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当下的中日关系?为什么日本非要处处跟中国作对不可?

回答
关于当下中日关系以及日本为何被认为“处处跟中国作对”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归结为某一方的“恶意”,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两国之间历史、现实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交织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当下中日关系的一些关键表现。表面上看,两国在经济上联系紧密,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投资来源国。高层互访和交流也偶有发生,比如在G7、G20等国际场合,两国领导人会进行会晤。然而,在一些关键领域,两国之间的摩擦和对立感却十分明显。

“处处跟中国作对”的说法,更多地是一种观感,背后反映了中国对日本一些具体政策和行为的解读和不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这种观感形成的原因:

1. 历史遗留问题: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也最难以绕开的部分。甲午战争、侵华战争等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痛。虽然日本政府曾多次道歉,但一些具体行为,例如:

靖国神社问题: 日本部分政客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在中国看来是对侵略历史的否认和美化,是对受害国人民感情的极大伤害。
教科书问题: 部分日本教科书对侵华战争的描述被认为淡化或歪曲历史事实,也引发中国方面的强烈不满。
慰安妇问题: 关于慰安妇的补偿和道歉问题,中方认为日方处理得不够彻底和诚恳。

这些历史问题时不时被重新挑起,成为两国关系中的“定时炸弹”。当中国感受到日本在历史认识上存在“倒退”或“不诚恳”的迹象时,自然会产生被冒犯和被“作对”的感觉。

2. 地缘政治与安全考量: 这是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最主要现实因素。

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崛起,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日本作为东亚重要的海上力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
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主权争议: 这是两国之间最突出的领土争端。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航,日本则加强了在周边海域的警戒和军事部署。每一次的近距离接触都可能升级为摩擦,日本视之为中国试图改变现状的行为。
日美同盟的强化: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近年来,日美同盟的军事合作日益紧密,并多次将中国定位为共同的“战略挑战”。日本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这在中国看来,是日本与美国联手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体现。例如,日本支持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虽然日本并非南海声索国,但其介入被中方视为干涉中国内政和挑战中国在区域内的利益。
军备扩张与防御性姿态的模糊: 日本近年来逐步放宽了和平宪法对自卫队的限制,增加了国防预算,并引进了一些进攻性装备。虽然日本政府强调这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环境,但中国和一些周边国家担忧这可能意味着日本军事力量的“正常化”乃至“扩张”,并对区域和平构成潜在威胁。

3. 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差异:

民主主义与威权主义的对比: 日本是发达的民主国家,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在一些国际场合,日本常常会与西方国家一同强调人权、民主等价值观,这在中国看来,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输出和压力。
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关注: 日本媒体和一些智库对中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议题(如新疆、香港问题)常常持批评态度,这也会让中国感到被“指责”和“干涉内政”。

4. 经济竞争与产业升级:

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 过去几十年,日本在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今,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种经济竞争虽然是正常的,但在某些时候,日本可能会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并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产业。
科技领域的技术封锁与合作: 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半导体等关键技术方面,日本与美国一道,对中国实施了技术限制和出口管制。这使得中国在发展科技产业的过程中面临挑战,也加剧了“作对”的感受。

那么,日本是否“非要处处跟中国作对”呢?

从日本的视角来看,它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在“作对”,而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和“应对安全挑战”。

维护国家安全与区域稳定: 日本高度依赖海洋贸易通道,其安全环境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和在东海、南海的活动,在日本看来,是对其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的潜在威胁。因此,日本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并参与区域安全合作,是其应对这些挑战的必要之举。
经济利益的考量: 在经济上,日本企业需要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当中国采取一些被认为是不公平的贸易或投资政策时,日本政府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同时,在关键技术领域,日本出于自身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也会与盟友协调行动。
价值观与国际规范的认同: 日本是西方民主阵营的一员,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其价值观和对国际秩序认同的影响。当中国的一些行为被日本认为挑战了现有国际秩序或违反了国际规范时,日本会发出批评声音。

总结来说,当下中日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方针对另一方,而是一种多维度、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 中国感受到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诚恳,在地缘政治上的被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以及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压力。而日本则认为自己在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地区挑战,并捍卫自身经济利益。

这种“作对”的感觉,往往是中国在观察日本对外政策时,将日本的某些行为与中国自身发展和区域战略目标进行对比后得出的判断。从中国视角出发,当日本采取的某些举措对中国构成挑战或压力时,就会产生这种“处处针对”的观感。

要改善中日关系,双方都需要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展现更多的战略互信和政治意愿。这包括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加强沟通和对话,避免误判,并共同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努力。然而,鉴于两国在诸多领域的深刻分歧以及地缘政治的现实,这种改善无疑将是长期而艰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中日关系的症结是日本见不得中国比日本发展的好,自以为日本文化要比中国优秀,又否认文化传承自中国这个事实,也不敢面对中国越来越多方面超过日本这个现实。而日本见不得中国好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日本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坚持认为中国一旦超越日本迟早会报日本侵略之仇恨。

