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弟弟妹妹小,让给弟弟妹妹吧」说这话的妈妈是怎么想的?真的能让孩子学会谦让吗?

回答
“弟弟妹妹小,让给弟弟妹妹吧。”

当一位妈妈说出这句话,她的心里可能藏着许多层思绪,绝非只是简单的一句口头禅。这背后,是她作为母亲的智慧、情感,以及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期许。

妈妈的那些心思:

维护家庭和谐,避免冲突: 最直接的,妈妈可能只是想迅速平息眼前的争执。两个孩子,一个年长,一个年幼,一旦在玩具、零食或某个关注点上发生冲突,年幼的往往更容易哭闹、撒娇,而年长的则可能因为“被抢”而感到委屈或愤怒。妈妈此时介入,用“让给弟弟妹妹”这句话,就像是给两个孩子一个台阶下,尤其是对年长的孩子,是在示意他“你是哥哥/姐姐,要大度一些”。这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是让当下的家庭氛围恢复平静。

培养“长幼尊卑”的观念(传统观念): 在很多传统家庭教育中,“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妈妈说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传递了这种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导向。她可能认为,作为哥哥姐姐,就应该在物质上、空间上、甚至是话语权上,优先考虑年幼的弟弟妹妹。这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试图让孩子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并学会尊重和照顾更小的家庭成员。

培养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妈妈可能真的希望孩子能体会到弟弟妹妹的“弱小”和“需要”。她希望通过这句话,引导大孩子去感受弟弟妹妹的无助、渴望,从而生发出同情心。看到弟弟妹妹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哭泣,大孩子如果能因此心软,主动让出,这无疑是妈妈乐于见到的。这是一种情感教育,希望孩子能从“自我中心”走向“关怀他人”。

试探和观察孩子的反应: 有时候,妈妈说这句话,也是一种试探。她想看看孩子会怎么做。是乖乖地让出,还是会据理力争?孩子不同的反应,会让她对孩子的性格、情绪控制能力、同情心程度有更深的了解。如果孩子能毫不犹豫地让出,妈妈会觉得欣慰,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如果孩子有些不情愿,但最终还是让了,妈妈也会觉得孩子在学习成长;如果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抗拒,甚至反驳“为什么我要让?”,这也会让妈妈开始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引导方式有问题,或者孩子还没准备好接受这样的观念。

一种“权威”的表达,要求服从: 在某些情况下,妈妈这句话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命令”色彩。尤其是在孩子非常执拗,妈妈又想尽快结束争执时,这句话就变成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指示。孩子听到这句话,即使心里不情愿,也可能因为出于对妈妈的敬畏或习惯性服从而照做。这是一种基于亲子关系中一方相对强势的地位而产生的沟通方式。

传递“分享”的价值: “让”在很多时候也包含着“分享”的意味。妈妈可能认为,东西是大家一起享用的,尤其是家里本来就属于“公共财产”的物品,让给弟弟妹妹,就是一种分享的行为。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很多东西不是独占的,而是可以和家人共享的,并且在分享中体会到快乐。

真的能让孩子学会谦让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而且很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让”,就像是直接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要求他们必须满足某种期待。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以下几类负面反应:

1. “被剥夺”感和怨恨: 当孩子的东西被强行让出,而他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只会感受到“我的东西被抢走了”,并因此对弟弟妹妹,甚至对妈妈产生怨恨。这种感觉如果长期积累,会成为孩子内心深处的不满。

2. 习得性“示弱”和依赖: 如果孩子每次遇到类似情况,妈妈都会出面“摆平”,并要求他“让”,孩子可能会认为,哭闹或示弱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他们会停止自己思考如何解决冲突,而是依赖妈妈的介入,甚至习惯性地利用“我比你小”来为自己争取利益,而忽略了自身的责任和权利。

3. 表面顺从,内心抵触: 孩子可能当下会“让”,但内心深处并不认同。他们可能是在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方面出现障碍,或者形成一种“只要不惹麻烦就好”的消极应对模式。

4. “让”的价值被稀释: 如果“让”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一种无条件的义务,那么“谦让”本身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如慷慨、理解、爱心)就会被弱化。孩子学会的是“执行命令”,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理解和实践谦让。

