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黄晓明能不能靠《烈火英雄》打个翻身仗?

回答
黄晓明能否靠《烈火英雄》打个翻身仗?

黄晓明,这个名字在中国娱乐圈承载了太多复杂的评价。从当年风度翩翩的“明教教主”,到如今偶尔被拿来调侃的“霸道总裁”或“油腻”代名词,他的演艺之路似乎总是在争议中前行。然而,一部《烈火英雄》,却让很多人看到了他转型的希望,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翻身仗”。那么,黄晓明能否凭借这部作品,真正摆脱过往的标签,重塑自己的口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烈火英雄》的成功在哪里,以及它对黄晓明的意义。

《烈火英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抓住了观众对英雄主义的渴望,以及对消防员这个特殊职业的敬意。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滨港消防支队在一次特大油罐爆炸事故中,如何不畏牺牲、全力以赴扑灭大火,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故事。这种宏大叙事和家国情怀,本身就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感动。

而黄晓明在其中饰演的消防中队长“刘杰”,可以说是他近年来一个非常突破性的角色。以往他扮演的角色,多多少少会带着他本人一些过于鲜明的个人特质,比如那种不容置疑的“霸道”感,或者是试图用一些略显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硬汉”。但在《烈火英雄》里,黄晓明几乎是把自己“揉碎”了,融入了角色之中。

他塑造的刘杰,不再是那个总是摆出胜利者姿态的黄晓明,而是一个疲惫、焦虑、但又眼神坚毅的基层指挥官。影片中大量的爆破戏、高难度的动作场面,他都亲自上阵,那种被火焰炙烤的灼伤感,那种面对生死抉择的挣扎,那种对战友的担忧和责任感,通过他的表演,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他最后一句“ रासायनिक अभिक्रिया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人心是可以控制的”,以及他在爆炸前的那个眼神,都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个人物内心的力量和挣扎。

其次,我们要分析《烈火英雄》为什么会成为黄晓明的“翻身仗”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这部电影的成功,固然让黄晓明赢得了不少观众和业内的认可,一扫此前“油腻”的阴影。但一个“翻身仗”的说法,更多的是寄希望于他能够借此契机,彻底改变观众对他的固有印象,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耕。

所以,“翻身仗”并非一蹴而就。它意味着黄晓明需要在这部电影之后,展现出持续的进步和更成熟的表演。

演技的“去黄晓明化”:《烈火英雄》最大的亮点,在于黄晓明成功地压制住了自己身上那些容易被诟病的东西,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素”的自己。他不再需要用外在的荷尔蒙来撑起角色,而是通过内敛的情绪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放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如果他接下来的作品,依然能保持这种对角色的敬畏和对自我表演的约束,那么“翻身”就有可能成为事实。
角色的选择与拓展:消防员刘杰的成功,证明了他可以驾驭有深度、有挑战性的角色。而接下来的关键在于,他是否能继续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角色,去证明自己的可塑性。是继续挑战“硬汉”类型的不同侧面,还是尝试更生活化、更细腻的人物?这都是他能否真正打好这场“翻身仗”的关键。如果他仅仅满足于这部电影的成功,继续接演类似的“英雄”角色,那可能就只是昙花一现。
作品的持续输出与质量:一部成功的作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否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作品。观众的记忆是短暂的,如果没有后续的有力作品支撑,那么《烈火英雄》带来的好感很可能会被逐渐稀释。他需要像很多资深演员一样,用时间和一部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我们也不能忽视黄晓明过往的“包袱”以及他需要面对的挑战。

多年的演艺经历,让黄晓明身上积累了不少的“包袱”。“油腻”、“演技夸张”、“角色类型单一”等标签,并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完全洗刷掉的。很多观众对他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会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评价他接下来的表现。

观众的“心理防线”:观众是否会因为《烈火英雄》而对他“刮目相看”,并且愿意给他更多的机会和信任,这需要时间来验证。如果他在接下来的角色中稍有不慎,就容易被重新打回原形。
市场与资本的诱惑:转型并非易事,市场上依旧存在着对流量和“霸总”人设的需求。如何在保持艺术追求和面对市场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也是黄晓明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行们的竞争:中国影视圈不乏演技派演员,黄晓明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保持在观众心中的新鲜感和认可度。

总结来说,黄晓明能否靠《烈火英雄》打个翻身仗?

