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样的编剧,最后一季《权力的游戏》与之前的口碑差别很大?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权力的游戏》粉丝心中的痛点,也确实是影视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同样的编剧团队,为何在故事的最后阶段遭遇了口碑的“滑铁卢”?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一两句话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剖析:

1. 内容量的爆炸与叙事节奏的失控:

原著的基石: 前几季的《权力的游戏》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紧密贴合了乔治·R·R·马丁的原著小说。马丁的笔触细腻,人物弧光饱满,他花了大量篇幅去构建一个复杂的世界观,铺垫各种势力、阴谋、人物动机和历史背景。这就像是在给一个庞大的乐高模型精心挑选每一块积木,并细致地搭建。
脱离原著的鸿沟: 然而,在第六季之后,电视剧的进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已出版的原著。这意味着编剧团队需要独自承担起故事的走向和结局的塑造。没有了马丁庞大的“素材库”,他们不得不从零开始构思,这其中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赶场式的叙事: 为了在有限的集数内(特别是最后两季集数明显减少)结束长达八季的史诗故事,编剧不得不加快叙事节奏。这就像赶着完成一个本来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项目,很多本应细水长流的剧情,突然变成了一系列快速切换的镜头和对话。人物的成长、关系的演变、政治的博弈,很多原本需要篇幅去打磨的细节被牺牲了。例如,丹妮莉丝从“解放者”到“疯女王”的转变,很多人觉得过于突兀,缺乏足够的情感铺垫和心理分析,仿佛只是因为剧情需要而强行安排。

2. 人物弧光与动机的崩塌:

精心设计的角色: 在早期,《权力的游戏》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塑造了许多复杂而令人信服的角色。詹姆·兰尼斯特的救赎之旅、提利昂·兰尼斯特的智慧与孤独、琼恩·雪诺的成长与责任,这些人物的转变都经过了细致的刻画,有迹可循。
前后矛盾的设定: 然而,在最后几季,一些角色的行为和动机似乎与他们之前积累的人设发生了矛盾。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丹妮莉丝。她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苦难,一直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政的反抗,但最后却突然变得残暴不堪,仅仅因为一场胜利后的火焰就屠杀了无辜的平民。这种转变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重要的剧情转折缺乏铺垫: 同样,许多重要角色的“命运”安排,比如艾莉亚刺杀夜王,在一些观众看来,虽然有一定的情节合理性,但其瞬间的爆发力和前后剧情的关联度并不够强,给人一种“为了特定结果而设计”的痕迹。

3. 阴谋与权谋的简化:

早期政治的精髓: 《权力的游戏》早期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其错综复杂的政治阴谋、权力斗争和策略博弈。各个家族之间的勾心斗角,人物之间的语言交锋,都充满智慧和张力。
“魔法”的过度介入与现实的脱节: 随着龙和异鬼的“魔法”元素在后期越来越突出,故事的重心似乎从现实主义的政治斗争转向了奇幻对抗。虽然奇幻是该剧的基底,但当这些魔法元素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时,很多原本可以通过智慧和策略解决的问题,都被简化成了纯粹的武力对抗。例如,夜王作为终极威胁,其被击败的方式虽然具有戏剧性,但其动机和“弱点”的设定,在许多观众看来显得有些仓促和缺乏逻辑上的深度。

4. 期望的落空与观众的心理落差:

长久的期待与极高的标准: 《权力的游戏》积累了庞大的观众群体和极高的期待值。观众们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对每一个角色、每一次事件都投入了深厚的情感。他们期待一个宏大、深刻、逻辑自洽的结局。
性价比的失衡: 当付出如此多的时间和情感后,最终的结局未能达到许多观众的心理预期,这种“落差感”会尤为强烈。很多观众认为,最后几季的剧情逻辑和角色塑造的“性价比”不成正比,付出的观看时间和情感,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精彩回报。
“烂尾”的情绪放大: 一旦观众产生了“烂尾”的负面情绪,他们会更加倾向于放大剧情中的任何不足之处,并且将这些不足归咎于编剧的能力下降。这是一种心理反馈,因为期待越高,失望也就越深。

总结来说, 同样的编剧在《权力的游戏》最后几季口碑下滑,并非是他们一夜之间“变傻了”,而是因为他们面临着从紧密依托原著到完全自主创作的巨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去处理比以往更加庞大和复杂的故事线,同时还要兼顾人物的成长和观众的期待。当叙事节奏失控,人物弧光崩塌,政治权谋简化,加上观众极高的心理预期,最终导致了口碑的大幅下滑。这更像是一个在压力巨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个复杂工程在收尾阶段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而非编剧能力本身出现了根本性的断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口碑差是因为质量差。

质量差是因为2DB水平差——

2DB在最后几季前的编剧(writer)头衔只是从大创作角度上来说的,从来没有具体到让两个人独立掌握情节设计或者完全独立完成荧幕写作的水平。直到第六季/第五季末,情节不是他们设计的,大走向来自于马丁。直到最后一季,每一集具体荧幕剧本的写作,也不总是来自于这两个人(比如大受好评的黑水河就不是),只有在最后他们才大规模增加了自己创作的比例,顺便拒绝了其他作者加入协助的提议——如果犬儒一点,你可以视为“为了抢夺权游创作者的头衔”而强行用自己不足的能力牺牲剧集水平。因为事实上2DB的头衔叫做“co-creaters”——是Director(导演),也是writer(编剧/剧本),也是producer(制片人);独立收工有助于保持他们才是全剧创作人的形象——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不管用没人在意就是了。

HBO和马丁都希望拍下去,2DB不希望,因为拖得越久,他们就越不能尽早以GOT创作人的面目去开始其他项目捞钱;拖得越久,他们写作能力的缺陷暴露的就越明显。写作质量不足或者剧本质量下降本身很少——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引起读者/观众这个级别的愤怒。写不下去或者圆不回来的情况有的,更多时候常见的感情是失望罢了。GOT最终季引起的爆炸,尤其是为什么愤怒被非常明确地引导到了2DB本人身上(而不是HBO,演员,马丁等),是因为这是非常典型的为了个人利益牺牲艺术愿景/长期项目收益的典型代表。如果HBO真的可以派去更多的,更有经验的荧幕作者;如果演员的建议得到了采纳——换言之如果掌舵的不是这两个事实上只有改编能力的三流作者,结果或许仍然不会像马丁亲笔的前五部一样精彩,但是绝对不止于变成这个样子。

于是,愤怒,愤怒之后是失去兴趣,漠不关心。

人生在世,谁不为了碗饭吃;但是吃相太难看,就别怪人戳脊梁骨。

2DB挨骂这种事是少有的你情我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