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某国缺粮10%,
首先其余国家多余的商品粮自然就会涌入,填补缺口,无非价格高点;
其次政府会设法限制畜牧业,并限制粮食的工业用途,一个大原则是保证谷物足够食用,至于吃肉,往后稍稍,至于酿酒、燃料酒精等,更可以减产;
到了更加困难的时候,可以开启配给制,这玩意中国人可不陌生,就是粮票;
最后还有一个大杀器,可以抢劫敌国的粮食吃,体现出来的不是饿死,而是战死。
这要看你怎么定义“缺粮”。
假定说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粮食可以饿不死,吃两斤粮食可以吃饱,三斤粮食可以吃撑,那么对应的人均年粮食使用量就是180公斤、360公斤和540公斤。
那所谓的“缺粮”,要看你用哪个标准来定义。
目前粮食安全线,一般用的是第二条线,也就是400公斤左右作为标准的。在这前提下,缺粮10%,那也就是说一个人以前一天吃两斤粮食,现在要吃一斤八两。
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缺粮10%的结果不是粮食涨价10%,而是一直涨价到饿死10%的人为止”这话就是扯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对粮食供应进行控制,并且适度涨价,普通人就完全可以自己少吃一点,来应对这个问题。而如果中央政府可以对粮食供应进行配给,那么这个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以中国为例,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是400公斤。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认为“缺粮10%”就是人均粮食360公斤的话,那么直到1990年之后,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才稳定超过这个数字。甚至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还曾一度低于过这个数字。
如果说时间早不记事的话,那你们想想,1980年代、1990年代的中国,有没有过粮价涨到10%的人饿死的程度?
如果说1990年的中国还有储备粮做保障,那就说1950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外有抗美援朝内有土匪,新生的政权可以说一穷二白。而当时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0公斤。
当时的老百姓,的确大多数都吃不饱饭。可是,当时的粮价涨到饿死10%的人了?
吃饭问题是国家根本,只要一个国家的政府还想正儿八经管管事,哪怕是缺粮10%,也绝对不会让粮价涨到饿死人的程度。反过来说,如果政府连吃饭问题都不想管,放任粮商自由涨价,那因为看不起病病死,因为战争被打死的概率,丝毫不比饿死要小。
而在古代社会,发生水旱灾害大规模饿死人,关键的原因不是“缺粮”,而是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好比说陕西发了大水,按古代的交通条件,你把这事告诉朝廷,从陕西到北京得要十天八天吧?朝廷从周围省份调拨粮食,又得十天八天吧?粮食调拨完了,再运到陕西,又得十天八天吧?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没粮食吃的灾民可不是早就饿死了么。
那周边省份能不能不等朝廷通知就近调粮?或者商户自己过去卖粮食?当然也可以。但古代的交通条件不比今天。你从开封运粮到西安,运1000斤粮食过去,在路上运粮食的人和牛马就得吃掉三四百斤,而且人家还得留出回来的路上吃的粮食。这么一算,粮价不翻个十倍二十倍,是根本抵消不了运输成本的。
但对于那些本来就已经绝收或者是丢掉了家产的人来说,还有几个有钱买粮食吃的,那可不就是大多数人直接饿死么。
而在今天,只要一个国家的政府治理能力还在线,哪怕是像埃及这种年年缺粮的国家,也能通过买粮食的方式维持粮价稳定。何况,现在的交通条件与过去也不可同日而语。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天所需的粮食就是两三千吨,这就是一列普通货运列车的运力而已。换言之,一列普通的货运列车或者几十个架次的运输机、几百个车次的货车的运力就可以维持这个百万人口城市的饮食需求。哪怕是远在边陲的城市遭了灾,中央政府也能第一时间调拨物资过去。所以你也能看到,哪怕是遭遇了洪水、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后,只要救援到位,当地物价很快就能恢复稳定。
但如果说你所谓的“缺粮”是全球粮食整体缺10%,并且是把饲料、化工用的粮食用完之后还缺10%,那就别琢磨粮食涨价的事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打起来了,保命要紧。
而有些人拿一线城市的房子做比喻,显然是选错了对象。房产是“不动产”,典型特点是不可移动,而粮食是可以动的。北京的房子贵,鹤岗的房子便宜,你没办法把鹤岗的便宜房子搬到北京来,但粮食显然不是这么个东西。你在京东上买一袋大米,20块钱10斤,京东不会因为你在北京而收你30块钱,也不会因为你在县城收你10块钱。
——————————————————
我在一开始以中国1950年代举例子,很多人在评论中有所质疑,说建国初也有饥荒也饿死人之类。
从历史来说,1950年代,在粮食总供给量不足的情况下,肯定是会有饿死的情况,这个不用避讳。但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国际安全线一半人的情况下,中国有没有饿死10%的人?
