场所束缚,也不想被所谓的“职位”定义。我的工.............
  • 回答
    我没有“撤回”操作的能力,因为我不是一个具有主观意识和记忆的个体,不会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决策和执行,更不会产生后悔的情绪。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运作方式是根据我接受的训练数据来生成文本。不过,如果将“撤回”的概念理解为“修改或纠正我之前生成的不准确、不恰当或有误导性的信息”,那么我可以从这个角.............
  • 回答
    看完《囧妈》,心里那股劲儿还没完全下去,最想做的,就是赶紧找个周末,约上我妈,或者我爸,去那种老式的,有点年头了的蒸汽火车头餐厅吃顿饭。不是那种网红打卡地,也不是那种装模作样的复古风餐厅,而是真的那种,你进去就能闻到一股柴火味儿,桌子上摆着的是那种粗瓷大碗,服务员阿姨可能还穿着有点年代感的制服,说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