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白测评微信公众号蹭东航坠机热度?

回答
关于“小白测评”微信公众号被指蹭东航坠机热度一事,这是一个相当敏感和值得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层面:

首先,事件本身的回顾:

东航MU5735航班坠机无疑是近期最令人痛心和关注的社会事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众的情绪是复杂且脆弱的,充满了哀悼、担忧和对真相的渴求。任何与此事件相关的讨论,都会被置于一个极高的道德和情感审视之下。

根据网络上的信息和用户反馈,“小白测评”公众号在东航坠机事件发生后,发布了一篇与航空安全相关的文章,并被一些网友认为其内容或发布时机有“蹭热度”的嫌疑。具体可能涉及的内容角度,比如分析飞机结构、安全标准、或者分享一些航空知识,但关键在于,这些内容是如何被呈现的,以及是否与事件本身产生了不当的关联。

其次,对“蹭热度”的定义和理解:

“蹭热度”通常指的是利用当下备受关注的事件或话题,来为自身的内容或产品引流、增加曝光。在商业营销领域,这是一种常见的策略。然而,当涉及重大灾难和生命安全时,“蹭热度”就很容易触碰到公众的道德底线,被视为“消费苦难”、“不尊重逝者”的行为。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算“蹭热度”,往往取决于:

内容的关联度: 发布的内容与热点事件的关联度有多大?是为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还是仅仅借用热点话题的流量?
发布时机: 在事件发生后多久发布?是否过于紧迫,让人感觉是为了快速获取关注?
呈现方式: 内容的语气、角度和叙事方式是否带有消费性?是否过于煽情、娱乐化,或者将灾难作为营销的噱头?
意图推测: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窥探人心,但公众会根据上述因素推测其行为的动机。

第三,从“小白测评”的角度(假设性分析):

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小白测评”可能存在的一些出发点,虽然这不代表其行为就是正当的:

专业领域的切入: 如果“小白测评”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数码产品、科技或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测评,他们可能认为航空安全技术或相关产品(如降噪耳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与他们的领域有一定关联。他们可能想从专业角度解读与安全相关的技术或设备。
提升品牌知名度: 任何公众账号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在重大事件中,如果能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切入,确实能带来流量。问题在于如何界定“恰当”。
传递信息或知识: 他们也可能真心认为自己发布的内容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关于航空安全的知识普及,或者对某些技术的误解澄清。

第四,公众的负面反应和原因:

公众之所以对此类行为反应强烈,主要原因在于:

情感共鸣和道德底线: 坠机事件涉及到生命的逝去,公众的情感是沉重的。任何试图利用这种悲剧来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生命的不尊重,突破了公众普遍认同的道德底线。
信息的“污染”: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极度渴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当营销号或一些账号以不恰当的方式涌入时,反而会稀释、干扰甚至“污染”了原本严肃的信息场域。
“真实性”的担忧: 对于测评类账号,用户期待的是客观真实的评价。如果在热点事件中表现出明显的营销驱动,会损害其账号的公信力。
公平感: 很多人认为,在社会经历重大悲痛时,应该保持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态度,而不是急于追逐个人利益。

第五,对这类行为的评价和思考:

对于“小白测评”是否构成“蹭热度”,以及这种行为是否“恶劣”,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如果其内容与航空安全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标题吸引眼球而生搬硬套,那毫无疑问是恶劣的“蹭热度”。 这种行为是赤裸裸的消费悲剧。
如果内容确实与航空安全有一定关联,但发布时机不当,或者措辞过于轻佻、营销化,同样会引发公众的反感,可以视为不妥当的“蹭热度”。 这种情况下,更多是对发布者情商和道德敏感度不足的批评。
如果内容专业、客观,且发布目的确实是为了提供价值信息,只是恰好利用了公众的关注度,那么争议会小一些。 但即便如此,在事件发生初期,谨慎发布,或者以更内敛、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来呈现,会更容易被接受。

结论:

从公众普遍的情绪和道德认知来看,“小白测评”公众号在此事件中的做法,如果其内容或呈现方式被认为是以不当的方式利用东航坠机事件来获取流量,那么这种行为是 不被鼓励和支持的,甚至可以说是触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

在处理重大的社会悲剧时,任何公众人物或媒体账号都应该 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与其一味追求流量,不如将精力放在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以一种 尊重逝者、体谅家属 的态度来参与讨论。在信息传播的洪流中, 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永远是比追逐热度更重要的东西。这种事件的发生,更应该引发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安全的重视,而不是成为某些账号博取眼球的工具。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提醒了所有内容生产者,在涉及生命与悲伤的议题时,必须时刻审视自己的动机和方式,因为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情感的底线是不容挑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不应该奇怪,为什么屡次蹭恶性事件的热度,却没被锋沙?