如果要拿1960~1962年间发生的人口减少来说事,那么这个人口减少,到底是因为粮价涨到10%的人吃不起饭而导致的,还是行政力量、国际关系等非市场化的因素导致的?
从1949年到1990年代,中国人普遍处于饥饿的状态中,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但饥饿跟饿死人是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问的,可是“缺粮10%的结果不是粮食涨价10%,而是一直涨价到饿死10%的人为止”。中国有因为粮食涨价而让10%的人饿死?你们是从哪个世界过来的?
而类似的反例,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如在二战时期,英国、日本都遭遇到了海上封锁,粮食、肉类、副食品等都运不进来。但英国通过粮食配给制,并没有让10%的国民饿死。而日本,尽管在战争后期受到了巨大打击,海运也被封锁,日本为了战争胜利已经竭泽而渔了。但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因为缺粮而饿死的日本人是有的,但好歹当时的日本政府也还能管柱事,也没有放任到粮价上涨饿死10%的人。
从根本上说,粮食、水作为最最基础的民生物资,你不能拿任何其他东西的逻辑来理解它。有人拿疫情初期的口罩来作类比,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首先口罩的产能可以根据需求短时间内扩张几十倍、上百倍,而粮食不能;其次,就算我一开始没有口罩,大不了我先不出门,等一个月后口罩价格下来了我再买。
但是,粮食的产能有可能短时间内暴涨几十倍?粮食没有了,你能等一个月再吃?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是,在缺粮10%甚至20%、30%的情况下,一个政府如果还对国家有基本控制力的话,都会选择通过一定程度的配给制,让国民尽量都能挨过去,而不是放任粮价涨到10%、20%的人饿死。而如果一个国家已经到了可以放任10%的国民因为吃不起粮食饿死的程度,就这个国家的治安状况,恐怕因为战乱而被打死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觉得这个判断不靠谱,我们不妨看看埃及。埃及的人均粮食产量也就是200公斤,国际安全线的一半。而因为俄乌战争,从俄乌进口的粮食路已经断了,埃及如今缺粮肯定不止10%了。而目前埃及的人口是1亿人,那埃及究竟会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让1000万人饿死呢?
那不妨等等看吧。
这道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因为在中国,无数次实践证明,如果缺粮10%,粮食不会涨价,而是农民起义。
饥饿的那10%的人,能裹挟80%的人起来干掉商人,豪强,读书人,于是大伙儿又能活下去。
如果对10%没感觉,请试想140000000人饿肚子的后的末日场景......
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但是思路是对的。
我举一个更精确的例子吧。
船要沉了,船上100人,但是只有90个救生艇座位,救生艇只能装下90人,多一个都会沉,大家全死,海里很冷,只要衣服湿了,必死。
也就是说,100个人,只有90个活命的机会。
100个人,活命的机会缺少10%,假设原价1000块钱1个座位。
假设座位的价格上涨10%,也就是1100块钱,但是这个价钱100人都出得起,救生艇还是装不下。
于是,有人为了保证自己能上,开价1200,1300,最后一直开到10000。
终于,有10个人摸摸口袋,发现自己钱不够买票,上不了船,死了。
10%的短缺,需要的是用钱淘汰10%的人,这10%的人的支付能力上限,就是最终的价格。
粮食为什么不会完全是这样呢?
