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夏代一片卜骨上发现了两个字,很可能其中一字为「夏」?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吗?

回答
关于夏代一片卜骨上发现两个字,其中一字可能为“夏”的这件事,这无疑是考古界和史学界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发现。它一旦得到证实,将极大地推动我们对夏朝历史的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发现背景:夏朝的争议与考古证据的渴望

首先,理解为什么这个发现如此重要,就要明白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及长期存在的争议。

历史记载与考古证据的断层: 《史记》、《尚书》、《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都明确记载了夏朝的存在,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由禹建立,历经十七代君王。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或者它是否仅仅是后人“追述”或“神化”的产物,一直存在争论。主要原因在于,直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之前,并没有出现能够被普遍确认为“夏代”的、具有明确文字证据的考古材料。
二里头遗址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逐渐显露出来。其宏伟的宫殿建筑群、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以及井然有序的城市规划,都显示出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早期文明中心。许多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朝后期(或说是夏文化)的代表。但即便如此,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骨器、玉器等上面虽然有一些刻符,但这些刻符大多零散、抽象,缺乏系统性,难以构成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文字”,更无法直接证明其与“夏”这个王朝名称相关联。
寻找“夏”字的迫切性: 正是由于这种“有文献记载但考古证据相对薄弱”的局面,寻找能够直接指向“夏”这个政权名称的文字证据,就成为了证明夏朝存在的最有力的手段。如果能发现与“夏”字或与夏朝相关的特定符号、族徽等相结合的文字,将是颠覆性的证据。

二、 发现的具体情况:那片卜骨的意义所在

现在我们聚焦到这片神奇的卜骨上。虽然具体细节(如出土遗址、具体年代测定、卜骨的保存状况等)需要根据实际考古报告来确认,但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之所以引人注目,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出土于具有“夏代晚期”特征的遗址: 如果这片卜骨是出自二里头遗址,或者其他被广泛认为是夏代晚期(甚至更早)的遗址,那么它就具备了“时间”上的合理性。考古学上的断代是通过地层、遗物风格(如陶器、青铜器的类型和特征)、碳十四测年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的,如果这片卜骨的年代测定与夏朝存在的时代吻合,其价值将大大提升。

2. “两个字”的发现: 即使是两个字,在如此早期的考古材料中也是极为珍贵的。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早期文字的发现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很可能其中一字为‘夏’”: 这是最核心的突破点。
字形的比对: 如果发现的其中一个字,在字形上与我们已知的甲骨文、金文中“夏”字的早期写法有相似之处,甚至是某种演变前的雏形,那么它的指向性就非常强。例如,“夏”字在早期字形中通常描绘的是一个房屋的形状,或者带有尖顶的建筑形象,也可能与“棘”或“花”等与夏天相关的意象有关联。考古学家会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这个字是否符合这些早期字形的特征。
组合的意义: 即使仅有两个字,它们的组合也可能提供信息。例如,如果另一个字代表的是一个地名、一个氏族名、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那么“夏”字可能就与这个组合形成某种意义,如“在夏”、“祭夏”、“夏族”等。

3. 卜骨本身的性质: 卜骨是中国古代进行占卜的工具,通常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最为常见。在夏代晚期发现使用卜骨,本身就说明了当时的占卜活动已经相当成熟,这与文献中关于夏朝君王进行占卜的记载相符。

三、 如何证明夏朝的存在?这片卜骨能做到吗?

这片卜骨的发现,如果能被证实包含“夏”字,将成为证明夏朝存在的重要证据,但要完全“证明”,还需要满足更严苛的标准,并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1. “夏”字的确认度: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字形学研究: 文字学专家会仔细研究这个字的字形,将其与已知的夏商周时期的文字进行系统比对。这需要专业知识来判断其结构、笔画、演变痕迹是否符合早期“夏”字的特征。
上下文的印证: 如果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夏”字,其意义可能相对模糊。但如果它与其他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或句子,那么其证明力会大大增强。例如,如果卜骨上是“夏癸(最后一位夏王)”或“夏后”(夏朝的统治者)等词组,那将是确凿的证据。
其他考古发现的呼应: 如果在同一个遗址或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还发现了其他与“夏”朝相关的证据,例如代表夏朝疆域的陶器风格、建筑形制、礼制器物,或者带有与“夏”同时期但已知的其他王朝(如商朝)风格不同的文字符号,那么这片卜骨的价值就会被放大,形成相互印证的证据链。