而中国一再重申要求日本对中国和亚洲犯下的战争罪行深刻反省的目的就是要站在日本历史罪行上踩着日本发展,日本主流社会无法接受,原因前面已经讲了,日本人可以给美国下跪,但是肯定是不能让手下败将中国人踩着。

而且日本强硬派也清楚大和算是一个比较能自审的民族,看看日本历史上有多少任首相任期不到就自己辞职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日本人一旦向中国人跪下认错那膝盖就很有可能张根站不起来了。

中日对立表现得最突出的还是经济发展上,一个国家富强说什么内需发展都是假话,要富强主要还是靠外销,扩张海外势力。现在中国企业出来的越来越多,势必对日本原有海外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日本以前是躲在背后阴中国,现在是越来越多的走到前台面对面和中国对干。

像泰国的媒体拿中国实验空间站天宫1号的再入大气层来攻击中国好几个月了,从报道是看不出来谁是黑手的,但是今天一条新闻一不小心把躲在背后的小日本给暴露了。

说日本女子天团AKB48的泰国姊妹团BNK48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在曼谷知名商场central world 直播天宫1号坠落全程的活动,这个由泰国政府组织的活动找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所谓NASA专家的泰国人(下图最左边那个)高高在上的对中国航天事业百般指责诬陷说什么“世界上先进国家如美国这样都已经不用中国这种落后自坠销毁的方法了,像SpaceX能自己降落就不会对其他国家国家造成损害了。中国用这种落后方法就是因为技术落后为了省钱,不负责任只管自己,从来不把其他国家的利益放在眼里.....”活动还叫来了几个参加过NASA夏令营的泰国学生跪舔美国爸爸。


没关系,没关系,毕竟我天朝汉奸精外多,像BNK48这样的艺人团体不管怎么黑我天朝,我天朝还是有大把脑C舔你们的!

user avatar

应该说是日本右翼处处与中国作对。

1、自岸信介等逃脱战争责任追究的旧日本官僚以来,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就带有军国主义的原罪,这一点是与二战受害国天然对立的。

2、《旧金山和约》、麦克阿瑟改造日本以后,右翼势力的合法性解释权掌握在美国手里,为保障权势不得不更加积极配合美国的岛链战略。

3、右翼政客在选民基本盘上与“军国主义”脱不了干系。由于和平宪法,日本无法以正常方式发展军力。因此就必须树立一个敌人,以获取支持修改和平宪法、扩张军力,讨好基本盘选民。

4、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由于二战后美国急于开始冷战而耽误下来,如果中日友好加深,日本国内对于历史责任问题的反思将危及右翼的执政基础。

