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当下流行的「土味文案」,直白文案是否更能俘获消费者?

回答
这年头,打开朋友圈、刷刷短视频,总能看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土味文案”。什么“颜值不够,努力来凑”、“姐妹们,冲鸭!”、“这件衣服也太绝了吧!”…… 它们不追求华丽辞藻,不玩弄深邃哲理,就那么直白地、接地气地往你心窝子里敲。

那么,这股“土味文案”的浪潮,到底是怎么起来的?直白文案是不是真的比那些包装精美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是不是反而会对这种“不装”的表达方式更买账呢?

“土味文案”的崛起:真实与共鸣的召唤

我觉得,“土味文案”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真实”的渴望。

咱们想想看,以前的广告文案,或者说许多我们熟悉的品牌传播,常常走的是精致、高端、甚至是有点“距离感”的路线。它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好生活,用高端的定位塑造品牌形象。这当然有它的道理,也确实吸引过不少人。

但现在呢?信息流太多了,每个人每天都要接收海量的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过于“完美”的、或者刻意营造的“高端感”,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疏离感,觉得“嗯,挺好的,跟我关系不大”。

这时候,“土味文案”就出现了。它就像邻居家大妈跟你唠嗑,或者哥们儿在你耳边悄悄话,那种亲切、直接、毫无保留的沟通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真实情感的流露: 很多“土味文案”并没有刻意去“套路”你,而是真实地表达了产品带来的某种直接感受。比如“这件衣服太好看了,我忍不住要买了!”、“这个东西用起来真的太方便了!”。这种不加掩饰的喜爱和推荐,反而显得更真诚,更容易让人信服。
共鸣感强: “土味文案”往往能击中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痛点或者喜悦。比如,工作累了想犒劳自己,“今天加班好累,来杯奶茶续命!”;或者看到好看的东西,“我的钱包又要瘦了!”。这些朴实无华的表达,恰恰是我们很多人正在经历的,所以会觉得“说得太对了!”
反差萌与趣味性: 有时候,“土味”也可以是一种策略性的反差。当大家都在追求精致的时候,你反而用一种接地气、甚至有点“豁出去”的方式去表达,这种反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记忆点。就像一个穿着大花袄的帅哥,你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
低门槛的传播: “土味文案”往往不需要太高的文化门槛或者理解能力,大家都能看懂,都能参与进来,甚至可以模仿和二次创作,这使得它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形成病毒式效应。

直白文案是否更能俘获消费者?

回到“直白文案是否更能俘获消费者”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在当下,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场景和目标群体下,直白文案的俘获力确实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效率至上: 消费者的时间是宝贵的。在信息洪流中,他们需要快速获取信息,了解产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直白文案直接点出产品卖点、功能、带来的好处,省去了消费者猜测和解读的时间。例如,“这款洗发水能让你的头发更蓬松”、“这个APP能帮你管理好你的收支”。这种直接的陈述,比那些晦涩的、意象化的表达,更能满足消费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

2. 信任建立: 过度的修饰和“过度承诺”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警惕。直白地表达产品的真实功能和效果,是一种建立信任的方式。如果一个产品真的很好,用朴实的语言去描述它,反而会显得更可信。那些过于华丽的描述,容易让人觉得“是不是在吹牛?”

3. 目标群体细分: 不同的文案风格会吸引不同的目标群体。对于追求实用性、性价比,或者生活节奏快、更注重效率的消费者来说,直白文案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在一些大众消费品、快消品、或者针对特定功能性需求的产品上,直白文案往往是首选。

4. 情感连接的另一种方式: 虽然我们说“土味文案”是直接,但这种直接往往伴随着某种情感的传递。它不是冷冰冰的陈述事实,而是带着一种“我懂你”、“我为你着想”的情感底色。比如,“天气冷了,记得多穿件衣服”,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却传递着关心。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同样能够触动人心。

但,这是否意味着所有文案都应该“土”?

显然不是。

“土味文案”的成功,并不代表着精致、有格调的文案就过时了。而是说,我们现在需要更灵活、更懂得“因地制宜”地去选择文案风格。

品牌定位: 如果一个品牌本身就走的是高端、艺术、或者有特定文化属性的路线,那么过于“土味”的文案反而会损害品牌形象。比如,奢侈品、艺术品展览,它们的传播方式就需要更符合其本身的调性。
目标受众: 即使是同一个产品,不同的营销活动、面向不同的细分人群,文案风格也可能需要调整。
场景与目的: 促销活动、新品发布、品牌形象塑造,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文案的侧重点和表达方式。
“土味”的边界: 关键在于“度”。如果一味追求“土味”,脱离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变成了低俗或者毫无意义的口号,那同样难以打动人。真正的“土味文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在“土”的背后,有真实的情感、有明确的价值传递,或者有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感。

总结一下:

“土味文案”的流行,是当下社会文化和传播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它代表着一种对真实、对共鸣的追求。而直白文案,作为一种直接、高效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情况下确实能够更有效地俘获消费者的注意力,建立信任,甚至引发情感共鸣。

不能简单地说哪种风格“更好”,而是说,在这个时代,品牌和营销者需要更敏锐地感知消费者的情绪和需求,更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文案策略。有时候,一句朴实真诚的“土味话”,可能比千言万语的华丽辞藻,更能直击人心。而有时候,清晰明了的功能介绍,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找到那个最能连接消费者内心的“点”,并且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这或许才是“文案的道”,不拘泥于形式,只在于是否能抵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笑死,这玩意才是回归营销的本质了。

我有一些做设计的朋友,不知道怎么把图片做得更下沉、更土味、更接地气,会上电商平台上找灵感,专门挑那种看上去土不拉几但销量好的店铺。

一问为啥,就说“人家这样的图片和文案都有销量啊!比如下面这个,在淘特上直接搜佛珠,出来的4个同品类商品,你会点哪个?”