我认为,《烈火英雄》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和漂亮的开端,让他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也让观众看到了他身上被压抑已久的潜力。 他用这个角色证明了自己是可以“放下”并融入角色的,他并非不可改变。

然而,这场“翻身仗”是否能真正打赢,最终取决于他未来的选择和努力。这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他能以此为动力,持续探索更多元化的角色,精进演技,并且有意识地去摆脱过去的束缚,那么他很有可能借此实现真正的职业生涯转型,成为一个更受人尊敬的演员。反之,如果他因为这部电影而沾沾自喜,回到舒适区,那么“翻身仗”的口号也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最终,决定权还在黄晓明自己手中。我们拭目以待,也希望他能继续带给我们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烈火英雄》票房上映10天,票房突破10亿,对黄晓明来说,肯定是个人一番票房新记录,大大刷新此前仅有5.4亿(《中国合伙人》)的一番记录,大大提高此前只有11亿的一番总票房记录,

而豆瓣6.8分,猫眼9.6分,也让他难得有了一部豆瓣接近7分的及格电影,猫眼超过9分的爆款电影。从这个角度上说,自然是一场大大的翻身仗。

然而,对总投资3.8亿(3亿制作成本+8000万宣发成本)的制片方来说,这个结果只是差强人意。该片分账比例38.4%,按最终票房14.3亿的最新预估计算,分账票房5.5亿,一大群人忙活一年多,赚了1.7亿,投资回报率44.7%,作为一部大投资商业电影来说,还是太少。

这也证明:一部大投资影片,哪怕题材绝佳,哪怕特效出色,一旦选错了第一主演,也会令预期票房直接折半

黄晓明一番主演影片,上一回票房口碑双爆,还是遥远的2013年《中国合伙人》,5.4亿票房,华语片年度第五名,本质是他和邓超、佟大为的“三男主电影”,确实贡献了生平最出色的演技发挥。

然而,对黄晓明的职业生涯来说,这只是一个仅有的例外。黄晓明票房相对较好的几部电影,要么是给“四旦双冰”等一线大花旦演二番男主(《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3.9亿,《撒娇女人最好命》2.3亿,《横冲直撞好莱坞》3.2亿,《无问西东》7.5亿),

要么是演大制作群戏男配,或是给前辈演男配,“蹭”到一个看得过去的票房数据,(《夜宴》1.3亿,《风声》2亿,《叶问2》2.3亿,《赵氏孤儿》1.8亿,《王牌逗王牌》2.6亿,《大上海》1.5亿,《太平轮上》1.95亿,《封神传奇》2.9亿,《金蝉脱壳2》9100万)

真正需要他自己主扛一番男主的电影,票房仅仅爆了《何以笙箫默》(3.5亿)这么一部蹭电视剧ip热度的烂片,其余几乎就是一部“闻着伤心、见者流泪”的扑街历史

《唐伯虎点秋香2》5600万,《血滴子》7200万,《匹夫》2800万,《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200万,《神奇》4600万,《暴疯语》4700万,《大唐玄奘》3300万……居然还有《玛德2号》117万,《激浪青春》498万……都是些不止口碑差劲,连票房都惨扑到一日游、三日游的烂片。

电影市场2014年-2015年的野蛮圈钱时代已经过去,影片的票房收益越来越注重口碑, 类似早几年黄晓明主演的《白发魔女传》《横冲直撞好莱坞》《何以笙箫默》这种口碑一塌糊涂的圈钱烂片,也能仅仅靠明星名头,就席卷3亿多票房的市场环境,基本不复存在,

比如2016年,黄晓明出演的《封神传奇》,一众影帝巨星云集、投资空前巨大,更遭遇了票房血扑,5亿投资,15亿票房才能回本,然而最后票房才2.8亿……

又比如像《太平轮》《大唐玄奘》这种班底优良、众星云集的大制作,黄晓明其实也努力想要演好,但观众们早已不再信任他这个著名“烂片专业户”,口碑乏善可陈,票房血扑惨败。

更残酷的现实是,已到中年的黄晓明,和时下当红的85后、90后、95后小鲜肉比,又毕竟已经是"年高色驰”,能为他疯狂包场、锁场、刷票房的死忠粉丝,更远不如任何一位当红流量明星多了。 因此,这样一个被公众广泛认同的烂片标识、票房号召力趋近于零甚至可能为负、观众一听到是他主演就只会摇头的大牌明星,再邀请他去主演电影,就成为一件非常没有性价比的事。

