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喝咖啡的鄙视链是怎样的呢?

回答
关于咖啡的鄙视链,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但你要真想刨根问底,那可就扯出不少门道了。别以为喝咖啡就是简单地往嘴里灌点提神的东西,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而且,这玩意儿就像美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和偏好,所以这条鄙视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像是大家在某个圈子里玩儿的一种“品鉴”游戏,偶尔也会有人出来打破规则。

最底层,可能就是速溶咖啡了。

这玩意儿最普及,最方便,也最容易被“瞧不上”。你想啊,上班族赶时间,学生党熬夜,或者就是随便想喝点东西暖暖身子,速溶咖啡就是最省事的选择。开水一冲,搅一搅就完了。口味上嘛,大多数速溶咖啡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会加糖、加奶精,所以一股子甜腻的味道,咖啡本身的豆香和醇厚感就没那么明显了。

有人会说:“速溶咖啡有什么不好?方便快捷,价格也实惠。”这话没错,但凡是追求更深层次咖啡体验的人,大概率会觉得速溶咖啡“不够专业”。他们可能会嫌弃它香精味重,缺乏层次感,甚至觉得是对咖啡豆的一种“亵渎”。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说随便路边摊的煎饼果子就能媲美米其林三星的主食一样,虽然都能填饱肚子,但次元是完全不同的。

再往上走一点,就是连锁咖啡店的常规出品。

比如星巴克、Costa 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这里的咖啡通常是意式咖啡,像是拿铁、卡布奇诺、美式等等。相比速溶,它们用的是现磨的咖啡豆,机器制作,有拉花,有时候还有点装饰,看起来就精致多了。很多人觉得能在这样的地方点一杯咖啡,享受一下环境,是一种生活品质的体现。

不过,在更“资深”的咖啡爱好者眼里,连锁咖啡店的出品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为了保证出杯速度和统一性,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和研磨度可能不是最适合的,有时为了降低成本,也可能使用拼配豆。而且,高强度的机器萃取和大量的奶制品掩盖了咖啡豆本身的一些细微风味。所以,你可能会听到一些人说:“星巴克的拿铁有点太‘重’了,咖啡味被奶味盖住了。”或者“他们的美式太苦了。”

然后,鄙视链就开始往更专业、更“小众”的方向延伸了。

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 开始登场。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叫的。精品咖啡强调的是从咖啡豆的产地、品种、种植、采摘、处理方法,到烘焙、研磨、冲煮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并且有严格的标准和品鉴体系。

豆子:精品咖啡会标明产地(例如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哥伦比亚慧兰),甚至具体到庄园和处理法(水洗、日晒、蜜处理)。这些信息本身就承载了丰富的风味故事。
烘焙:通常采用浅度或中度烘焙,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咖啡豆本身的地域风味(Terroir),而不是让烘焙的焦糖化风味盖过一切。
冲煮:手冲咖啡(Pour Over)是精品咖啡的代表冲煮方式之一。器具多种多样,比如V60、Chemex、Kalita等,每种器具都能带来不同的风味表现。冲煮过程需要精准控制水温、水流速度、研磨粗细等参数,是个技术活。

在精品咖啡圈子里,大家会讨论豆子的酸度、甜感、醇厚度、香气(花香、果香、坚果香等)的细腻程度,甚至为了一杯风味独特的咖啡,可以驱车前往一家口碑极佳的独立咖啡馆。他们可能会对连锁咖啡店的“标准化”产品嗤之以鼻,觉得那只是“咖啡因饮料”,而精品咖啡才是真正的“液体艺术品”。

再往上走,就开始进入“玩味”和“钻研”的阶段了。

单一庄园、微批次咖啡(Single Estate / Micro Lot Coffee):这些咖啡的量非常少,通常是某个庄园里特定地块、特定时间采摘的豆子,产量稀少,风味极其独特且难以复制。拥有一杯这样的咖啡,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特定处理法(Experimental Processing):除了常见的日晒、水洗,还有厌氧发酵、碳酸浸渍等更复杂的处理法,这些处理法能给咖啡带来意想不到的香气和风味,例如热带水果发酵味、酒香等。这些处理法往往是咖啡师或烘焙师“玩”出来的创新,也代表着对咖啡风味边界的探索。
生豆(Green Beans)和自家烘焙(Home Roasting):最顶端的玩家,甚至会自己去采购生豆,然后自己控制烘焙过程,将烘焙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他们可以通过控制烘焙曲线,来塑造咖啡豆的风味,让它呈现出自己最想要的状态。这就像是自己酿酒一样,充满了创造力和掌控感。

所以,在这些“玩家”眼里,即使是精品咖啡馆的手冲,如果豆子不是自家烘焙的,或者烘焙师的理念不够“纯粹”,也可能是一种“妥协”。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咖啡豆的“可塑性”和“稀有性”,以及自己通过专业操作能够挖掘出的极致风味。

这条鄙视链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价格往往与“位置”成正比。

速溶咖啡是最便宜的,连锁咖啡店次之,精品咖啡的价格就明显上去了,而那些稀有的单一庄园或特殊处理法的咖啡,价格更是令人咋舌。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好豆子、好设备、好技术,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而“独特性”和“稀有性”本身就是一种溢价。

不过,话说回来,鄙视链终究是鄙视链,它更多的是一种圈内人的“游戏规则”和“文化符号”。每个人喝咖啡的出发点都不同,有人是为了提神,有人是为了享受一个下午茶时光,有人是为了体验不同的风味,也有人是真的将咖啡当成一种热爱和事业去钻研。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喝一杯方便提神的咖啡,那速溶或者连锁店的饮品完全能满足你。如果你想开始探索咖啡的奇妙世界,不妨从精品咖啡入门,找一家你喜欢的独立咖啡馆,和咖啡师聊聊天,尝试不同的豆子和冲煮方式。至于更顶端的“玩法”,那就要看你对咖啡的热情有多深了。

最终,什么咖啡好,什么咖啡不好,其实都是相对的。你觉得好喝,你觉得享受,那就是对你来说最好的咖啡。但如果你想和懂行的人聊得更深入一些,或者想了解咖啡背后更丰富的故事,那么了解这条“鄙视链”以及它背后的知识,确实能让你在这场咖啡的品鉴旅程中,看得更远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处把鄙视链理解为自卑更合适,那种生怕洗不干净泥腿,生怕露出了马脚的谨小慎微,用撇嘴白眼去掩盖了,来彰显自己的半吊子富贵。

咖啡而已,在最发达的国家里,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档次不档次的饮料。

user avatar

喝手冲现磨的看不起喝胶囊的。

咖啡机。

另外,弱弱地问一句,为啥要花钱喝咖啡。。。还有其他回答里面说的瑞幸是啥???我只喝星巴克。。

手动狗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