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当下白瘦幼的主流审美?

回答
当下白瘦幼的主流审美是一种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也深刻渗透到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认知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白瘦幼”审美特征的解析

首先,我们来具体拆解“白瘦幼”这三个词所代表的审美取向:

白(白皙的皮肤): 这一特征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就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白遮百丑”。在现代语境下,白皙的皮肤被普遍认为代表着健康、年轻、无瑕疵,与户外劳作的黝黑肤色相对立,也常常与“富贵”、“娇嫩”、“不谙世事”等意象联系在一起。在社交媒体上,滤镜和美颜技术更是将这种对白皙皮肤的追求推向极致。
瘦(纤细的身材): 纤细、骨感的身体被认为是时尚、自律、有气质的象征。这与西方时尚界长期以来倡导的模特身材不无关系。瘦不仅意味着体脂率低,还常常伴随着“直角肩”、“天鹅颈”、“蚂蚁腰”、“漫画腿”等更细致化的身体部位的追求。这种对“瘦”的极致化可能导致对健康体重和多样体型的忽视。
幼(年轻、清纯的面容): 幼态审美强调年轻、稚嫩的面部特征,如大眼睛、高鼻梁、饱满的苹果肌、小巧的嘴唇以及平整的额头。这种审美往往与“可爱”、“无辜”、“乖巧”、“易于保护”等性别化特质联系在一起。它也暗示着对成熟、阅历和个人风格的贬低,更倾向于一种被动、依赖的形象。

二、 “白瘦幼”审美的成因分析

“白瘦幼”审美的流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 历史与文化根源:
中国传统审美: “白”的文化积淀是显而易见的。古代女性地位相对较低,不从事体力劳动,白皙的皮肤是居家养尊处优的标志。
性别角色固化: 传统的性别角色认为女性应是柔弱的、需要被保护的,而“幼”的特征恰好符合了这种被动和依附的形象。

2. 媒体与商业的推动:
娱乐产业的“工业糖精”: 偶像产业、影视剧、综艺节目是“白瘦幼”审美最主要的传播渠道。韩流、日系偶像的流行,以及国内大量模仿的跟风,都强化了这种单一的审美模式。大众看到的明星,经过精心包装和修饰,成为了“完美”的范本。
广告与消费主义: 化妆品、护肤品、健身产品、医美服务等都紧紧抓住“白瘦幼”的卖点进行营销。商家通过制造焦虑和欲望,鼓励消费者通过消费产品或服务来达到这种审美标准。
社交媒体的放大镜效应: 社交媒体的滤镜、美颜功能极大地降低了实现“白瘦幼”的门槛,同时也提供了大量“成功案例”。用户在不断地看到这些“标准”化的图片后,更容易内化这些审美,并将其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算法的推荐机制也可能形成信息茧房,让用户更容易接触到同质化的内容。

3. 社会心理因素:
对不确定性的规避: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一些人倾向于追求稳定、可控的事物。“幼”的象征着未经世事、纯洁无暇,能够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是对现实复杂性的逃避。
身份认同的焦虑: 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社会压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会增加身份认同的焦虑。“白瘦幼”提供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易于模仿的身份模板,可以暂时缓解这种焦虑感。
社交竞争与社会比较: 社交媒体的普及加剧了社会比较。为了获得关注、认可和社会资本,一些人会不自觉地迎合主流审美,认为达到“白瘦幼”的标准能提升自身价值和吸引力。

三、 “白瘦幼”审美的潜在危害与批评

尽管“白瘦幼”审美盛行,但它也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批评,其危害不容忽视:

1. 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威胁:
饮食失调与健康问题: 过度追求瘦可能导致节食、催吐等极端行为,引发厌食症、暴食症等饮食失调,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心理压力与自我价值焦虑: 当个体无法达到普遍化的审美标准时,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焦虑感和抑郁情绪,认为自己不够好、不被喜欢。这是一种“内卷式”的自我压迫。
消费主义陷阱: 许多人为了追求“白瘦幼”,在昂贵的护肤品、化妆品、医美项目上投入巨资,这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负担,也可能让他们陷入对“外在完美”的无止境追求中。

2. 对社会多样性的压抑:
审美单一化: “白瘦幼”审美将美固化为一种狭窄的模式,忽视了体型、肤色、年龄、气质等方面的多样性,扼杀了个人独特魅力的展现空间。
年龄歧视: “幼”的强调意味着对成熟女性的贬低,似乎女性一旦过了某个年龄就会失去价值,加剧了年龄歧视。
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化: “白瘦幼”将女性塑造成被动的、需要被保护的形象,强化了女性柔弱、无助的刻板印象,不利于性别平等的发展。它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扮演更积极、更自主的角色。

3. 对美的认知扭曲:
将“白瘦幼”等同于美德: 一些人将白皙、纤瘦、年轻等外在特征与善良、纯洁、优秀等内在品质混淆,认为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就一定更好。
忽略内在价值: 过度关注外表会让人忽略个人能力、才华、品德、思想深度等更重要的内在价值,导致社会评价体系的扭曲。