电影市场是真金白银的资本厮杀,影视圈同样是最跟红顶白的,没有人乐意做损己利人的慈善家。所以,虽然作为商人的黄晓明确实很成功,地位资深,人脉广泛,曾经是业内巨头的持股元老,后来又自己将夫妻档工作室扩容为业内知名公司,网罗了多个一线明星和实力演技派为自己旗下员工。

但这些人脉和地位,都已经不足以让他去如早年前那样,获得如《风声》《中国合伙人》这样的优良影视资源了。

所以,近几年来,班底优秀的大制作影片或者是冲奖艺术片,这些上好资源的男主角,更多落在了张涵予(《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鬼吹灯之天星诀》《中国机长》),邓超(《美人鱼》《烈日灼心》《乘风破浪》《影》),张译(《红海行动》《八佰》《一秒钟》)等中生代男星,甚至是黄轩(《芳华》《妖猫传》),胡歌(《南方车站的聚会》《李娜传》),雷佳音(《坚如磐石》《吹哨人》《刺杀小说家》)等电影圈新人手中。

这些实力派中生代演员的共同点,都是演技精湛、声誉良好,在观众中有口皆碑,过往很少接雷剧烂片。

相比之下,凭《中国合伙人》加冕三座影帝,一度如日中天后,却自称回绝了《琅琊榜》《北平无战事》《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选择了圈钱烂片的黄晓明,就只能去接《上古情歌》之类的古偶雷剧,和小鲜肉们抢食,连一线卫视黄金档都上不了,收视0.636%也是扑到不行。

《上古情歌》赤云(蚩尤)

他这几年更同时参加了多个综艺节目,收视率几乎无一不以扑街告终,同样没引发什么水花。

如今的黄晓明,已经是咖位严重降低,优良资源匮乏,票房连续惨败,声誉口碑更糟糕到连他自己都承认「我的粉丝很喜欢我,但是又不敢露头,因为每次只要提到我的名字就会劈头盖脸被骂」,也无怪太多人,都觉得他已经不配再和其他一线中生(邓超、陈坤、黄渤等)齐名,更被吴京、徐峥、沈腾一个个后排超车。

而一番累积票房总共只有11亿的成绩,不但及不上其他当红中生一部电影,甚至还被许多后辈小生轻松甩在身后。以至于当2018年春,一部压片五年得以上映的《无问西东》,在冷档期拿下7.5亿票房后,虽然只是给章子怡当二番单元男主,出场时间不到半小时,也足以令黄晓明喜出望外,连发众多通稿,努力洗白演技口碑,不亦说乎了。

当然黄晓明还是一如既往地宣称,前几年那些烂片雷剧,都因为他自己是老好人推不掉,为了还人情。

【有时是这样的。我还挺伤心难过,观众买票进了影院,最后肯定会又骂黄晓明又接了一部烂戏,招骂的人是我,但我是为了帮你才这样做的。】
【招骂的人是我,但我是为了帮你才这样做的,为此我还放弃了另外两部后来非常成功的商业大电影!不记我人情就算了,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人有时是特别现实的。】

——市场上的烂片雷剧为什么偏偏都不找别人,唯独找他?所以,这种话还是留着说给baby听就行了。

当时恰逢《琅琊榜2》虽然收视遇冷,但黄晓明饰演的“萧平章”也得到了部分观众的肯定,因此,迫不及待希望重拾口碑的他,又是在微博上对痴心不改的粉丝认错“让你久等了”,又是表示要痛改前非,要重新做一个好演员,

【我特别感受的到我的粉丝这些年积压的东西,我觉得我特别对不起他们,因为是我自己没有做好的作品,让喜欢我的人抬不起头来。】
【这点是我的错误,我需要去承担我的后果,我没有别的报答方式,只能以后用更好的作品来报答。】

一个常年“霸道总裁范”形象的大明星兼业内大咖,难得把姿态放得如此卑微,恨不得时刻对广大观众高喊“努力了,改过了,求夸奖”,当然看似辛酸,令人不胜唏嘘。

然而,作为一个大明星兼成功商人,他什么时候才会真正重视起他在公众中的口碑?当然是他的烂片和雷剧再也不被观众买账,收视扑街,票房惨败,再不能如以往一样轻松捞钱的时候。

谁都明白,如果黄晓明拍的烂片,还能继续和《白发魔女传》《横冲直撞好莱坞》《何以笙箫默》那样随便刷几亿票房,他拍的雷剧还能继续和《锦绣缘》那样上一线卫视黄金档,拿到高收视,那么他可能会停止他作为一名成功商人的圈钱大计,而改弦更张地重视起演技和口碑么?