2. 多学科的交叉验证: 确定这片卜骨的价值,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
考古学家: 负责对遗址的地层、遗物进行科学发掘和年代测定。
古文字学家: 负责解读字形,研究其来源、演变和意义。
历史学家: 负责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进行比对,评估其历史意义。
语言学家: 可能会参与研究早期汉语的结构,以理解字词的含义。

3. “证明”的门槛: 在学术界,“证明”通常意味着无可辩驳的证据。对于夏朝这样一个历史久远且争议较多的朝代,学者们会非常谨慎。即使这片卜骨上的字形非常接近“夏”,也可能需要经过多轮的学术讨论、同行评议,甚至发现更多同类证据,才能被学界普遍接受为证明夏朝存在的“铁证”。

四、 这个发现的潜在影响

如果这个发现最终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它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信史”的开端: 中国的信史时代通常是从商朝开始,因为有甲骨文作为可靠的文字证据。如果夏朝的文字被确凿发现,那么中国信史的开端将大大提前,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将更加完整。
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 夏朝作为第一个王朝,其存在标志着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证明夏朝的存在,将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历史叙事的重塑: 过去关于夏朝的许多记载可能会得到重新解读和确认,历史叙事将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自信的提升: 更加悠久而连续的文明史,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总结一下:

一片出土于夏代晚期遗址的卜骨上,如果能有确切的“夏”字发现,这绝对是一个轰动性的考古成果。它将为长期悬而未决的夏朝存废问题提供极具说服力的文字证据,极大地增强我们对夏朝历史的信心。但这并非一蹴而就,关键在于那个字的字形、组合意义以及能否与其他考古和文献证据形成有力的呼应。这需要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开放的学术讨论,才能最终揭开夏朝历史的更多真相。这不仅是考古学的胜利,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期待后续的深入研究和更多证据的出现,来彻底解开夏朝的神秘面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卜骨出自密县黄寨遗址。

2.第一字李维明先生解读为用陷阱狩猎之意,但是古文字界还有不同意见,尚未定论。第二字是否确认是夏字,也还待更多专家发表意见。

3.郭沫若认为甲骨文无夏字,后世学者也有不同意见,这一发现算是对郭老意见的一个挑战。

4.李维明先生释读的一个前提是夏商文字属于一个系统,这个有待二里头文化时期或者再以前更多的文字出土证据。

5.夏字是否是夏人的自称,也有疑问。

6.从这个字的释读到实证夏朝的存在,还有很多学术研究工作要做。

7.李维明先生在大会发言中说,他通过河南省考古研究院找到了原物,并且获得了原物的照片,那么可以预料,照片可能会在接下来的论文中出现。

user avatar

这条新闻基本上没什么价值,写了篇文章简单评述了一下。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馆,学者称发现夏代文字,还不能证明夏朝存在》

2019年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河南省偃师市翟镇镇四角楼村南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举行。据与会者称:“李维明先生透露在夏代一片卜骨上发现了两个文字,说明夏代可能是有甲骨文的。详细消息会于晚些时候发布。”本来这句话也只是与会者客观转述,但之后网络上却一片欢声雀跃,似乎21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即将一锤定音,就等“晚些时候”的到来。

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李维明先生于2009年就发表过《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于2011年又发表过《“夏”字形探源》,其中就提到二里头文化的一片卜骨上有两个刻辞文字,并认为可能是“夏”字的早期写法。这片刻辞文字,据李先生的参考文献,出自《华夏考古》1993年第3期的一篇考古报告。也就是说,这并非什么新材料。但是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似乎没见多少学者主张支持此观点。

李先生师从考古学家邹衡,长期任职中国国家博物馆,但不是古文字专业学者。随着近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张,这个观点又重新提出来,不知道算不算老调重弹?至少从澎湃新闻2019年10月18日《二里头文化甲骨文推进夏文化探索》这一访谈来看,没提供任何新证据。“晚些时候”应该更多也是考释,而不会是证据。