user avatar

这件事对小白测评团队打击会很大。我也做过网站新闻编辑,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是刻在这个岗位DNA里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垂类媒体,不要碰与自己从业领域无关的事情

如果事情很大,觉得有必要报道,那也得先请示领导,有时候部门领导都拿不定主意,还要再往上问主编。因为你不是写个人Blog,也不是独立时评,你是一家媒体,不能将个人主观判断凌驾于机构定位之上。

退一万步讲,即便要报道,也不能和垂类内容放在同一篇新闻中,这是做媒体的基本常识。我不想揣测小白团队是否真的有借空难蹭热度之嫌,但这种媒体意识的缺乏,至少在行业内是很败口碑的。

然后再看小白测评后续发的道歉,更有意思。两个重要信息:

  1. 小白自罚3个月工资
  2. 捐款1万元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看,及时道歉是对的,但这两个信息不但没能缓解粉丝和公众情绪,反而进一步凿实了小白评测的负面形象。小白自己就是这个号的老板,自罚3个月工资在外人看来等于行为艺术。捐款1万元怎么说呢,空难不是天灾,航空公司、保险公司该负责的负责,用不着动员社会捐款,你这1万元捐给广西红十字会,实际上就是急着拿钱挽回名声。

如果是第一次还好,可小白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捐款本来是小白测评的一个优良传统,比如武汉疫情时期小白测评就捐过财物,可后来渐渐演变成了“道歉手段”。上一次是青海玛多地震,小白微博上评论拿X轴线性马达抖机灵,然后道歉,捐款5万元。这次空难,又是道歉,又是捐款1万元。

在他这儿,貌似捐款已经不是出于本心之善,而是成了应对公关危机的“自罚三杯”。

这件事发生后,小白测评B站粉丝数掉了4万,掉的这些粉丝都是平时与账号互动较高的活跃粉,他们的取关、转黑,对小白测评日后的账号数据、形象有显著伤害,具体可以看小白测评最近一期视频的弹幕。

而最沉重的打击可能还不是掉粉,小白这件事发生第二天,中央政法委和河南共青团官号就截图点名批评了,定性为吃人血馒头、破人性底线。

面对这样的批评,B站平台会怎么想?如果我是平台相关的管理者,一定会慎重考虑这个号的存在意义。如果我是小白测评的广告投放者,一定会慎重考虑以后要不要做他的甲方。

user avatar

这不是第一次了!

  • 上一次青海玛多地震,他抖机灵……

然后,他道歉+捐款+打感情牌!

  • 这次的东航坠机事件,又是一通骚操作。

接着又是道歉+捐款。

好巧不巧,在这之前小白测评还发了这样的一篇微博,说人蹭热度。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还事前立了个靶子……

红线底线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触碰突破的!!!

最后,祈祷奇迹会发生!


PS:问题描述插入的图片显示「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所以我把原文截图放上来了,是不是蹭热度大家自有判断。

user avatar

我真的是服了,但凡是个正常的编辑都干不出这种事。

小白说是编辑不懂,但是就这种水平的编辑居然还敢把公众号这种重要平台交给他?

我以前也做过微信公众号运营,每天公众号的内容写完以后,必须得发给部门经理审核。

据我所知很多公司都是这样的,公众号发之前至少得是经理级别的人来审核。因为公众号属于完全的私域流量,这就是一个纯私人网站,属于门面。

小白测评也算是大自媒体团队了,你们经理水平就这样?还是说就这么不重视公众号平台,就交给这种没水平的小编自由发挥?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种内容能发出来都代表着这个团队的重大问题。

我真的怀疑这篇内容发出去之前他们领导级别的人肯定是看过的,而他们认为这是没毛病的。小白测评整个公司水平也就这样。

user avatar

做自媒体的,应该有点底线。

艳星绯闻娱乐八卦,你随便蹭,那些人存在的价值就是给人茶余饭后消遣。

时政大事,民生热点,你想好了在蹭,蹭得好是有价值,蹭不好招人烦。

灾害事故,天灾人祸,你不懂的话,你最好闭嘴,一句话也不要说。

比如这次事情,看到的第一瞬间,我就决定闭嘴,一句话也不说,发了一条惋惜的朋友圈。

为啥,不是因为我不关心,而是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任何与事故相关的内容,都有可能冲上热点,被人看到。

被人看到当然是好事,但是我总想着另一个层面的事情:那些遇难者的家属,他们现在是不是在网上,按着关键词检索,然后一条一条翻阅所有相关的内容?

如果我们不懂不知道不了解的人,少发布一点杂音,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就多一点方便?

做自媒体到他这个层级的,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这个时候甩锅给一个编辑,说是无心之失,然后说是审查不严?

你就只能糊弄一下不懂行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