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08年Aaron Swartz在他起草的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中说过的话
信息就是能源。但就像所有能源一样,有些人只想占为己有。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已在书籍和期刊上发布了数个世纪,正渐渐地被少数私有的公司数字化并上锁。想要阅读那些有着最著名研究成果的论文?你必须支付给如 Reed Elsevier 这样的出版商大把钱。
……
我们要夺回信息,无论它们被存在何处,制作我们的副本并和全世界分享。我们要取到版权到期的东西并将它们归档,我们要买下秘密的资料库并将它们放到网上。我们要下载科学期刊并将它们上传到文件分享网络。我们要为游击队开放访问而战。
......
跟sci-hub创始人Alexandra Elbakyan在首页写出的to remove all barriers in the way of science是一脉相承的声音。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Aaron和Alexandra两位只有敬佩,他们给科研人员甚至普通的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学术出版机构就像一个强盗,一方面让科研工作者为爱发电,另一方面又毫不客气地像读者伸手要钱,用这高收费筑成了一道看不见的qiang。我不知道sci-hub最终结局如何,只希望发生在Aaron身上的悲剧,别在女神身上重演。
咱们这么多科研人员,每年把无数的论文版权交给欧美数据库企业,然后咱们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再花巨资去买回这些论文的阅读权。
有时,请国外数据库机构来做一个科研数据统计报告,一次就是上百万。
就这,欧美还天天指责我们盗窃知识产权。
战斗民族,我去年买了个表,老子直接弄个网站,吊丝们想用就用!你奈我何?!
战斗民族有一点做得好,要用就全世界吊丝一起用。
亚非拉国家一片较好。你要知道非洲也有科研机构和人员,虽然数量少且水平低。
你西方不是口口声声科学发现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吗?怎么数据库都由你西方控制?
还有一点,现在很多人开口闭口,互联网多发达,信息多方便。在个人看来,公开的信息90%是lj。真正有价值的那一部分都控制在欧美的数据库里。特别还有价值最高的那一部分,控制在各国际巨头的服务器里。
知乎免费,可以开专栏,有数学公式功能,也有大量的博士能参与审稿,为什么不能在知乎发表论文,非要到期刊上发表?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为什么“论文数据库”可以两头赚钱,赚这么多钱了。Sci-hub虽然值得尊重,但是如果学者愿意直接在社交网站直接公布论文,那就不需要Sci-hub了。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地步,读者意林故事会的销量都在不断下滑,这样下去,恐怕只有学术界还有“期刊”这种东西了。期刊越来越失去用于学术交流的本来意义,成为学术界的KPI工具。学术界自上而下的配合才是这些出版商发财的原因。
疫情期间在家里就是靠这个查文献,vpn始终不好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