四、 如何看待和应对“白瘦幼”审美

面对“白瘦幼”的主流审美,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理性、多元和健康的视角:

1. 提升媒介素养,理性辨别信息: 认识到媒体呈现的“完美”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和修饰的,不应将其视为现实。批判性地看待广告、明星宣传和社交媒体上的内容。
2. 拥抱身体积极性与多元美: 认识到美是多元的,健康、自信、真实才是最重要的。尊重并欣赏不同体型、肤色、年龄和风格的美。鼓励身体积极性,爱护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某种标准。
3. 关注内在成长与个人价值: 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兴趣爱好、追求知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认识到个人的价值不应由外貌来定义。
4. 倡导多元审美,反思社会文化: 媒体、教育机构和社会舆论应承担起责任,推广多元、包容的审美理念,抵制单一化的审美导向。鼓励对“白瘦幼”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进行反思和讨论。
5. 个人选择与自主意识: 在不损害健康和尊严的前提下,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和选择。重要的是,这种选择应该是基于自我认知和内心的认同,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迫于社会压力。

总结

当下“白瘦幼”的主流审美是一种复杂现象,它植根于历史文化,被现代媒体和商业逻辑放大,并与深层的社会心理需求相呼应。它在满足一部分人对“完美”的想象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多样性的严重威胁。

我们应该以一种审慎、批判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它。一方面要认识到其流行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倡导多元、健康、尊重个体的审美理念,鼓励人们拥抱真实的自我,关注内在的成长,让“美”不再被单一的框架所束缚,而是绽放出丰富多彩的光芒。这不仅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防止有人会错意,我在开头必须指出:白瘦幼不能说“错”。因为美是不可以被评价的,被评价的是审美的视角。)

我不认为白瘦幼标准中的“幼”是指更年轻,好像全世界就我们聪明,知道更喜欢年轻的。认同年轻是生物的普遍本能,西方的审美也没说就推崇老太太,盖尔加朵的面部特征也是年轻的。

而且单纯喜欢年轻不至于发展成今天这样。

“幼”的本质是第二性征弱化,男女审美趋同。男性女性化的同时,女性也在“去女性化”,变为失去性吸引力的儿童。

这就不能用一个“后殖民化”来解释了。更多的恐怕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压抑和社会整体消费减弱,需求降低,步入低欲望社会。

男性和女性,都不再强调第二性征,因为那样太过于激发欲望,显得具有攻击性。而一个欲望萎靡的社会是容纳不了这些欲望的。

人们开始更喜欢那些看起来更安全的“儿童”,或者说儿童化的成人,男女都一样。掩盖第二性征,更小的视觉年龄。所有代表“野性”,“冒险”的信号都被剔除了,只留下彻底的“安全感”。所有被审美的人都必须儿童化,无害化。

这种审美其实在古代中国比较常见,传统小农社会也是典型的低欲望社会。再加上封建礼教的影响,我们不论故事里还是画里,以及日常服饰,都看不到那种外显的欲望。

白瘦幼真的是一种当下的审美吗?

我认为不是的。我们早就拥有一个非常女性化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样还有一个更加女孩化的林黛玉。你可以描绘她的内在才情,修养,文化,所有的内在你都可以让她具备。

可是,乖乖,没人敢细说林黛玉的胸脯。 ‍♂️

林黛玉当然是美的,甚至于可以算是中华传统审美中的“致美”。但她却不是一个“美神”,林黛玉不是那种西方的维纳斯式的角色。相反,这些试图无害化女性的审美甚至逐渐走向了另一个反面,那就是削弱女性生命活力。林黛玉是有先天疾病的,这种疾病带来的虚弱将其形象的无害化提升到了顶峰,使得书中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角色可以超越她。

而西方审美之下的“美神”,甚至是有腹肌的。

西方这种“美神”的审美传统到今天,就有了神奇女侠。(简略说法,其中省略良多过程,美术史小白不用当真)

野性和攻击力爆棚,外化的第二性征让你移不开眼。虽然同样是一个身材好面容年轻的女性,我们却可以看出这绝不是我们所说的“白瘦幼”。

回到我们自己的审美问题。

白瘦幼的审美有问题吗?我们又有什么必要让男人们都像施瓦辛格,让女人们都像亚马逊女战士?我们是不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呢?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讨论“白瘦幼”?