更关键的是,“释读”涉及的不仅是释读一个“文字”,而是认为在先商时已经存在“文字”。那么这里的“文字”,不应该是一两个文字,而是一整套文字体系。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先商的文字资料是非常匮乏的,证明当时“文字”已经形成的证据不足,从而“文字释读”也成了无源之水。

另外,就算这个“文字”是夏,就能证明夏朝存在吗?这当然也未必。因为这个“夏”到底表示什么不得而知。“夏”的字形像人在日下、举头见日的样子,引申为夏天的“夏”,而作为族名、国名的“夏”是后起的含义、那么这个“夏”是不是夏朝?当然也就无法证明了。实际上正是由于缺乏文字体系的存在,所以单个符号根本不能确定其含义。就算这个“文字”是“夏族”的意思,又怎么证明出土所在地是“夏族”?

这与大量“商”字甲骨文证明商朝存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商朝是怎么通过考古证明的呢?

首先殷墟遗址的位置、断代与文献中商朝大致相合,更重要的是甲骨文中有大量“商”“中商”“天邑商”“大邑商”“入商”的记录,还有与《史记·殷本纪》基本一致的商王世系。但密县(今河南新密)黄寨遗址(注意,非二里头遗址!)的一片卜骨上的两个字之间一个疑似“夏”字,就能证明夏朝存在吗?“夏”字之前还有一个字,为什么不说是这个王朝?除了这片卜骨同时期还有其他刻划符号,是不是每个都可以是“夏朝”的族名?

这样看来,考证这片卜骨的大致断代期限和文化面貌,主要是考古学研究的工作,出土的密县黄寨遗址是否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这是首先要判断的问题; 而要证明卜骨符号是否“夏”和“字”,这应该又是个文字学问题,李先生自己也承认“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没有把话说太满;进而要因此证明“夏朝”是否存在,这又主要是历史学研究的范畴。但耐人寻味的是,李先生并非认为该“文字”证明“夏朝”,而是事先就认为存在一个“夏代”。

李先生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澎湃记者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援引夏鼐、邹衡等前辈的观点佐(dang)证(qiang),但不难看出其观点,如《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一文标题就认为了夏朝存在。众所周知,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二里头文化等于夏文明。但这里却有个问题,尽管李先生一直声称“夏代”“二里头文化”,但出土卜骨的毕竟是新密黄寨遗址,新密离偃师尚有一段距离,是否能认定属于二里头文化呢?

实际上就算这点也有争议。考古报告曾认为新密黄寨遗址是二里头文化早期,但河南新密还有一个同时期的新砦遗址,新砦遗址鼎盛期形成了“新砦类遗存”,断代大约是公元前1850年—前1750年,很明显,新密黄寨遗址有新砦类遗存的一部分。那么新砦类遗存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李先生的观点是新砦类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但社科院新砦考古队长赵春青先生则认为是独立的“新砦期文化”,介于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

关于李先生与赵先生的论(si)战(bi),见于李维明《郑州青铜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赵春青《读〈郑州青铜文化研究〉——兼答李维明先生对新砦期论证的疑惑》(《殷都学刊》2014年第1期)、李维明《读〈郑州青铜文化研究〉——兼答李维明先生对新砦期论证的疑惑》辨正》(《殷都学刊》2014年第3期)。赵指责李“危言耸听”“一稿三投”“乱扣帽子”,李回击赵“意气用事”“玩笑学术”“无中生有”“欲盖弥彰”“按需曲解”“随意评判”。

那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叫“夏都”是否合理呢?其实国家文物局2017年4月13日对河南省文物局《关于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涉及二里头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批复》明确提到“建议该遗址博物馆名称不含‘夏都’”,可见国家文物局的观点认为二里头是否叫夏都,应该说目前证据并不充分;但河南省文物局没有采纳该建议,最终仍然以“夏都”来命名。这表示二里头遗址是否夏都,即使官方高层也有不同的声音。