曾经的黄晓明,将《风声》《中国合伙人》《精忠岳飞》等仅有几部片子的相对优秀表现,将把颁发给他三座影帝奖杯的业内的殷殷期望,都当成了大肆挥霍观众信任,吃相难看去圈钱的资本,那么《琅琊榜2》“萧平章”、《无问西东》“陈鹏”,难道就不会成为黄大教主未来商业宏图的新资本么?

大概也是因为接连两部影视剧的难得好评(豆瓣7分以上),博纳3.8亿投资、消防员题材的主旋律大制作《烈火英雄》,选定了黄晓明为男主,让他在“推掉”《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后,终于接到了难得久违的好资源。

然而,对《琅琊榜2》这样一部前作获得空前成功、又是同一原作者和制作班底的电视剧续作而言,有多少人一听说主演是黄晓明,第一反应就是“烂片不看”的?该剧收视率始终在0.5%左右徘徊,不可谓不失败,也不得不说相当程度上就是被黄晓明所拖累。已经演了太多烂剧雷片,当真不要付出一点代价的么?

也许他根本就不该为了强充咖位,避免被嘲“一线中生给95后抬轿”,一个20多集就下线的角色,却定要挂第一主演的名义。如今复盘,如果《琅琊榜2》宣发是主打真正主演,口碑不错的演技派小生刘昊然的话,宣传效果和平均收视必然会更理想得多。

同样戏份不是最多,像《流浪地球》吴京这样的【特出一番】,是让影片至少增加了15亿票房的真巨星号召力,而像《琅琊榜2》黄晓明这样的【特出一番】,则直接让电视剧收视率减半。

同样,2018年夏天,黄晓明和好莱坞巨星史泰龙搭档的《金蝉脱壳2》只取得9100万票房就草草下线,标准三日游电影,更证明此前《无问西东》的票房,很多人可能是冲着章子怡、冲着张震王力宏陈楚生这三人组,更重要是冲着清华大学,冲着片尾惊鸿一瞥的无数民族先辈去的。黄晓明的票房赶客体质并未逆转。

即使是《烈火英雄》这样的大制作工业电影,又是题材绝对优势,特效也接近国际最先进水准,绝不下于好莱坞同类题材影片,太多人听闻主演后的第一反应,依旧是“黄晓明主演,烂片不看!

黄晓明固然可以拉上几十个一二线明星给他的宣传点赞,影片包场,但是对影片票房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

他实际的电影市场价值,甚至远不如一个本身没有票房号召力、但也绝无赶客效果的演员,比如男二号杜江

这固然可以说【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然而始作俑者,难道反而是我们这些饱受烂片雷剧之苦的观众不成?

黄晓明在这部影片,算是中规中矩,基本合格完成任务,没有刻意油腻耍帅,但也确实不像《中国合伙人》那样有属于自己的影帝moment和演技发挥空间,属于功能性角色或者说“工具人”一个。

毕竟题材优势巨大,特效也都是真金白银,而且同档期3.6亿投资的《上海堡垒》成了史诗级扑街大片,最终票房连2.5亿都没有,《使徒行者2》又因为港片特别是古天乐,近期扎堆上线太“审美疲劳”,也就7~8亿票房了。

因此,之前预计回本都困难的《烈火英雄》,10天票房破了10亿,最终票房有望突破14亿,已经大大刷新了黄晓明本人的“一番票房记录”,让他的累积一番票房可以突破25亿,和同辈中生、后辈小生相比,不至于过度难堪,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了。

经此教训,相信无论《湄公河行动》还是《红海行动》的主创方都肯定暗自庆幸兼一阵后怕:幸亏被“婉拒”了,否则票房直接折半,不会有什么悬念,更勿论连续上演后排超车的逆袭好戏了。

至于今后的类似这种投资超过3亿的大制作影片,还敢不敢继续选黄晓明做一番男主,观众已经再次用真金白银的电影票,做了明确选择,制片方和大导演们,你们自己瞧着办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