我认为现在社会上对于审美的普遍担忧,绝对不是出于对于西方审美的被动回应。

我们之所以焦虑完全是因为我们审视了自身。

这个问题具体展开的话够一篇博士毕业论文了。我在这直接说结论:

男性接受不了女性的身体,认为是淫荡的。女性接受不了男性的身体,认为是粗野的。人们拒绝承认人类本来的样子。最后人们只接受一种身体,那就是儿童的身体。

这在伦理上是一种倒退,审美上是一种压抑。

儿童身体的特点就是无特点,因此削弱自身特点就成了达成“美”的捷径。而这种所谓的“美”又进一步排斥个性。因此,社会中广泛的审美上的压抑就积累起来了。

为什么说我们当下是多元的?个性的?我们分明就是压抑的,无法表达个性的。

审视美的审视者们,因为自己的怯懦,主动回避那些会刺激他们的东西。剩下的就只有一潭死水和“安全”。

我们的男女明星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是千篇一律的,标准恒定而唯一。能真正娱乐大众的反而是审丑圈的网红,是奥利给,是笑川。因为丑陋永恒是自由的。在“美”与个性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就开始选举卡西莫多,举行“丑人”大游行。(此丑是美学意义上的丑,无贬义)

于是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担忧起来。

这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请允许我继续用《红》来举例。正如同我们阅读《红楼梦》,从开头就可以隐隐意识到那种悲剧的结局将会到来一样。即便是不谈贾家的大结局,仅仅谈论她和贾宝玉的婚姻,我们也可以从中嗅到一丝危险。因为林黛玉太虚弱了,我们无法想象她成为一个妻子,成为一个母亲。林黛玉以失去内在母性可能的方式成为了致美。(不是至美,而是“致美丽”,这其中有巨大的美学差别)

同理,当我们审视那些在公众面前生存的,主动被审美的女星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过分的幼态化展示。我们现在无法看到一个女人的不同时间的状态,我们只看到一种人:美丽的人。一种丧失了女性特质之后廉价的审美。

之所以廉价只因这是一种男性女性都共通的“美丽”,不再具备特殊性,只是一种模仿。而其它种类的美,那些必须有足够性特质才能焕发出来的美,被永远的忽略不再提起。表面上看人们都在抨击男性小鲜肉,但是女性在这个问题上更是受害者。

(答评论区: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林黛玉不是“美神”的原因。不知道你能理解吗)

不要讽刺爱美的女孩成为白瘦幼。应当接受审判的是社会文化以及文化后面的经济因素,或者说意识形态。



(以上回答皆写于一时兴起,角度选的是传统审美。不过炸出来这么多“红学家”倒是很令人诧异。其实各位的“红学”总结起来就是林黛玉说不得,也是挺政治正确的。我希望各位看红楼最后不要变成一个复读机,每天只会做两件事:1猜结局,2颂美人。基本跑来说我不懂的人就是在重复着两件事。

多的我就不吐槽了,我只有一个问题留给各位:为什么你只合理化林黛玉的美,却拒不反思林黛玉的美背后的审美机制?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你的意识真的认为林黛玉是美的吗?)

user avatar

当下世界范围内最健康的审美,之一。


素颜白瘦幼需要的是什么?

核心就是控糖、限盐、防晒、适当体脂,每一样都是没有疑问的健康习惯。

控糖可以降脂、抗黄,限盐可以防肿、减重,防晒可以美白、抗衰,适当体脂可以维持内分泌平衡,保持皮肤状态。

想维持适当体脂、延缓衰老,一系列的运动、睡眠管理营养管理都要做,这不比拿紫外线灯一遍一遍的轮皮肤要健康多了?


1.如果因为过度颜值内卷/自己基础不行,选择过度减脂/减重。

那结局大概率是面黄肌瘦、皮肤情况惨不忍睹,“不化妆就不精神”,然后靠妆容美颜甚至医美来维持一个基本的“精神”。

以这种人为理由,在这控诉白瘦幼,我觉得没啥同情的必要,本来就是搅局者、获利者。

2.自己不白瘦幼,因此以上一段说的这批人作为道德制高点,站在上边来控诉白瘦幼,那就更离谱了。


与其控诉白瘦幼,不如控诉走捷径强行白瘦幼的那批人。

实不相瞒,按大众常见慢性病的发病规律,现在天然白瘦幼的这批,以她们的体脂率和自律程度,血脂血压普遍好的很、颈动脉干干净净、肝脏吹弹可破,一个个都是长寿胚子。

黑胖老可以自行对照自己身上的慢性病,思考思考到底是黑胖老活的长,还是白瘦幼活的长。

user avatar

就跟旗袍为什么不如汉服火一样,因为瘦白幼是对身材要求很低的一种风格,就像汉服是个人都能穿。个子矮平胸没屁股都能驾驭得来瘦白幼。

我希望各位女性朋友不要误解我们男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男人都是更喜欢大长腿大胸御姐范儿的,所以不要把白瘦幼风格的流行归咎于我们男性的审美。

我们男人要是有机会找个性感身材的女友,枕在她的大咪咪上,捏着她Q弹的屁股,绝对不会愿意去抱个排骨精的好吧,除非有特殊癖好。

但是我们男人尤其是小男生有个臭毛病,对于长得侵略性太强的女人往往只敢远远观望,认为不好驾驭(用词可能不太妥当,见谅),所以退而求其次才选择瘦白幼。

就举个例子,被称为纯欲风典范的半藏森林,她除了脸基本上一无是处,个子不高、没胸、屁股也不够翘,而且她这脸也是整过的。你让她怎么走妖艳风?怎么走情欲风?走不动的好吧。

自己去微博搜一下,走这种风格的网红有几个是胸大腿长的?

