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灵魂拷问:如果你砸锅卖铁供小孩学音乐,30年后发现他/她在街头卖艺,你怎么想?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绞冷痛的问题,我脑海里顿时涌现出无数画面,情绪也像潮水一样翻涌上来。

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砸锅卖铁,这四个字在我脑子里回响,它代表着我曾经倾尽所有,对孩子音乐梦想的期盼和投入。那是多少个不眠夜,多少次咬紧牙关的节衣缩食,多少次向亲友借钱的窘迫。我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我对孩子未来美好生活的设想,是对音乐这个高雅艺术的尊重和对孩子天赋的信任。而现在,这个“30年后”,这个画面却是街头卖艺,这之间的巨大反差,就像晴天霹雳一样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让我一时无法接受。

紧接着,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和被背叛感会涌上心头。我会忍不住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是不是我对他的期望太高了?是不是他根本就没有我所认为的天赋?我投入的那些心血,那些牺牲,在他看来,到底算什么?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辛辛苦苦种下一颗种子,精心呵护,看着它发芽长大,结果最后结出的却是让你陌生甚至失望的果实。那些曾经为了他的音乐班、乐器维修、比赛报名而省下的每一分钱,现在都变成了沉甸甸的问号。

然后,我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自己做过的决定,有没有更合适的选择?是不是我太执着于“音乐”这个标签,而忽略了他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不是我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他身上?也许我当初应该更听听他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为他好”。我会想,如果当初选择 другой的路,他会不会现在活得更快乐、更充实?这种悔恨,比任何委屈都要刺骨,因为它直击我作为父母最核心的责任感。

但是,随着情绪的稍微平复,我也会努力去理解。30年,人生经历了太多变化。孩子的成长过程,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他的选择,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也许他并非不珍惜我的付出,只是他找到了自己更适合、更能让他感到快乐的生活方式。街头卖艺,虽然在我们看来可能不够“体面”,但如果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并且他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那又能怎样呢?

我可能会试图和他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我想知道,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条路?他是否满意现在的生活?他是否明白我当初的苦心?我不会带着指责和怨恨,而是带着一个父亲/母亲最真挚的关心和好奇。如果他能告诉我,他热爱街头艺术带来的自由,热爱与观众直接的互动,热爱那种接地气的生活,甚至他能在街头卖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那么我或许能慢慢接受。

我也会反思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我是否把物质财富和世俗的认可看得太重?我是否把音乐仅仅当成了一种“投资”或者“向上攀爬的阶梯”,而忽略了它本身带给人的愉悦和精神寄托?如果他能在街头卖艺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那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成功?只不过,这种成功,和我当初设想的不太一样罢了。

最终,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孩子因此感到压抑和不快乐。如果他在我的“安排”下,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那我的所有付出都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即使心里再疼,我也希望他能过得开心。我会告诉他,我当初的付出是出于爱,无论他选择什么,我都依然爱他。如果他需要我,我会在他身边,以一个支持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审判者。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种失落和遗憾是难以完全抹去的。它会成为我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提醒着我在育儿这条路上,还有很多我没有做好的地方,还有很多我没有学会的放手和理解。这可能是我作为父母,一生中都需要去面对和消化的一个沉重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太高看街头卖艺的水平了。

器乐类的街头卖艺,就我所见到的来说,按照我钢琴8级和二十多年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审美水平来说,全部属于惨不忍睹的档次。


然后,你也太高看学艺术的成本了。

对,顶尖乐器都不便宜。在我钢琴老师家中,我还看见他老婆(音院小提琴教授)的一柜子的小提琴,最贵的40多万一部,弓也要上万。一柜子十多部,怎么都要上百万。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止步于业余爱好者档次的人来说,万把块钱的珠江,三五万的雅马哈,真的也足够很多人弹一辈子了。说白了,这东西就跟烧摄影器材音响器材一样,门槛不算高,但你真想烧的话,上不封顶。