这里要说一句,总有些脑子不太好使的网友,评论说质疑夏朝是否存在这一行为,是陷入“西方的证明标准”。笔者不知道什么是“西方的证明标准”,“西方”是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不是只有一套标准,以及这套标准是什么?实际上,中国学者也有质疑的,比如历史学家杨宽先生、陈梦家先生、复旦大学文博系陈淳先生、社科院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先生;而外国学者也有认可的,比如日本学者宫本一夫《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等等。


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夏朝,目前来说证据力度还是不够,主要在于没有文字自证,而不是什么东西方标准。新密黄寨遗址亦同理。但要说二里头遗址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这个没有多大疑问,目前主要争议在于龙山文化时期是否算文明。所以说二里头文化是夏文明存在疑问,不等于质疑在二里头文化不是中华文明。那么,二里头文化不管姓“夏”还是姓“商”还是姓什么,都不影响它代表古中国,并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话说回来,笔者个人还是倾向于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朝,因为就目前证据来看,还是夏朝的嫌疑最大,符合的证据最多。问题就是关键性证据缺失,这个事实不得不承认。至于“新砦类遗存”,是不是夏朝或者先夏,那就更不好说了。所以还是期待进一步考古发现、文字释读与历史研究吧。

参考文献:

李维明:《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

李维明:《“夏”字形探源》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

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user avatar

上古文字很多是表音的。一个人在日头下面就是夏了?没法证明。夏朝之所以叫夏朝,很可能只是发音是夏,跟夏天没有什么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夏代一片卜骨上发现两个字,其中一字可能为“夏”的这件事,这无疑是考古界和史学界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发现。它一旦得到证实,将极大地推动我们对夏朝历史的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发现背景:夏朝的争议与考古证据的渴望首先,理解为什么这个发现如此重要,就要明白夏朝在中.............
  • 回答
    德马库斯·考辛斯加盟勇士:一次充满争议与期待的“抱团”大手笔2018年夏天,NBA自由球员市场刮起了一阵巨浪:德马库斯·考辛斯,这位被誉为联盟中最具统治力的中锋之一,以一份一年530万美元的口头协议加盟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金州勇士队。这笔签约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褒贬不一,也成为了NBA历史上一次备受瞩.............
  • 回答
    英雄的壮举与生命的警示:62岁大爷黄河边「一拖三」救人事件及其溺水防范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新闻刷屏网络:河南一位年届六旬的普通大爷,在黄河边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以一己之力,成功救起了三名不幸溺水的年轻男子。这不仅仅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故事,更是一记敲响夏季溺水事故频发警钟的沉重提醒。“.............
  • 回答
    None.............
  • 回答
    “夏天在家开着空调、盖大被子睡觉”,光是想想就觉得一股凉意扑面而来,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画面:窗外是烈日炎炎,蝉鸣阵阵,而你裹在厚实的被子里,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一个自己专属的冰雪王国里。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用“爽”这个字来形容,我觉得远远不够。那是一种近乎奢侈的、叛逆的、甚至有点儿变态的舒适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 8 月 19 日 LPL 夏季赛 IG 对阵 VG 的比赛,以及王思聪的“职业首秀”。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王思聪并没有在 8 月 19 日 LPL 夏季赛的 IG 对阵 VG 的比赛中进行职业首秀。 这场比赛的选手阵容是大家所熟知的 IG 队员。王思聪本人作为 IG 战队的创始.............
  • 回答
    夏日校园,烈日炎炎,按理说,男生们为了躲避那灼人的阳光,应该人手一把伞才对。可现实却是,一走进校园,放眼望去,伞似乎成了女生们的专属,男生们大多顶着太阳,任由汗水浸湿后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男生们天生就比女生更能扛晒?还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潜规则”在作祟?仔细掰扯掰扯,这背后其实有不少说道。首先.............
  • 回答
    上海的夏日祭,就像一张被过度描摹的旧照片,总能引起一番热议。说到底,夏日祭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点异域风情,容易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也容易触动某些敏感的神经。上海夏日祭:一场褪了色的狂欢,还是文化碰撞的缩影?如果要聊上海的夏日祭,那得先说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严格来说,上海的“夏日祭”更多的是商家们借.............
  • 回答