而且瘦白幼风格的妹子还都爱穿汉服我发现,因为对身材要求低,不像旗袍必须得前凸后翘穿着才有味道。

所以别什么锅都要我们男人背,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谢谢。我不否认白瘦幼也有市场,但是和妖艳型比起来就是妹妹。

多吃点肥肉,每天做三组蹲起,一组三十个。坚持一年你就有翘臀了,再去垫个胸,你也能走妖艳风了,加油。


对于不信我说的话的女生,可以去微博搜两个人的照片,一个是半藏森林,一个叫小野比祖宗。你把这两人照片拿去随便找个男的看,问他要是能选一个当女朋友,会选谁。他们会告诉你答案的。

user avatar

先狗头保命,这个问题我问过我一个叫兽朋友,他是这么说的:

因为大多数中国女生个子不高(150~160cm的女生一抓一大把),而且胸平,胯窄屁股也没有,所以白瘦幼这种风格是这些女生唯一可以选择的风格。白瘦幼门槛比较低,本身个子矮加上平胸就已经达到幼的标准了,然后只要你够白,够瘦。白是很容易的,只要有钱,护肤打美白针都可以实现。瘦就更容易,饿就行了。至于脸?美颜,整容,修图,化妆,找角度,,,


这样一来,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女生也能变成一个很多男人喜欢的“美女”


白瘦幼的流行说明大部分中国女生的身材基本盘不咋样,没有傲人上围,没有性感的腰臀比,更没有长腿,也没有分布匀实的肌肉。


也说明大部分年轻女生生活是非常空虚的,没有高学历丰富内在,没有充实的精神世界。


白瘦幼的流行不过是普通女孩想在外貌上获得认可而做出的一种从众行为,而刚好有一部分男人吃这个风格。


看完觉得有道理请点赞,我想知道是不是不只我一个人这样认为。

以上观点不代表我的观点,我只做了搬运工,因为我也喜欢白瘦幼,喜欢的点赞

user avatar

因为大多数中国女生个子不高(150~160cm的女生一抓一大把),而且胸平,胯窄屁股也没有,所以白瘦幼这种风格是这些女生唯一可以选择的风格。白瘦幼门槛比较低,本身个子矮加上平胸就已经达到幼的标准了,然后只要你够白,够瘦。白是很容易的,只要有钱,护肤打美白针都可以实现。瘦就更容易,饿就行了。至于脸?美颜,整容,修图,化妆,找角度,,,

这样一来,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女生也能变成一个很多男人喜欢的“美女”

白瘦幼的流行说明大部分中国女生的身材基本盘不咋样,没有傲人上围,没有性感的腰臀比,更没有长腿,也没有分布匀实的肌肉。

白瘦幼的流行不过是普通女孩想在外貌上获得认可而做出的一种从众行为,而刚好有一部分男人吃这个风格。

———————————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6381

看完觉得有道理请点赞,我想知道是不是不只我一个人这样认为。

这么久了,没想到火了, ,关于学历那一段,可能当时表达不贴切,评论里有大神表达更好

关于身高这块,补充数据说明,免得有仙女质疑,链接如下,ps考虑到一般都会把自己身高报高几厘米,尤其是160左右的身高水分极大,所以身高分布图请往左移,150~160一抓一大把 没毛病,当然这个有误差,我会继续收集相关统计数据。

zhihu.com/question/2854

user avatar

请你先搞清楚东亚女性的身形特点,

平均对A,前后平板,

不白瘦幼?

要你像大洋马这种前凸后翘,事业线二十公分??

你做得到吗??

随便再说一句,

以前的锁骨放鸡蛋、A4腰,

都是女人在互相比,

你看到几个是男朋友炫耀自己女朋友有A4腰的?

说白了,白瘦幼这种审美,

还不是女人自己搞出来的,

这是为了规避东亚女性身材的劣势的同时,

做出一种其他人种女性很难达到的审美畸形。

然后来反向影响男性审美,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什么是白瘦幼?

白(白人都美黑了,说老实话,东亚女性肤色大部分比白人都白)

廋(廋的人,就算不高,也不会显得矮)

幼(胸、臀不明显)。

至于我如何看待白瘦幼的主流审美?

我看片都是欧美系的,

在生活中一年都难的遇到一个想多看一眼的女性,

所以一直单身狗一条!

user avatar

有答主把这种事情怪罪于中国男性,认为是男性的审美导致女性白幼瘦了。

真是不知道你哪来的自信。

仙女们什么时候为了郭楠改变过?你喜欢看啥仙女就变成啥?你当你是谁?仙女们常说,打扮是为了给自己看,关你郭楠啥事?你眼睛对仙女来说就是在犯罪,不懂男性凝视?