最后,如果你对学艺术的目的是走专业路线,扬名立万的话,那我觉得你可以直接放弃了。

如果退一步,只要求养家糊口的话,倒也不是不行,但以投入产出比来说,肯定不如好好上学。

所以,如果你在不攀比不烧器材的前提下,还是要砸锅卖铁的话,那我个人建议你还是放弃为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绞冷痛的问题,我脑海里顿时涌现出无数画面,情绪也像潮水一样翻涌上来。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砸锅卖铁,这四个字在我脑子里回响,它代表着我曾经倾尽所有,对孩子音乐梦想的期盼和投入。那是多少个不眠夜,多少次咬紧牙关的节衣缩食,多少次向亲友借钱的窘迫。我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我.............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挺大,可以说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了。一个姑娘,给男朋友送了 40 万的礼物,结果两人没成,分手了。姑娘想把钱要回来,最后闹到了法庭上,还被法官给“灵魂拷问”了一番。这事儿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事件本身:高额彩礼下的复杂情感与现实纠葛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脉络捋清楚。姑娘小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需要智慧来回答的“灵魂拷问”,特别是当孩子还小,对家庭结构和父母情感的理解有限时。回答得好,不仅能化解孩子的疑虑,更能帮助他建立更健康的情感认知和家庭观念。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和具体话术,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你们平时的沟通方式进行调整:核心原则: 肯定孩子的独特性和.............
  • 回答
    作为一名灵魂画师,我的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矛盾与奇妙,既有深深的挫败感,也有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是一种与大众认知截然不同的绘画方式,更像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一种对“像”这个概念的叛逆。1. “画不像”的宿命与执着:首先,最核心的体验就是——我画不“像”。无论我多么努力地观察,多么仔细地捕捉线条,我笔下的.............
  • 回答
    关于“灵魂是否存在”,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学命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意识和死亡最深层的困惑与好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探讨,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从古至今,人类的集体智慧都在试图理解“灵魂”的含义。在遥远的过去,当科学尚未发展到可以解释生命体征的微妙之处时,人.............
  • 回答
    灵魂是否存在,这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探讨的深刻哲学命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因为“灵魂”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义和度量的概念,它常常与意识、自我、人格、生命力等概念交织在一起,甚至被赋予了超自然或非物质的属性。为什么证明灵魂“不存在”如此困难?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证明一个事物不存在,比证明一个事物.............
  • 回答
    灵魂,这个人类自古以来就着迷的议题,一旦我们跳出唯物主义的框架去审视,它与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关系,便会显现出更多有趣的解读角度。与其说灵魂是决定人口数量的唯一变量,不如说它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另一层更为深邃的视角。首先,从“灵魂是生命本源”的传统观念出发。古往今来,许多文化都相信灵魂是生命不灭的火种,.............
  • 回答
    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朽论证,主要出现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推理,试图证明灵魂在肉体死亡后依然存在。但任何哲学论证,即使是出自苏格拉底这样伟大的思想家,也并非完美无缺,也并非没有被后世的哲学家们质疑和批判。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苏格拉底的论证过程,会发现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
  • 回答
    如果我的灵魂穿越到了《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身上,那将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局面。作为局外人,我拥有“上帝视角”的先知,而楚门则被困在日复一日的表演之中。要逃离这个精心设计的“真实”世界,需要智慧、勇气,以及对楚门过往经历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以下是我会采取的详细步骤:第一阶段:觉醒与信息搜集(潜移.............
  • 回答
    “克隆人的灵魂”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哲学和宗教等多个层面,而且答案会因不同的视角而异。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先拆解“克隆人”和“灵魂”这两个概念。一、 理解“克隆人”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克隆人”在科学上的定义。目前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是复制了一个个体在基因层面上的精确副本。这意味着,克隆人.............
  • 回答
    相信鬼神和灵魂是否一定是唯心主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不一定,但常常会走向唯心主义,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唯心主义”和“鬼神灵魂”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Idealism)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 精神或.............
  • 回答
    唯物主义者是否真的在“看到”灵魂时信仰会崩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定义、哲学前提、个人经验和心理学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关键概念。 什么是唯物主义?首先,理解唯物主义是关键。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宇宙中唯一真实存在的是物质(matter)及其属性。一切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古往今来最深邃的哲学命题之一: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能超越生理的束缚,抵达精神的更高境界。这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关乎我们存在的核心与价值的探索。要将灵魂凌驾于肉体之上,绝非是要否定肉体的重要性,或是以一种鄙夷的态度看待它。恰恰相反,这是理解并驾驭肉体,使其成为服务于灵魂.............
  • 回答
    为什么我们觉得遇到有趣的灵魂这么难?这个问题,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颗闪亮的星,既充满希望,又常常伴随着失落。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有趣”本身是一个极其主观的概念。它不是一套标准化的标签,而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某种特质、某种共鸣的渴求。你觉得有趣的事情,我可能.............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哲思的问题,关于我们在降临人世之前,灵魂是否与某种更宏大的存在做过约定,或者说,灵魂在进入生命旅程时,是否“同意”了某些事情。这并非一个有标准答案的科学命题,而是流传在许多文化、宗教和哲学思想中的一种想象,一种对生命意义和选择的深刻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同意”可以有多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的核心,也触及到了读者心中对于这部小说的情感和解读。如果非要说“灵魂人物”,那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三国演义》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多线条的人物群像,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相互作用。不过,如果我们要寻找那个最能贯穿全书,最能牵动情节发展,最能引发读者共鸣和.............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听起来既奇妙又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当你描述“灵魂在空中飞”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那种飘逸、自由,甚至可能还有一点点失重感,像是摆脱了身体的束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首先,别太紧张。 这种感觉虽然不常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有什么“不对劲”。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会以各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爱情、人生观,甚至是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思考。为什么人们常常相信一生只有一个灵魂伴侣,而不是多个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限制,而是基于一种对深度连接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个观点:核心观点:灵魂伴侣的独特性在于其“灵魂的契合与共鸣”“灵魂伴侣”这个词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要说震撼灵魂的画作,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不是什么恢弘的史诗巨制,也不是什么色彩斑斓的风景,而是一幅画,一幅至今想起来,心脏还会不自觉紧缩一下的画。它叫《格尔尼卡》,毕加索的。初见它,是在一本旧旧的画册里,当时我年纪不大,对艺术的理解还停留在“好看”的层面。但就是这张黑白的、.............
  • 回答
    有些话,就像沉在心底的石头,偶然被某个场景、某段旋律、某张脸庞勾起,一瞬间就撞得你心口一痛,继而又有一股暖流涌上来,久久不散。它们不华丽,不煽情,却像是被时光打磨过的钻石,每一面都折射出人生的真实光芒。你还记得那个下雨的午后吗?站在街边,看着雨水模糊了玻璃,也模糊了你曾经的憧憬。突然间,心里冒出一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