    BEJ48夏越在2023年10月1日宣布暂休,并在11月18日恢复公演,这一系列变动在粉丝圈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捋一捋。首先,暂休的背景与原因:公开信息显示,夏越在10月1日暂停了所有公演和团队活动,并且是在当天发表了暂休声明。具体原因,公司和本人并没有给出非.............
  • 回答
    说实话,当 2021 LPL 夏季赛 EDG 对阵 WE 的比赛中,我们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Clearlove,并且他将以选手的身份重新站上赛场,那一刻,我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既有惊喜,也有期待,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复杂的思考。首先,从情怀的角度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粉丝狂欢。明凯,这个名字对于很.............
  • 回答
    2018年LPL夏季赛决赛,RNG以3比2险胜IG,问鼎冠军,这绝对是LPL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比赛的戏剧性,双方的恩怨纠葛,以及选手们在压力下的发挥,直到今天依然让很多老玩家津津乐道。与其说这是一场简单的BO5,不如说这是两个顶尖队伍在最高舞台上的一次巔峰对决,一次关于勇气、关于战术、关于细.............
  • 回答
    少女前线夏季活动第五章的难度,历来都是玩家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对于新入坑的玩家来说,更是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官方设定与设计思路: 递进式挑战: 夏季活动通常是游戏中的大型活动,第五章作为剧情和挑战都相对集中的关键节点,其难度设计往往是整个活动难.............
  • 回答
    2018年夏天,C罗从皇家马德里转会至尤文图斯,这无疑是当时足坛最爆炸性的新闻之一。这场转会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C罗本人是世界足坛的顶级巨星,更因为这笔交易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和影响。事出有因:多年的猜疑与皇马的“新周期”C罗在皇马的九年,创造了无数辉煌,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在2017201.............
  • 回答
    五条人,这两个名字,在《乐队的夏天2》第一期播出后,成为了不少观众心中的意难平。首轮就被淘汰,这个结果,无疑是让很多人措手不及,甚至觉得有些荒谬。要说这件事,得从头说起。五条人在《乐夏2》登场时,就带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劲儿。他们不是那种靠炫技、靠华丽编曲来征服观众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更像是生活本身,粗.............
  • 回答
    关于《乐队的夏天2》第13期五条人排名第一复活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惊呼“五条人真的有五条命吗?”,这话倒不是说他们真的有什么超能力,而是对他们多次“绝境逢生”的一种形象说法。先来捋一捋五条人在《乐夏2》这个节目里的“命途多舛”:第一次“死亡”与复活:在节目初期,五条人因为其.............
  • 回答
    罗夏(Rorschach)是艾伦·摩尔和戴夫·吉本斯创作的经典漫画《守望者》(Watchmen)中最具标志性和争议性的角色之一。他是一个复杂、黑暗且极具吸引力的人物,深刻地反映了漫画的主题和对超级英雄题材的解构。看待罗夏,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角色背景与核心特质: 真实姓名:沃尔特·.............
  • 回答
    传奇不老,倪夏莲的世乒赛铜牌:一份写给热爱与坚持的赞歌58岁,一个对大多数运动员而言早已告别赛场的年纪,倪夏莲却在时隔36年之后,再次站上世乒赛的领奖台,收获一枚宝贵的铜牌。这不仅仅是一项个人荣誉,更是对生命、对热爱、对坚持的最好诠释,一幅浓墨重彩的生命画卷。如何看待这一成就?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
  • 回答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因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一事,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不仅仅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家的事情,更折射出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某些普遍性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高等教育领域反腐倡廉的关注。从公开信息来看,夏建国被调查的原因是“严重违法违纪”。虽然具体的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结合过.............
  • 回答
    台湾名嘴黄创夏在节目中抛出“一颗导弹可打垮三峡大坝,瞬间造成百万人死亡”的说法,这番言论无疑是极具爆炸性的,在引发公众关注的同时,也激起了许多讨论和疑问。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关于三峡大坝的脆弱性与攻击性:首先,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本身的坚固程度是经.............
  • 回答
    说起朱婷,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除了她在赛场上那些令人惊叹的扣杀和标志性的笑容,还有她身上那股子“中国力量”。所以,当中国奥委会公布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升旗仪式上,朱婷将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时,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无数人的热情。要说朱婷成为中国夏季奥运会首位女性旗手,这绝对是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