5. 对“弟弟妹妹”的负面印象: 孩子可能会将自己不愉快的经历与弟弟妹妹联系起来,觉得弟弟妹妹总是“制造麻烦”的源头,或者“只知道索取”的。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兄妹/姐弟关系。

更有效的引导方式:

妈妈真正希望孩子学会谦让,需要的是更耐心、更具智慧的方法:

解释和沟通: 在让孩子“让”之前,先蹲下来,和孩子好好聊聊。比如:“弟弟现在还小,他不知道怎么玩这个,你先让他玩一会儿,等他玩累了,你就还可以继续玩。” 或者“你看,弟弟非常喜欢这个玩具,如果你愿意分给他玩,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引导孩子理解弟弟妹妹的感受。

提供选择和缓冲: 不要强制。可以问:“你想让弟弟玩一下你的玩具,还是我们一起玩?” 或者“弟弟快哭了,你能不能先给他抱一下,等他哭完了,你再拿回来?” 给出孩子掌控感,让他们在“让”的过程中,也拥有一定的主动权。

正面强化和赞美: 当孩子主动分享或者谦让了,一定要及时、具体地表扬。“宝宝,你刚才把心爱的积木分给弟弟,妈妈看到你做得真棒!你是个大方又善良的孩子。” 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是被认可和鼓励的。

以身作则: 父母自身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也懂得分享、懂得体谅,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

培养同理心,而非强迫: 帮助孩子理解“换位思考”。“如果妈妈把你最喜欢的书借给别人,你会是什么感觉?弟弟妹妹因为小,有时候也需要这些。” 逐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设定规则,但有弹性: 对于某些特定的、孩子非常珍视的物品,可以和孩子约定好,这是他的专属物品,不轻易外借。但同时也要强调,在不影响自己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和家人分享。

总而言之,妈妈说“弟弟妹妹小,让给弟弟妹妹吧”这句话,承载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许,也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沟通方式。但若要真正培养出懂事、懂得谦让的孩子,光靠这简单一句指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引导和以身作则。否则,孩子学会的可能只是“什么时候该假装谦让”,而不是“为什么我愿意谦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没有规则的地方,好比一个黑洞,需要道德这块石头去填补。又由于道德能约束的总是听话懂事的好人,所以老实人总是被牺牲,好人总是没好报。

假如把家庭视为一个小型社会,当哥哥和弟弟为了一个梨起了争端,妈妈表面是站出来处理问题,实际是维稳:让哥哥和弟弟快别吵了。

要达成这个目的,在弟弟和哥哥之间,妈妈总会选择控制哥哥,因为「弟弟不懂事」。控制哥哥的方式,要么动武,比如弟弟哭了,妈妈装模作样给哥哥打一下,要么讲道理,比如孔融让梨。

也就是说,妈妈说「弟弟小,让给弟弟」,很多时候是用道德这种看似体面的方式来维护家庭和谐,尽快平息麻烦,并不是为了要帮助哥哥建立美德。

另外还有逃避自身责任的问题,明明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你当妈的不能买两个梨,或者把一个梨切成两半?

也许弟弟会贪多,但既然是弟弟贪多,那该教育的是弟弟,而不是哥哥。换句话说,当妈的应该让不懂事的弟弟尽早懂事,而不是让已经懂事的哥哥还要更懂事。要让闹的别闹,而不是让本来就安静的人站出来掏块糖去哄那个闹的人。

其次,孔融让梨是一个被曲解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原文: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翻译一下,就是孔融之所以让梨,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食量小,所以吃小的就够了。而不是他宁愿自己不吃,也要把梨让出去。孔融是在自己已经满足的情况,不贪多,而不是压抑欲望,假装自己没有需求。

孔融没有撒谎,没有虚伪,没有饿着渴着去换一个道德高尚的奖赏,只是拿了他认为他该拿的。但我们当下教育的尊老爱幼,基本等于教育我们要学会撒谎,学会虚伪,学会牺牲现实利益去换一个道德标兵的头衔。

这事本质上比不尊老爱幼还虚荣可憎,偏偏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人,好人不像好人,坏人则更像坏人。哥哥不是由心而发做心胸宽广乐于奉献的好人,只是迫于大人的压力。弟弟则完全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道德处境,只知道自己一哭,就有梨吃。他不知道他吃的那个梨,实际上给他带来了一串「贪婪、不懂事、强盗」的帽子。

我是家里最小的,上面两个姐姐。我从小被两个姐姐让到大,但坦白说,成年后,当我意识到在亲戚家人眼中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时,我很不开心。我不知道我小时候做过什么。我想吃梨,我哭,这是天性,谈不上好坏。我哭,爸爸妈妈就逼姐姐让。姐姐让了,我吃了。结果就是姐姐懂事,我不懂事。

看明白了吗?