因为粮食虽是刚需,却也有弹性,不像救生艇船票,只有上和不上。
可能的情况是,富人正常吃,涨价我也照常吃。
一般人,省着吃,吃饱就行,别胡吃海塞。
穷人,少吃,半饥饿状态下,维持一条命。
短期缺粮10%,大概率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政府有合理储备,甚至10%的缺口都不会出现,政府会用储备粮平抑物价。
真正要达到有人饿死的程度,缺口需要更大,大到超过政府储备的调控能力。
最终调控后的缺口非常大时,才会出现粮价极高,饿死剩下的一部分人。
在农业时代缺粮10%搞不好能死50%的人口,因为逃荒会导致弃耕,然后进一步减产引发级联崩溃。
工业时代有一半以上的粮食不是被吃掉的,比如美国的汽油里有10%玉米酿的乙醇,这些粮食省出来就可以满足远超10%的人口需要。
所以现在想出现大规模饥荒还是有点难。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价格随供求关系波动,这个很好理解。
在无管控的情况下,供应出现缺口价,需求的人就会抬高价格去竞争。由于粮食是必须品需求的人太多,所以炒价会上涨的就会更惨烈。
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描述的,缺粮10%并不是指粮食减产10%。而是低于粮食需求底线的10%。
就像沙漠里有10个人,每天给10瓶水。突然有一天你只给九瓶。那么这十个人就要想尽办法竞价,(包括货币竞价和武力竞价)让自己成为有水的人。直到有一个人没有水,这是市场经济。且还是较理想的状态,真实市场里,富人可能联合起来直接买光10瓶水让穷人没有水。因为货物少时更易垄断。
而计划经济则是把九瓶水都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分成10份。谁渴了谁来喝。喝完自己这份就停止。这样10个人都有水喝。只是每人降低10%的需求。
危机情况下计划经济显然高于市场经济,所以沙漠里遇难了都会把水喝食物集中起来统一分发。但是单纯的计划经济过于考验人性和实施环境,不仅考验管理者也考验整个市场的人性。而人性恰恰是最经不起考验的。所以就目前来看双管齐下还是比较好的。
一线城市房价猛涨就是这个逻辑,因为一线城市资源有限,
原本缓慢增长的房价会因为涌入的人口数和资源的不均衡把房价迅速吹起来,不是涨10%,而是涨到出不起价的人享受不到均等资源为止。
形成巨大的关门效应。
很多人在关门前玩命加杠杆挤了进去,看似占了大便宜,
实际上被高额的按揭和利息压得喘不过来气,有的甚至无力偿还贷款又一时脱不了手进入法拍的流程,
说明末位的购买力在一个时段只能买到观音土,离真正的粮食还有一大截,吃多了还是会把自己胀死,
本质上依然是为了驱逐这部分人。
我要说这恐怕已经是最友善最理想化的结果了,实际的情况恐怕远比这个糟糕。一般来说真的到缺粮的地步,那说明首先是粮食储备都已经全部吃光了,这种情况下还缺10%,那恐怕会死的不止是10%的人。实际上,如果是市场配售的制度,仅仅是国家整体粮食储备不太充足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导致粮价暴涨饿死人,政权也有被颠覆的可能。
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设想如果你现在突然发现市场上缺粮了,粮价在快速上涨,你的反应会是什么?你会主动少吃10%防止别人饿死吗?相反,你会立即开始想尽办法囤积粮食,因为今天缺10%,谁能保证过几天不会缺50%,再过段时间会不会缺100%?粮食可并不是一两天就能生产出来的工业品,下一季粮食收上来之前只会越来越缺。就算现在有消息说其实只缺10%,你怎么确信别人不会囤积,如果别人开始囤积了,那还会只缺10%吗?所以这种情况下唯一合理的就是所有人立即开始囤积粮食,这会立即加剧短缺。
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粮食的卖家,你会怎么想?如果我自己手里也不多,我还敢卖吗,要是缺得厉害,我自己说不定都不敢吃,对不对?如果我有大量粮食,不担心自己饿死,那我为什么不等价格再涨一涨,多挣点钱?所以卖家也会立即惜售,这也会立即加剧短缺的发生。
实际的结果就是因为大量囤积,粮食价格暴涨,一部分人囤积了远超过自己需要的量,而很多的普通人一方面没有钱,另一方面可能消息不够快,情况严重的话饿死的恐怕远不止10%。而这种饥荒灾难会进一步破坏生产,要知道现代的粮食可不是从地里收上来就能吃的,还需要经过加工、仓储、运输,产业工人吃不饱饭的时候还能给你磨面粉开卡车吗?这些都会导致情况更加变坏。
那么很多人肯定说了,都这时候了政府肯定干预啊,可以实行配给制嘛。
问题在于,配给制并不是一句话就行了的,需要强大的执政力量去执行,甚至军队武力进行。请问,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官僚系统能上下齐心去推行配给制吗,还是借助权力自己多贪多占一些?如果军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军粮还有没有着落,他们能那么听话去把粮食分给别人吗,为什么不派人多抢一些粮自己当军阀?那些占了大量粮食的投机倒把分子要是跟军队勾结起来呢?要是囤积了粮食的普通老百姓怕国家把粮食收上去不统一分配而是占为己有以死相抗呢?