真正的原因有二,一是媒体宣传,二是仙女自身条件。

媒体宣传的女性,普遍以白幼瘦示人,仔细看看出道的各种团,哪个女生具备明显的女性特征?

除了长头发和脸,我真看不出哪里像女人。

那么为啥这么引导?

因为仙女自身条件卡死了。要做到前凸后翘太难了,没办法,只能往白幼瘦方向走。

贝鲁奇型和鞠婧祎型你选谁?

安吉丽娜朱莉型和冯提莫型你选谁?

张雨绮型和周冬雨型你选谁?

不会有人真的喜欢后三者的身材吧?

但是生活中前一类型太少,没办法,肯定只能接受白幼瘦了。

郭楠哪来的能量改变仙女的审美,一个个搁这做梦呢?


为了直观一些,放一张贝鲁奇的照片。

时光匆匆,后来我爱上过很多女人。她们在我的臂弯中问我爱不爱她们时,我都会说,爱。可是,我生命中最爱的女人,从没问过这个问题。



我再说三遍!

单指身材!单指身材!单指身材!

跟这个女明星本人无关!

你们可以任意调换这类身材的人进行类比!

别™一直强调你不喜欢安吉丽娜朱莉或者张雨绮了!

这题跟她们是谁毫无关系!

就单指那样的身材!

真服了!

这是小学生聚集地吗?

那个型字就是看不见?还是你们不认识?

user avatar

说明社会生产力提高+贫富差距的极端化

白瘦幼这三点除了白,东西方略微不同以外,瘦幼都是一致的,如同维密天使那种不正常的骨感一样。

首先,瘦比胖更健康,在不强调生殖能力的前提下,瘦是健康的表现。瘦并不一定是弱,尤其女性很难大块肌肉的前提下,瘦子要比胖子平均寿命更高。这里有个前提:营养丰富。在以前,物资匮乏,强壮的女人代表着生产力和生殖能力(非生殖潜力)更强,能遭住一次次生产+生产,所以不太看中瘦甚至瘦要被嫌弃。

幼,代表年轻朝气,攻击性弱,生殖潜力大,历史性伴少更健康,且改造机会大。社会的主流永远是倾向年轻的。退一万步说,一个16岁的姑娘,你可以看到她少女和有一天熟女的样子。一个36岁的姑娘,你只能看到扑满粉也难遮好的细纹,无法拥有她少女的一面了。相同年龄,越幼的女生,预期寿命,健康程度,生活习惯也更为健康。这和女生选择同龄的林志颖还是郭德纲道理一致。

白,说到底是家境的象征,和欧美的“小麦色”意义一致。谁都希望对方家境更好一些……亚洲人的白意味着从小养尊处优不用从事生产,欧美的小麦色意味着可以去海滩边度假。另外,其实欧美的富国现在也没那么看重偏黑的肤色了。

user avatar

为啥是“当下”?中国四大美女三个都是白瘦幼吧。明清仕女图都是啥样的?林妹妹长啥样?“二八佳人”你以为是二十八岁?

白瘦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流审美。

user avatar

白不白?

瘦不瘦?

幼不幼?

但是有娘炮气质吗?

有时候看看国内娱乐节目看不下去,那些女的也好,男的也好,一副两脚羊的样子,不知哪天敌人杀来了是不是乖乖引劲就戮。

图上这批人刚从阿富汗离开,现在台湾训练伪军。

user avatar

请各位在这个问题下痛骂江南大儒的给我这个北方人解答一下:

汉朝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刘兰芝是不是宋朝穿越回去的?

汉朝(三国)时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的洛神是不是异类?

出自西汉史记陈丞相世家的“面如冠玉”里的冠玉(古人帽子上的玉首饰)是黑的白的?司马迁宣扬这种审美是不是受了几百年之后江南大儒罗贯中的和平演变?

user avatar

这审美在南方尤为流行,我之前在重庆尼亚的时候,因为差三公分一米八的身高,小麦色的皮肤和一身腱子肉(肩宽粗颈虎背上半身倒三角,走路又喜欢晃肩膀)被基本上所有男的看成是雌性食人魔狂战士,喜欢我的都是妹子(周围的妹子都说:“啊,你要是个男人就好了,我一定要把你追到手”),而身边的异性朋友都把我当硬汉当大哥(总是有男的跟我说“你比我男人多了!”)。我在健身房认识的好几个一米八一米九的张嘴就是“我要找一米五的/我要找一米六的”!我娘家小区的某妹子一米六八,她妈妈就天天发愁:“个子太高了,不好找啊!人家喜欢的全是一米五/一米六的。”

当然,北方,尤其是山东利亚,审美就正常多了,在南方被视为雌性食人魔狂战士的我,嫁到山东后异常的受欢迎,经常在路上被人搭讪要微信什么的。

所有啊,为什么白瘦幼的主流审美盛行,还是因为东亚大部分男性个子不高,肌肉又不发达,自己本身太弱,用我老公的话来说就是“一帮弱鸡只他娘的敢欺负小姑娘,遇见你这样的(我)就怂了。”