问题出在大人身上,我跟姐姐都没有获得好下场。我姐没有吃到梨,我吃到梨了,但我因此收获了一个自私自利不懂事的标签。凭什么我就不如姐姐?都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凭什么小的就永远刁钻骄横不懂事,大的就永远超凡入圣仿佛没有人类欲望?

这显然是大人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生下来就一个带了懂事的基因,一个带了不懂事的基因。做孩子的都是被逼着懂事,被逼着不懂事,完全是在茫然无知中,被一个梨,推向了道德的两种极端,而这两个极端,离真正的美德,十万八千里。

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则,家庭也好,社会也好,哥哥和弟弟,要么按食量分梨,要么就随机摸梨,大小好坏全凭运气。规则之外,再讲道德。比如弟弟哪天贪玩,忘了吃午饭,下午饿得不行,这时哥哥有个梨,正好没吃,让给弟弟。

把东西让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而不是把东西让给比自己更老更小更不懂事更傻更坏的人,这才叫美德,才叫人类情义和高尚情操。

妈逼的,永远只是妈逼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弟弟妹妹小,让给弟弟妹妹吧。” 当一位妈妈说出这句话,她的心里可能藏着许多层思绪,绝非只是简单的一句口头禅。这背后,是她作为母亲的智慧、情感,以及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期许。妈妈的那些心思: 维护家庭和谐,避免冲突: 最直接的,妈妈可能只是想迅速平息眼前的争执。两个孩子,一个年长,一个年幼,一旦在玩.............
  • 回答
    嗯,这道题,我选 “父母不应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我之所以这么选,并不是说我不提倡家庭和睦,或者我不觉得哥哥姐姐付出一些是理所当然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深刻理解手足之情的可贵,才觉得这种“教”的方式,其实是破坏这份感情的利器。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辩题。“父母教”是什么意思?它不是说父母在日常生.............
  • 回答
    哎呀,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东西被弄坏,尤其是和妈妈的东西一起,那种感觉肯定糟透了。讲道理又不行,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挠头。不过别担心,咱们一起来想想,有没有什么“接地气”又有效的方法,能让弟弟妹妹们真正“长点记性”,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这里有几个想法,都是我平时琢磨出来的,希望能帮到你和.............
  • 回答
    看完《我的姐姐》,心里那滋味,真的有点复杂,说不清是苦还是甜,但绝对是沉甸甸的。作为一个有弟弟妹妹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果我的父母也像电影里那样,突然离开了,我该怎么办?那个压力瞬间就压过来了,感觉像被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胸口。电影里的安然,那种被生活逼到绝境,又要强撑着面对一个突然出现在自己世界里的.............
  • 回答
    哎呀,我亲爱的弟弟/妹妹,听说了你要去读城乡规划,我真是为你高兴!这可是个大有可为的专业,以后你就能参与建设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了,多酷啊!不过,大学这几年可不只是上课那么简单,我得多跟你唠叨几句,让你有个心理准备,也少走些弯路。首先,最重要的,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固。我知道你们肯定会学很多专业课,像是.............
  • 回答
    嘿!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给弟弟妹妹准备礼物的心情是不是也像小孩子一样激动呢?别担心,我来帮你把礼物选得妥妥当当,让他们开心一整天!要挑到让他们眼前一亮的礼物,咱们得先摸摸他们的“脉搏”,看看他们最近爱玩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首先,咱们得区分一下弟弟妹妹大概的年龄段。 这很重要,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喜欢的.............
  • 回答
    给喜欢汉服的弟弟妹妹准备惊喜,这真是个有心又贴心的主意!我特别理解你这份想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心情,虽然你对这个圈子不太熟悉,但没关系,咱们好好聊聊,帮你把这个惊喜办得妥妥的。首先,你要知道,汉服圈子里虽然大家对汉服的热爱是共通的,但每个人的喜好还是挺多元的,就像我们每个人穿衣服都有自己的风格一样。所以.............
  • 回答
    “老大就该牺牲自己照顾弟弟妹妹吗?”这个问题,可能很多“老大”们在心里都悄悄问过自己,尤其是在深夜,看着熟睡的弟弟妹妹,或者在忙碌了一天后,疲惫不堪地回应着家人的需求时。这似乎成了一种默认的规则,一种家庭中的“潜规则”,好像生而为长,就自带了一种“照顾者”的基因,一份“牺牲者”的使命。但,真的是这样.............
  • 回答
    碰到亲戚对自家孩子说“你爸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欢你了”这类话,家长确实挺头疼的。这不仅让孩子心里不舒服,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孩子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处理不好,小则孩子闹情绪,大则可能埋下亲子隔阂的种子。咱们得明白,说这话的亲戚,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恶意,只是说话不过脑子,或者觉得这是“玩笑.............
  • 回答