历史上的配给制实行通常都是国家面临存亡危机的时候,比如说有强大的外敌,这时候大家都能明白如果不齐心协力,外敌打进来都得死,挣再多钱也是白搭,这时候政府才容易上下齐心一致对外;你一个政府好好的没事都把粮食搞缺了,老百姓凭什么信你,还上交粮食搞配给制?逼急了来个揭竿而起,军队倒戈,你能怎么办?
政府控制不住局面,那么必然引来更混乱的结果,发现自己可能会饿死的人会坐以待毙吗?反正都是死,政府也保不了我的命了,那我为什么不来个富贵险中求,也许寻出活路,甚至乱世出英雄呢?到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死于动乱。
所以缺粮10%就饿死10%的人,那已经是最大程度以善意估计人性的结果了。实际是储备不够1个月说不定都会饿死人,只要市场上一个缺粮谣言起来就会完蛋;你的储备只有在哪怕所有人都在非理性囤粮,投机倒把分子也全力囤积的时候,也能你囤多少我卖给你多少,那才有安全保障。
实际上所谓缺不缺,并不是和人均消费量挂钩的,还是看储备还有多少。有部分答主说了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很少,但这不代表印度就缺粮,这只能说粮价高一般人消费不起,但粮食储备是充足的,只要你接受现在的价格,你是能放开吃到撑的,这不叫缺粮。当然,如果粮食储备机制本身失灵,储备粮食的人坐等涨价,那等于没有储备。
这句话高估了粮价上涨幅度,低估了会饿死的人口数量。
一旦全球粮食产量下降,首先遭殃的绝对不是不产粮的国家,而是穷国弱国,古人尚且明白“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怎么今天还有人糊涂着呢?
粮食产量不足以满足全球人民口粮的时候,情况会是“吃饱喝足者,不是种田人”。
可是这样就够了吗?远远不止。
中国可以通过减少牲畜饲料、减少酿酒等方式迅速实现自给自足,同时我们也可以相信中国政府不会在这种艰难环境下把粮食用于出口。但乌克兰呢?印度呢?
越是粮食危机、粮价上涨的时候,那些产粮穷国出口粮食的意愿反而会上涨,进一步加剧本国的粮食匮乏。
至于发达国家,你去跟美国富人说“你们不要吃牛排,非洲人都快饿死了”,美国人怕是要气的拔枪给你一梭子,地球另一边的人死活谁在意?
也许减少牲畜数量、增加主食比例就能缓解粮食产量不够造成的危机,但发达国家绝不会为了拯救第三世界就降低本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真实情况会是不产粮的穷国弱国粮价上天、饿殍遍地,产粮穷国增加了外汇收入、小范围挨饿,发达国家生活成本稍稍上涨无伤大雅,中国特例自给自足不问世事,足够养活全球90%人口的粮食最终只养活了70%的人口。地球一边歌舞升平,另一边哀嚎震天,直到该饿死的人都消失了,或者粮食产量恢复为止。
这同时也意味着除了那些真正陷入粮荒的国家以外,主流国家的粮价并不会起飞。
世界终究不是平等的。
这话明显是错的。
粮食缺口10%,凭什么就要都卖了,满足市场剩下的90%的需求?