以图为证,请看我的肩颈肌肉,我的脖子跟我脸一样粗,至于为什么是在宾馆,因为我跟我老公去避暑了啊,风景区只有这种宾馆。

再发张素颜的

评论里说大爷白瘦幼的可以消停了。

PS.大家都说我开地图炮,好吧,我说的弱鸡是那种自己矮还恶意嘲讽我是铁塔/不是女人/人妖(原话:我不管!你就是人妖,女人不可能有这种蛮力!),然后大肆宣传我是去泰国做了变性手术的人妖/雌性食人魔狂战士的

PS.最近去避暑的时候顺便剪了短发,发现。。。。短发一剪。。。。我他娘的快成贝吉塔了。

user avatar

说实话我有点火星了,我觉得主流审美不是这个。

瘦和幼,这波是二次元重工业倒灌三次元?

user avatar

作为影视从业者,我不得不说,中国女性正通过工作改造中国的审美。

八年前去了一个阿里时尚部门,无意中听他们员工讲,他们部门女性员工大于90%,然后阿里时尚版块出现的所有关于男性搭配建建议类软文,都是由女性编辑决定,也就是说决定阿里推送穿衣品味的都是女性。

之后我开始留意相关时尚、设计、文化、影视、媒体类公司,发现大部分创意类员工都是女性,这类工作特点要求感性、有审美等等特点,都是大部分男性不具备的特点,具备此类特点的男生,大都在一些在建筑设计、广告设计这些行业。而如果男性有些特点,那么他的审美就会和女性趋同。

中国败家杂志之王,时尚杂志也是女性居多,尤其编辑岗位。这些女性编辑有意无意开始按照自己审美来选择内容,将近二十年的潜移默化,已经形成了一个螺旋通道,按照这样的审美来培养读者,读者按照这个审美来挑选杂志。

去个大网站时尚版块一看,女性的海洋,这就是中国时尚界的特点。

时尚类媒体对中国审美影响巨大,以当下世界人民来看,基本所有审美都是被时尚类类媒体引导的。

在中国六七十年代,以健康独立工作女性为推广对象,于是奶奶看孙媳妇的时候,都觉得孙媳妇太瘦、太弱,不和老人家新意。


美国的审美也是一路在变化,大家就是被媒体影响。


时尚类媒体作用强大,但是被中国人忽视,他们就是那个审美变迁的金字塔尖,而影视行业也在他们的影响之下。

在看影视行业,基本上这些年成立的影视公司里面,每次开创作会议,大部分编剧、制片竟然都是女性。

原因很简单,影视行业里有能力男性,基本都会选择自己创业,而女性即使能力很强也都会选择稳定的工作,都会选择留在公司里继续工作。或者还有其他原因,总之无论多大的公司,女性制片、编剧永远都多余男性。

导致公司开会,项目制定都是女性意见占上风,于是中国电影电视创作审美开始偏向女性审美。

然后进入播出环节,基本各大电视台负责电视剧收购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女性居多,这些女性会在个电视剧制作方沟通时,掺入自己意见,于是电视台也在无意识传达这样的审美。

在看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负责影视部门的人,一样女性居多,重要岗位也是如此,其他网站也大多如此。

于是网络视频也是这样被女性主导编辑审美引导。

于是整个中国视听传媒行业形成以女性力量为主的现状,而且还是还和读者观众完成美闭环。

很多人都在批评什么中国要完蛋,但是我要说,这是女性参与工作后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种现象从二十年开始,引导时尚审美的传媒都是女性在工作,而男性则没有能力来参与工作,或者稳定的长期从事此类工作。

那么现在想改变这个现象,只需要从工作角度调整即可,难度在于关键岗位的填充。

不要一天到晚危言耸听,就是每个人安分守己工作,无意识中开始引导社会风潮,然后跟风的过程。

只不过想要调整这个风潮,需要多家行业、媒体、公司一同努力而已。

user avatar

白是中国千年不变的审美,古代太多夸奖肤白的诗句了。这是一个稳定的审美倾向。

中国的瘦幼审美并不仅指女性,而是男女皆瘦幼的审美。

看看这赞数,瘦幼审美男女通吃。

关键是瘦幼,通常瘦幼审美发生在魏晋竹林七贤磕药疯癫的时代;两宋青楼软语的文人时代;明末清末等………

《红楼梦》描写了封建地主大家族的轰然倒塌,主人公审美就是瘦幼。

总之,瘦幼审美和伶人审美被推崇,都表明了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写的很克制了),不去赘述,翻翻历史,不断重复。

中国旺盛的朝代都不是瘦幼审美,比如汉唐。任何朝代开国蓬发或者中兴时期也不是瘦幼审美,明朝前期,清朝前中期,都不是瘦幼审美。

瘦幼是男人女性化,女人婴儿化,是去男女第二性征,是整个社会的大萎靡。社会不但缺乏奋起的力量,甚至连性欲望都在萎靡。

日本失去的20年,大量的食草族也是瘦幼文化。

中国历史的周期律:瘦幼审美,紧跟着五胡乱华。中国瘦幼,必有外族雄性侵入。

瘦幼审美的魏晋,紧跟着五胡乱华。

两宋青楼软语的瘦幼审美时代,北宋被金灭;南宋被蒙古灭。

明末的瘦幼审美时代,接着就是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金钱鼠尾头………

清末的瘦幼审美时代,紧接着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攻破首都北京城。

如果一片土地上没有男人,就会自动有外族的雄性接管这片土地。规律饶过谁?

