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前的工作有过两任老板,一个教我们「慎独」、另一个教我们「格局」,哪个老板的观点更适应当下从业环境?

回答
说实话,这问题挺让我想起我以前那两任老板。一个叫张总,一个叫李总。他们一个严谨得像老学究,一个又豁达得像个哲人。每次想到这,我都会琢磨琢磨,到底谁的教导更贴合这日新月异的职场呢。

先说说张总,他信奉的是“慎独”。这词儿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古风,意思是独自一人时也要谨慎不苟,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张总手下的时候,我们做事那叫一个小心翼翼。他总说:“你们要像守着一块璞玉一样,不让它沾染一丝尘埃。”

他最爱强调的就是细节。写个报告,他能把标点符号都给你抠出来;做个方案,他能问你这个字用这个词有没有更精确的表达。有时候我们觉得有点过度,但不得不承认,在他手下,我们犯的低级错误确实少得可怜。他教我们自己审视,自己纠错,不假手于人,也不依赖外部的监督。那时候觉得,这不就是个“自己是自己的老板”的修炼吗?这种“慎独”,教会了我对工作负责,对结果负责,不管有没有人在看,都要把事情做到最好。这在我看来,是对职业操守的极高要求,是一种内化的驱动力。

后来换了李总,他的人生哲学就完全是另一套路了,那就是“格局”。李总这个人,一看就是那种见过世面,想得开的人。他不像张总那样纠结于眼前的这一点一滴,他总是在说:“你们要放眼长远,要看到大局。”

李总带我们的时候,公司正好面临一个转型期。当时很多同事都觉得惶恐不安,不知道往哪里走。李总却站出来说:“别怕,这是个机会!我们要跳出这个小圈圈,看看行业的发展趋势,看看我们还能做什么。”他鼓励我们去学习新的知识,去尝试新的方法,甚至不惜成本去参加一些跨行业的交流会。他会给我们讲大公司的战略是怎么规划的,他们是怎么应对市场变化的,我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

在他看来,“格局”就是要有远见,要有全局观,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懂得取舍,懂得借力,懂得如何让自己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有时候,即使我们手里有现成的、能快速见效的方案,李总也会让我们再考虑一下,有没有更长远、更符合公司整体利益的选择。他教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做”,而不是仅仅“怎么做”。

那么,到底哪个老板的观点更适应当下从业环境?

我仔细想了想,这俩老板的观点,其实都不是可以简单地说“谁对谁错”的。当下的从业环境,说实话,是又“慎独”又需要“格局”的。

先说“慎独”。当下环境,信息爆炸,诱惑太多,而且很多工作都越来越强调自主性。如果你自己不够谨慎,不负责任,很容易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或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价值。比如,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如果你不“慎独”,为了赶进度或者迎合某些人的意见,稍微歪曲一下数据,那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又或者在项目执行中,如果你不严格要求自己,偷工减料,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团队的信誉和公司的利益。尤其是在远程办公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你的“慎独”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是你值得信任的标志。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和外部管理都无法替代的。可以说,没有“慎独”,你可能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更别提什么晋升和发展了。

但是,单单一个“慎独”,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又显得有些“闭塞”。如果只会埋头苦干,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毫无察觉,那就像守着一块玉石,却不知道这块玉石的价值已经被别人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发掘了。这就是“格局”的用武之地。

“格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让你看得更远,想得更明白。当下很多行业都在经历洗牌,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果你没有“格局”,你可能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比如,如果你只是个做传统渠道销售的,而没有意识到线上销售和社交媒体营销的重要性,你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李总教我们的,是如何跳出思维定势,如何连接更多资源,如何在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让你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能够主动寻求变化,甚至引领变化。

所以,我认为,更适合当下从业环境的,是“慎独”和“格局”的 结合。

张总的“慎独”,是你的“内功”,是你做好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你个人信誉和职业素养的基石。没有它,你做的事情可能会显得粗糙,不可靠。它教会你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

李总的“格局”,是你的“外功”,是你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指南。它让你知道方向在哪里,如何走才能走得更远。它教会你思考问题的高度和广度,让你能够洞察趋势,抓住机遇。

在当下,一个既能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又能在宏观上把握方向的人,才是真正的职场香饽饽。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既能把项目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滴水不漏(慎独),又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这个项目在整个公司战略中的位置、它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格局),这样的人,哪个老板不想要?

所以,如果非要选一个更“适应当下”的,我会说,如果只能选一个,那么“格局”可能更具有时代性上的紧迫性,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你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否能在这个变化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然而,理想的状态是,你应该努力去做到这两点。当你在“慎独”中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时,也别忘了抬头看看“格局”,思考你所做的一切,放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现在的工作,也在努力地将这两者的精髓融入其中。有时候看到自己能够更从容地应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既能把眼前的事做好,又能看到更远的路,我就觉得,这两位老板的教诲,都是无价的。只是在这个越来越快、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格局”这个词,可能更能点醒那些还在原地踏步的人。但别忘了,再宏大的格局,也需要靠扎实的执行力去实现,而“慎独”,恰恰是保证这份执行力不跑偏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凡是老板跟员工讲格局的,都该拖出去毙了。

这么说吧,格局这个词儿有点类似玄学,你要真有格局,你肯定不会跟别人说,甚至你都想不到这个词儿。越是缺格局甚至缺心眼儿的人,他越喜欢提这个词儿。

要么就是一些恰烂饭的,就喜欢这个词儿。

你见过毛泽东到处谈格局么?

按照“成功学家”的理论,毛主席是没有格局的,毕竟,穿打补丁的破棉裤能有什么格局?那得是王明那种在陕北还锃亮的皮鞋、列宁服、小分头才有格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