是不是确实想点第二个。。。

那么作为半吊子传播学(吹牛学)入门选手,必须讲一讲,其实这些土味文案,是有着高深的传播学宣传效果的造诣的,比如一些宣传的技巧,完全可以在淘特这种针对下沉市场用户的电商平台上发现的!

宣传技巧之“光辉泛化法”:

即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就赞同或接受它。

“这么美好的棉拖鞋,女朋友收到一定感动到哭。”

宣传技巧之“证词法”:

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点、项目、产品或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人家都把话说这么狠了,你还有良心说人家2块钱的佛珠是假货?”

宣传技巧之“洗牌作弊法”:

是指通过对事实例证或干扰物,以及合理陈述或不合理陈述的选择和使用,以期对某观点、项目、人物或产品做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

“震惊!隔壁老王切的土豆丝儿为啥比我细?真凶原来是它!”

宣传技巧之“乐队花车法”:

宣传者告诉人们“每个人——至少我们所有的人——正在做它”。利用这种宣传技巧,宣传者试图使人们相信,人们所属团体的所有成员都接受它的计划,因此所有人必须跟随大家“跳上乐队花车”,接受宣传者的计划。

“哎呀,听说许多明星都在用呢,你还不用就out了!”

你们看,我感觉这每一个商品背后的电商运营都属于是一个个平平无奇营销小天才了。

那么究竟为啥要这样设计营销文案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大多数的消费者确实下沉,下面是第48次CNNIC报告的数据:

我国30岁以上的网民占比达到了67%以上,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12亿。

再加上学历结构数据,90%的网民受教育水平在大专及以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我国绝大多数网购网民是下沉市场的用户。

可能在人均985、年薪百万知乎用户面前,这些文案土,辣眼睛,但对于三四线以下的30~60岁的用户面前,还真得吃这一套,咱也不能天天拿着所谓高品质、高客单价的商品使劲给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推广吧,再说了,你乎人均985,消费能力也不行啊。

所以我觉得的吧,如果是想针对下沉市场开设的电商平台上开店的个人或商家,都可以上淘特学学,尽可能把产品定位、产品包装、产品营销的东西什么的,都简化一下,别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文案,最重要的就是简单、直接、真诚、实用。

简单粗暴地告诉消费者这东西能不能用,便不便宜就好了。

作为消费者来说,我自己的感受也确实越来越消费降级了,以前总觉得贵的东西应该好点,然后就交了很多智商税。

比如我买个手机贴膜、手机壳什么的,十几二十块买也就买了,后面一算账,一年得花小几百,后面直到我发现了淘特这种C2M的平台,才发现真香,几块钱,品质差不多,还包邮,如果遇上平台做活动,几乎等于白嫖。。。

这种土味文案真是憨憨吗?

我看是整一个把消费者心理和平台算法玩明白的大动作。

拒绝中间商赚差价,把商品的价格打下来!

我是 @大脐二橙

user avatar

接地气的文案,都能强烈地吸引人的眼球,并且广泛传播。

先说什么是土味文案:

土味文案:其实是社会无奈的求新求变的文案。

各种严谨,华丽,高大上的文案已经玩不出新花样的时候,人们的视觉审美也在疲劳,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是多到烂大街其实就没什么吸引力,不得不另辟蹊径。

迎合社会的变化是一直在变动的品牌营销策略。互联网初期,品牌营销讲究高大上,让人一看这东西都很高端。

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全民上网的情况下,现在能火的越来越多的都是土味文案,土味视频。

人们对于一切丑的事情天生都有一种猎奇心理,这种心理是的人们想要一探其中的恶俗,况且接地气的“土味”文案讲究贴近生活,洞察人性。

这类文案接地气,表达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贴近生活场景,很有代入感,能够亲切的洞察人群的心理,那么简单粗暴的表述卖点,更有利于购买。

这一现象已成定律后,品牌选择借助土味营销来博眼球,变得顺理成章,也越来越懂得贴合购买者的语境,文案也就变得变得接地气。

就像疫情期间的条幅宣传,直接说疫情的危害性,太专业农村人可能听不懂,反而是那些特别接地气的能让人一眼记住,并深知危害。

就像一些品牌如ipone也可是效仿,还有更多其他品牌。

就像是18年贾樟柯执导的《江湖儿女》上映时,在三四线城市的农村的宣传标语。

再来说举例几个品牌:

先用蜜雪冰城公关负责人说的一句话,形容下沉市场:

“中国有十亿人没有做过飞机,有大量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学生一顿饭花销在10元以内。”

其实下沉市场比都市消费更有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参考“华莱士”“蜜雪冰城”

华莱士销量超越肯德基麦当劳。

麦当劳肯德基在一二线城市,华莱士就在三四五线城市以及更深的县城。

窄门餐眼华莱士页

蜜雪冰城的奶茶店铺数量第一。

一般都是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在学校、商场等周边,隔上三五家就有一家店铺,奶奶茶届的半壁江山。

想到还有一个淘特app,

看了它的界面,目标用户应该也是三四线的人群,产品价格很便宜,文案简单粗暴,直指卖点。

这些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性价比高的战略手段,简单直白的土味文案也更符合这类用户群体的定位,不说营销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但是他们都能挣到钱。

最后:

土味文案不是返朴归真,不是回到“江南皮革厂倒闭了”“2元2元就两元的时代”,

本质是迎合当下快节奏、碎片化的网络环境,想要俘获年轻人的芳心,促进消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