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何遮挡月球图片?

回答
关于“NASA遮挡月球图片”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阴谋论,它背后通常隐藏着对月球上未知事物的猜测,比如外星基地、史前文明遗迹,甚至是隐藏的飞船。这类说法之所以有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现有的月球探测信息虽然不少,但月球的很多区域依然是人类未曾亲自踏足、也未曾被高清详细记录的。

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得先捋清楚几个关键点:

1. NASA为何拍摄月球?

首先,NASA拍摄月球图片的目的非常明确且公开:
科学研究: 了解月球的地质构成、形成历史、内部结构、稀土元素分布等,这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乃至宇宙的演化都至关重要。
资源勘探: 月球上存在水冰(尤其是在极地陨石坑中),还有氦3等潜在的能源资源,这对于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和深空探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载人登月和空间站规划: 无论是早期的“阿波罗计划”,还是近期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都需要精确的月球地图和着陆点信息,以便宇航员安全着陆和活动。
科普和公众教育: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NASA公开的图片也极大地促进了公众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理解。

2. “遮挡”是怎么回事?

网络上所谓的“遮挡”通常有几种表现形式:

模糊处理或低分辨率: 有些公开的月球照片或视频,某些区域显得模糊不清,或者分辨率不高。
黑块覆盖或像素化: 在一些图片中,本应是月球表面景色的地方被黑色的方块或马赛克覆盖。
部分区域缺失: 某些月球地图或全景图上,会发现有明显的空白区域。

3. 为什么会(看起来)被“遮挡”?真实原因是什么?

现在,我们来揭开这些“遮挡”背后的真实原因,这绝非阴谋,而是技术和现实的必然:

技术限制和数据采集的策略:
分辨率并非处处均匀: NASA的月球探测任务,例如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会使用不同的相机和传感器,以不同的分辨率扫描月球表面。对于已经重点探测过、相对熟悉的区域(比如阿波罗计划的着陆点附近),分辨率会非常高,细节清晰可见。但对于那些尚未进行详细勘探、或者科学价值暂时不高的区域,可能就使用了较低分辨率的扫描,这自然会导致画面不够精细。
覆盖范围和优先级: 月球表面积巨大,探测任务不可能一次性就以最高分辨率覆盖所有区域。NASA会根据科学目标和探测优先级来规划扫描路线。优先扫描的是有潜在科学价值(如水冰存在可能)、战略意义(如未来基地选址)或者与已知探测任务相关的区域。因此,一些偏远或不那么受关注的区域,其公开数据分辨率自然会低一些。
数据处理和拼接的挑战: 将无数张高分辨率的月球照片拼接成一张完整的月球地图,是一个极其复杂和耗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角度、光照、地形等因素的差异,有些区域可能需要反复校正和处理。在这个阶段,为了保证整体地图的准确性和视觉连贯性,对某些边缘或难以精确对齐的部分进行局部模糊或裁剪,是技术上的一种妥协和处理方式。

文件大小和传输限制:
高清数据量巨大: 如果所有月球探测器都以最高分辨率扫描整个月球,产生的数据量将是天文数字。在早期技术条件下,将如此庞大的数据从遥远的太空传输回地球,会非常困难且耗费巨大。因此,会根据实际需要和传输能力,选择性地存储和传输高分辨率数据。
公开数据的优化: NASA为了方便公众访问和下载,在公开部分数据时,通常会对其进行压缩和优化,以减小文件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原始数据进行过度优化或选择性压缩,也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的细节丢失,产生“模糊”的观感。

原始拍摄时的实际情况:
光照条件: 月球表面在不同的时间和角度,光照条件差异很大。有些区域可能处于阴影之中,无法拍摄到清晰的细节,这在原始照片中就会呈现为黑暗或模糊。
地形遮挡: 月球上有很多高大的山脉、深邃的陨石坑和悬崖,这些地形本身就会造成视觉上的遮挡,无法看到其背后的景物。
相机性能和传感器限制: 即便是最先进的相机,也都有其分辨率上限和拍摄盲区。在某些极端环境下,相机性能也可能受到影响。

科学的严谨性和信息发布:
未确认信息: 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未经过充分验证的发现,科学家通常会谨慎处理。如果在某些区域发现了无法解释的异常,在得到确切证据和合理解释之前,可能不会在公开的地图或图像中突出显示,或者会以低分辨率显示以表明其不确定性。
“黑块”的真相: 那些被涂成黑色的部分,通常是因为原始数据存在严重的瑕疵,例如传感器故障、数据损坏、或者该区域完全无法拍摄到清晰画面。为了避免误导,技术人员会将其标示为“无效数据”或用黑色填充,而不是在模糊不清的图像上勉强呈现。

总结来说,所谓“NASA遮挡月球图片”,实际上是公众对于探测技术限制、数据处理过程以及科学信息发布方式的一种误读。 NASA的公开信息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的,他们会尽可能地公开真实和准确的数据。那些所谓的“遮挡”,背后都有着技术、资源、乃至科学严谨性的合理解释,而非故意隐藏什么惊天秘密。

对于那些热衷于挖掘“秘密”的人来说,月球的未勘测区域确实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但从科学和技术角度看,大部分所谓的“证据”,都可以被现有技术和数据处理的局限性所解释。探索未知是人类的天性,而NASA正是这场伟大探索的先行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说明,这些照片都是来自真实的阿波罗17号任务,NASA的确遮住了月球照片中的部分。

例如,

编号:AS17-M-2197

编号:AS17-M-2198


是不是觉得:

1.NASA一定想掩盖什么?