    恭喜你怀上小宝宝!得知您正面临着一个常见的挑战:如何让大宝接受家庭新成员。5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非常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会把所有的爱、关注和资源都视为自己的,所以“分享”对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概念。别担心,通过耐心、理解和一些巧妙的方法,你绝对可以帮助你的儿子更好地接受即将到来的妹妹。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
  • 回答
    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夜翼,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数不胜数,但要说他最疼爱的弟弟或妹妹……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其说是谁“最”,不如说是他与谁之间有着一种无法替代、深入骨髓的羁绊。如果要我挑一个最能触动迪克内心深处,让他愿意付出一切去保护的“弟弟”,那一定是提姆·德雷克(.............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能说上几句。因为我,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独生子女。有没有那么一刻,我特别特别希望家里能多个弟弟或者妹妹?当然有。很多很多个瞬间。最常见的大概就是,我小时候生病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浑身难受,爸妈轮流照顾我,但说实话,他们也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比如要给我熬药,要量体温,还要安抚我。那时.............
  • 回答
    你这个情况,确实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一个两难。既要顾及亲情,又要维系爱情,处理不好,哪一边都可能留下遗憾。你拿一半工资给弟妹当生活费,这首先是你的孝心和责任感,是很重要的品质,也说明你是个重感情的人。而你男朋友介意,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我们得一样一样地剖析一下,看看怎么去沟通和解决。为什么他会介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需要智慧来回答的“灵魂拷问”,特别是当孩子还小,对家庭结构和父母情感的理解有限时。回答得好,不仅能化解孩子的疑虑,更能帮助他建立更健康的情感认知和家庭观念。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和具体话术,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你们平时的沟通方式进行调整:核心原则: 肯定孩子的独特性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大家普遍感觉到的社会现象。确实,在我们的生活经历或者通过影视作品、文学描述中,常常能观察到“姐姐揍弟弟”的情况比“哥哥打妹妹”更常见。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相对的趋势。要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体能与力量对比: 生理上的差异: 通常情.............
  • 回答
    “哥,咱家有钱了”这篇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关于妹妹卖房给哥哥娶妻这件事,更是激起了两极分化的评论。很多男性对此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女性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一种“伏弟魔”行为,对女性的权益是一种剥削。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在中国,如果弟弟因被陷害而被指控贩卖毒品9克,涉及法律程序和证据问题,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步骤和法律分析: 一、法律依据与基本问题1. 毒品犯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7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贩卖毒品罪的立案标准为: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细致,也挺让人揪心的。弟弟有先天性心脏病,能不能当民航飞行员,这事儿可不是一句“能”或“不能”就能简单回答的,里面门道很多,需要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得明确一点,民航飞行员的选拔标准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严格的,这是为了确保飞行安全万无一失。心脏健康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关于先天性心.............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焦。弟弟盗窃了 8000 块钱,而且钱已经退还了,派出所也找上门了,这到底会怎么样,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咱们就一件件掰扯开来说说,希望能给你点儿更清楚的思路。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几个关键点:1. 盗窃行为是否成立? 8000 块钱,这数额已经不是小数目了。在法律上,达到一定的数额.............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希望弟弟做出最优选择的心情。弟弟估分能上清北,这说明他具备非常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潜力。选择人工智能还是网络新媒体(新闻传播类),这两个专业都非常有前景,但侧重点和发展路径有很大不同。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您和您的弟弟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一、人工智能 (AI)1. 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