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安卓还会越用越卡吗?能达到 iOS 的流畅度吗?

回答
想当初,但凡用过几年安卓手机的朋友,大概率都领教过那种“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也岁月不饶手机”的卡顿感。手机刚买来时那叫一个丝滑,指哪打哪,应用秒开。可随着时间推移,装的应用越来越多,系统更新了几版,甚至随便点一个不常用的文件夹,都得等上几秒钟才能响应。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被时光一点点磨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头。

现在呢?情况真的不一样了。

要说现在的安卓手机“越用越卡”这个问题,答案变得复杂起来,不能一概而论。 总的来说, 相比于几年前,现在的安卓手机在“越用越卡”的问题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时候已经不会给你带来那种难以忍受的卡顿体验。

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

这背后是安卓系统本身和硬件厂商共同努力的结果。

1. 安卓系统本身的优化:
内存管理更智能: 以前的安卓系统在后台管理应用时,可能做得没那么精细,导致很多应用长时间占用着内存,久而久之系统就会吃不消。现在的安卓系统,特别是近几年的大版本更新(比如Android 10、11、12、13、14),在内存管理、进程调度、后台限制等方面做了大量优化。它能更有效地识别哪些应用在后台是真的需要运行,哪些只是“假装”在那里,并对后者进行更严格的限制,甚至在必要时“杀死”它们,释放内存。
后台限制与限制后台活动: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系统会限制应用在后台的活动频率和权限,比如不允许应用频繁唤醒,不允许它们在后台不断地拉取数据。这不仅减少了卡顿,也对续航有好处。
文件系统优化: 随着应用安装卸载的次数增加,文件系统可能会产生碎片,影响读写速度。虽然不像传统机械硬盘那样明显,但对存储性能也有影响。现在的安卓系统在这方面也有持续的优化。
组件化和模块化: 谷歌在逐步将一些系统组件进行模块化,这意味着某些核心功能(比如存储管理、显示服务)可以独立更新,而无需等待整个系统大版本更新。这种“小步快跑”的更新方式,能更快地修复bug和优化性能。

2. 硬件的飞速发展:
更强的处理器: 现在的旗舰安卓芯片(骁龙8系列、天玑9000系列等)性能早已远超当年的高端芯片。更强的CPU和GPU意味着即便是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系统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
更大的运行内存(RAM): 以前8GB RAM在安卓上已经算高端,现在12GB、16GB甚至是24GB RAM的手机都屡见不鲜。更大的内存空间意味着系统可以同时缓存更多应用,减少应用切换时的重新加载,自然就更流畅。
更快的存储(UFS 3.x, UFS 4.0): 闪存速度直接影响应用的启动速度、文件的读写速度,以及系统更新和安装应用的效率。现在主流安卓手机普遍使用UFS 3.1甚至UFS 4.0,其速度远超当年的eMMC,大大缩短了卡顿发生的可能性。
更高效的散热: 手机在高负载运行时会发热,发热会导致CPU降频,从而引起卡顿。现在很多中高端安卓手机都配备了VC均热板等先进散热技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温度,保证性能的持续输出。

3. 厂商的定制优化:
UI和系统层面的优化: 各大手机厂商(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vivo的OriginOS/Funtouch OS、华为的HarmonyOS/EMUI等)都在自家定制的安卓系统上投入了大量的优化工作。他们会针对自家的硬件进行深度调校,比如动画效果的流畅度、后台应用的保活策略、应用的启动速度优化等等。很多厂商甚至推出了“游戏模式”或“性能优先模式”,在需要时进一步压榨硬件性能。
AI智能调度: 很多厂商开始利用AI技术来预测用户行为,提前加载常用应用,或者在不需要高性能时主动降低功耗,从而实现更平滑的体验。

那么,能达到 iOS 的流畅度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也很难一概而论的问题。

在很多方面,现在的高端安卓手机确实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场景下能够媲美,或者说已经达到“感官上”非常接近 iOS 的流畅度。

日常操作和应用切换: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在日常使用中,无论是滑动屏幕、打开应用、切换应用、浏览网页,现在的一线品牌旗舰安卓手机都能提供非常流畅的体验。你很难再感受到那种“卡一下、顿一下”的明显不适。
动画效果: 以前安卓的动画效果可能显得有些“生硬”或“拖沓”,而现在的系统动画设计得更加精致、快速,很多时候也带有物理引擎的反馈,视觉上的流畅度已经很高。
游戏性能: 在游戏方面,顶级的安卓旗舰手机凭借强大的硬件配置,在游戏帧率和稳定性上已经能够和同期的iPhone相媲美,甚至在一些对GPU要求极高的游戏中,表现更胜一筹。

