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正史里面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回答
正史里说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这就像问张三和李四谁更牛,得看从哪个角度说,而且这俩人都有点“遇强则强”的意思。不过,如果要较真掰扯掰扯,我们还是得从史书里找找线索,别被那些演义小说给带偏了。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正史,特别是《三国志》,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不像《三国演义》那样添油加醋,更注重的是事实和客观评价。所以,咱得把那些“空城计”、“草船借箭”这种精彩的戏剧性情节先放一边,回到司马懿和诸葛亮在沙场上的真实交锋来看。

从军事才能和战绩上看:

诸葛亮的名头在外那是响当当的,号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都对他赞不绝口,说他“算无遗策”。从他出山以来,确实给蜀汉打下了一片江山,北伐曹魏也是鞠躬尽瘁。我们来看看他跟司马懿正面交锋的几次:

第一次北伐(建兴六年,公元228年): 这次诸葛亮打得挺顺,一上来就拿下了陇西三郡。司马懿当时是被曹叡委以重任,但他刚接手,诸葛亮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但司马懿也确实是个人物,他采取的是坚守不战的策略,避其锋芒,同时调集主力部队。诸葛亮虽然兵力占优,但后勤补给问题也逐渐显露,加上街亭失守(这是马谡的责任,但对诸葛亮的北伐战略也造成了重大打击),最终诸葛亮不得不撤军。这次,可以说司马懿稳住了局面,但也不能说他在这场对决中赢了诸葛亮,更像是一种以守待攻的成功。

第二次北伐(建兴七年,公元229年): 这次诸葛亮没有和司马懿正面硬碰,而是转向东边,攻打魏国在东边的陈仓。司马懿这次是作为救援部队赶到了,诸葛亮在陈仓碰了钉子,没能成功攻克,又退兵了。这次的对抗,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

第三次北伐(建兴九年,公元231年): 这场仗打得就比较激烈了,史称“祁山之战”。诸葛亮这次吸取了街亭的教训,稳扎稳打。司马懿这次学乖了,依然采取坚守策略,并且用“坚壁清野”的办法消耗诸葛亮的后勤。两军对垒,诸葛亮派出的援军(王平部队)被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张郃)击败,诸葛亮也因此失去了粮草通道的保障,被迫撤退。这次撤退过程中,司马懿抓住机会追击,诸葛亮为了掩护主力撤退,派出了部分兵力(蜀汉大将魏延、吴懿等)与司马懿交战,结果被司马懿大败,损失惨重。可以说,这次是司马懿在军事上对诸葛亮的一次比较明显的胜利。

第四次北伐(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这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史称“五丈原之战”。这次诸葛亮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司马懿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彻底放弃了和诸葛亮比拼智谋和策略,而是采取了“以逸待劳”、“避其锐气”的战术,坚决不出战,就等着诸葛亮因为粮草问题或者身体问题崩溃。诸葛亮几次派兵挑战,司马懿都按兵不动,就是死守。最后,诸葛亮也确实是病死在五丈原军中。他死前,为了防止司马懿追击,还特意安排了撤退计划,命令部队“军退,宜击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后,派兵去追击,结果被诸葛亮留下的疑兵(据说杨仪指挥的部队)击退。这次的结局,虽然诸葛亮不是被司马懿打败而死的,但司马懿成功地消耗了诸葛亮,并且避免了被诸葛亮抓住机会击败的风险。从战略上看,司马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政治能力和影响力上看:

如果单看军事,诸葛亮确实在北伐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初步胜利,但最终未能撼动曹魏的根基。而司马懿呢?他的政治手腕那才是真让人佩服。

诸葛亮: 他的政治才能集中体现在辅佐刘备和刘禅建立蜀汉,以及维护蜀汉政权的稳定上。他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亲手制定了法律(蜀科),管理国家内政,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使得蜀汉这个小国能够和曹魏、东吴抗衡几十年,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他的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的精神,更是被后世传颂。但他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他身处一个国力弱小的国家,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实在是难如登天。

司马懿: 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深谙政治斗争之道,并且非常有耐心。他作为曹魏的重臣,经历了曹操、曹丕、曹叡三朝,虽然最初不如诸葛亮那样耀眼,但他却能一步步爬到高位,并且在政治斗争中生存下来,甚至成为掌握曹魏大权的关键人物。

对付曹爽: 这是司马懿政治手腕最集中的一次体现。曹爽是曹魏的权臣,掌握军政大权,对司马懿非常不尊重。司马懿假装病重,让曹爽放松警惕,麻痹他。等到曹爽外出狩猎时,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以“谋逆”的罪名逮捕了曹爽及其党羽,然后被曹芳(魏帝)下诏赐死,司马懿从而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这次政变,司马懿做得干净利落,没有引起大的内乱,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谋略和决断力。
打压士族,培植亲信: 司马懿在掌握大权后,也开始着手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利用政治手段压制曹氏宗室和世族的力量,同时培养自己的家族势力,为司马家族日后篡夺曹魏政权打下了基础。

总结一下,谁更厉害?