如果没有人监管,那肯定捂盘啊。
先把钱最少的10%榨干,然后让他们去死。
接着捂盘,榨干下一个10%,然后让他们去死。
然后再下一个10%。
这游戏能一直玩到粮食补充为止。
而且让人去死也不是最优解啊,人毕竟也是资源啊,死了不就浪费了吗。
先弄死一批,缓解下压力,剩下的给我背债,借贷给你,今年不死,这辈子给我打工还债吧。
合情合理啊,毕竟我救了你一命啊。
你的命不比你一生的劳动值钱吗?
虽然你失去了自由,但是你获得了生命啊。
别去考虑粮食不够的情况,那时候死的人远比你想象的多,毕竟人是有思想的活物,逼急了也是会反抗的。
多去考虑如何能让这种情况不再发生,愿饥饿从这个世上消失。
另外,中国不会发生这种事的,以前发生过,以后不会了。
这是现实,古代缺粮时候为什么会死人,就是要死到剩下粮食可以支持的人数上,自然不会死人。
而不是数饿死10%而是剩下的粮食可以养活活着的人为止。这里还要扣除大户囤积曲奇的粮食
——
有需求就会抬高价格。
而谁有需求?家里没有粮食的人。
只有这些人在一年里都死了了,市场上才不会有人大量需要粮食。
新的一季粮食又种出来,大大缓解人们的绝望心情,
这时候还有余粮的人怕粮食存放时间长了坏掉不值钱,就开始卖粮,两股利好消息存在。
粮价开始下跌。
按照中国人三十四世轮回经验,大约要死25%-30%人口,个别地区会死到80%的人。
中国就是具有这些经验,才会无休止买粮,就是牲畜也用粮食喂养,而不是更为便宜的合成饲料。所以储存了世界一半的粮食储存。
而且中国主粮自给自足,但是国内粮食价格一直高于国际。所以一直以来,印度这样的饥饿国家都在向中国卖粮。
中国可以说就在提防这样事情发生。
按照二十四世经验来看,那就准备打仗把,强盗裹挟的饥民要来攻城抢粮了
这句话是错的。
很显然的道理,如果粮食刚好够吃,那每个人都能分到不多不少刚够吃饱的粮食吗?
傻子都知道不可能。
傻子都知道这时候要抢购、囤积粮食。
所以怎么可能饿死10%呢,起码20%、30%才合理。
你我二人关一个密室里。
有人扔进一个桶,里面装着一桶米饭,一个声音传过来,让你我二人竞价。
因为不知道要关多久,所以一桶米饭最多只能一个人吃,而且是一次性竞价,胜者通吃。
因为只有你我二人,所以粮食就缺了50%。
我兜里有一块钱,你兜里有一万块钱。
但是我们彼此不知道对方有多少钱。
你怎么出价?
如果再引入8个人,一共10个人。
外面的大米是一毛钱一斤。
这十个人手里最少的有一块钱,最多的还是你,有一万块钱。
彼此还是不知道谁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请问谁敢不梭哈?
说这话的人没有经济学基础,就酱。
在价格调节下,价格上升会带来需求下降。比如说,米贵了,很多人会三顿改两顿。
小白的模型:粮食少了10%,于是90%的人照常吃喝,10%饿死了。
实际上:粮食少了10%,价格上涨,20%的人不差钱照常吃,80%的人开始节省饮食支出。
这么点粮食缺口,不至于成比例饿死。如果放大一些,比如缺口70%,那肯定会饿死人,但也不会饿死70%的人。
取消价格的话,配给制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吗?不一定。
配给制天花板:缺口70%也可以一个人不死,你可以强制所有人只吃一顿嘛。
配给制地板:即使粮食缺口10%,如果这个信号不能传导到决策层,那真的会出现90%的人照常吃喝而10%饿死。这时候它还不如价格调节了。
----------
关于垄断就贴两个图。
图一表示垄断者的收益。和通常的都市传说不同,垄断者是不能无限抬价的。因为价格升高会带来成交量降低,其中存在一个均衡点能够实现总收益最大。
(在表中,定价为5或6元时总收益最多,定价更高时损失收益。)
图二表示垄断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在自由市场下,消费者从交易中收益为A+B+C面积,生产者为D+E+F。
在垄断市场下,位置会向价格略高,成交量略低的位置移动。消费者收益为A,生产者为B+D+F。
同样可以看出,垄断生产者并不是纯赚的,而是丢掉E去拿到B部分收益。所以在一定提价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交点数量上),垄断是有利可图的。如果越过这一点继续提价,垄断是要损失收益的。
(完)
历史事实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如今全世界其实不缺粮,大豆、玉米、不够好的大米,现在实际上是拿来喂鸡、喂猪、喂牛了,所以我们随时可以到菜市场买到肉。
但即便如此,人类每年生产的粮食仍然大大超过所需,以至于美国政府为了维持粮价,主动付出补贴,要求农场主把土地抛荒。
那么,是不是现在全世界都吃饱饭了?是不是已经没人饿死了?