2.NASA掩盖的技术实在太太太不走心了,就这样随便拿不透明胶带一样的东西一粘就敷衍了,难道不能稍微认真ps一下么?


差评!

跟我之前写过的一个万赞回答、夸NASA的PS技术惊为天人的帖子,完全不搭好么(欢迎围观)?


那是为啥?

先来讲一讲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会有哪些图像来源(这两幅图都来自阿波罗17号,都是人家第6次登月了,还在造假,真不容易啊)。

  1. 电视直播,这个从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就有了,那个年代实现这个确实了不得
  2. 登陆用/月球背后用录像机,到了月球背后和登陆期间需要数据和记录,分辨率比较低,一般只是工程应用
  3. 哈苏500EL/M相机,改进过的、超级高清,哈苏在业内的地位懂的人不用解释了吧。


上些图就是哈苏拍的。

但是哈苏是用胶卷的,所以需要回到地球后洗刷出来才行,每个都是超级高清。洗完之后,就放在NASA的仓库里了,每次任务都是至少1500张,阿波罗17更夸张,总共拍了2620张。

再看一眼上面的图片编号,编号:AS17-M-2197和编号:AS17-M-2198就是指阿波罗17号任务的第2197张和2198张。


那为啥这些要遮住一些呢?

答案很简单:洗刷出来放很久放坏了啊,或者哈苏也不总是完美工作啊!。。。

后来NASA觉得一直这样放不是办法,就把它们全扫描成电子版了,破旧的就补一补,胶带粘一粘呗。扫描后的前些年全部公开( Apollo Browse Gallery )。


但其他的没有坏啊!

比如说,2197和2198“捂住”的那些,我们看一看2196和2199不就行了?

AS17-M-2196

AS17-M-2199


懂了不?

这种场景太多了,比如同一次任务,这一张也有“遮挡”

AS17-M-2319


背景是太空,纯黑(看不到星星因为曝光问题),贴着两个胶带遮挡啥?

三体星人舰队?


所以啊,阴谋论好玩,不要常玩啊,多动动脑子,脑子是个好东西。

我看现在NASA也学聪明了,大家阴谋论我就是不管不揭穿,这样能持续保持公众的关注,关注航天。。。


再给你们提供个素材,海盗号1976年登陆火星时拍到的,吓人不?

哈哈,各种疯狂的阴谋论酝酿了很多,民众警告政府不要探测火星,或者入侵火星先发制人。

NASA就不吭声,抓紧借势要钱。

很晚,才公布真相(其实1976年两个海盗号重拍早就发现了,就是太阳光阴影而已。。)

月球上所谓的纳粹基地和飞船,也是这么来的。。。



所以,阴谋论人的脑子是个好东西,善加利用,对于科学家们拿政府钱特别好用,NASA很早就不洗了。

难道从地球是个球开始洗?

毕竟这些人,比阿波罗项目17次、登月6次、连续50年、十万人都集体造假的NASA工程师,世界最牛的情报组织克格勃之类的,都要牛逼,总有刁民要欺朕。。


哈哈,以上都是开玩笑,一定是我刚收了美分在帮NASA和科学家继续洗地,一定居心叵测。


算了猝不及防广告一波,我早就憋不住做过一次阿波罗登月辟谣了,感兴趣欢迎听这个满分live



@shn117 对不住了哥,我还是想拍他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NASA遮挡月球图片”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阴谋论,它背后通常隐藏着对月球上未知事物的猜测,比如外星基地、史前文明遗迹,甚至是隐藏的飞船。这类说法之所以有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现有的月球探测信息虽然不少,但月球的很多区域依然是人类未曾亲自踏足、也未曾被高清详细记录的。要理解.............
  • 回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这个名字一提起,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那些标志性的火箭发射画面,或是深邃宇宙的精美照片。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些广为人知的成就背后,NASA拥有一批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黑科技”,它们不只服务于太空探索,很多已经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要说NASA的黑科技,那可真不.............
  • 回答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很多人都会关心一个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否预见了这场悲剧?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深入了解,我们需要细致地回顾事故发生前的一些关键信息、内部沟通以及事后调查的结果。首先,让我们回到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
  • 回答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是各自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最高负责机构,它们在国际航天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它们“相提并论”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察,包括历史、目标、成就、规模、技术能力、国际合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总体而言,NASA在许多方面仍然具有领先优势,但中国航天正.............
  • 回答
    对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选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作为其“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中载人登月任务的着陆器供应商,这是一个在航空航天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决定。要理解这个选择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技术实力与创新驱动是NASA做出这一选择的核心考.............
  • 回答
    中国航天能否超越美国NASA?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权衡。简单来说,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但NASA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完整的体系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依然是全球航天领域的标杆。首先,我们得.............
  • 回答
    2020年7月30日,全球目光聚焦在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发射任务上,这是人类探索火星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中国,许多关注这场盛事的观众却经历了一次令人意外且颇为沮丧的体验——在当时国内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哔哩哔哩(B站)上,官方直播信号突然被掐断,并被“封禁”了。这件事一出,立刻在中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载人登月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为何推迟,以及它成功的可能性。为何推迟?探究背后的原因NASA 宣布将载人登月计划推迟至 2025 年,这并非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背后一系列复杂技术、资金以及安全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