如果你问的是军事方面的智谋和战术运用,诸葛亮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才能,他的战略眼光和对战局的判断,在当时是顶尖的。但司马懿同样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并且在与诸葛亮的几次正面交锋中,他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耐心和战略稳定性,尤其是在消耗战和心理战方面,他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可以说,在军事上,他们是棋逢对手,但司马懿在后期的几次对决中,表现得更为老练和有效。

如果你问的是政治上的权谋和长远的战略布局,那司马懿无疑是更胜一筹的。他能够隐忍数十年,最终掌握大权,为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这是诸葛亮在政治上未曾达到的高度(诸葛亮终生效忠蜀汉,未能实现自己建立王朝的野心,他更像一个忠臣和政治家,而不是权力玩家)。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谁绝对厉害。

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忠诚、智慧和勤奋是毋庸置勇的,他以弱胜强,为蜀汉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其历史贡献是巨大的。
司马懿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沉稳、隐忍和深远的政治眼光著称,最终成功地为家族攫取了天下。

他们就像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顶尖高手,一个追求的是“兴复汉室”,一个追求的是“权倾朝野,开创基业”。从最终的结局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来看,司马懿达成了他家族的千年梦想,而诸葛亮则完成了他个人的忠义之道。

硬要说谁在与对方的较量中“赢”了,那可能是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几次主要军事对峙中,显得更为从容,并且在诸葛亮生命最后阶段,成功地消耗了他,避免了被其击溃。但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也确实是因为诸葛亮去世而受益的。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正史里看,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极其了不起的人物,各有千秋,也各有成就。要说谁“更”厉害,可能取决于你更看重哪个方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之间的较量,是那个乱世中最精彩、也最能体现个人智慧和意志的巅峰对决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司马懿定律”。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想杀另一个人,只要在皇帝面前说他是当代司马懿,他便必死无疑。

这真不是我瞎扯,“司马懿定律”在历史上真的是百发百中,屡试不爽,从不失手。

比如说,南朝的刘宋朝廷有人想搞死檀道济。

怎么搞死呢?

说檀道济就是下一个司马懿。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

之后的事大家就知道了,刘义隆杀了檀道济,还留下了“自毁长城”这个词语。

再比如说,武则天要搞死长孙无忌。

怎么搞死?

武则天让许敬宗上奏,说长孙无忌就是当代奸雄,长孙无忌就是当代司马懿

敬宗对曰:“薄昭,汉文帝之舅也,文帝从代来,昭亦有功,所坐止于杀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杀之,至今天下以文帝为明主……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上以为然,竟不引问无忌。戊辰,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给。

结果呢?

长孙无忌被贬到了黔州,之后自缢而死。

“司马懿定律”梅开二度,就是这么神奇。

之后,武则天当皇帝时,一个叫丘愔的人想搞死宰相李昭德,怎么说的?

说你武则天用李昭德,和魏明帝用司马懿一样。

书曰:知人亦未易,人亦未易知。汉光武将宠庞萌, 可以托孤,卒为戎首。魏明帝期司马懿以安国,竟肆奸回。

结果怎么样?

不久之后李昭德因为被诬告谋反,被砍了。

时太仆少卿来俊臣与昭德素不协,乃诬构昭德有逆谋,因被下狱,与来俊臣同日而诛。

这已经是“司马懿定律”第三次奏效了,但这也还没完呢。

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专权,太子李重俊非常嫉恨武三思。

又是把武三思比作司马懿。

太子惧,故发羽林兵围三思第,并崇训斩之,杀其党十馀人。时疾三思奸乱窃国,比司马懿。其忌阻正人特甚,尝曰:“我不知何等名善人, 唯与我者殆是哉。”

之后就是,李重俊发动政变,政变虽然没成功,武三思还是被砍了。

“司马懿定律”直到明朝还是有用。

明朝, 夏言要搞死严嵩,怎么说的?

说严嵩父子专权像司马懿。

嵩静言庸违似共工,谦恭下士似王莽,奸巧弄权、父子专政似司马懿。在内诸臣受其牢笼,知有嵩不知有陛下。

当然,夏言没直接搞死严嵩。但之后到了嘉靖四十三年,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杀,严嵩其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所以你说诸葛亮厉害还是司马懿厉害呢?

那肯定司马懿厉害啊。

如果说司马懿是“畏蜀如虎”,历朝历代皇帝可都是“畏司马懿如虎”啊!

只要一说谁谁是司马懿,那人就得被砍。

不说诸葛亮,历史上任谁都没这么厉害。

user avatar

看以什么标准来讲吧,就抗击大魏这点正史的诸葛亮显然不如司马懿厉害——

诸葛村夫五次北伐,击杀曹魏将领名单:

  • 车骑将军——张郃
  • 魏将 ——王双

然后就没有了,而宣王的表现则亮眼多了

司马宣王发动政变,击杀曹魏将领名单:

高平陵之变:

  • 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加侍中——曹爽
  • 中领军——曹羲
  • 武卫将军——曹训
  • 散骑常侍——曹彦
  • 尚书——何晏
  • 尚书——丁谧
  • 尚书——邓飏
  • 司隶校尉——毕轨
  • 荆州刺史——李胜
  • 大司农——桓范
  • 黄门——张当

淮南一叛:

  • 楚王——曹彪
  • 太尉——王凌
  • 尚书——王广
  • 兖州刺史——令狐愚(鞭尸)

而具体斩获呢,诸葛亮也不过是什么“亮拔西县千余家”“甲首三千”云云。司马懿除了上述名单都给夷了三族以外,更是“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诛灭曹氏党羽数千。

抗击大魏谁比较厉害不需要我多讲了吧。早说过看诸葛亮伐魏只图一乐,真伐魏还得看晋宣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