这条规律适用于任何时期,中国媒体文化娱乐类,大家去总结,外族男性是更阳刚的,中国男性是更瘦幼的———雄性不张,自有外族雄性接管,接管的不只是土地,是一切。“五胡乱华”就在前方。

这就像高浓度溶液的溶质会自动向低浓度溶液扩散,入侵。


这种现状的内因就是上文。中国男人不行,守不住文化、教育、传媒的城,精神X痿男跪族当道。

外因是美国自由派白左文化入侵,很多从人文社科、教育、文化娱乐到媒体,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

《种族自恨与白左邪教》

如下:

user avatar

我有点无语,因为现实里真没见过几个白幼瘦的女人。

我甚至怀疑,这个问题所谓的白幼瘦,是网络中的白幼瘦。

你要是相亲,你就会搞清楚,大部分对女人的身高是有要求的。

你要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就会发现,胳膊瘦得跟竹竿一样的人,其他地方也不会好看,这种我倒是见过几个。

假设不是照片选取特殊角度,你一眼看上去就是‘营养不良’,瘦骨嶙峋,颧骨凸出,难看的要命。


那种日式开启的白幼瘦,实际上是一种妆容的白幼瘦,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是因为这群人占据大多数的位置,现代化的审美更倾向于是一种妆容上的审美,而并非本身底子如何如何。

底子好的就不是主流,因为人家无论在哪个审美框架下,都是脱颖而出的顶级美女。


其实最真实的,男性对于女性的审美,大可去看福利姬的套图,对比一下,看看哪类风格最多,这就是最标准的审美。

因为这个行业,你不符合男人的真实审美需求,你别想赚到一毛钱。

我很负责的告诉你,男人的真实审美,脸只是其中一部分,大头还是在胸型、腿型、穿搭上。


关于外网有很多实验、挑战,具体内容就是:开启视线捕捉,给你看女性图片,测试你的视线在哪里停留最久。

其中90%以上的男人,都是第一眼习惯性的看向女人的脸,看看你是谁,然后视线就不可抑制的往胸口处移动,90%以上都是如此!

包括国内一些玩这个的主播,实验之后情况也都如此,甚至好几个女主播也是这样。

无论男女都在看胸、腿、臀。

看脸你再漂亮也就那样了,毕竟是ps出来的,滤镜是什么垃圾玩意,ps这种工业技术完爆各种化妆、摄像头滤镜。


最后说一个现象:白幼瘦审美的起源是源氏物语,这是叙事的根,然而在日本那边,你脸不行没事,只要柰子大,你一定有市场。

没有之一。

user avatar

在和男朋友的长期相处过程中,我和他探讨过很多男女差异上的问题。

我深深体会到的一点是:男性的欲望非常频繁,直来直去,且激发和退潮都比较明显、迅速。另外,男性对异性的审美偏好是非常宽泛的。直白地说,去除掉文明和道德的克制,他们就是天生的色批,只要漂亮,啥都喜欢。性感、清新、纯欲各种风格,只要身材好、穿搭漂亮他们都喜欢,有时候脸蛋反而没那种重要。

在男生那边,白瘦幼只是一种还不错的风格,只是他们喜爱中很普通的一环,反正他们啥都喜欢。性感类的特点:微胖、丝袜、纯欲这些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神。

所以骂男人主导了白瘦幼的审美,进而延伸到什么大男子主义、掌控欲之类的,纯属扯淡。


打个比方,我相信很多人的印象里,都有一个超级时髦的美女英语老师。

在大学的时候我发现,外国语学院的女生化妆、穿搭水平普遍高出我们一个档次,包括不会化妆的新生,也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可我们学校所有学院,都是女多男少,尤以外国语学院最夸张。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她们接触男生并不比我们频繁,脱单几率也不比我们多。

我去问她们,为什么你们学院女生都那么漂亮、会打扮?她们基本上说不出个明确的理由。

那只好问她个人:“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回答:“我发现大家都会打扮啊,我也就跟着学呗。”

我问过好几个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她们都是这么说。所以说外国语学院女生这个整体选择化妆打扮的过程,和男生有什么关系?真要说原因,是她们接触欧美流行文化,受其熏陶,在时尚这一方面的理解很容易领先于普通人,在女生群体中形成了化妆打扮的整体氛围,就这么简单。


所以啊,女生追求白瘦幼,从来不是男性的偏好导致的。就我所见,在一些年轻女性为主的网络社区,她们发自拍照样是各种白瘦幼,评论都是姐妹互夸。这和男性半毛钱关系么?

