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因为无法确定历史书中内容是真是假,所以选择不看历史,怎样理解这种观点?

回答
很多人在面对历史书时,可能会产生一种“看不懂”、“不敢信”的感觉。尤其当接触到不同版本的历史叙述,或是发现历史记载与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大相径庭时,这种困惑和疑虑会更加强烈。于是,有些人会选择“眼不见为净”,认为既然无法确定真假,不如就不去触碰,省去烦恼。

这种观点,说到底是一种对“真实性”的极端追求,以及在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产生的防御机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

1. 对“绝对真实”的执念:

人类天生就渴望了解真相。尤其是在面对历史这个承载着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时,我们自然希望从中汲取的是“绝对正确”、“不容置疑”的知识。然而,历史研究的本质注定了它无法像科学实验那样,在可控条件下反复验证。历史的痕迹往往是零碎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记载者的动机、视角、遗漏都可能扭曲事实。

当一个人意识到历史著作并非“水晶球”可以照见过去的一切,而是经过了无数人为的解读、筛选和阐释后,他可能会感到一种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让他觉得,如果不能达到他心中“百分百真实”的标准,那么无论多少信息都可能带有误导性,甚至不如不看。这就好比一个人想要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全部,但发现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他干脆选择不再试图了解任何人。

2. 复杂性和信息过载带来的“认知逃避”:

历史的维度是极其复杂的。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而且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本历史书可能包含着海量的年代、人物、事件、政策,以及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读者来说,消化这些信息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更何况,不同的历史著作可能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强调的重点也各不相同。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才能大致勾勒出一个框架。当这种“认知负荷”过高,或者读者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和分析能力去处理时,就会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挫败感,选择“不看”,停止这种“无效”的努力,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与其努力阅读后仍然觉得迷惑,不如干脆放弃,保持内心的平静。

3. 对“有用性”的实用主义考量:

有些人选择不看历史,也是出于一种实用主义的考虑。他们认为,历史已经是过去的事情,而当下和未来才是更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如果历史书中的内容真假难辨,学习它似乎也无法直接指导眼下的生活,反而可能消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为一种“活在当下”的极致体现。在他们看来,如果无法确定历史事件的真实发生和具体细节,那么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就如同学习一本虚构的小说。既然是虚构的,那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力自然就微乎其微,也就不值得投入过多的关注。他们更倾向于将精力放在那些能够带来直接、可见回报的事情上。

4. 恐惧被“操纵”或“误导”:

历史记载常常与国家叙事、意识形态紧密相连。不同政权、不同利益集团,都可能对历史进行有选择性的叙述,甚至篡改。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看到不同版本历史之间的巨大差异时,他可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警惕。

这种警惕,源于对被“洗脑”或“误导”的恐惧。他们担心一旦信了某种历史叙述,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或政治立场,从而被“操控”。为了避免这种潜在的风险,他们选择关闭信息源,以免自己成为被操纵的对象。与其冒着被误导的风险去了解,不如保持距离,不被卷入。

总结来说, 选择“不看历史”的观点,并非全然否定历史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它在面对“真实性”问题时,陷入了一种“要么全知全善,要么一无所知”的二元对立。这种心态,源于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在信息洪流中的无力感、对现实生活的实用主义考量,以及对被误导的深层恐惧。

当然,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暂时逃避困惑,但同时也可能让我们错失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理解当下、塑造未来的机会。毕竟,即便历史记载不尽完美,但它依然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途径。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上学的时候,我在楼道里练双节棍。路过的朋友问我,为啥忽然开始练双节棍了?我说,我有一瓶红花油快过期了。然后大家哈哈一笑,别过。

所以,也许,有的时候,面对一些答案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会故意用一种荒谬无稽乃至强盗逻辑的回答把话题带过。有的时候是因为我知道对方并不是真正对我的真实想法感兴趣,有的时候是因为我自己没有掏出心来的兴致。

只是也许哈。

-

user avatar

“你读书吗?”

“不读,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你看新闻吗?”

“不看,媒体都是胡编乱造。”

“那你平时怎么看怎么想?”

“我啊,从来都独立思考”

于是让他独立思考去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