如你所见,并不是。
事实上,哪怕慈善家们把大量的粮食运到非洲,这些粮食仍然到不了每个人手上。
原因很简单,你不可能把粮食一份一份发给每个人。作为普通的外国人,你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资格;你只能委托当地的买办。
但粮食是什么?
是物资,是商品,是金钱。
那么,买办自己想吃肉,能不能贪墨一两袋粮食,换几天肉吃?
吃了肉,买身体面的衣服,不过分吧?
要把粮食运出去,买辆车很正常吧?
粮食在当地是紧俏物资,为了防止被人抢劫,换几支枪、雇个卫队,理所应当吧?
这也行,养得起?
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
有人活不下去了,卖儿卖女,小妞挺俏的,买一个?
哇……女明星倾国倾城,睡一晚多少钱?我用一百条人命……哦不,足够一百家人吃一年的粮食换?不行?一千家人!
甚至于,过惯了人上人的生活,怎么才能让大家都看我的脸色呢?
什么?某某村子居然敢自己种粮食?反了他了!来人!带一百条枪过去,统统铲掉!
粮食只能从我手里换,严禁私自生产!
你看,不需要缺粮,但那些落后地区照样每年饿死人。
越穷,粮食越能换到更多的东西;于是上层阶级就越是严控手中的粮食,以便勒索穷人,换来更多更好的东西。
说白了,饿死人对他们有利,所以他们刻意把自己的国家保持在这种悲惨状态。
中国古代有位贤相名叫管仲,他有句话叫“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这句话其实说反了。实际上,知荣辱、知礼节、行事公平的地区才可能“仓廪实、衣食足”;反之,贫穷地区之所以贫穷,经常是他们需要贫穷——而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富裕。
这个提问并不严谨,主要是缺失主语。既这个范围是什么。
如果说是全球粮食紧张的话,现在正在面临这一事实。
2021年7月12日,联合国正式发布了2021年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态》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粮食短缺的人口大幅增长,全球有多达7.2亿至8.11亿的人正面临饥饿,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达到近10%。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亚洲面临食物短缺的大约有4.18亿人,非洲有2.82亿人,拉丁美洲有大约6000万人。与2019年相比,这类受长期饥饿影响的人口总数增加了约1.61亿。
这意味着全球面临饥饿的人口比例已上升到约9.9%,较2019年的8.4%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
全球缺粮10%,已经是事实了。根本不用假设。
那么,粮价是不是涨到饿死10%的人口呢?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这样事情。
我们并没有听到有这样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发生。
因为有联合国粮农组织这样的机构存在,要致力于避免出现饿死人这样的情况发生。
或许不能百分之一百避免因饥饿而死,但是可以让绝大部分饥饿人群活下来,还是做得到的。
这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现代农业就是现代工业辅助下的石油农业。
农业生产出的粮食通过期货债券的形式变成了金融产品,然后形成了流通价值。
所谓的缺粮10%关键要看粮食是否具有流动性。
如果粮食是固定不动的,保管在仓库里,然后不进入市场,只是在数据上流动,这就很危险。
只要机构通过保管利息,限期交割等方式,把粮食交到需要的地方去,那么尽管有缺粮的情况发生,但是作为金融产品获利来说,持有粮食债券的人并不认为这和其他债券有什么不同。
在金融交易市场,粮食债券和其他债券是一样的产品,主要看账面盈余,并不会因为有缺粮的问题就捂住债券不去交易。交易就会有涨跌,不以持有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旦粮食流动起来,那么缺粮的地区可以用其他商品和资源来交换,粮农组织也会从中协调,尽量保证有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到达饥饿人群口中,保证不出现灾难。
所以分析现代经济,不能将粮食单独提出来,认为粮食是独立的产品。事实上,没有现代工业和现代金融的辅助,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人口。
现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高产增收,现代金融为保证农业生产加工物流提供了资金支持。
便利的全球交通和现代存储条件,把粮食送到了最偏远的地方,让那里的人们有一口吃食。
在世界各大交易市场中,随时会紧缺的商品非常多,比如说近期的天然气,稀土,各类型芯片等,远比粮食更有交易价值,更被资本热捧,获利空间更大,为什么一定要盯着粮食不放?