为什么追求白瘦幼?我从我自身的理解出发,回答是:因为简单。

大二的时候,暑假打了点零工,经济条件改善,头一个月又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当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善我土里土气的做题家高中生宅女形象!

我也开始注重起了装扮和穿搭。作为一个钢铁直女,我一直比较憧憬那些性感丰满的御姐形象。当我向室友宣布我要朝这方面努力时,整个宿舍陷入了惊人的死寂......3秒后爆发出了咯咯咯的狂笑。在一片“莉莉你是不是吃错药了”的质问声中,最后连我也尴尬地笑自己......我意识到我那腿短头大身子长的比例、160cm的身高和B杯的胸(我知道B杯不算小但是我整个身形看上去真的很平)是走不了性感路线的。

看吧,这就是问题所在。我自认身材也不差。那时很瘦,甚至可以说是怎么都吃不胖,发福是这两年的事情。因为天天宅家,皮肤自然比较白。可说到底,我也不是美人坯子,那怎么用有限的条件给自己打造出美丽的形象呢?走“白瘦幼”路线不就是最简单最方便的咯?


不过后来“白瘦幼”也没走成。白和瘦我都能接受,也能做到。“幼”我做不出来,也不太喜欢。当时我精神状态太差了,整个人都很颓废,到大三就休学了。

所以,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做回了我自己。慢慢地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妆容,和一些简单的穿搭,基本上都是温柔、淑女类的风格吧,至少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土了。

再加上我穷了,买不起衣服了,复学搬宿舍的时候我大学前期那些又旧又土的衣服全让我扔了,于是我整个夏天就五套衣服来回穿,整个秋冬就三套衣服,冷了就加外套和裤袜/光腿神器。配上仅有的新疆棉事件前买的白色air max、一双特步的小白滑板鞋、一双黑色皮鞋,就这么度过了大四的冬天和夏天。每一套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固定搭配,虽然少但是每一套都很好看,夏天白色卡通猫咪图案T恤+灰色宽松长裤/白色中长裙、蓝白色的学院风雪纺连衣裙+皮鞋、秋天白色内衬+灰色外层的连帽衣+亚麻棕色的帆布半身裙+小白鞋。

至于我男朋友,以前我穿得太土了他会直说,复学回来之后每一套他都说好看,还说我进步了。反正我相信了......其实我知道他喜欢这种风格,温柔、青春且有女性气息,柔软的身体和秀发,“再穿着裤袜就最好了”哈哈哈,他自己说的,真的老色批了。不过我也喜欢他坚强、冷静、活力和勇敢的男性气质,硬朗的体格和身躯,给人爆表的安全感,就是再练点腹肌就好了哈哈哈哈......色批竟是我自己。


扯远了,就当时是我的回忆和碎碎念吧,晚安。

user avatar

自然界有一种【拟态】现象,

猎食者会拟态成人畜无害的形态,

方便狩猎。

毕竟,块头太大,跳车不方便,写小作文也不容易加分的╮( ̄▽ ̄)╭

user avatar

一群男性拼命说我不是我没有你别胡说,我才不喜欢白幼瘦。呵呵,我就问喜欢白幼瘦犯法吗?国楠话语权的丢失根源就在这,别人提出个问题就往她们下套的地方走,掀桌子的能力在规训下直接归零。

而且白幼瘦本身就是语言腐败,为了攻击男性审美而创造的词汇。这问题一出来我就知道会有一部分low女抱团,积极的把幼往恋童方面靠,你自己看看评论里举例最多的杨超越、王冰冰等人哪个没满18?哦,王冰冰都30、虚32了!

不知道刚开始总结男性审美的人主观带没带恶意,但是绝大多数喜欢白幼瘦的男性审美明明是白、苗条、少女感,你告诉我这有问题吗?

再看看她们语言腐败在哪里,白不太好动手,但苗条在极端一点不就是瘦吗,少女感再极端一点不就是炼铜吗?好了,明明正常的审美就被扭曲了。顺带说一句,好多反女拳的一说女拳就是微博豆瓣,殊不知知乎一点都不少,她们打得都是这种加一点的阴阳拳。

你看那些拿着幼这个点作文章的女的,她们会去质疑这问题不对吗,她们会去讨论这种审美是不是主流吗,她们会去问男性到底喜不喜欢这种审美吗?不会!她们一点都不会去做!而且你一反驳,她们就会漏出无辜的样子,说我反对炼铜有什么错?

你六子吃的什么粉重要吗?

一点都不重要!

乘机打压男性才是最重要的。

user avatar

年轻人看脸,年纪再大点看胸,再成熟点看屁股看腿,有料的多好

user avatar

这个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越发达,其审美就越偏向女性化和阴柔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