从起源、合法性、稳固选民基本盘、避免被主流社会孤立四个角度,日本右翼政治势力都需要与中国作对。日本从来都明白中日友好对其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政治上的中国与日本右翼的不可调和让“政冷经热”的中日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当下中日关系以及日本为何被认为“处处跟中国作对”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归结为某一方的“恶意”,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两国之间历史、现实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交织影响。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当下中日关系的一些关键表现。表面上看,两国在经济上联系紧密,中.............
  • 回答
    康震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讨论。大家对他“无真才实学”、“矫揉造作”、“只会煽情”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在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某种风格。要理解他为何能成为中文系教授,以及这种评价的背后逻辑,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要区分“真才实学”与“综艺表现”。“真.............
  • 回答
    当下社会上对历史伟大人物的“恶搞”现象,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事情。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层面的东西,从人们的心理到社会思潮的变化,再到信息传播的方式,都有关系。首先,得承认,这“恶搞”的出发点嘛,很多时候未必是恶意。有时候,可能就是一种玩梗的心态,一种对严肃事物的一种轻松化处理。想想看,.............
  • 回答
    分享经济和传销之间是否存在界限,以及分享经济是否可能演变成传销,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分享经济的核心特征、传销的法律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潜在交集和区别。一、 分享经济的核心特征:分享经济,又称协作消费、点对点经济,其核心在于“闲置资源再利用”和“连接供需双方”。它通.............
  • 回答
    网络暴力,这玩意儿,说起来真不是个什么新鲜词了,但越是熟悉,越是让人觉得心头压抑。你看看现在,但凡有点儿风吹草动,网络上立刻就能炸开锅。一件小事,一个不小心说错的话,一张照片,一条视频,都能被无限放大,然后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烧到最后,就剩下一个人被架在火上烤,生不如死。说到底,为什么网络暴力会这么.............
  • 回答
    中概股近期遭遇了令人不安的两连跌,市场情绪似乎跌至冰点。尤其令人瞩目的是,雾芯科技(RLX Technology)和滴滴(DiDi Global)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如同过山车般,分别出现了高达40%的惊人跌幅。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这场市场的寒冬究竟何时才能迎来转机?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当下这种剧烈的波动与.............
  • 回答
    这年头,打开朋友圈、刷刷短视频,总能看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土味文案”。什么“颜值不够,努力来凑”、“姐妹们,冲鸭!”、“这件衣服也太绝了吧!”…… 它们不追求华丽辞藻,不玩弄深邃哲理,就那么直白地、接地气地往你心窝子里敲。那么,这股“土味文案”的浪潮,到底是怎么起来的?直白文案是不是真的比那些包装.............
  • 回答
    当下流行的“社会摇”啊,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它不像那些需要深厚功底或者复杂情感才能玩得转的东西,反而是一种相当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全民皆可参与”的舞蹈形式。要说“社会摇”是什么,其实很难给它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因为它太灵活了。最核心的特点,我觉得就是它的“不拘泥”。没有固定的舞步,没有复.............
  • 回答
    土耳其近期的金融市场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当动荡的时期,其货币里拉的持续贬值以及股市的熔断,都反映出其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土耳其金融行情:一场多重因素交织的危机首先,我们得承认,土耳其目前的金融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发酵、近期集中爆发的结果。1. 非.............
  • 回答
    土耳其金融市场近期的剧烈波动,尤其表现在货币汇率的连续大跌、股市暴跌触发熔断以及交易暂停等方面,反映了该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高度的不确定性。要全面理解土耳其当下的金融市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土耳其里拉的持续贬值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土耳其里拉汇率的连续大幅下跌是当前金融市场动荡的直.............
  • 回答
    当下白瘦幼的主流审美是一种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也深刻渗透到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认知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白瘦幼”审美特征的解析首先,我们来具体拆解“白瘦幼”这三个词所代表的审美取向: 白(白皙的皮肤): 这一特征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就占.............
  • 回答
    “历史饭圈化”,这个词近几年真是越来越刺耳,也越来越普遍。一提起它,脑子里首先闪过的画面大概是:某个历史人物被捧上了天,但凡有点不同意见,立马被扣上“黑子”、“洗白”的帽子,群起而攻之。这哪里是在讨论历史?这分明是粉丝在为自己的偶像摇旗呐喊,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这事儿闹腾得挺欢,但我细琢磨起来,味道.............
  • 回答
    当下社会中,人们“热衷许愿”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人生节点,这种行为更是显而易见。从古至今,许愿似乎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宗教仪式中的祈祷,到民间传说中的神灯精灵,再到现代生活中各种许愿池、许愿树,乃至网络上的“许愿墙”,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那么,这种将未来期待寄托.............
  • 回答
    最近维珍航空空乘Jay Nathan Hopwood的种族歧视事件,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从报道来看,这位名叫Hopwood的空乘,在一次飞行过程中,对一名马来西亚籍乘客说了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侮辱性言语。具体细节是,他询问该乘客是否来自“中国,因为你戴着口罩”,并进一步嘲笑了他.............
  • 回答
    在游戏社区,尤其是在《原神》这样一款拥有庞大玩家群体和显著话题度的游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颇为熟悉的论调:“你可以不玩”、“又没逼着你”。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却承载着复杂的情绪和多样的语境,理解它们,需要我们拨开表象,深入到玩家体验、社区生态和产品设计等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从根本上说,“你可.............
  • 回答
    当下社会,“沉默”人格确实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它触及到了我们个体与社会互动的方式,甚至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变化。如果我们仔细去品味,会发现这种“沉默”并非简单的“不说话”,而是一种复杂的心态和行为模式。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沉默”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隐藏着许.............
  • 回答
    眼下网络上弥漫的“仇女”和“仇男”情绪,实在是个挺让人头疼的事儿。这两股风潮,说起来都有点历史渊源,又在互联网这个放大器里被无限地放大和扭曲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都是些什么。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些情绪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多时候,这种负面情绪的根源,在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不公平和压抑感.............
  • 回答
    当下社会中,玄学、封建鬼神之说的盛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而是深深根植于人类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一、 深层心理需求与情感慰藉的投射这是玄学和鬼神之说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
  • 回答
    越南人对中国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因为它受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越南社会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当下越南人对中国的看法:总体印象:可以说,当下越南人对中国的看法是 既有合作与依赖,又伴随着警惕与担忧。 这种矛盾心理.............
  • 回答
    看待北大法律硕士辞掉公务员回乡种田这件事,我觉得这首先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背后一定有他自己深思熟虑的理由。作为旁观者,很难去简单地评判对错,更多的是一种观察和思考。关于这位北大法学硕士的选择,我的看法是: 勇气与忠于内心: 放弃一份在很多人看来“稳定”、“体面”、“前途光明”的公务员工作,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