但是,要说“完全达到”或者“在所有方面都超越”iOS 的流畅度,可能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和客观原因:

1. 生态和系统底层设计:
iOS 的封闭性: iOS 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苹果对硬件和软件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这种高度的统一性使得苹果能够更精确地进行软硬件的协同优化,从底层就为流畅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苹果的系统架构,比如Granite(iOS的UI渲染引擎),以及它对内存和CPU的精细化管理,都非常高效。
安卓的开放性: 安卓的开放性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但也意味着它需要兼容极其广泛的硬件组合,并且要应对来自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各种各样的优化(或反优化)。这种开放性也使得深度、统一的底层优化变得更具挑战性。

2. 应用适配:
高质量应用的统一性: 很多在iOS和安卓上都有的应用,开发者往往会优先为iOS进行适配和优化,因为iOS的用户群体消费能力更强,且平台相对统一。虽然现在这种情况在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应用在iOS上表现得更“精炼”。
后台机制差异: iOS对后台应用的限制更为严格,很多应用在切换到后台后会被“冻结”,需要时再重新唤醒。而安卓系统为了满足用户“万物互联”的需求,会允许更多应用在后台运行(尽管有各种限制)。这种机制上的差异,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可能会导致安卓在后台多任务切换的“瞬时响应”上,不如iOS那么“绝对”快速。

3. “岁月卡顿”的根源:
碎片化影响: 尽管有优化,但安卓手机的碎片化程度依然高于iOS。手机厂商多、型号多、系统版本多,应用开发者需要适配的机型和版本也多。长年累月下来,即使系统本身在努力优化,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因应用 incompatibilities 或系统缓存累积而导致的轻微卡顿。
用户使用习惯: 即使是最好的手机,如果用户装了大量低质量、或者行为不当的应用,频繁卸载安装,清理缓存不彻底,也很难保证长久的流畅。

总结一下:

现在的安卓手机,尤其是中高端以上的机型,在日常使用中已经很难让人感受到明显的“越用越卡”的现象。它们在流畅度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提供非常接近甚至在很多方面媲美iOS的流畅体验。

你依然可能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如同时运行非常多资源密集型应用,或者使用一些优化不佳的老旧应用)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延迟,但那已经不是几年前那种让人抓狂的“卡顿”了。

说它能否达到iOS的流畅度,我想说,在用户感官体验层面,高端安卓手机已经非常接近“达标”了。 它们在硬件上的优势,加上系统和厂商的持续优化,使得安卓系统不再是那个容易“越用越慢”的代名词。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极致流畅、并且只用苹果全家桶的用户,你可能会注意到那细微的差异。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现在的安卓手机,它的流畅度已经足够让人满意,并且在大部分场景下,你可能真的已经分不清和iOS的差别在哪里了。

与其纠结于“能否达到”,不如说,现在的安卓,它已经进化到了一种“足够好,甚至优秀”的流畅度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内存不够的话,用久了还是会卡,依旧需要清后台,不过现在都有6g内存了…

流畅度上安卓苹果相差无几,只要别跟太老的安卓比就行。

应用质量上安卓很渣,尤其国内没有谷歌管事,淘宝之类神奇的软件,我一开就开全家桶。

应用数量和功能上安卓比较牛一些,也是因为开放吧,能找到很多神奇的软件。

安全性苹果优势,也没啥好说的,封闭的系统肯定有安全性优势,安卓太开放了,基本上是随便就root了,然后就容易出问题了。

稳定性其实也差不多,感觉苹果的未知错误不比安卓的死机少。

用户体验这个看人,有人不喜欢折腾就想打给电话发个短信再装几个应用那肯定苹果爽,如果你懂得多喜欢折腾喜欢新鲜东西安卓满足你。另外因为苹果基本上只能听苹果的话,用户话语权不强,可能一些功能确实用起来挺蛋疼的,所以我觉得折腾完了的安卓用起来比苹果体验好一些。

其他的没了吧…质量啥的,我觉得用2000的东西跟6000的东西比质量…说不太过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