就发达国家来说,尽管不缺资金,但是缺乏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他们也需要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国家的人口来填补空缺。大量的人口被饿死,并不符合他们的愿望。人口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让更多人活下来,才会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底座,从而保证处于更高平台上的人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
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人口增加率,也是在逐步改变对于人口的认识,人口的重要性比地球资源重要性更高。
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认识,将来的粮食生产会随着能源的不断开发,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从而逐步脱离土地,进入到现代工业范畴,未来的粮食将会以工业化的方式产出,从而保证了粮食的基本需求。
实际上,人类对于饥饿的抵抗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是人类自然演化形成的能力,只要有很少一点粮食,人就能想办法活下来。这个世界并不公平,也很残忍,但是人类进化的本质就是活下来,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
第二句确实有一定的问题,但是第一句得是什么脑回路啊,缺粮趋于 100% 会导致粮食只涨价 100% 吗(摊手
这肯定是不对的,我感觉要是缺粮10%会饿死的人绝对不止10%。
一个简单的事实,2019年全球粮食产量27.22亿吨(谷物类,不包含肉类、鱼类等),全球人口77.5亿人,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51公斤/年,我国在实行粮食配给制时普通居民一个月12.5公斤粮票,算下来一年消耗粮食150公斤,如今我国居民的平均粮食消费量是479公斤。
我国粮食配给制时期日子没有现在那么好过,但能保障足额发放的话倒也不会饿死,现在不仅是不挨饿还吃的不错。世界平均粮食占有量水平正好处于我国过去和现在之间。
也就是说,世界的粮食产量是可以轻松喂饱所有地球居民的。但事实上根据国际救济机构统计每年约有8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900万人死于饥饿。
在目前这种国际分配结构下,粮食供应大约2倍于填饱肚子需求量(每人每年150公斤)的情况下每年依然有人饿死。
那如果真的是“缺粮”(粮食产量低于填饱肚子需求量)10%的话,相当于现在粮食减产50%以上,分配结构不变的话当然不足50%的粮食产量也只能支撑不足50%的人口,换句话说就是会饿死50%以上的人。
也就是说是一个三口之家的话会饿死1-2个人。
这个说法无非就是一些人听了些什么中二的话,然后觉得很酷,就拿来当大道理,就和看完三体就记得一个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看完古美门就记住一个胜利即正义一样的
实际上,在不同的社会中,处理方式并不相同
在这句话本身所默认的阶级社会中,实际上缺粮不是涨价的原因,甚至实质上也不是任何原因,而只是一种经济现状
如果真的到了粮食短缺的境地,那么实际上粮食所有者第一个反应并不是升价,而是捂仓
不知道现在90-00之后的同学们还看不看《闪闪的红星》,其中潘东子为代表的劳苦人民群众,走上红星之路的原因,就是他们和胡汉三的阶级矛盾,其中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胡汉三垄断米价,捂仓不出,把粮食运给还乡团,潘东子直接把今日无米改成了售米,结果粮店第二天就被冲了
所以那些信奉这些东西的人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它可能一直涨到一部分人吃不起饿死,但也可能涨到涨价的那些人被直接“宁有种乎”了,就不好玩儿啦
缺粮百分之十
如果没有一个强力机构出来控盘,那么不是饿死百分之十那么简单
而是饿死百分之二十 三十 甚至四十,然后活下来的一大票被高粮价洗干净财产 土地
只要有敏感的人提前知道消息,而且没有人管理,就会有土豪巨富开始大规模屯粮,囤积居奇,市面上就不是缺粮百分之十,而是可能一半人都缺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